2018年全球天然氣發電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碳排放創新高 煤改氣成...

2020-12-06 慧聰供熱採暖網

2018年全球天然氣發電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碳排放創新高 煤改氣成發展趨勢

    【慧聰供熱採暖網】 根據BP發布的《世界能源統計年鑑》數據顯示,近20年 來,儘管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呈現顯著增長,但發電結構並未得到優化,2017年燃煤發電佔全球發電量的比例為38%。能源消費所產生的碳排放超過三分之一來自電力行業,近20年來全球電力行業卻一直在原地踏步。

    近20年全球發電結構並未得到優化

    根據BP發布的《世界能源統計年鑑》數據顯示,近20年來,儘管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呈現顯著增長,但發電結構並未得到優化,2017年燃煤發電佔全球發電量的比例為38%,與1998年相同。石油(主要為燃氣)和天然氣發電佔比近年來反而出現下滑,2017年佔比為36%。

    2017年能源消費所產生的碳排放超過三分之一來自電力行業,近20年來全球電力行業卻一直在原地踏步。

    2017年天然氣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佔比為23.4%,近年來天然氣消費量有所提升。

    全球各區域天然氣發電佔比存在較大差異

    根據BP統計數據,2017年全球天然發電量為5915.3太瓦時,佔全球總發電量的23.2%,發電量佔比同比2016年下降0.3個百分點。

    分區域來看,2017年中東地區天然氣發電量佔當地總發電量的比例最高,為69.3%,其次為獨立國協國家(主要包括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天燃氣發電佔比為44.9%,亞太地區天然氣發電佔比僅為12.4%,排名墊底。

    由於各個國家石油儲藏量以及天然氣蘊藏量存在較大差異,各個國家天然氣發電佔比也存在較大差異。2017年中國地區天然氣發電佔國內總發電量的3.0%,同期美國、俄羅斯、日本天然氣發電量佔比分別為32.0%、48.6%和39.4%。

    碳排放創新高,煤改氣成發展趨勢

    2019年1月28日據相關媒體報導,某德國政府委員會建議默克爾政府在2038年前關閉所有燃煤電廠,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幫助實現德國的氣候保護目標。2018年默克爾政府承認無法完成2020年的氣候目標,要求煤炭委員會提出各方均能接受的逐步淘汰煤電廠的計劃。目前德國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電力來自燃燒褐煤和硬煤。該委員會表示,到2022年,電廠運營商應該將近三分之一的燃煤電廠關閉。

    2009年以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增長,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再次刷新歷史記錄,達到334.44億噸,同比增長1.29%。全球碳計劃組織預測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將增長2%。

    由於全球碳排放增長,全球溫室效應加劇,全球各國積極採取應對措施。2015年12月12日,《巴黎協定》在巴黎氣候大會上通過,2016年9月3日,中國加入《巴黎氣候變化協定》。協定的主要目標是將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前工業化時期水平之上1.5攝氏度以內。

    煤改氣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可行方式之一。同樣產生1萬大卡燃燒熱值,天然氣二氧化碳排放量僅有燃煤的54%左右。同時,考慮到天然氣鍋爐燃燒效率遠高於煤炭鍋爐燃燒效率,實際產生10000大卡熱值燃煤產生二氧化碳量將達到KG以上。2017年以來,中國大規模實施「煤改氣」,推動了全球天然氣消費量增長。

    暖通巡展活動是慧聰網大型線下採購、行業間交流共進的平臺。藉助慧聰強大的商家資源,每年都會定期舉辦巡展活動,以具體行業為主線,聚集全國相關產品經銷工程商、終端用戶走進廠家進行參觀、考察、採購,積極地幫助採購商在眾多品牌中,尋找值得信賴的、具有品牌優勢和良好銷售前景的產品,創造買賣雙方合作機會,最終使買賣雙方在活動中實現雙贏!填寫下表,參與報名↓↓↓

