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疫情的原因,網站大部分活動都搬到線上來做,與廖偉相識就是在新攝影人的線上沙龍活動上。
我們沙龍活動有一好友群。廖偉是群裡比較活躍的一個。大家說話比較直接,有時就某個觀點各抒己見,多少帶有點兒火藥味兒,這樣一來二去,對彼此有了印象。
一次看到廖偉在朋友圈發到深圳分享會的招募,才了解到他專注於職業肖像攝影這個門類。大致了解了一下他分享會的內容,發現他與一般做攝影服務的攝影師在考慮問題的方式上很不一樣。在蘋果公司任職的經歷帶給他用產品來解決專業問題的思維和角度,抱著這樣的初衷他離開蘋果公司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創業項目,琺梯攝影。
這篇對話是基於廖偉在深圳分享內容的一次深入交流。在對談中廖偉看待職業攝影的角度給了我很大啟發。這就是商業攝影的產品思維。這也是我們「新攝影人」一直尋找的一個維度,如何讓攝影這門有著180年歷史的職業與商業發展的大趨勢相結合,為想從事攝影職業的人創造更多可能。
廖偉
琺梯攝影 (FetoLY STUDIO) 創始人,
致於個和公司員的職業形象服務,
產品應在LinkedIn、微信、簡歷、員胸卡、站等。
▲ 琺梯攝影工作室作品
對 話
主持人(曲):新攝影人主策劃_曲揚毅
訪談嘉賓(廖):FetoLY STUDIO創始人_廖偉
找準琺梯攝影的定位
曲:我看過你發來的工作室介紹,不是從一個傳統攝影的角度去理解形象照,而是從一個產品的角度去理解,跟開一個傳統照相館的思路完全不一樣。可以簡單介紹一下你一開始的想法和初衷麼?
廖:我最開始接觸到職業肖像照是在2008年,我當時在一家叫丹佛斯的公司擔任亞太區客戶質量經理,負責與在丹麥、墨西哥和美國工廠的同事溝通來解決在亞太區客戶端發生的產品質量問題。
我們當時用的溝通工具叫Lync。Lync上面有個頭像圖標。一次,一位丹麥的同事說為什麼你 Lync上面沒有頭像?當時我覺得有點好奇,我們好像很少人放自己的頭像,一般都用系統默認的圖標,或者放一些產品的照片。
丹麥的同事很多都用自己的頭像,不管這個人是工程師,還是總監,他們都把自己的照片放在上面。後來我去了丹麥之後,他們跟我講起為什麼要在Lync上放頭像?他們說,我們每天這麼多的溝通,但都不知道你長什麼樣子。如果能在Lync看到本人的照片,能感覺是在面對面對話似的,不再僅是冷冰冰的文字。
這是第一次讓我感受到形象照的功能。
▲ 琺梯攝影工作室作品
從2005年買了第一個雙鏡頭的Kodak相機開始,我玩過很多方面的攝影,比如某某人在上海的一天(記錄一些在上海工作的外國人一天的生活),嬰兒攝影、食物攝影、人像攝影,婚禮攝影。
2013年,我建立了自己的攝影公司,取名琺梯攝影(FetoLY STUDIO)。然後我就一直在摸索,我這個公司應該做什麼樣的攝影產品?
2015年,我到了蘋果公司(Apple Inc.)工作,每年負責一個不同的項目或一個產品。在這裡四年,我深刻感受了『產品『這個詞的意義。在這段期間,我也在Youtube學習到了Peter Hurley的肖像攝影和他對攝影心理學的見解,很受觸動。
▲ Peter Hurley肖像攝影作品
2019年初我們決定,人像攝影的職業應用是很不錯的一個產品。做這個事情能把自己的攝影經歷和16年的職場經歷價值最大化。然後,就開始在LinkedIn上約那些拍過照片但拍得質量很差的人來我們在上海的影棚拍攝頭像,反饋很不錯。
2019年底我從蘋果公司離職,全職經營這個項目。
琺梯攝影的核心理念
曲:琺梯攝影和市場上的競爭對手最大的不同是?
