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在2020年不斷創造奇蹟。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並在23天後成功採集了月球樣本,告別了僅有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贈送的1克月球樣本的歷史,全面掌握了無人地月往返系列技術,中國航天也再次以過硬的科技實力贏得世界的矚目。
眼見於此,高舉「太空是當今大國競爭的中心舞臺」旗幟的美國似乎也開始坐不住了,甚至還意外地發出「合作」的請求。
超40國加入中國航天合作協定!北鬥已反超美國GPS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中國航天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嫦娥五號完美完成中國航天史上最複雜任務、北鬥系統全面建成、天問一號正式開啟行星探測計劃、高分衛星專項系統建設成功收官、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首飛、新載人飛船走入深空、長徵十一號火箭海上發射、商業航天繼續高歌猛進等。
中國航天發展至今已有36年,目前已先後與40餘個國家和地區籤署了140多項雙邊航天合作協定,交付整星出口項目13個,為20餘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國際商業發射服務60餘次……「中國航天」儼然已成為一張閃耀世界的「國家名片」。
尤為需要提到的是,2020年6月,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完成,這是中國航天發展的又一裡程碑;而早在此之前,北鬥系統服務就已覆蓋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日服務達2億次,全世界一半以上國家都已開始使用北鬥系統。對此外媒還曾報導,北鬥衛星在130個國家被觀測到的衛星數量,已經超越美國衛星定位系統GPS。
美國兩度發出「合作」請求,打的什麼算盤?
面對中國航天獲得的巨大突破,一向認為「太空是當今大國競爭的中心舞臺」的美國也開始有些坐不住。比如,2020年10月德媒就曾報導,美國等30國組織宣布將在位於德國的拉姆施泰因建設新太空中心的計劃,其作用是收集中俄等國衛星的相關信息,監測和保護組織成員國衛星,以及作為太空觀察的協調中心。
可轉眼,美國卻突然對中國航天表現出極大的「合作」興趣。早在2019年11月,美國就曾找上門來,尋求同中國北鬥進行併網合作;另據外媒披露,在嫦娥五號發射的前一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曾上門尋求合作,希望中國能夠分享探月成就。
至於美國為何前來「求合作」,外界分析認為,一方面,美國的心思無非是想「曲線救國」,打著「科學無國界」的幌子,實際上是希望中國共享技術,在航天這一競賽場上取得領先優勢;另一方面,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迅猛,僅從商業角度來看,美國希望能夠獲取更多的信息,率先搶佔太空高地。
要知道,當前太空產業發展的步伐正在加快,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和飛船等技術發展降低了投資航天的門檻,各國政府支持太空產業發展的政策鼓動了市場的熱情;據瑞士銀行預測,到2030年全球太空產業產值可達8000億美元,而美國方面也認為,在未來20年內太空產業規模可達1萬億美元,足見太空產業潛力巨大。
文 | 劉蘇林 題 | 陳佳麗 圖 | 饒建寧 盧文祥 審 | 李澤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