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下一個競賽場?超40國加入中國航天合作,美國2次拋橄欖枝

2021-02-15 快遞情感

中國航天在2020年不斷創造奇蹟。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並在23天後成功採集了月球樣本,告別了僅有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贈送的1克月球樣本的歷史,全面掌握了無人地月往返系列技術,中國航天也再次以過硬的科技實力贏得世界的矚目。

眼見於此,高舉「太空是當今大國競爭的中心舞臺」旗幟的美國似乎也開始坐不住了,甚至還意外地發出「合作」的請求。

超40國加入中國航天合作協定!北鬥已反超美國GPS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中國航天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嫦娥五號完美完成中國航天史上最複雜任務、北鬥系統全面建成、天問一號正式開啟行星探測計劃、高分衛星專項系統建設成功收官、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首飛、新載人飛船走入深空、長徵十一號火箭海上發射、商業航天繼續高歌猛進等。

中國航天發展至今已有36年,目前已先後與40餘個國家和地區籤署了140多項雙邊航天合作協定,交付整星出口項目13個,為20餘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國際商業發射服務60餘次……「中國航天」儼然已成為一張閃耀世界的「國家名片」。

尤為需要提到的是,2020年6月,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完成,這是中國航天發展的又一裡程碑;而早在此之前,北鬥系統服務就已覆蓋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日服務達2億次,全世界一半以上國家都已開始使用北鬥系統。對此外媒還曾報導,北鬥衛星在130個國家被觀測到的衛星數量,已經超越美國衛星定位系統GPS。

美國兩度發出「合作」請求,打的什麼算盤?

面對中國航天獲得的巨大突破,一向認為「太空是當今大國競爭的中心舞臺」的美國也開始有些坐不住。比如,2020年10月德媒就曾報導,美國等30國組織宣布將在位於德國的拉姆施泰因建設新太空中心的計劃,其作用是收集中俄等國衛星的相關信息,監測和保護組織成員國衛星,以及作為太空觀察的協調中心。

可轉眼,美國卻突然對中國航天表現出極大的「合作」興趣。早在2019年11月,美國就曾找上門來,尋求同中國北鬥進行併網合作;另據外媒披露,在嫦娥五號發射的前一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曾上門尋求合作,希望中國能夠分享探月成就。

至於美國為何前來「求合作」,外界分析認為,一方面,美國的心思無非是想「曲線救國」,打著「科學無國界」的幌子,實際上是希望中國共享技術,在航天這一競賽場上取得領先優勢;另一方面,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迅猛,僅從商業角度來看,美國希望能夠獲取更多的信息,率先搶佔太空高地。

要知道,當前太空產業發展的步伐正在加快,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和飛船等技術發展降低了投資航天的門檻,各國政府支持太空產業發展的政策鼓動了市場的熱情;據瑞士銀行預測,到2030年全球太空產業產值可達8000億美元,而美國方面也認為,在未來20年內太空產業規模可達1萬億美元,足見太空產業潛力巨大。

