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難用一張照片去定義這個捉摸不透的世界

2020-12-04 澎湃新聞

我們很難用一張照片去定義這個捉摸不透的世界

2020-12-02 1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Lorca diCorcia 影藝家

© Philip-Lorca diCorcia

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亞談街頭攝影

文 | 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亞

譯 | 路方汶

對於我這一代大多數藝術家來說,這些讓人質疑攝影中表象與真實之間普通關係的元素是一種豐富作品體驗而非以其自身為最終目的的工具。如果有人告訴我,對我的作品最感興趣的原因是其質疑了攝影的規範,我會說他們錯過了重點。另一個使人煩惱的原因是,人們總是把作品視為具有影響闡釋作用的電影特徵,而不是成為構圖排列中的另一個元素:這當中沒有「情節」——這些所謂的情節是由當下的現實情況所產生的,它包含了主觀狀態、客觀觀察、對工作中社會政治動態的解釋以及渴望賦予這些元素脫離攝影是一種自然創造這種偏見的自由。

我盡力保持意義的開放性,這既是我對自己無力定義我們所見之物的承認,也是對認為歸納分析是無聊和過於確定的一種認識。圖片是「非事件性」的,既因為我覺得它們有趣,也是因為我想消除攝影最大的吸引力,即提供二手體驗。

© Philip-Lorca diCorcia

© Philip-Lorca diCorcia

只有被深深迷惑的人才會認為客觀現實能夠定義什麼是「真實」。我並不主張把我的作品視為對真實的高級定義。我對此幾乎一無所知。如果這些照片激發了人們的興趣,這可能是我們在面對「真實」時產生了一種對於困惑的下意識的認知。我僅能確定的是,我們在世界上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具有欺騙性的,特別是媒體。我的工作建立在沒有什麼是新鮮的和真實的這種假設之上。這種懷疑論顯示了我的策略和對於任何其它客觀真理的尋求是一樣的。

© Philip-Lorca diCorcia

© Philip-Lorca diCorcia

從局部代表整體的意義上來說,我對整個社會都感興趣。我在旅行中慣有的感受就是沒有人知道將會發生什麼——正是這種冷漠和自我保護定義了城市社會政治的方方面面和它的群體。客觀性變成了一種安慰性的陷阱。它迷戀般地把自我作為外部真實的標準,而這僅存在於人們的頭腦當中。

對於許多人來說,心理學是一種真實。我嘗試展現這一點。事實上,這可能並不是我所描繪的作為學科來說真實的心理學,但是它發生在圖像中以及心理學對於周圍環境的投射中。街頭不會誘導人們擺脫自我意識。他們似乎退回到自己的世界當中。他們對於周遭環境越來越不了解,似乎迷失在自己的內部。它們的圖像是向內凝視的目光掩飾了朝外的前方。

© Philip-Lorca diCorcia

© Philip-Lorca diCorcia

不幸的是,人們通常認為我的照片中的人物是被疏遠的。我沒有和他們任何人說過話,所以我也不能證實這一點。很明顯,都市生活是帶有疏離感的,特別是對那些沒有太多選擇的人。然而,自從我在照片中選擇了這些元素,可能這更像是我感覺需要去表達對於主宰我們生活的一種悲觀的看法。我的作品幫助我形成了這種觀點並且會繼續賦能。

意義會找到你,如果你把自己放在一個有意義的情境中。對我來說,最沒有意義的情境之一就是把自己放在專業藝術世界中。我從未讓自己邁向那個世界,而是從大學畢業後就擔任專業攝影師。受到媒體工作的影響與受到當代藝術的影響一樣。我拒絕實踐藝術工作。

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一名藝術家,當別人問我的時候,我說我是一名攝影師。那些把自己稱為「藝術家」的人在我看來是他們對自己價值的一種推測性評估,並且他們聲稱自己和攝影記者在道德方面擁有同樣高的地位。我很難接受任何一種道德權威的主張。

© Philip-Lorca diCorcia

© Philip-Lorca diCorcia

正如我在街頭所看到的,真相是令人顫慄的。大概這就是藝術家逃離「客觀性」領域的原因?攝影師是帶著弱化的「主觀性」在逃離它。我能夠提供的措施是:尋找二者適當比例的過程仍在繼續。

