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甘肅丨天慶博物館「當科學遇上藝術」即將開展

2020-12-04 財富甘肅

12月27日,天慶博物館「當科學遇上藝術」全沉浸式宇宙科普展媒體見面會在蘭州舉行,蘭州、天水兩地多家媒體代表近50人共同參加。

會上,天慶集團董事長韓慶致辭,感謝各家媒體對天慶集團及天慶博物館的大力支持,他說,近幾年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天慶博物館建設中,目前擴建後博物館面積達11000多平米,今後將不斷增加館藏珍品,把瓷器館做起來,為蘭州市民帶來更豐富多彩的文化盛宴,希望媒體們繼續支持天慶文化事業發展。天慶集團副總經理朱力玲介紹到,此次「當科學遇上藝術」全沉浸式宇宙科普展由甘肅省文聯和甘肅天慶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天慶博物館承辦,展覽將於2020年1月6號開展,此次對媒體先行開放,讓大家盡情感受科學與藝術的奇妙碰撞。

天慶集團董事長韓慶

天慶集團副總經理朱力玲

媒體代表詳細參觀了宇宙科普展,展覽分為「科學」和「藝術」兩大板塊。「科學」板塊展出多位對人類歷史進程有著深遠影響的科學偉人的十數件罕見展品,其中,重磅展品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早年乘坐的紅色電動輪椅、存世的唯一一版有其多處親筆手跡的博士論文等多件遺物,十分珍貴,除了英國科學博物館收藏了霍金家族捐贈的一部分霍金重要遺物外,天慶博物館是唯一成體系收藏霍金物品的機構。展覽也展出了草間彌生、村上隆等當今享譽國際的潮流藝術家的佳作,有的作品通過QQ掃一掃AR功能便能看到畫作活靈活現的動圖展現。同時,展覽還運用全息投影、裸眼3D等多種現代科技手段,特別打造了兩個多維度沉浸式體驗展廳,置身其中,讓人如臨其境,科學與藝術的結合與碰撞竟會有如此美妙而神奇的體驗。這些技術的運用在西北乃至全國範圍內都較為少見,實屬難得,讓媒體代表們大飽眼福。