文 | 劉蘇林 題 | 陳佳麗 圖 | 饒建寧 盧文祥 審 | 李澤鈽

相關焦點

  • 27國想進我國空間站!美國遺憾落選,中國與義大利深化航天合作
    去年12月,嫦娥五號成功探月歸來,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的航天實力。義大利空間局國際合作部主任對此給予了高度稱讚。據悉,義大利也想加入中國未來的航天計劃,計劃在中國嫦娥六號、小行星探測任務中搭載載荷等計劃,還想在中國空間站實施高能宇宙射線探測項目。未來,兩國將就上述航天合作展開進一步溝通。
  • 中國成功破解可燃冰開採難題,美日相繼拋來橄欖枝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不僅體現在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上,能源持有量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石油作為國家不可或缺的資源,在國際市場經常供不應求。美國之所以在中東地區不斷搞事情,說到底還是看上了當地巨大的石油儲量。
  • 我國研製出「國之重器」,世界各國爭相對中國拋橄欖枝
    ,我國成功研製出「國之重器」,世界各國爭相對中國拋出橄欖枝,實際上「國之重器」就是一個垂向加載重量達上千萬噸的一個大型工程結構實驗設備。我們國家有了這款機器就意味著能夠有更好的發展,萬噸級別的實驗設施在世界上都十分罕見,製造難度以及製造複雜程度讓許多國家望而止步,但我國卻創造出「奇蹟」,成功研製出大型工程結構實驗設備。
  • 這次中國掌握主動權!批准18國申請,美國拒之門外:技術沒達標
    批准18國合作申請,唯獨把美國拒之門外:技術沒達標。要知道美國是世界第一大強國,科技創新能力極強,在很多領域都掌握了主動權,怎麼就輕鬆被我們「打敗了」?據中國國家航天局發布消息,關於我國第一座空間站的建設工作已經全部展開,力爭在2022年前後建成我國第一座空間站。
  • 中國航天發射2020年有望超40次
    2020年,中國航天將迎來哪些新徵程,又有什麼新計劃?1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舉辦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年超40次的「超級2020」宇航發射計劃,以及首次火星探測、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3型火箭新型號首飛等重大航天任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空間瞭望智庫發布《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19年)》。
  • 貝爾維尤市向中國時裝企業拋「橄欖枝」
    今天,微軟總部所在城市美國華盛頓州貝爾維尤市在京向中國時裝品牌企業拋「橄欖枝」,並表示,未來該市將建成國際精品品牌基地。包括深圳在內的中國時裝界品牌企業和設計師可以此為平臺,設立中國時裝品牌北美市場拓展基地,實現「走出去」。
  • 非洲航天的悲哀:多國擁有發射場,卻沒有一個國家能發射衛星
    在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主導了太空領域的研究,中國、歐洲、日本、印度也發展出了自己的航天體系。現如今,我們進入了以商業利益而非政治為主導的太空時代 。在這個新時代,技術的普及和發展,讓擁有自己太空力量的門檻變得越來越低。因此,很多欠發達國家開始購買自己的衛星。
  • 18國獲批入駐中國空間站,美國也想加入卻被拒絕,並非刻意報復
    前段時間,我國公布了天宮空間站的建造進度,未來兩年將會進行11次發射,到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在軌組建工作。同時,我國還選定了多名執行建設任務的航天員,各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紛紛尋找下一個合作目標。
  • 17國已加入!中國空間站將美國拒之門外,並不是為了「解氣」?
    17國加入不包含美國據了解,美國團隊申請的是中國空間站2019年6月公布的第一批科學實驗項目,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介紹,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通過聯合國進行的大規模國際合作,項目對外公布後,共有17個國家、23個實體的9個項目成功入選,其中不包括美國的項目。
  • 全球17國獲批加入,美國卻吃「閉門羹」!中國空間站將其拒之門外
    2019年6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與聯合國進行大規模的國際合作—當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談及對美國項目的態度時表示,我國在進行項目篩選時沒有排斥任何國家,也沒有限定任何範圍。據央視節目《面對面》報導,上世紀90年代,以美國為首,包括俄羅斯、加拿大、日本等共16國參與研製的國際空間站,
