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學遇上藝術——「創意反應」項目

2020-12-05 科學網

期刊:BMC

當科學遇上藝術——「創意反應」項目

閱讀原文:http://blogs.biomedcentral.com/bugbitten/2018/06/19/the-creative-reactions-project/?utm_source=Other_website&utm_medium=Website_links&utm_content=DaiDen-BMC-MultiJournal-Arts_Humanities-China&utm_campaign=AJL_USG_BSCN_DD_BMCBlog_CreativeReaction

一位藝術家和一位科學家在向公眾宣傳採採蠅傳播錐蟲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在創意反應項目的展覽上,《侵略者》中的插圖被裝裱在一本藝術展示書中。

我是一位來自英國布里斯托的藝術家,最近參加了由一群熱心的科學家開展的「創意反應」活動,該活動是「科學品脫」項目的一個分支。「創意反應」鼓勵藝術與科學的合作,並於2017年首次在布里斯托舉行,現在僅一年之後,就有40位藝術家和40位科學家參加。

組織者將每位藝術家與一位科學家組合。根據我在申請表上表達的初步想法,我與布里斯托大學的寄生蟲學家Rachel Hutchinson搭檔。

科學家Rachel Hutchinson,在「創意反應」活動中與Mary Rouncefield搭檔。

我們於2018年2月在生命科學學院首次會面。我和Rachel以及其他隊員一起度過了非常豐富而有趣的一天。她的專長是研究錐蟲,而了解這些有機體對我來說是一種新的體驗,因為我之前對它們一無所知。在顯微鏡下能夠清楚看到這些單細胞生物體是多麼微小。

藝術家兼博主Mary Rouncefield通過顯微鏡觀察錐蟲。

掌握了所有相關信息和新經驗,我回到了我的工作室,我的大腦在高速運轉,首先決定寫下錐蟲的「生命周期」和採採蠅在其中發揮的作用。為了幫助我自己理解,我開始畫一些圖片,正是這些已經構成了我的小書《侵略者》的基礎。

Rachel在這個過程中給了我更多的信息,並幫助我避免了明顯的錯誤。

我將採採蠅作為這本書中的大反派。採採蠅的T恤上畫著骷髏頭,將自己視為一個「真正的大壞蛋」,而並不知道他只是真正反面角色—錐蟲—的攜帶者。我的畫針對我自己內心的小孩和其他孩子。它們不是科學的插圖,我儘量簡化了這一主題。我最初把這本書設計為水彩畫、手寫文字和紡織品的拼貼畫,在項目展覽的最後作為一本充滿非洲氣息的「藝術家的書」。

Rachel Hutchinson製作的錐蟲手工模型

參加展覽的人們深受啟發,一位母親兼科學家建議將我繪製的簡單文字和圖片作為一本小人書的基礎。我很樂意為了教育目的而免費提供這本書的電子版。

項目組織者計劃於2018年5月在布里斯托漢密爾頓大廈的CoExist畫廊舉辦展覽。除展覽外,還將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包括講座、研討會和啟動晚會。藝術家和科學家有機會介紹藝術作品,並談論藝術與科學相互重疊的本質。除了與Rachel合作之外,我還從這個項目中收穫了其他積極的成果,見到了參與各種研究項目的其他藝術家和科學家,並看到其他搭檔的藝術成果。

閱讀原文,請訪問http://blogs.biomedcentral.com/bugbitten/2018/06/19/the-creative-reactions-project/?utm_source=Other_website&utm_medium=Website_links&utm_content=DaiDen-BMC-MultiJournal-Arts_Humanities-China&utm_campaign=AJL_USG_BSCN_DD_BMCBlog_CreativeReaction