我認為,從作品中可以得出某些結論,但是我不會從一開始就尋找探究社會政治的議題。我覺得那會使我產生比我已有的更大的偏見。對我來說,追求正確就是一種偏見的形式——我沒有努力去證實任何事情,並且我也極度厭世,從而不太關心改變人們對於他們自己世界的感知。這並不是說我是某種後門形式主義者。我有意識地去製造一個獨立存在的美學對象,它不需要與其他圖片一同被觀賞;並且長期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能顯示其意義。

© Philip-Lorca diCorcia

© Philip-Lorca diCorcia

內容可能會批判媒體、國家或攝影史,但如果作品被簡化為上述其中一種,我會比較失望。這個世界難以捉摸到很難用一張照片去做清晰的定義。圖像創建了它自己的世界,希望它能夠包含自身,成為對真實的模擬而不是鏡像反映。圖像中所帶來的議題是內容的一部分。問題多於答案的情況並不會讓人感到驚訝。其中所涉及的策略易於變化,並不能為最終結果加分。分解圖能夠向內分解為一個個最小的房間,即最神秘和奇特的空間,只有當它被過度關注時,它才與世界充分地相交。我極度且戲劇化地關注那些從未真正隱藏但卻極少被發現的東西。我的動機都很相似,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們都是微小的——只有在事後審查的情況下,它們才會擴大,而後者通常是一種扭曲。

1997年11—12月

文章

https://americansuburbx.com/2015/08/philip-lorca-dicorcia-reflections-on-streetwork-1993-1997.html

作者

菲利普-洛卡·迪科西亞(Philip-Lorca diCorcia),美國著名攝影藝術家。1951年出生於美國康州哈特福德,他曾在波士頓美術館學校學習,並於1979年獲得耶魯大學的藝術碩士學位。

