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腦蟲」正穿越美國向北遷移 氣候變化或是誘因

2020-10-09 美國僑報網

在計算機圖中顯示的福氏耐格裡阿米巴原蟲。(圖片來源:美國廣播公司網站截圖)

【僑報網綜合訊】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表示,「食腦蟲」正進一步「進軍」美國,且自2010年以來觀察到的統計數據顯示,「食腦蟲」在美有「顯著的北移趨勢」。這種轉變可能是氣候變化的結果,因為氣溫升高可能會促使該生物向原本不利於其生存的區域演進。

「食腦蟲」正穿越美國向北遷移

美國《新聞周刊》7日報導稱,CDC水傳播疾病預防部門衛生官員詹妮弗•科普(Jennifer Cope)稱,目前還不清楚「食腦蟲」是如何或何時進入該地區供水系統的。但她表示:「變形蟲在水和土壤中自然存在,當(供水)分配系統出現中斷時,比如管道破裂時,它便趁虛而入。」

科普表示:「在美國,每年都有數億人去遊泳館,但僅有少數感染病例。」「我們的數據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病例數一直很穩定,沒有發現增加的跡象。」不過,她也說,「食腦蟲」活動的地理位置正在向北移動。雖然大多數病例出現在得州和佛羅裡達州,但在印第安納州、馬裡蘭州、密蘇裡州、堪薩斯州和新墨西哥州也發現了感染病例。

「感染病例的在美發生地正發生變化。2010年,明尼蘇達州報告了第一例福氏耐格裡變形蟲感染病例,比之前報告的任何病例都要往北600英裡(約966公裡)。我們統計發現,在美國與休閒用水相關的病例中,因接觸水而感染的相關案例在緯度上有顯著向北的趨勢。」

氣候變化或會增加感染「食腦蟲」風險

科普還表示,「福氏耐格裡變形蟲」是一種「嗜熱生物」,這意味著它在高溫下生長,且喜歡溫暖的水。而談到產生的變化時,科普表示:「氣候變化可能是一個潛在的因素。」

此外,喬治亞大學細胞生物學教授丹尼斯•凱爾(Dennis Kyle)也表示,氣候變化可能會增加感染「食腦蟲」的風險。該教授去年在接受《邁阿密先驅報》採訪時還表示:「我認為,毫無疑問,隨著氣候變化和氣溫升高,我們將會有更多病例和更多的接觸(案例)。」

據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在其網站的指南中說,這種變形蟲變形蟲又名福氏耐格裡阿米巴原蟲,存在於溫暖的淡水,如湖泊、河流、溫泉以及土壤中。它能通過鼻腔進入中樞神經系統,最終導致被感染者腦死亡。感染這種變形蟲後,最初可能會出現嚴重頭痛、發熱、噁心和嘔吐等症狀,隨後可能還會頸部僵硬、癲癇發作,出現幻覺甚至昏迷。據稱,感染者一般在出現症狀後的1至18天內死亡。

CDC說,儘管食人腦的變形蟲的感染很少見,但大多數是致命的。從2009年到2018年,美國僅報告了34次感染。在這些報告的病例中,有30人被娛樂設施的用水感染。雖說確診病例較少,但「食腦蟲」帶來的風險巨大。據CDC此前數據,自20世紀60年代首次發現這種「食腦蟲」以來,美國145名已知確診病例,其中只有4人倖免於難,死亡率超過97%。

得州供水系統疑現食腦蟲,一男孩感染死亡

此前,據《國會山報》、《每日郵報》報導,得州環境質量委員會9月25日發布了一份緊急通知,稱該州東南部一個縣的供水系統中可能發現「食腦蟲」,並向該州萊克傑克遜、自由港、安格爾頓、布拉多利亞、裡奇伍德、奧伊斯特克裡克、克勞特、羅森博格等超10餘個地區紛紛發布警告,建議人們不要用水。

25日,得州環境質量委員會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警告稱,該州布拉佐斯波特水務局的供水系統中可能出現了「福氏耐格裡變形蟲」。

委員會在聲明中說,「敦促傑克遜湖居民遵循不要使用水的建議,直到供水系統被充分衝洗,並且樣本表明水可以安全使用。目前尚不知道要花多長時間。」居民被敦促「不要出於任何目的飲用或使用來自受影響系統的自來水,包括洗澡」。根據聲明,居民可以衝廁所,他們還可以從城市免費獲得一箱水。

此前在9月8日,傑克遜湖市的官員被告知一名6歲的男孩因為在市民中心玩耍時在噴泉防濺板上感染了這種變形蟲,於當日死亡。(完)

