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反覆覆,如果此刻你正在閱讀這篇文章,大概率是剛好待在家裡吧,或者說近期你待在家裡的時間比以往又增多了。
在這段令人憂心忡忡的時間裡,「家」就像一床嚴嚴實實的被子把你和外界隔開,你在裡面可以為所欲為,安全感爆棚。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疫情期間,家居產品已經顯著超越了服裝銷售額,開闢出一番新的時尚競技場。我們大部分清醒的時間中都開始局限於以房間為背景,室內設計也理所當然地被置於了日常焦點的聚光燈下。
提升居家環境的幸福感已經越來越成為
人們眼中的頭等大事
根據 NPD 集團的數據,去年 3 月至 10 月,在服裝和配飾銷售滑坡的情況下,人們的家居用品消費卻一路飆升——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增長超過 30%,而同期的服裝支出則下降了 25%。
近期,Saint Laurent 宣布正式進軍家居市場,與 Fatboy 和 Neo legend 兩家公司分別籤訂了特許經營協議,拓展家居產品線。
至此,家居已經意料之外地成為了一個時尚新維度。設想你要在這同一個空間裡睡覺、吃飯、社交(當然是指線上),哪怕是生悶氣,那最好要讓這個空間能夠最大限度取悅你的審美感官。
由於能讓人穿戴和展示時尚單品的地方已經不多了,同時外出購買這些物件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人們將預算孤注一擲地投向了家庭,那些之前停滯不前的 DIY 項目,陳舊的家具和雜亂無章的板材都開始觸動人們敏感的神經,在時髦精們的創意思維與動手能力相結合的實踐中,逐漸煥發出新的生命。
Instagram 上掀起了 DIY 各式燈具的挑戰
家裝行業囊括千萬——幾乎任何價位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對人們來說,就算不需要給廚房來一次徹底的翻修,那麼也許也是時候換個新的沙發或改改餐廳布置了。如果換家具太過繁雜,還可以利用毛巾、床上用品、盤子和小玩意等等來美化日常居家工作環境。從高端定製設計到大眾喜愛的 Ikea,甚至連 Home Depot 和 Lowe's 這樣的 DIY 巨頭也獲得了強勁的銷售,家裝行業的發展正蒸蒸日上。而那些更注重環保或預算有限的人則利用 eBay、Facebook、「閒魚」市場和古著店,將不同時代的古玩混合起來,打造時尚空間。
添置一個新的沙發也可以令空間呈現出
不一樣的時尚感
其實早在疫情之前,人們對家具和家居用品的興趣就出現了增長,雖然相比於服裝和社交方面的奢侈消費仍處於次要位置,但人們的心態已經在慢慢發生變化。去年,一把由 Herman Miller、Knoll、Marcel Breuer、Hans Wegner、Mario Bellini 或 Josef Hoffmann 等名家設計的椅子成為了新一代「It」包一樣的存在。擁有這樣一把椅子就等於買到了一種新的社交媒體炫耀權——這是一種時尚圈內人的象徵。居家隔離期間,無法出門打卡網紅店,家居椅就變成了不少人自拍的背景。
名家設計的家居椅成為了新一代「It」包一樣的存在
「現今大環境下,買房這樣的夢讓人感覺更加遙不可及——也許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會在家具上花費更多的錢。大多數人都沒有自己的公寓,所以至少你可以買一些很酷的玩意,放在你租來的一隅之地,」家具設計師 Katie Stout 說,「Instagram 等社交媒體肯定在助推這整件事情的發展。這就像,『哦,你有一件很酷的衣服,但現在你需要一個地方坐下來展示』,展示的環境正是其中玄機所在。」
Adam Charlap Hyman 是一位室內設計師,他的公司 Charlap Hyman & Herrero 剛剛入選了Architectural Digest(《建築文摘》)的 AD100 影響力公司名單,他注意到,年輕人或更廣泛的受眾以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養成了收藏家的眼光,也形成了一套標準。過去,這隻專屬於一小部分熱衷於此的人。
他還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家居用品的魅力在於它的小眾地位。「秘密性更強一些,公開化程度更低,我認為品味的形成也就更個人化一些,不太受社交媒體和雜誌的引導。當然有一些趨勢和潮流存在,但人們會走自己的路。」
人們對小件家居椅的選擇也會形成個人化品味
