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眾測
作者:寧思瀟瀟
攝影的故事
「總第四期 」
《禿鷲與小女孩》
凱文·卡特
01 引子
但凡談到新聞倫理,一張照片總會被提到。那就是《禿鷲與小女孩》(The vulture and the little girl),大家更熟悉的名字是《飢餓的蘇丹》。太多人糾結於攝影師應不應該救人了。
但是往往大家都離真相太遠……
02 故事
《飢餓的蘇丹》,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一張特別好的照片。
在《攝影筆記》的攝影理論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照片是一個傳達信息的載體,最重要的其實是你的要傳達的內容。
在這張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畫面的主體其實由兩個元素組成。一個是趴在地上的小女孩,另一個是一隻禿鷲。
其中小女孩的狀態我們分兩層說,一個就是皮包骨。太瘦了,一看就是飢餓嚴重的感覺。所以攝影師卡特可以說找到了一個很好的主體——當然,在飢餓的蘇丹,這樣的主體並不難找。另外一層就是,小女孩趴在地上,這個讓人看著很難過。仿佛馬上就要餓死了。
畫面另一個主體——禿鷲正在虎視眈眈地看著,仿佛隨時等待著小女孩死掉,然後吃掉她。
這樣的場景確確實實夠震撼。
當時凱文·卡特是隨著送救濟的直升機到的那裡。只有30分鐘的拍攝時間,不可能遠離直升機。他將這很短的時間的大部分都留給了這張照片。其實小女孩的媽媽正在領救濟。小女孩手上的手環也表示她並不是沒人管。
攝影師並沒有選擇拍攝這些,因為要表現蘇丹的苦難,卡特的取景選擇更加符合要表達的主題。
這是一張沒有拍完整的環境信息的照片,確是最符合攝影師想表達的內容的照片。
我認為他在拍攝的時候有著足夠的思考,以及耐心。所以拍攝下來這樣一張震撼人心的照片。
隨後他趕走了禿鷲,並給小女孩留下了一些食物和水。另一個說法就是他不一定給小女孩留下了什麼但是也說了他趕走了禿鷲。
後來這張照片傳遍了世界,並且給戰亂和饑荒中的蘇丹難民贏得了更多的援助。這張照片獲得了普利茲新聞特寫攝影獎。
03 誤解
不久之後,攝影師凱文·卡特自殺了。然後就有了一個說法,因為凱文·卡特拍攝之後,並不知道小女孩後來到底活下來沒有,也說不清下落。所以很多人指責他為什麼不施以援手。在指責的聲音中,卡特極度自責,最終自殺。
但是其實真相併非如此。
卡特在獲獎之後,對於這個獎項是非常開心的。同時上面也說了他的創作環境,小女孩並非無人照顧。也就是說,等她媽媽領完救助,就會把小女孩帶回難民營。具體後來的結果,其實也反映了但是蘇丹難民的真實情況。至少在攝影師在的時候,小女孩不會因為無人看管被禿鷲吃掉。
而作為攝影師,他已經將蘇丹的苦難展現給了世界。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而且完成的還不錯。
不過當時的一些報導也確實故意隱去了其實小女孩是有人照顧,並且攝影師說明了當時的情況。以此來渲染一下「攝影師是踩著小女孩屍體獲得的獎」這樣一個很能引起話題的說法。
再後來,《世界報》曾經走訪過這個村子,找到了小女孩的家人。才知道這個小女孩其實是個男孩子,叫孔·尼翁,他在那次饑荒中活了下來,並且長大成人,多年後死於熱病。
卡特在拍攝的時候,也很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工作是將這裡的情況更好地傳達給世界,這是他能做的最大的幫助。而不管是後來他趕走禿鷲,還是他非常難過想要抱抱自己的女兒,在樹下慟哭,都說明了其實卡特是一個很有同情心的攝影師。
如果一個讀者能夠完整掌握這樣的信息,壓根不會考慮這張照片到底是不是符合倫理——拍照還是救人。
總之當時確實有不少輿論故意隱瞞了一些真相,為了引發討論。
所以也有了攝影師因為自責而自殺的說法。這種說法其實也是一個不全面的報導,同樣是為了引發討論。
其實後來凱文·卡特遇到了很多事。負面的一些輿論會佔一定的比例。但是比如好朋友被槍殺,比如遇到了嚴重的經濟問題,才是主要的問題。而拍攝任務結束後丟失了膠捲讓這一系列的負面情緒爆發了,最終讓他選擇了自殺。
1994年7月27日,凱文·卡特把一截花園用軟管固定在排氣管上,又從車窗送進車內,然後他啟動了車子……約翰尼斯堡警方稍後發現凱文·卡特的屍體,證實他用一氧化碳自殺身亡。警方在凱文·卡特身上發現遺書,上面寫著 "I am depssed ... without phone ... money for rent ... money for child support ... money for debts ... money!!! ... I am haunted by the vivid memories of killings and corpses and anger and pain ... of starving or wounded children, of trigger-happy madmen, often police, of killer executioners ... I have gone to join Ken if I am that lucky."
(「真難過……沒有電話……用來租房的錢……用來撫養子女的錢……用來還債的錢……錢!!!……我心裡縈繞著那些對死亡、屍體、憤怒和痛苦的記憶……那些餓死或是受傷的兒童,瘋子,比如警察,屠夫……如果我有那麼幸運的話,我將隨肯而去。」)
凱文·卡特的自殺可以說又被一些媒體消費了一次。
如果說凱文·卡特並沒有將他拍攝這張照片時真實的場景信息都拍攝進去是為了更好表達他要傳達的主題,而這個主題是為了表現蘇丹難民的苦難,讓更多人來關注這裡。
我覺得凱文·卡特的做法是符合攝影觀念的——攝影就是一種減法。而且是善意的。
那麼,估計不報導凱文·卡特拍攝的真實環境,而引發攝影師是否應該踩在小女孩屍體上去獲獎的討論才是媒體的一種惡的表現。
而且消費凱文·卡特的自殺,就是這種惡的另一種表現。
我常說的,攝影並不能給你真相,同樣的,文字也不能。一切的信息載體都不能給你絕對的真相。這些只能傳達給你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
所以一個作者,一個攝影師到底表達了什麼,要看他到底站在了什麼立場。《攝影筆記》最後的一段話是讓大家通過攝影去傳達愛與善良就是這樣。
至少我們不要違背我們的良知。
P.S.照片不能給你絕對的真相,日記也是。那麼作者的良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