廖:現在市場上做的比較大的拍形象照的機構,比如像海馬體或者天真藍,他們有很好的硬體條件和運營推廣能力,但我認為他們沒有去回答什麼是職業形象照片,或者說人像攝影的職業應用。這是個很關鍵的問題。他們可能找到一個當下大眾對什麼是一張「好看」的照片的一個流行的標準,如同手機上對美顏的理解。但我嘗試做的,是如何通過自己的照片來傳遞在職業領域中的素質。所以同樣是肖像照,我關注的緯度跟海馬體,天真藍這樣的機構是不一樣的。
從客戶需求的角度來說,比如我接觸到的一些自己創業的人,或在公司裡任職的中高管,很少有對自己的形象照滿意的。大部分會說:「這個照片很漂亮,但是這個不像我。」「好看」的照片不能反映他們在職場中應該體現的素質。
產品是用來來解決市場的問題,我覺得攝影也應該是這樣。
▲ 琺梯攝影工作室作品
曲:「傳遞在職業領域中的素質」,具體如何實現?
廖:這也是我們在反覆打磨的一個問題:職業肖像照的作用是什麼?它應該是以什麼形式去體現?
照片用來放在自己的名字旁,向外在的世界展現一個自己。在這個數字時代,照片是在24*7永不停歇地在自己的微信,LinkedIn或者公司網站上起著這個作用。
接下來我們需要回答,是半身還是全身照?當然,我們的分析是一個人的「頭」像。很簡單的道理,在日常的人與人的溝通中,我們的視線關注什麼部分?那肯定是肩部以上的位置。我們不會去看這對方的肚子或者腿來溝通問題。
我們的面部有三個部分可以單獨移動:眼睛、嘴巴、眼皮。
照片中,眼睛所傳遞的信息是首要的。常言到,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在溝通中,如果一個人的眼神漂浮不定,甚至說話的時候不能正視對方,那這件事情上十有八九是有問題的。
我跟拍攝對象溝通的時候,都會要求被拍攝者要看清鏡頭中間的圓斑,具體到說你的視線要要到什麼地方去並且必須聚焦看清楚,而不是簡單地說你看這個鏡頭。
▲ 琺梯攝影工作室拍攝花絮
之後,就是親和力的問題。很多時候,被拍攝者站到鏡頭前時,他的兩個嘴唇之間是有力的,而這個力是我們用來判斷照片親和力的很重要的一個方法。
舉個例子:你能夠清晰的看到Doug在剛開始拍攝時。他是一個如何的緊張的狀態,嘴唇緊閉,瞪著雙眼。
我們通過與他溝通,讓他可以完全放鬆自我地大笑。再後來,我們就拍到了他自信心和親和力都高的照片。
▲ 琺梯攝影工作室拍攝花絮
照片自己會說話。在市場上大部分的肖像照很難讓我們去感受到被拍攝的人是什麼狀態,類似於Doug的第一張照片,我們叫他『Blank』。
曲:你所做的產品的出發點跟其他人不太一樣。他們更多考慮的是一個形象上的美觀,讓客戶看上去比較年輕漂亮。你談到攝影的真實性,能體現人的一種性格特徵和職業素質。
這一點其實對於國內來說也是慢慢在改變,因為誠信是商業的基礎,如何用照片來展現真實,誠信,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尤其是人們越來越習慣在線上溝通,很多時候我們對彼此的第一印象就是微信的頭像。就是你的形象照所帶給人的印象,照片好壞確實會影響我們對人的判斷。
廖:真實是第一的,和我們職業的要求一樣。誰會接受職業或者商業場合的虛假的東西呢?我們認為『美顏』在很大程度上是虛假的一種形式。大家錯誤把商業攝影的現象片面地應用在了職業人像上。當然,如果只是好玩那無妨!
讓你的數字身份(Digital Identity)具有可看性(Lookability)
曲:我看到你的攝影工作室介紹裡提到一個詞,「數字身份」,怎麼解釋?
廖: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化,我認為職業身份會成為人的第一身份,甚至說超過性別身份。初次見面的人交流大家會更關心你能為別人做什麼,所以職業身份變得越來越重要。你的相貌氣質,給人帶來的感受。你的潛在客戶會通過這些來判斷你的能力水平。就好像我們買一件商品,會從它的設計和包裝來判斷它的品質一樣。
人應為自己的數字身份負責。如果你自己不管,別人就會根據他們自己的判斷來下定義。
▲ 琺梯攝影工作室作品
曲:關於一張好的形象照片應該具有哪些品質,你還提到一個詞:可看性。你是怎麼去理解這一點呢?什麼樣的照片能夠成功吸引人的關注?
