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不完全的照片和兩段不全面的新聞

2020-12-03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眾測

作者:寧思瀟瀟

攝影的故事

總第四期

《禿鷲與小女孩》

凱文·卡特

01 引子

但凡談到新聞倫理,一張照片總會被提到。那就是《禿鷲與小女孩》(The vulture and the little girl),大家更熟悉的名字是《飢餓的蘇丹》。太多人糾結於攝影師應不應該救人了。

但是往往大家都離真相太遠……

02 故事

《飢餓的蘇丹》,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一張特別好的照片。

在《攝影筆記》的攝影理論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照片是一個傳達信息的載體,最重要的其實是你的要傳達的內容。

在這張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畫面的主體其實由兩個元素組成。一個是趴在地上的小女孩,另一個是一隻禿鷲。

其中小女孩的狀態我們分兩層說,一個就是皮包骨。太瘦了,一看就是飢餓嚴重的感覺。所以攝影師卡特可以說找到了一個很好的主體——當然,在飢餓的蘇丹,這樣的主體並不難找。另外一層就是,小女孩趴在地上,這個讓人看著很難過。仿佛馬上就要餓死了。

畫面另一個主體——禿鷲正在虎視眈眈地看著,仿佛隨時等待著小女孩死掉,然後吃掉她。

這樣的場景確確實實夠震撼。

當時凱文·卡特是隨著送救濟的直升機到的那裡。只有30分鐘的拍攝時間,不可能遠離直升機。他將這很短的時間的大部分都留給了這張照片。其實小女孩的媽媽正在領救濟。小女孩手上的手環也表示她並不是沒人管。

攝影師並沒有選擇拍攝這些,因為要表現蘇丹的苦難,卡特的取景選擇更加符合要表達的主題。

這是一張沒有拍完整的環境信息的照片,確是最符合攝影師想表達的內容的照片。

我認為他在拍攝的時候有著足夠的思考,以及耐心。所以拍攝下來這樣一張震撼人心的照片。

隨後他趕走了禿鷲,並給小女孩留下了一些食物和水。另一個說法就是他不一定給小女孩留下了什麼但是也說了他趕走了禿鷲。

後來這張照片傳遍了世界,並且給戰亂和饑荒中的蘇丹難民贏得了更多的援助。這張照片獲得了普利茲新聞特寫攝影獎。

03 誤解

不久之後,攝影師凱文·卡特自殺了。然後就有了一個說法,因為凱文·卡特拍攝之後,並不知道小女孩後來到底活下來沒有,也說不清下落。所以很多人指責他為什麼不施以援手。在指責的聲音中,卡特極度自責,最終自殺。

但是其實真相併非如此。

卡特在獲獎之後,對於這個獎項是非常開心的。同時上面也說了他的創作環境,小女孩並非無人照顧。也就是說,等她媽媽領完救助,就會把小女孩帶回難民營。具體後來的結果,其實也反映了但是蘇丹難民的真實情況。至少在攝影師在的時候,小女孩不會因為無人看管被禿鷲吃掉。

而作為攝影師,他已經將蘇丹的苦難展現給了世界。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而且完成的還不錯。

不過當時的一些報導也確實故意隱去了其實小女孩是有人照顧,並且攝影師說明了當時的情況。以此來渲染一下「攝影師是踩著小女孩屍體獲得的獎」這樣一個很能引起話題的說法。

再後來,《世界報》曾經走訪過這個村子,找到了小女孩的家人。才知道這個小女孩其實是個男孩子,叫孔·尼翁,他在那次饑荒中活了下來,並且長大成人,多年後死於熱病。

卡特在拍攝的時候,也很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工作是將這裡的情況更好地傳達給世界,這是他能做的最大的幫助。而不管是後來他趕走禿鷲,還是他非常難過想要抱抱自己的女兒,在樹下慟哭,都說明了其實卡特是一個很有同情心的攝影師。