與此同時,時裝與家居設計之間的互動早已乘勢而起。在 2019 年 12 月的邁阿密設計展上,包括 Balenciaga 和 Miu Miu 在內的奢侈品牌首次展出了家具設計。美國新銳品牌 Bode 與因 Donald Judd 復興風格而廣受歡迎的時尚家具設計公司 Green River Project 合作,為其系列和零售空間提供整體美學方向。而在去年 3 月初,人們用膠合板 DIY 出自己的簡約 Donald Judd 家具的潮流甚至登上了《紐約》雜誌。
如今疫情大有捲土重來之勢,社交隔離時期,隨著人們宅在家中的時間越來越久,時裝和室內設計之間的聯繫只會愈加強化。
去年 10 月,小眾街頭服飾品牌 Miles 的聯合創始人 Hayato Arai 推出了 Hayato——一個靈感來自中世紀經典家具縫製細節的工裝褲品牌。膝蓋上的補丁交錯著 Thonet 椅子的藤條圖案,還有彎曲的縫線。這款 Thonet 靈感木匠褲在 Hayato 的網站上首次推出時,三分鐘內就銷售一空。
Hayato 工裝褲
「家具的設計要符合人體的比例。椅子的高度,桌子的邊緣——一切都為人類的生活方式而設計。衣服也要符合人體和生活方式。我想如果把這兩者融合在一起,應該會有很好的效果,」Hayato 說。
Hayato 工裝褲的靈感源 Thonet 椅子
Parade 是一家做線上業務起家的初創內衣品牌,其風格與維密可謂恰好「反其道而行之」。去年早秋,Parade 的品牌營銷負責人 Zoe Cohen 與她的男友 Levi Shaw-Faber——耶魯大學建築學院碩士研究生,共同打造了一個名為 Wiggle Room 的粉色阿米巴形桌子系列。該公司迅速上了社交媒體的熱搜,她們的桌子也受到了配飾設計師 Susan Alexandra Korn 和網紅 Alyssa Coscarelli 等時尚人士的青睞。
Parade 內衣 Candy 系列
「我認為室內裝修和時裝設計有很多重疊的地方,兩者都涉及顏色、形狀、時間段的混合和匹配,以及某些作品如何相互作用。但家具感覺比時尚潮流更可持續和永久......它變化緩慢,歷久彌新,」Cohen 談及自己如何從時裝走向家裝設計時如是說。
Wiggle Room 的粉色阿米巴形桌子系列
疫情期間,家居生活已經成為居家隔離的網紅們的基本背景——他們不再遠行度假或舉辦華麗派對,以供粉絲們逃避現實。這樣的轉變影響深遠,在培養人們對家具和燈具的新品味的同時,也幫助那些曾經被認為是過時的東西獲得了重生。一些小微企業生產的花紋面巾、裝飾燭臺和手繪瓷器等商品,在每次以固定時間「Drop」開售時往往會銷售一空,其火爆程度不亞於粉絲們對街頭潮牌的追逐。
Dobbin St. Co-op 是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個銷售古董家具和家居用品的電商平臺。其聯合創始人 Courtney Wagner 表示:「現在大家都困在家裡,我們是時候好好正視家具與日俱增的重要性了。很有意思,顯然,你周圍的環境真的很重要。你的家得是舒適的,沒必要待在家裡都不開心吧。」
當 Dobbin St. 在其 Instagram 上發布天鵝絨沙發或中世紀燈具時,幾分鐘內就會售罄。該店當前擁有 6.7 萬多名粉絲,一些人甚至設置鬧鐘以在搶貨中佔得先機。
此外還有 Home Union、Bi-Rite Studio、Dream Fishing Tackle 和 Art School Cowboy 這些品牌都設立了 Instagram 帳戶,他們就像是新一代古董商——品味和銷售方式都更適合年輕的收藏受眾。一些精明的購物者還會以他們的頁面為靈感,在網上做足功課後從急於脫手的賣家中淘到心愛的 Murano 蘑菇燈、Kartell 邊桌或是牛奶玻璃桌套裝。
精明的購物者利用從各處淘來的收藏品
打造個性化時尚空間
「人們被古著服裝吸引的一大原因就是因為它不是現成擺在貨架上的,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家居用品也是一樣,你擺設的更多是自己的風格和審美,因為這些作品太獨特了,」 Wagner 說。
舊書也可以作為古董收藏品營造出復古風格
最近加入線上古董商新軍的是 Aude Chomette,她曾是 Olympia Le-Tan 和 Marc Jacobs 工作室的經理。在疫情期間失去工作後,她決定轉戰室內設計,而不是在時尚界另謀高就。她推出了一個名為 Objects Inanimate 的 Instagram 帳號和電商網站,銷售新奇的玻璃器皿和陶瓷器物。
雖然 Chomette 承認室內裝潢並不一直都是年輕人的消遣方式,但她說:「文化在變化。年輕人也開始沉迷於古老的文化,因為有一些方法可以讓室內設計變得老少鹹宜。你可以以更划算的價格買到古董商品,同時也讓更多的人接觸到這個領域。有時候,那種感覺就像昨日重現,你得以看到舊時的自己。」WWD
撰文Misty White Sidell
編輯Rachel Liu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