責任編輯:範俊芳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然氣發電現狀
    我國電力裝機容量已領跑全球,但其中天然氣發電所佔比例並不算高。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我國燃氣發電裝機容量達到7580萬千瓦,佔全國總裝機的4.25%。2018年燃氣發電裝機容量為8375萬千瓦,同比增長10.49%。與此同時,根據我國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將達1.1億千瓦,佔總裝機比例超過5%。
  • 邀請函|2018煤改氣暨天然氣發電新項目建設投資高峰論壇
    2018年1月18日-19日·北京胥保祥 13916308103由『北極星電力網』主辦的2018煤改氣暨天然氣發電新項目建設投資高峰論壇將於2018年1月18-19日召開。繼2013年國務院發布《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起,以京津冀為代表,各大省市先後加入「煤改氣」浪潮,2017年是第一階段目標任務完成的結點,多地燃煤汙染治理工作已取得階段性的成果,天然氣作為清潔化石能源,是代替煤炭最合適的能源,隨著近年來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不斷增加,由於我國天然氣能源相對短缺,很多地區引發了氣荒,天然氣價格也不降反升,燃氣機組經濟性難以保障,同時,各地煤改氣項目
  • 一文讀懂我國天然氣發電的現狀與前景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化石能源消費不斷增長,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國內社會關注霧霾天氣問題。目前,由於技術和經濟原因,可再生能源尚未達到大規模利用程度,常規化石能源仍擔負著供需主要份額,而在化石能源中,天然氣的利用不但利用率高,而且對環境的影響極小,因此需求迅速增加,這種趨勢預測將持續到2035年,甚至到2050年。
  • 2018年中國天然氣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年1-**月,全國天然氣產量65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8%;天然氣進口量293億立方米,增長3.5%;天然氣消費量906億立方米,增長2.1%.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8年中國天然氣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天然氣價改"三步走"戰略在**年**半年提前完成。
  • 2018年中國發電量及發電方式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圖」
    發電方式與定義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二、中國發電量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從2012年開始,中國發電量呈穩定增長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止到2018年,中國發電量達到67914.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22%。
  • 中國天然氣發電發展現狀及國際經驗借鑑
    一、中國天然氣發電發展現狀與面臨的問題(一)天然氣行業發展迅速,燃氣發電還處在起步階段1.天然氣行業發展迅速生產和消費逐年增加。2011年中國天然氣產量首次突破千億立方米。鄂爾多斯、塔裡木、四川盆地仍是中國天然氣主產區。2014年中國天然氣產量1345億立方米,與2013年相比增長7.7%。
  • 全球供熱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熱泵技術在供熱領域的大規模應用可提升供熱電氣化水平、加速供熱系統清潔低碳發展,是當前供熱領域最為現實的減碳路徑之一。 目前熱泵滿足著全球將近5%的供熱需求。從發展趨勢看,熱泵市場正在持續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的可持續發展情景,熱泵是未來增長最快的供熱技術。低碳和二氧化碳減排是熱泵發展的首要驅動力。在德國等國,新建建築中熱泵供熱面積持續超過燃氣供熱面積。
  • 王世宏:我國發展天然氣熱電聯產是大勢所趨
    自2009年起,我國已成為煤炭淨進口國,進口量從2009年的0.4億噸上升到2018年的2.8億噸,以平均每年約23%的速度大幅增長。如今我國已成為煤炭進口大國,進口煤炭來源從印尼、澳大利亞、越南等國發展到加拿大、美國、南非等33個國家。特別是我國華東和華南等地區產煤非常有限,高度依賴進口煤炭,而進口煤的波動也直接影響了這些地區的產能。
  • 中國液化天然氣(LNG)冷能利用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截至**,LNG 冷能回收技術得到了各國政府和企業的廣泛關注,全球大型LNG 接收站逐步增多,LNG 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這為LNG 冷能利用技術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可能。日本的LNG 冷能利用技術走在世界前列,其低溫發電、空氣分離、液態二氧化碳及乾冰製造和低溫冷庫技術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LNG 冷能利用率約為20%~30%。
  • 全球與中國煤層氣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
    2020版)》對煤層氣市場的分析由大入小,從宏觀到微觀,以數據為基礎,深入的分析了煤層氣行業在市場中的定位、煤層氣行業發展現狀、煤層氣市場動態、煤層氣重點企業經營狀況、煤層氣相關政策以及煤層氣產業鏈影響等。
  • 天然氣發電為何仍陷入死局?
    中國電力網(微信公眾號:China_Power_com_cn)發現,目前煤電機組超低排放已成為趨勢,據統計,有超過80%煤電裝機容量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改造之後的排放指標已經明顯低於南方執行國標排放標準的燃氣機組。 待煤電機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後,必然帶來燃氣發電指標的升級,目前各地方政府正在計劃提高燃氣發電的排放指標要求。