如果一個讀者能夠完整掌握這樣的信息,壓根不會考慮這張照片到底是不是符合倫理——拍照還是救人。

總之當時確實有不少輿論故意隱瞞了一些真相,為了引發討論。

所以也有了攝影師因為自責而自殺的說法。這種說法其實也是一個不全面的報導,同樣是為了引發討論。

其實後來凱文·卡特遇到了很多事。負面的一些輿論會佔一定的比例。但是比如好朋友被槍殺,比如遇到了嚴重的經濟問題,才是主要的問題。而拍攝任務結束後丟失了膠捲讓這一系列的負面情緒爆發了,最終讓他選擇了自殺。

1994年7月27日,凱文·卡特把一截花園用軟管固定在排氣管上,又從車窗送進車內,然後他啟動了車子……約翰尼斯堡警方稍後發現凱文·卡特的屍體,證實他用一氧化碳自殺身亡。警方在凱文·卡特身上發現遺書,上面寫著 "I am depssed ... without phone ... money for rent ... money for child support ... money for debts ... money!!! ... I am haunted by the vivid memories of killings and corpses and anger and pain ... of starving or wounded children, of trigger-happy madmen, often police, of killer executioners ... I have gone to join Ken if I am that lucky."

(「真難過……沒有電話……用來租房的錢……用來撫養子女的錢……用來還債的錢……錢!!!……我心裡縈繞著那些對死亡、屍體、憤怒和痛苦的記憶……那些餓死或是受傷的兒童,瘋子,比如警察,屠夫……如果我有那麼幸運的話,我將隨肯而去。」)

凱文·卡特的自殺可以說又被一些媒體消費了一次。

如果說凱文·卡特並沒有將他拍攝這張照片時真實的場景信息都拍攝進去是為了更好表達他要傳達的主題,而這個主題是為了表現蘇丹難民的苦難,讓更多人來關注這裡。

我覺得凱文·卡特的做法是符合攝影觀念的——攝影就是一種減法。而且是善意的。

那麼,估計不報導凱文·卡特拍攝的真實環境,而引發攝影師是否應該踩在小女孩屍體上去獲獎的討論才是媒體的一種惡的表現。

而且消費凱文·卡特的自殺,就是這種惡的另一種表現。

我常說的,攝影並不能給你真相,同樣的,文字也不能。一切的信息載體都不能給你絕對的真相。這些只能傳達給你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

所以一個作者,一個攝影師到底表達了什麼,要看他到底站在了什麼立場。《攝影筆記》最後的一段話是讓大家通過攝影去傳達愛與善良就是這樣。

至少我們不要違背我們的良知。

P.S.照片不能給你絕對的真相,日記也是。那麼作者的良知呢?