(來源:科學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當環保遇上科學 湘潭縣學子在創意實踐中學會低碳環保
    「變廢為寶」民族藝術服裝設計大賽,我的舞臺我做主。 只要有心,許多物品都是創意的靈感所在。  紅網湘潭縣站6月5日訊(分站記者 羅建)當「環保」遇上「科學",碰上這群「鬼馬小精靈」,融合「天馬行空」的創意,於是,百花學校校園裡「沸騰」了起來。2015年6月5日是第44個「世界環境日」,今天上午,百花學校「變廢為寶從我做起」——2015年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暨第九屆校園文化藝術節)啟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孩子們感知環保、科學和創意的神奇,從中樹立環保、低碳、節約的意識。
  • 直播預告:當藝術遇上創業 能產生怎樣的創意火花?
    &nbsp&nbsp&nbsp&nbsp湖北日報訊(記者黃潔如)2017首屆荊州文化創意創業大賽正在舉行。在這裡不比顏值,不比外在,只拼內涵,拼創意!大賽上,不僅有粉畫、沙畫、烙畫,還有楚繡、旅遊、農莊等創意產業項目。
  • 財富甘肅丨天慶博物館「當科學遇上藝術」即將開展
    12月27日,天慶博物館「當科學遇上藝術」全沉浸式宇宙科普展媒體見面會在蘭州舉行,蘭州、天水兩地多家媒體代表近50人共同參加。天慶集團副總經理朱力玲介紹到,此次「當科學遇上藝術」全沉浸式宇宙科普展由甘肅省文聯和甘肅天慶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天慶博物館承辦,展覽將於2020年1月6號開展,此次對媒體先行開放,讓大家盡情感受科學與藝術的奇妙碰撞。
  • 「當科學遇上漫畫」重圖創意科普活動火熱報名
    當科學遇上漫畫,會閃現出什麼樣的激情火花呢?3月30日,記者從重慶圖書館了解到,重圖將聯合第三軍醫大學、重慶市漫畫學會舉辦一場創意科普活動,期待有興趣的市民開動大腦,發揮想像力,畫出屬於自己心中的故事。    記者了解到,活動時間定在4月9日(周六)14點—17點,地點位於重慶圖書館四樓外文閱覽室。
  • 藝術VS科技 當達文西遇上圖靈——第58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中國...
    2019年9月上旬,時逢久負盛名的威尼斯電影節及威尼斯藝術雙年展盛大開幕,中方代表團應邀抵達威尼斯參展,同時出席威尼斯市政廳組織的針對威尼斯城土地開發規劃與管理的研討會,中國企業家代表、設計師代表、義大利威尼斯市政府代表及項目規劃主設計師,共同參與探討了關於新老建築的再生保護和商業利用的相關課題
  • 當藝術遇上科學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市科技館牽手市...
    當藝術遇上科學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市科技館牽手市美術館聯合舉辦「當藝術遇上科學」主題暑期親子日活動。當藝術遇上科學,會給暑期的孩子們帶來怎樣的靈感和激情?在8月1日市科技館和市美術館聯合舉辦的「當藝術遇見科學」主題親子日活動上,你可以找到答案。
  • 大連藝術學院打造「大藝至臻」大學生創新創意品牌
    央廣網大連11月29日消息(記者 賈鐵生 通訊員 楊賢東)11月28日,第五屆「大藝至臻」創新創意大賽頒獎典禮在大連藝術學院一號演播廳採用線上直播的形式舉行,來自全國34所高校的大學生獲獎者及青年創客們以雲匯聚的方式參加。
  • 科學家遇上極簡主義!簡潔字母海報設計
    【PConline 欣賞】當達爾文冥冥之中踏上貝格爾艦,當牛頓被一隻蘋果敲痛了腦袋,當哥白尼駁斥了「地心說」……一場人與科學碰撞的火花,斑斕四溢傳古頌今。而當這些科學家響亮的名字帶著科學的威嚴與極簡主義設計相遇,又會是怎樣的場景?
  • 南科大舉辦「2020年藝術與科學大會」
    藉由科學設備與技巧,把攝影藝術變為「自由的符碼」;一場科學義診,為嗓音的藝術使用找到方向;學術論壇開講,醫學與藝術同道共話嗓音健康發展……近期於南方科技大學舉行的「2020年藝術與科學大會」項目以論壇研討、講座、工作坊、展演等形式,聯動科學與藝術界專家學者激發跨界火花,為繁榮學術文化生態做出積極探索,為藝術與科學在學界與業界的融合提供新的發展思路。
  • 3D列印藝術:這5種3D列印方式推動藝術創意的新方向
    因此,我們看到藝術家開始注意並利用該技術的獨特品質來創作3D列印藝術。通過逐層製作授予的設計自由度和3D可列印材料的多功能性為各類藝術家開闢了新的前沿。經濟實惠的3D列印技術有助於在雕塑,時尚,裝置藝術等領域的設計和規模創新,以及跨學科的合作。
  • 「畫」出來的宋莊藝術創意小鎮
    這個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藝術創意小鎮,目前已擁有數千個藝術家工作室,三十五家大中型美術館。57歲的王文生2004年落戶宋莊。從偏遠落後到成熟發達,十幾年間,宋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藝術改變了村民的生活,也改變了藝術家的人生軌跡。宋莊為藝術家提供棲身之所,藝術家為宋莊奉獻自己的藝術。王文生:我的藝術創作在宋莊確實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力,這個力是什麼呢,我穩定了,非常穩定在創作,非常踏實在工作。