畫 冊 推 薦

《貝爾納·弗孔 2020》

原標題:《我們很難用一張照片去定義這個捉摸不透的世界》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紀實攝影,街頭攝影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世界上真存在鬼嗎?這些令人捉摸不透的事情,又該如何解釋?
    世界上真存在鬼嗎?這些令人捉摸不透的事情,又該如何解釋?在我們身邊經常有很多特別愛聽鬼故事的人,他們的膽子都不小。自古以來,關於鬼的傳說不在少數,很多人一直認為鬼在現實生活中是真實存在的,如果真的存在,為什麼我們從未看見過鬼的存在呢?這種只聞其名不見其身的東西,引起不少人的質疑。那麼鬼到底存不存在呢?很多人一直有這樣一個心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世界上或許真的存在鬼,不然這些令人捉摸不透的事,又該怎樣解釋清楚呢?世界上真存在鬼嗎?
  • 科學家最難理解的3大理論,每個都妙不可言,但卻捉摸不透
    科學家最難理解的3大理論,每個都妙不可言,但卻捉摸不透那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物種,我們只用的幾十萬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地球六十四一年的演化史。但是人類之所以取得如此優秀的成就,關鍵是在科技理論上的突破,這樣我們得以實現不斷的技術大爆炸。
  • 人類歷史上的13萬年空白期,科學家大膽猜測,令人捉摸不透!
    人類歷史上的13萬年空白期,科學家大膽猜測,令人捉摸不透!地球孕育的生命數以萬計,在這些生物中,人類才是高等的生命體。這些都是科學家一直在探討的問題,奈何很多問題根本無法用科學解釋,這些也成為永遠的謎題。想要真正了解人類的起源,目前只有達爾文的進化論最有權威,然而這個進化論中,卻存在很多的漏洞。其中講述人類的進化過程非常的緩慢,需要循序漸進,伴隨著時間才能不斷進化,有了如今的現代人。人類歷史上的13萬年空白期,科學家大膽猜測,令人捉摸不透!
  • 性格怪異,讓人完全捉摸不透的星座
    但是有一種人,他們性格怪異,讓人完全捉摸不透,很難了解他們。現在我們一起去看看那些星座都有誰。TOP.1、白羊座很多夥伴都覺得白羊座的人好相處,又隨和,但其實他們並不是大家想像中那麼好的。他們的性格像小孩子一樣說變就變,但是他們生氣的時候也不會氣多久,來得快去得也快。
  • 世界上最深海溝中有哪些神秘生物?它們的樣貌奇特,讓人捉摸不透
    引言:眾所周知,馬裡亞納海溝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據地質學家的研究認為該海溝的出現是板塊運動造成的。目前人類只知道這條海溝的深度已經突破了一萬米,而且其中還生活著許多神秘生物。那麼世界最深海溝中有哪些神秘生物?它們有著奇特的樣貌,讓人捉摸不透。
  • 地球上的這些案例,讓人捉摸不透!
    地球上的這些案例,讓人捉摸不透!還記得當初那個自稱哪些火星的小男孩嗎?他講述很多關於火星上的專業知識,讓人難以置信,很多人對他也產生諸多的質疑。如果他真的來自火星,那也就意味著他是通過時空穿梭的方式,來到我們的世界,這一切顯得非常離奇。
  • 宇宙中至今無法解開的5大經典謎團,第4個謎團最讓人捉摸不透
    人類很多恐懼就來源於這個謎團,由於不知道宇宙有多大,因此就不知道宇宙還隱藏著什麼未知的事物,如果人類能夠把「宇宙有多大」這個謎團解開,相信人類的恐懼感會被消除一半,但是這個宇宙終極奧秘哪有那麼容易解開,如果把宇宙比作地球的話,人類就好比地球上的細菌,細菌有能力知道地球的大小嗎?沒有吧!
  • 宇宙無法解開的5大經典謎團,第4個謎團最讓人捉摸不透
    可見我們的宇宙隱藏多少未知的東西。浩瀚的宇宙,我們人類將何去何從?一般來說,人對一件事之所以產生恐懼,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對這件事不了解,就比如你自己住一個1000平方的大房子不會感到害怕,但是你到別人100平米的小房子卻充滿恐懼,因為你對別人的房子根本不了解。
  • 如果用一張照片來代表自己的職業形象,它應該什麼樣?
    我們當時用的溝通工具叫Lync。Lync上面有個頭像圖標。一次,一位丹麥的同事說為什麼你 Lync上面沒有頭像?當時我覺得有點好奇,我們好像很少人放自己的頭像,一般都用系統默認的圖標,或者放一些產品的照片。丹麥的同事很多都用自己的頭像,不管這個人是工程師,還是總監,他們都把自己的照片放在上面。後來我去了丹麥之後,他們跟我講起為什麼要在Lync上放頭像?
  • 13年,因一張照片爆火的「網紅小胖」,今娶的經紀人美妻令人羨慕
    曾經的「美豔女神」淪為了帶貨主播,還經常成為被人「唾罵」的對象,就連做慈善陪伴小朋友拍照片,也都被人噴是「擺拍」。努力地想要讓自己成為「正能量」的化身,不過好像人們並不領情,現在的結局令人疼惜。而我們今天的主人公,與她經歷有些相似,但結局卻截然相反。