相關焦點

  • 乾隆皇帝的真實照片?世間僅存一張?其實時空背景完全不同
    網傳「老照片」、「全世界僅此一張真實的乾隆皇帝照片」、「中間瘦瘦的那位」的照片中,畫面有三位男子的黑白照片。經過實際的查證,以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和照相機的發展歷史來說,當時在中國並還沒有出現照相機,因此按照時空背景來說,是非常不合理的,當時也不會有這樣的照片。
  • 我們很難用一張照片去定義這個捉摸不透的世界
    我們很難用一張照片去定義這個捉摸不透的世界 2020-12-02 1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你很難相信這些都是真實照片,最後一張怎麼看都不像是現實的存在
    牛津大學博士後David Nadlinger用普通相機,通過長時間曝光拍攝了這張照片。漂白的大堡礁珊瑚。很多人可能都聽說過澳大利亞大堡礁珊瑚被漂白,大堡礁正在死亡,但漂白後的珊瑚究竟是什麼樣的可能還沒有見過。珊瑚礁佔全球海洋面積的1%,25%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珊瑚礁中,5億人依靠這些海鮮生活,如果大堡礁變成大死礁,無疑將是整個地球生命系統的災難。柯伊伯帶的藍天。
  • 照鏡子和照片裡看到的自己不一樣的7個原因
    人為什愛照鏡子這不足為奇,主要是因為自我欣賞,儀表和風度往往代表著一定的身份,經常照鏡子能增強自己的身份認同感。然而,當看到自己的照片時,有沒有感覺和鏡子裡的自己判若兩人? 這現象簡直太恐怖了!別緊張,因為並不只有你是這樣,先看看心理學家是怎麼解釋的。
  • I am so sorry, 那是一張假的黑洞照片
    4月10日,EHT團隊發布了一張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圖片,這個黑洞(Messier 87)位於離地球5千5百萬光年之外的地方,全球各種媒體包括無數愛好者瘋狂傳播
  • 為什麼不存在完全對稱、形狀完全相同的兩片雪花?
    身處溫暖南方的人沒有福氣觀賞雪後銀裝素裹的美景,也無機會堆雪人、帶著孩子們打雪仗,只能通過電視新聞看哪兒哪兒下大雪了,或者透過網際網路欣賞那些美麗的雪景。雪花很輕很小,在大自然雲層中所產生的雪片通常只能長到1.3釐米直徑,還不及一枚硬幣大。每次下大雪,天空會紛紛揚揚飄下數以萬億計的雪片,這些雪片是什麼樣子的?它們完美對稱嗎?世界上存在兩片長得完全一樣的雪花嗎?
  • 一分錢不花,怎麼用手機拍攝球形全景照片?
    如果你沒有預算購入這些設備,完全可以藉助手上拿著的智慧型手機,零成本拍出一張球形全景照片。用手機拍出一張球形全景照片看上去很極客,但卻有意想不到的「撩妹」的效果,作者親測,趕快學起來吧。Google Camera(Android)對原生 Android 系統用戶而言,拍球形全景照片再也輕易不過了。
  • 飛行兩百億公裡,旅行者最後拍攝的一張照片,為什麼讓人類深思?
    引人深思的一張照片 1977年9月5日,旅行者一號比二號出發大約晚了16天,但它依然在泰坦3號E半人馬座火箭的加速下,在木星附近超過了一號,
  • 飛行兩百億公裡,旅行者最後拍攝的一張照片,為什麼讓人類深思?
    引人深思的一張照片1977年9月5日,土衛六:泰坦回望太陽系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號已經完成了在太陽系內的所有任務,NASA發出指令讓旅行者回望太陽系,拍攝它所有拜訪過的行星,NASA從這個照片中拼湊出一張太陽系全家福
  • 半藏森林最近被爆料不斷,一張照片被扒出,引起很大爭議
    近段時間以來,消失了快半年時間的半藏森林又回到了大眾的視野。網絡上關於半藏森林的消息多了起來,有很多她的負面新聞,而最令人們關注的就是她前男友之死。網傳半藏森林的前男友去世的時候,半藏森林沒有任何表示,跟沒事人一樣,被人批評冷血無情。
  • 兩男穿日本軍服在南京一抗戰遺址前照片引多方譴責,警方調查
    兩青年身著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的日本軍服,手持帶刺刀的步槍、旗子等,在疑似南京紫金山一處抗戰碉堡舊址前,擺出各種pose拍照。近日,有網友「@上帝之鷹_5zn」在微博曝光了上述一組照片,引發公眾熱議。不過該照片的來源和拍攝時間尚無權威認定。2月22日,澎湃新聞記者從南京玄武警方獲悉,當地警方已介入調查此事。