媒體代表參觀天慶博物館

相關焦點

  • 行業風丨史蒂芬·霍金生前重要物品亮相天慶博物館
    由甘肅省文旅廳、甘肅省文聯主辦,省市區多家單位協辦,天慶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天慶美術館承辦的《當科學遇上藝術——文化+科技全沉浸式宇宙科普展》於今日在甘肅天慶博物館重磅開展。本次展覽分為呼應主題的兩大板塊——科學與藝術。
  • 「當科學遇上藝術展」蘭州舉辦 引民眾多維度沉浸式參觀
    16日,由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甘肅省文聯主辦,及多家甘肅省市區單位協辦,甘肅天慶博物館承辦的《當科學遇上藝術——文化+科技全沉浸式宇宙科普展》開展,此次展覽的兩大主題是科學與藝術。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科學板塊展出了多位對人類歷史進程有著深遠影響的科學偉人的十餘件罕見展品,包括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等。1月16日,參展民眾拍照留念。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丨「我心中的科學與藝術」主題徵文活動開始...
    記者獲悉," 博覽天慶拍拍你暑期探秘——我心中的科學與藝術 " 主題徵文活動近日正式啟動,並開始面向城關區各中小學校學生徵稿。活動徵稿截止到 9 月 10 日結束,作品評選將在 9 月份完成,初步預計將於 10 月正式公布結果。
  • 財富甘肅|蘭州: 年底將禁止產銷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研究對包裝問題突出的商品開展包裝適宜度分級評價,提出差別化管理措施。探索建立塑料原材料與製成品的生產、銷售信息披露制度。探索實施企業法人守信承諾和失信懲戒,將違規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製品等行為列入失信記錄。
  • 夜讀丨霍金在蘭州
    在甘肅天慶博物館,科學家史蒂芬 · 威廉 · 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的遺物 , 像是搭乘時空穿梭機而來的,這種比喻符合他的科學氣質。雖然科學是一件嚴謹、較真的事情,但當科學遇到了藝術,它們之間的共鳴給人留下更多遐想的空間,就像這座博物館給予我們的一樣。
  • 館藏天津丨塵封百年的植物科學畫——《科學與藝術——北疆博物院...
    館藏天津丨塵封百年的植物科學畫——《科學與藝術——北疆博物院藏植物科學畫展》開展 2019-11-15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財富甘肅|李稻葵:2021年我最擔心三件事情,希望不要發生
    還有一種說法,在很多經濟落後地區或不發達地區只有一個中心,而經濟發達地區有兩個中心,比如廣東的深圳、廣州;江蘇的南京和蘇州;山東的濟南和青島;福建的廈門和福州,到了陝西就一個西安,甘肅只有蘭州。 因此,拼命地搞第二中心。我認為這不一定符合城鎮化的基本規律。
  • 這些寶貝在蘭州丨霍金的紅色電動輪椅
    (點擊右下角全屏按鈕,全屏觀看效果更佳)5 月 18 日,國際博物館日。
  • 當科學遇上藝術——「創意反應」項目
    期刊:BMC 當科學遇上藝術——「創意反應」項目 閱讀原文:http://blogs.biomedcentral.com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68期):南京紫金山昆蟲博物館即將正式開放
    北京魯迅博物館淘寶平臺直播活動宣傳圖(圖片來源:中國國家文物局)【南京紫金山昆蟲博物館即將正式開放】近日,南京紫金山昆蟲博物館結束了其試運營階段,即將正式開館。·展覽資訊 / Exhibitions【中國】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閉館不停展覽,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雲講解」系列活動仍在火熱進行中。4月4日,「雲講解」系列將推出第四講「清華藏珍·絲繡擷英」織繡展。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收藏有織繡四千六百餘組/件,以明清及近代藏品居多,錦緞、紗羅、絲絨、緙絲等具有代表性的優秀品種應有盡有。
  • 名人信札·反差感丨第二封:勤儉節約的愛迪生
    在甘肅天慶博物館,一大批名人信札靜靜的"躺"在玻璃展櫃裡。泛黃的紙張、模糊的字跡、久遠的日期都證明著它們來自遙遠的過去;明亮的燈光、恆溫的展櫃、現代化的解讀又是它們穿越時空來到我們面前的證據。蘭州日報社西遊記工作室聯合甘肅天慶博物館合作策劃推出《名人信札》短視頻系列,本期,我們在眾多的名人信札中,精選出了三封極具"反差感"的信件,讓我們通過它們去了解教科書之外的他們。第二封
  • 當藝術遇上科學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市科技館牽手市...
    當藝術遇上科學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市科技館牽手市美術館聯合舉辦「當藝術遇上科學」主題暑期親子日活動。當藝術遇上科學,會給暑期的孩子們帶來怎樣的靈感和激情?在8月1日市科技館和市美術館聯合舉辦的「當藝術遇見科學」主題親子日活動上,你可以找到答案。
  • 甘肅出臺三大類22條措施 2020年基本建成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
    教育引導:推動傳統文化深入人心、涵養社會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揚中華人文精神,傳播核心思想理念,理解要義精髓,傳承傳統美德,努力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校園文化生活和課外活動、課外閱讀等多種途徑,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戲曲進校園活動」「文化勝地之旅」「高校師生暑期紅色之旅」等實踐活動,開設中華傳統文化課程,感受中華詩詞、音樂舞蹈、書法繪畫、曲藝雜技的藝術魅力。
  • 巴丹吉林沙漠科學藝術考察活動舉行
    8月8日至12日,一支由科研工作者和藝術家組成的5人小隊共同前往內蒙古、甘肅等地進行為期5天的科學藝術考察暨採風寫生活動。參加此次活動的有中國科學院沙漠研究所研究員、陝西師範大學副校長董治寶教授,地理學家張軍,沙漠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薩日娜、肖南,青年畫家高海平。
  • 5500年前的甘肅史前彩陶藝術,仰韶魚紋盆等在國博展出
    此後,彩陶廣泛出現於黃河、遼河、長江等流域的各新石器時代文化中,而黃河上遊甘肅地區彩陶最為發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彩陶文化。甘肅的彩陶文化跨越5500年,歷史悠久,包含了眾多新石器時代及青銅時代文化。本展覽嘗試只將考古與歷史作為時代背景,重點闡釋各個時代彩陶的藝術特徵、演變規律和文化內涵。
  • 大包小包甘肅省博物館漫遊記丨第四話:彩陶上的漩渦水波紋
    ●●●《大包小包甘肅省博物館漫遊記》簡介2019年,甘肅省博物館建館80周年之際,甘肅省博物館推出《甘肅省博物館漫遊記》,本書主要人物為大包子和小包子,通過爸爸和兒子在甘肅省博物館的一系列參觀,藉由爸爸的知識點和孩子的角度,通過一些幽默的對話,對甘博的基本陳列和特色文物進行介紹,內容還包括了消防知識和反恐的一些應對方法。
  • 除了走馬觀花,博物館還能怎麼逛?
    記者丨何安安即將到來的5月18日,是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為此,北京地區博物館將陸續開展包括博物館全景展示、數字展廳、科普講座、雲遊博物館、文物觀賞等在內的94項主題活動,藉助多元化的新媒體平臺,帶領公眾追溯文物背後的歷史,了解博物館裡的故事,感受近在咫尺的「雲端」博物館。
  • 哈佛大學的藝術博物館
    但哈佛有一流的藝術博物館,我事先卻不知道。第一次走進哈佛的佛格藝術博物館,一眼看到我百尋而不知其蹤的莫奈所作的《查林·克勞斯橋:泰唔士河上的霧》,在喜出望外的同時,不得不為哈佛名畫的收藏感到震驚。我早就聽說莫奈的一些作品給泰唔士河的霧披上了紫色,引起非議,以這幅最為典型。因為倫敦的霧在絕大多數人眼裡是灰色,所以人們更加相信印象派畫家作品表現的僅僅是主觀印象,而不是自然的真實。
  • ...色——絲綢之路文明特展」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開展
    以漢武帝時期張騫「鑿空」為始的絲綢之路,東起長安、洛陽兩都,向西從甘肅、新疆,途經中亞、西亞,遠屆地中海,向東則延伸至韓半島、日本。海路發自中國東南沿海,過南亞諸島,經波斯灣,遠及非洲。絲路所經,多是高原、雪山、戈壁、荒漠、草原等艱險地帶。然而,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從未阻斷人們互通往來的腳步。
  • 民間大量古代藝術精品是五千年實物財富時代的產物
    作者:孫毅山東齊魯工業大學陶瓷藝術博物館開館 我帶朋友去民間收藏家會所、家裡或庫房參觀古代藝術精品時,他們常常不理解,在博物館看不到類似精品、在拍賣公司看不到類似精品,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古代藝術精品被民間收藏家所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