  • 與多家院校達成藝術教育項目合作,ATC藝術中心是怎麼做的?
    學生遍及美國南加州大學,紐約大學,帕森斯設計學院,紐約視覺藝術學院;英國倫敦藝術大學,愛丁堡大學;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雪梨大學;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中國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世界名校。自2018年以來,為促進國內院校藝術課程板塊與海外藝術名校課程體系銜接,探索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新內容、新方法與新機制。
  • 線描| 經典遇上裝飾畫這麼美!
    線描 | 經典遇上裝飾畫這麼美! 為什麼要畫線描 線描如同素描 是以單色線條來塑造物體形象 是造型藝術基本功之一
  • 粒子自旋建構紛繁世界 科藝碰撞激發無限可能 2020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大獎賽揭曉
    本屆科藝活動以「自旋(Spin)」為主題,融合科學之理性思辨和藝術之感性視角,聚焦微觀世界的粒子運動規律,管窺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探尋科學與藝術的奧秘和通途。圖說:李政道先生賀信 來源/上海交通大學著名物理學家、1957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寄來賀信寄語科藝愛好者:「穿梭在科學與藝術之中,用創意和技藝,讓抽象的科學概念
  • ATC藝術中心與多家院校達成藝術教育項目合作 培養創新型藝術人才
    ATC藝術中心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藝術留學作品集指導,藝術留學規劃,國際藝術課程研發和設計行業資源整合,匯集了100+國際知名院校海歸導師、行業優秀藝術家及設計師為師資力量,致力培養學生設計思維及跨學科應用能力,接軌海外院校的教育理念與課程體系,鼓勵並尊重學生的個性及創造力。
  • 聚焦2020中國(青島)藝術博覽會 藝術讓城市更時尚
    中國(青島)藝術產業實驗室項目、人工智慧藝術應用創新實驗室項目、青島美麗健康產業育城中心項目、銫鐠建築設計工業網際網路總部基地項目和青島交響樂團「一帶一路」國家巡演暨青島對外文化交流項目也在現場完成籤約。青島正在放大電影、音樂等現有時尚產業資源稟賦,強化產業鏈招商,藝博會的平臺屬性凸顯,將助力青島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
  • 2016年科學與藝術研討會在北京聯合大學召開
    中國網9月23日訊 昨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北京數字科普協會、北京聯合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網絡科普聯盟聯合主辦的「2016年科學與藝術研討會」在北京聯合大學舉行,本次研討會的主題為「科學與藝術•綠色、創新與協調發展」。
  • 廣州tit創意園 藝術拍照聖地
    廣州 tit創意園 藝術拍照聖地地名,(tit創意園)地址:海珠區新港中路397號(地鐵3號線客村站A出口 左走5分鐘左右就到了)>剛進去看到一些藝術雕像,一路逛過來看到微信總部,有很多可愛的圖案哦,拍照也挺好看的。
  • 藝術/創意/設計-優美性感的流線型地標
    新建築將在這個地塊的城市開發項目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將圍繞一個全新的中央廣場重新定義這一地區的居住區、辦公區、酒店和商業中心。它就是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建築事務所設計的「阿利耶夫文化中心(heydar aliyev cultural center)基地面積超過111,000 m2,這座流線型的建築從周邊環境中脫穎而出。
  • 「當科學遇上藝術展」蘭州舉辦 引民眾多維度沉浸式參觀
    16日,由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甘肅省文聯主辦,及多家甘肅省市區單位協辦,甘肅天慶博物館承辦的《當科學遇上藝術——文化+科技全沉浸式宇宙科普展》開展,此次展覽的兩大主題是科學與藝術。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科學板塊展出了多位對人類歷史進程有著深遠影響的科學偉人的十餘件罕見展品,包括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等。1月16日,參展民眾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