相關焦點

  • 食腦蟲是什麼?「食腦蟲」正穿越美國向北部遷移!它真的吃腦嗎?
    食腦蟲是什麼?「食腦蟲」正穿越美國向北部遷移!它真的吃腦嗎?美國《新聞周刊》7日報導稱,「食腦蟲」正穿越美國向北遷移,而氣候變化可能是誘因……當時,通知稱該州布拉佐斯波特水務局的供水系統中可能發現「食腦蟲」,隨後官方提醒該州十餘地區居民「不要用水」。雖然有關方面隨後確保了該水務局供水系統不存在安全問題,但事情顯然還沒完……《新聞周刊》10月7日報導稱,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表示,「食腦蟲」正進一步「進軍」美國,且自2010年以來觀察到的統計數據顯示,「食腦蟲」在美有「顯著的北移趨勢」。
  • 「食腦蟲」正穿越美國
    美國《新聞周刊》7日報導稱,「食腦蟲」正穿越美國向北遷移,而氣候變化可能是誘因…… 《新聞周刊》:「食腦變形蟲」正穿越美國向北遷移,氣候變化可能是誘因 還記得9月底德克薩斯州環境質量委員會突然發出的緊急提醒嗎?當時,通知稱該州布拉佐斯波特水務局的供水系統中可能發現「食腦蟲」,隨後官方提醒該州十餘地區居民「不要用水」。
  •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表示,「食腦蟲」正進一步「進軍...
    【食腦蟲正穿越美國向北遷移】美國《新聞周刊》10月7日報導稱,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表示,「食腦蟲」正進一步「進軍」美國,且自2010年以來觀察到的統計數據顯示,「食腦蟲」在美有「顯著的北移趨勢」。這種轉變可能是氣候變化的結果,因為氣溫升高可能會促使該生物向原本不利於其生存的區域演進。
  • 「食腦蟲」進一步向北移動,死亡率高達97%!食腦蟲真的會吃人腦?
    《Newsweek》10月7日報導稱,美國疾控中心(CDC)表示,自2010年以來,觀察到的統計數據顯示,「食腦蟲」有顯著的向北移動趨勢,這種轉變可能是氣候變化的結果。 食腦蟲不會食人腦 「食腦蟲」的學名是福氏耐格裡阿米巴原蟲。常見於溫暖的淡水(例如湖泊、河流和溫泉)和土壤中。食腦蟲只是一種學名,並不是真的會啃食人腦。
  • 又現「食腦蟲」致死事件,美國得州自來水中發現致命寄生蟲
    到底什麼是「食腦蟲」?為何近年來染病患者越來越多? 又現「食腦蟲」致死事件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得州8個城市此前收到「請勿用水」相關警告。自由生活的福氏耐格裡蟲並不危險,但一旦寄生人體,福氏耐格裡蟲就會變成令人聞之色變的「食腦蟲」。 據悉,福氏耐格裡蟲一旦被人類吸入鼻腔,會沿著嗅覺神經進入人腦,迅速繁殖並沿著腦膜向腦中心部位播散,引起「福氏內格裡阿米巴腦膜腦炎」,死亡率高達95%以上。感染者通常會在一周內死亡。
  • 入侵美國的「食腦蟲」長這樣,有嘴巴和肛門,專「吃」人腦子?
    食腦蟲又名食腦變形蟲,學名:福氏耐格裡變形蟲;先上圖片給大家。當遇到合適的環境時它們會由「包囊狀態」進入「滋養體狀態」,此時的福氏耐格裡變形蟲就如上圖一般有口有肛門「五臟俱全」,外形不停的發生變化,十分的活躍,甚至能變出手腳幫助它活動,這就是變形蟲名字的由來。
  • 美國驚現食腦蟲:死亡率超97%!-美國,食腦蟲,佛羅裡達州,阿米巴原蟲...
    據外媒報導,美國佛羅裡達衛生部宣布,在當地發現了「食腦蟲」入侵的確診病例,並明確強調這種病通常都是致命的,不過詳細情況暫未公布。食腦蟲是一個俗稱,它的學名是「福氏耐格裡阿米巴原蟲」,也有人稱之為變形蟲,經常出現在溫度比較高的河水中。
  • 美國驚現食腦蟲!能從鼻子鑽進人類大腦,致死率超97%
    美國新冠疫情持續惡化的同時,又一個可怕的消息傳來——據CNN報導,在美國佛羅裡達州,最近又有了被食腦蟲入侵的確診病例... 據了解,一旦確診被食腦蟲入侵引發感染,死亡率超過97%。
  • 美國2020年8月的極端天氣頻發,是氣候變化還是美國的厄運?
    在某種程度上,不幸的是,美國被這些事件接連不斷地抨擊。但是對於某些此類事件,例如強烈的颶風和更頻繁的野火,科學家早就警告說,氣候變化已經為災難了奠定基礎。《科學新聞》仔細研究了導致此類極端天氣事件的原因,以及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在每種情況中可能發揮的作用。
  • 致命的「食腦蟲」再現美國,關於這種蟲子你了解多少?
    "食腦蟲",對於很多人來說,仿佛是科幻片中的情節。然而,在正遭受新冠疫情「折磨」的美國,近期又出現了「食腦蟲」病例。9月初,美國6歲男童在德州lake Jackson市附近的噴泉玩水後離奇死亡,打破了美國疫情之下的「寧靜」......經調查後發現,該名男童死於「食腦蟲」感染!
  • 食腦變形蟲正在美國蔓延,或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