  • 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水交匯而不相融?假的
    2013,拍攝者:A Kahn這些粉質沉積物攜帶著支持浮遊植物生長的營養物質進入海峽和海洋。這些浮遊植物還可以為水變成藍色,綠色或乳白色。浮遊植物還會變成紅鮭魚的食物,當鮭魚在四年後返回產卵時,這些營養物質被循環回弗雷澤。上面的照片是2014年9月6日由國際空間站的一名太空人拍攝的。據新聞報導,2014年9月,有多達2,300萬條鮭魚返回了弗雷澤河。
  • 手機,與你的下一張照片
    在來自華為的新影像大賽評委李昌竹看來,對於照片的考量「並不絕對和器材相關」,主要還是關於拍攝者的思考,以及想要捕捉和表達的東。人在其中仍起著決定性作用——對於美的理解影響著創作者按下快的瞬間,也許就像人在與智能科技的博弈之中仍舊佔據主導一樣。手機攝影的未來更多的仍是對人的探索。
  • 一個秘密:你不可能把義大利麵掰成兩段
    如果是三段或者四段,那就再拿出一根試試,看是否能將它折成兩段?如果你無法將它彎折成兩段的話,恭喜你,在這方面,你跟著名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費曼擁有了同樣的經歷。近日,他們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文章,提出了能夠將義大利麵折成兩段的方法,而其中的關鍵是——扭曲。完成這項實驗的是Ronald Heisser和Vishal Patil,通訊作者為MIT的數學講師Norbert Stoop。Hesisser想到要挑戰義大利麵問題,是在2015年的春天,他希望將此作為「非線性動力學」課程的一個項目。
  • 世界是一張全息照片,全息宇宙假說
    有一種理論,叫做「整體包含於部分中」例如,將一根磁棒折成幾段,每個棒段的南北極特性依然不變,每個小段是它原來整根棒的全息縮影,是整根棒的成比例縮小。人的受精卵和它發育成的各種細胞相比較,其DNA是相同的。人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包含了這個人全部的遺傳信息,所以克隆技術才可以利用一個細胞複製出一個人來。推導下去,也就是一個原子中有一個宇宙的信息。
  • 最後一張照片
    一次,他試圖從屋頂牆上跳躍,結果他失去了平衡,這是出現意外前的照片。俄羅斯小夥的最後一張照片為了製造舞臺效果,巡演經理不顧美國法律規定,在舞臺上燃放了煙火,卻不小心點燃了舞臺上的幕布,一開始,有很多觀眾還以為這是故意安排的。這次事故造成96人當場死亡,4人送醫不治,180人受傷。
  • 買毒性藥品「滿減不限量」 寵物狗照片都能當處方
    其中,有的雖然要求用戶在線上傳處方憑證,但審核系統形同虛設;有的無需上傳處方即可下單,送藥環節也不核對處方;有的提供線上開具處方服務,但審核藥師和覆核藥師兩欄均為空白;還有對處方藥進行促銷的。寵物照片當處方 也能通過線上審核?
  • 不可能的照片!西媒:第一張黑洞照片是這樣獲得的
    參考消息網4月10日報導西媒稱,想要能夠觀察到銀河系中心和M87星系的超大質量黑洞,就必須設計出一臺「地球級別」的射電望遠鏡。即便如此,由於黑洞是看不見的,我們能將看到的也只是明亮天體經過其附近時投射出的光學圖像,也就是黑洞的「陰影」。
  • 保虎派關克:不關心此事|林業廳 年畫 陝西省_網易新聞
    ,但他認為這是一張PS得很可笑的假照片,「我一眼就看出很假。」昨天下午,謝坤全對網友做的「年畫老虎」和周正龍照片老虎對比的GIF動畫仔細看了好一會兒,最後說:「我不管老虎真假,這段時間我已經不關心這個事情了,真的假的與我都沒有關係。」  謝坤元(提供相機者,鎮平縣經貿局局長,謝坤全哥哥,周正龍內弟)「即使最終認定是假的,與我也沒有啥關係」  作為和周正龍在照片上聯合署名的人,謝坤元曾詳細解釋過為什麼署名。
  • 知己知彼 如何從一張照片中體現攝影功底
    第二步:照片主題    一張照片要表達什麼,你想要傳達什麼是照片的核心價值,如果一個人看了一張照片十幾秒都不知其所云,這張照片很可能就是失敗的。    對於那些不知所云或者有所云但味同嚼蠟的作品將在第二輪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