  • 手機,與你的下一張照片
    當下智慧型手機相較於過去幾年的發展程度,也許會同所有科技發明給人帶來的疑問一樣,其對於人的需求的了解與迎合,似乎讓人很難分辨人在一張手機照片的生產中擔任的角色。不論所用的手機的功能的差異性,這些投稿照片所表現出來的情感以及講述的故事並無差異。
  • 他破解了數學上的世紀難題,卻拒領百萬獎金,讓人捉摸不透
    他在解決了千禧年七大數學難題之一的「龐加萊猜想」之後拒絕領獎,實在讓人捉摸不透。有觀點認為,人類數學的發展就是不斷地發現問題然後解決問題,從而建立起新的數學理論來推動發展。可以說人類數學史和人類文明史一樣悠久,在它發展的過程中曾經出現過許多難題。其中有些難題已經被數學家們解決了,而有些問題依然未得到解決。
  • 一張不完全的照片和兩段不全面的新聞
    太多人糾結於攝影師應不應該救人了。但是往往大家都離真相太遠……02 故事《飢餓的蘇丹》,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一張特別好的照片。在《攝影筆記》的攝影理論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照片是一個傳達信息的載體,最重要的其實是你的要傳達的內容。在這張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畫面的主體其實由兩個元素組成。一個是趴在地上的小女孩,另一個是一隻禿鷲。其中小女孩的狀態我們分兩層說,一個就是皮包骨。太瘦了,一看就是飢餓嚴重的感覺。
  • 一張室內空間的照片能告訴我們什麼?
    攝影家們用不同的語言,懷揣不同的目的去面對出現在他們鏡頭前的事物,拿「室內空間」來舉例,如果說構圖精緻的《在蒙德裡安的家》喚醒的更多是情感和氣氛,那美國人沃克·埃文斯拍的室內空間則會讓人的視線焦點集中在空間裡的物體上,不自覺地思考它們之間的聯繫。
  • 多種鯨魚瀕臨滅絕,為何獨角鯨卻不減反增?其基因組令人捉摸不透
    但是有一種鯨魚,儘管是在環境變得越來越糟糕的今天,它們的數量卻不減反增,那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獨角鯨了。獨角鯨的頭上長著長長的「角」,看起來就像古代歐洲騎士們的錐形長矛。但是那根又長又尖的刺,並非它們的角,而是從它們的左上顎凸出來的牙齒,能長到兩三米長。
  • 知己知彼 如何從一張照片中體現攝影功底
    你拍的照片可能的確很美,構圖,用光都無可挑剔,但是其他任何一個人只要有相機然後到你拍的那個地方去按一下快門,就能和你得到一模一樣的照片的時候,你的照片價值將會大打折扣。所以,風光攝影靠天氣吃飯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越極端的天氣營造出越美麗的風景,越極端的天氣讓別人越難捕捉到與你同質的風景。    那麼如何判斷照片的稀缺性呢?
  • 神秘結構令人捉摸不透
    為證明火星上確實存在過文明,我現在的探測器在研究火星時,也不斷地將照片傳送到地球,其中的確發現了一些並非在火車上自然形成的,而是受外部力量驅動的。    除此之外,科學家們最近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在照片中看到了一個類似地球防空洞的洞口,而這個洞口不只出現在一張照片中,還出現在多張照片中,甚至谷歌地圖都能在放大後發現它,如果只是其中一個,那麼火星發現「防空洞」,
  • 有些人只有去世了,才能留下一張自己的攝影「照片」
    還有旗袍美女模特照片可以看麼?攝影沒發明之前這個世界還沒有攝影,任何影像的記錄全部靠筆畫,或者說那時候就沒有「影像」這個詞,只有「像」這個概念衍生出來的詞彙。記錄「像「一直屬於有錢人的專屬,因為要請昂貴的畫師,如果自己畫的話,第一個是畫不準確,第二個是沒有時間,窮人要忙於生計,哪有時間來搞這檔子事,這些都是文人墨客做的,或者窮人也只有小孩子才會有時間,精力去做這樣的事。
  • 一張照片摘得4個世界著名大獎,攝影大師最動人的肖像作品!
    他們是攝影界的傳奇人物,他們行走在世界各地,去尋找世間的美景,無論是什麼樣的題材在他們手中仿佛信手拈來,他們留下了一張張動人心魄的照片,我們來看看他們其中的一個攝影師的故事吧。
  • 你很難相信這些都是真實照片,最後一張怎麼看都不像是現實的存在
    牛津大學博士後David Nadlinger用普通相機,通過長時間曝光拍攝了這張照片。漂白的大堡礁珊瑚。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澳大利亞大堡礁珊瑚被漂白,大堡礁正在死亡,但漂白後的珊瑚究竟是什麼樣的可能還沒有見過。珊瑚礁佔全球海洋面積的1%,25%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珊瑚礁中,5億人依靠這些海鮮生活,如果大堡礁變成大死礁,無疑將是整個地球生命系統的災難。柯伊伯帶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