  • 中國空間站拒絕美國加入:你技術不行!
    其實中方已經對為何拒絕美國給出了答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親自表態,稱中國沒有排斥任何國家,也沒有對美國做出任何限制。但是僅從科學和技術方面考量,美國項目沒有達到我們要求的標準。值得關注的是,美國一直有很嚴格的法案,禁止美國相關部門和企業與中國開展航天領域的合作。
  • 中國空間站拒絕美國加入
    所以,每一個入選的項目都得完全符合上述要求,才能搭上中國空間站的車。要知道,中國的空間站不僅不會無理由拒絕項目申請,還非常歡迎與包括美方在內的所有國家進行航天合作,其中,尤其鼓勵發展中國家加入這趟「太空之旅」。
  • 40年首次帶回月球樣本!中國航天引美國登門拜訪,要求分享成果
    嫦娥5號發射成功的消息傳來,原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第一時間要求我們中國分享月球樣本的採樣結果。美國這麼要求的依據是什麼?是否存在滿足美國要求的可能?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發展迅猛,一系列的載人航天計劃、北鬥組網計劃、行星探測計劃不斷開展。
  • 甩開美俄奪下三連冠,美媒報告大讚中國航天事業,專家表示不認可
    今年是中國航天事業的井噴之年,最引人矚目的天和號空間站已經開始研製建設工作,未來將為人類探索太空提供前所未有的便利,作為太空開拓者美國也注意到了中國的崛起,他們甚至還不忘給中國發來「賀電」。 最近美國布賴斯太空與技術公司發布了一份報告大讚了中國航天事業,其中認為中國今年發射的衛星數量已經遠超其他國家,已經連續三年在太空競賽中甩開美國和俄羅斯奪得了三連冠。
  • 中國宣布一項重大工程後,17國上門求合作被批准,但唯獨拒絕美國
    圖為中國空間站想像圖中國在航天方面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尤其中國在宣布一項重大工程後,17個國家上門尋求合作,後被中國批准加入,但是唯獨拒絕美國的請求,究其原因是美國此前發展空間站項目也拒絕了中國,看來這次終於輪到中國出手了,甚至還表示不接受美方的任何談判。
  • 主動加入美國國籍,還將北鬥衛星編碼免費贈送的科學家,想回國了
    文/行走天涯主動加入美國國籍,還將北鬥衛星編碼免費贈送的科學家,想回國了我國科技發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也是為數不多的擁有很多自主技術的國家,比如國際空間站拒絕了我國加入之後,我國就獨立地打造了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等到國際空間站退役之後,我國的空間站將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供太空人暫時休憩的場地。
  • 俄羅斯拒絕美國邀請,宣布與中國加強太空合作
    俄羅斯航天局局長指出,美國總是試圖壟斷市場,讓自己主導一切,其餘參與國則負責掏錢配合,其航天計劃聽起來就相當於太空領域的「北約」,這種不平等的太空夥伴關係偏離了國際空間站共同協作和相互支持的原則。與美國總想著成為「太空霸主」想法截然不同的是,我國對於與各國共同進行太空開發一事具備開放姿態,這也令多國對我國取得的航天成就感到敬佩。
  • 中國空間站拒絕美國加入,空間站建設有什麼意義?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俄羅斯,美國等國家的綜合性實力較強,而如今我國也在跟隨世界的步伐,進入到了航天大國的行列,一次又一次的衛星發射,國際航天大項目的建設等等,讓全球都是刮目相看。這個熱議一出現之後,確實讓我們想起了美國曾經對我國的封鎖,對我國的技術打壓等等,如今的次此舉確實能夠讓美國可能感覺到,中國不需要美國一樣可以建立一個獨立的空間站,有較強的航天實力。
  • 中美航天領域大比對,中國航天是否已經讓美國不夠格、高攀不起?
    今天上網搜索了一下中國空間站「天宮號」的相關消息,結果搜索了一大堆「印度如獲至寶,成功加入中國空間站項目」、「中國空間站美國已經高攀不起」、「中國拒絕美國加入空間站,是因為不夠格」。難道中國航天已經強大到如此地步,連航天頭號玩家美國都不夠資格,高攀不起了?
  • 中國再傳來好消息,多國航天人士發來祝賀,只有美國「陰陽怪氣」
    中國第一次實現了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這為中國未來航天行星探測等方面奠定了基礎。消息一出,就引來了多國航天人士發來祝賀,其中也包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的"祝賀",只是美國祝賀似乎有點不對勁。收官之戰近期,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嫦娥五號探測器被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送上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