廖:任何一張照片,如果能夠吸引到看照片的你,你應該會盯著這張照片當中的這個人的眼睛去看一下,會有一個眼神交流,進而會讓你想去了解他/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就是可看性的定義。沒有可看性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美圖秀秀那種。
曲:因為它把信息屏蔽掉了。
廖:它把屬於成年人的最有價值的東西給屏蔽掉了。比如歲月帶來的皺紋、風霜歷練帶來的斑點,觀察過世界而出來的眼神。
曲:在你看來,職場人特質展現最主要的兩個方面是什麼?
廖:自信心和親和力。自信心就是你是否具備解決問題能力,代表你對自身能力的一個判斷。親和力就說你有沒有溝通協作的團隊合作能力,對內是與老闆和同事之間,對外是對你的供應商,對你的客戶。
但往往人在拍照的時候所展現出來的狀態,不一定就反映了他真實的狀態。比如有的人公司做的很好,熟悉他的人都覺得是很好溝通和相處的,但你看到他的照片可能是很呆板,死氣沉沉的那種,看不出自信親和力的感覺。如果我在網站上或公司宣傳材料上看到這樣的照片就會對他這個公司產生懷疑,印象不會很正面,至少說公司沒有認真去思考放上去的照片應該是個什麼要求。
所以肖像攝影師的職責就是把拍攝對象相對真實、好的一面展現出來。讓潛在的合作夥伴和客戶有一個正面的印象。
曲:大家還是會以貌取人的。
廖:以貌取人肯定是存在的,這逃不掉的。就是說你今天只是用一張照片來代表自己和代表公司的時候,這個貌它到底應該什麼樣?
▲ 琺梯攝影工作室拍攝花絮
曲:其實看到自己是很難的一件事。
廖:你心目當中的自己,跟別人看到的自己,這個差別非常大。在心理學裡面叫自我接受能力,就是自己看自己的跟別人看自己的區別,永遠都是有一個gap在那裡。
我們作為攝影師,如何找到客戶的自我認知和別人對他(她)的認知之間這個平衡,這個是我們在拍攝過程中最花精力的部分,做到恰到好處是很難的。很多的被拍攝者站到鏡頭前時都說:我準備好了,你要怎麼拍?
大家會以為我穿了衣服,髮型okay,化妝也好了。然後就是攝影師的事情了。
絕大部分的人是不知道應該怎麼拍照的,或者說應該在鏡頭面前如何去表演。大家停留的拍照畫面是,我乖乖地站著,然後就完了。這樣的話,相機只能記錄下來你的長相。
曲:這裡是否有一個相對客觀的尺度呢?最後我們還是回到產品的作用和功能上來說這個問題。不是說這個照片好不好看,而是能給客戶帶來什麼價值。
廖:對,不能脫離應用的範疇。如果它是商業應用,我要很完美,我的髮型要非常完美,因為商業攝影的目的是為了賣產品。但是對職場場合就不是。很簡單的道理,我們不會每時每刻都很完美地面對職業場合。
▲ 琺梯攝影工作室作品
FetoLY STUDIO願景
曲:最後我們再來說說你當下遇到的問題和對未來的願景吧。
廖: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操作層面的問題,應該是跟當下大眾對美圖秀秀這種美的一個對弈吧。這也是為什麼最近我花了很多時間走出去到處做分享。
我想告訴大家什麼才是人像攝影的職業應用,把我們對這個產品的認知和觀點傳遞給更多人,我們去承擔起自己在社會上的這個角色。
▲ 琺梯攝影工作室作品
曲:我們做新攝影人這個項目,就是想從一個職業的角度去看待攝影,認識攝影。我們的出發點其實是一致的,都關注攝影能解決哪些具體問題。比如廣告攝影,人像攝影師,產品靜物攝影……,這些向度的攝影背後的邏輯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而不是說我們傳統攝影中所學到的就是我喜歡拍照,然後我喜歡黑白攝影,我喜歡拍出這樣的風格。
一旦談到職業,那它就必須很明確,有針對性。就像我們去看醫生,不同的症狀,我們會掛不同的科室的號。職業攝影也是一樣,比如婚紗攝影解決什麼問題,人像攝影解決什麼問題,職業肖像攝影能解決什麼問題,同樣是攝影服務,解決問題的向度都不同。這個是慢慢細分出來的。
我希望新攝影人這個項目能幫助想成為職業攝影師的人找到一個切實的發展方向。所以你說這個我特別認同,你是為國內的職業攝影開闢一條道路,它是職業攝影的一個向度,會有一個被逐漸被認識、接受到普及這樣的一個過程。
廖:謝謝你們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