    當地時間12月21日,據《國會山報》報導,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指出,食腦變形蟲正在全美國蔓延。科學家把此歸咎於全球氣候變暖,認為溫度的普遍升高影響其分布範圍。據悉,食腦變形蟲會在溫暖的水中存活並傳播,能通過鼻腔進入人體。感染者會出現頭痛、發燒等症狀,致死率高達97%。延伸閱讀:美國再現「食腦蟲 」,一旦感染致死率超97%!
  • 美媒:氣候變化迫使魚群進入新水域 漁業被重塑
    參考消息網12月25日報導 美媒稱,魚群遷移,整個漁業也在變化。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2月22日報導,美國聯邦漁業生物學家說,隨著海水溫度升高、北極冰川消融,魚群似乎為了避開溫暖的海水而向北遊移,導致捕撈成本增加。
  • 美國佛羅裡達州「食腦蟲」再現,感染致死率高達97%
    自1962年以來,佛羅裡達州只報告過共計37例受「食腦蟲」感染的病例。去年9月份年僅十歲的德州小女孩也因感染「食腦蟲」不幸去世去年同樣是七月上旬這個時候,美國北卡羅萊納州59歲的埃迪·格雷(Eddie Gray)在費耶特維爾附近一個人工湖遊泳時也感染了同樣的蟲子。短短十天後,他就因病情惡化去世了。
  • 高中地理氣候與自然帶專題+人口遷移專題
    (非地帶性現象)  ⑶非洲缺失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原因:非洲同緯度是海洋。  ⑷南半球缺失苔原帶的原因:南半球同緯度是海洋。  ⑸同在北回歸線附近,卻出現了非洲的熱帶沙漠氣候、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我國東南部亞熱帶季風氣候等氣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熱帶高壓及來自大陸內部的信風影響,全年炎熱乾燥;南亞受熱帶季風影響,我國東南部受亞熱帶季風影響。
  • 揭開「食腦蟲」的神秘面紗
    當環境惡劣,缺水和食物時,「食腦蟲」會變化出一副雙層的「金鐘罩」——囊泡。光滑的囊泡會把它包裹成一個球形,能懸浮在空氣中隨風擴散,並且避免食物不足或者乾燥的危險環境,而這種時候「食腦蟲」也無法感染人。再之後,「食腦蟲」就會藉助著鼻腔的嗅覺神經一路向大腦衝擊,進入大腦,引發「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
  • 美國現恐怖「食腦蟲」
    來源:中宏網繼美國佛羅裡達州7月出現「食腦蟲」感染病例後,德克薩斯州東南部的自來水中又發現了這種能夠食人腦的變形蟲,當地部分居民已經接到警告,不要使用任何自來水,以免感染這種可怕的寄生蟲。報導稱,德克薩斯州環境質量委員會日前向覆蓋地區的用戶發布了警告,警告他們不要使用任何自來水,因為在供水中發現了食人腦的變形蟲福氏耐格裡蟲。「食腦蟲」,又名福氏耐格裡阿米巴原蟲,是一種單細胞生物,通常存活於溫暖的淡水中。它能通過鼻腔進入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大腦,最終導致被感染者腦死亡。
  • 致死率超97%,美國再現「食腦蟲」,得州官員發出警告
    食腦變形蟲能「吃」人腦子,是指原蟲進入人腦後,迅速繁殖然後沿著腦膜向腦中心部位播散,引起化膿性腦膜腦炎、血管出血和腦實質壞死。▲ 得州環境質量委員會發布警告。(圖截自該委員會社交媒體平臺)據了解,一旦確診被食腦蟲入侵引發感染,死亡率超過97%。
  • 美國這州水中現可怕「食腦蟲」
    中新網9月27日電 綜合報導,繼美國佛羅裡達州7月出現「食腦蟲」感染病例後,德克薩斯州東南部的自來水中又發現了這種能夠食人腦的變形蟲,當地部分居民已經接到警告,不要使用任何自來水,以免感染這種可怕的寄生蟲。
  • 入侵美國自來水系統的食腦蟲,離我們有多遠?
    它還有一個更加驚悚的名字:食腦蟲。食腦蟲是一種單細胞的真核生物,可以在囊胞、滋養體以及鞭毛蟲這3種形態間轉換。能夠感染人體的,是其中的滋養體階段。在超過25℃的水體,包括湖泊、河流、溫泉,以及溼潤的土壤中,食腦蟲都能以滋養體狀態生存。水溫在46℃時,它們的生長最為迅速。因此在美國,食腦蟲感染多出現於夏季的南方州。今年,得州小鎮的自來水中也出現了食腦蟲。
  • 氣候變化帶來哪些影響?
    近幾年關於氣候這個話題最熱的就是氣候變化很多小夥伴覺得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和改變離自己很遠殊不知,影響和改變就在身邊影響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對全球糧食產量以不利影響為主。氣候變化導致小麥和玉米平均每10年分別減產1.9%和1.2%。氣候變化對我國糧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種植結構和耕種制度改變、糧食產量波動,以及農業災害加重等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