  • 天然氣發電的對錯之爭
    「主要應該替代能源利用效率比較低、汙染排放比較高的煤炭。如散煤、燃煤鍋爐用煤。」付林說。據他介紹,從世界範圍來講,煤炭的最好用途是發電。西方主要國家八九成的煤炭都用來發電。如果煤炭最好用途是發電,現在卻要用燃氣發電來代替燃煤發電,「那麼把煤炭放哪兒、用作何用?」「不管是天然氣熱電聯產,還是熱電冷三聯供,其實都是在發電過程中擠壓燃煤發電。
  • 2020年中國液化天然氣行業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液化天然氣行業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中國天然氣貿易的發展,不但反映了世界天然氣市場格局的變化,而且正在為世界天然氣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年全年,國產LNG(液化天然氣)工廠供應量在822萬噸左右,LNG接收站進口量2400萬噸,其中以LNG形式流入LNG市場的供應量為523萬噸,因此LNG市場總供應量1345萬噸。下遊消費結構來看,**年下遊工業用LNG消費量爆發性增長,煤改氣政策支撐及LNG價格處於低位利好,**年工業用LNG消費量達到637萬噸左右,佔中國LNG消費量的比例上升6個百分點至47%。
  • 2020年版中國碳交易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全球氣候變暖、溫室效應明顯、二氧化碳排放增多,一直是國際社會關注的重要環境問題,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走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道路,碳交易市場逐漸在世界多個國家、地區建立起來。  中國作為截至**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已在國內部分地區建立碳市場交易試點,在實現碳減排目標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從**年開展碳交易試點。
  • 2020年版中國碳交易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碳交易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認為,碳交易市場可以簡單地分為配額交易市場和自願交易市場。配額交易市場為那些有溫室氣體排放上限的國家或企業提供碳交易平臺以滿足減排目標;自願交易市場則是從其他目標出發(如企業社會責任、品牌建設、社會效益等)自願進行碳交易以實現其目標。
  • 2020-2026年中國潮汐發電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報告
    與風能和太陽能相比,潮汐能更為可靠,其發電量不會產生大的波動,而且不佔用農田、不汙染環境,成本只有火電的八分之一,而中國的潮汐資源豐富,為發展潮汐發電提供了充足的機遇。隨著煤、石油、天然氣等傳統化石能源日益減少,能源短缺現象日益加重,人們紛紛將能源發展重點轉向面積更加遼闊的大海。潮汐發電具有資源豐富、儲備量大、可再生等特點,而且環保、無汙染,成為開發「藍色能源」的重點。
  • 2020-2026年中國可替代能源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報告
    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減緩化石能源消耗、防治環境汙染、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低碳能源轉型、保證能源供應安全的重要舉措和必由之路。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可替代能源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報告顯示,近年來,全球許多國家加快調整能源發展戰略步伐,可再生能源產業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取得了顯著進展。
  • 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情況
    一、全球排放趨勢在連續兩年增長後,2019年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33吉噸(Gt)左右。這主要是由於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風能和太陽能光伏)的作用不斷擴大、燃料從煤炭轉向天然氣以及核電(生產增加),發達經濟體電力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劇下降。
  • 中國液化天然氣(lng)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年液化天然氣進口數量和價格走勢圖  《中國液化天然氣(lng)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通過液化天然氣(lng)項目研究團隊多年對液化天然氣(lng)行業的監測調研,結合中國液化天然氣(lng)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趨勢,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一手的調研資料數據,對液化天然氣(lng)行業現狀及趨勢進行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採用定量及定性的科學研究方法撰寫而成
  • 「十四五」能源規劃應提高天然氣發電比重(觀點市場)
    2018年,經合組織國家的煤炭需求降至197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說明部分國家和地區已經開始實現多元的能源結構,可再生能源使用的增長替代了煤炭和石油的使用。據BP公司預測,中國能源消費中煤炭的佔比將快速下降,從2018年的60%降至2040年的35%,降低的總量基本由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的增量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