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多省
公務員考試申論中出現了作答對象抽象化,材料命題複雜化的趨勢。為更好的給各位考生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找點方向,
中公教育提出了如下的方法。
申論考試中的最後一題多為大作文,又稱申發論述題型,而申發論述的結尾段是一篇文章的最後的點睛之筆,其寫作內容的優劣直接關乎到我們分數。今天,中公教育帶你走進結尾段的「世界」。
一、明確基本要求
1、簡潔、清晰:將作文的主題進行重申,注重內在的邏輯性,不要出現病句;且字數多為120-150字。
2.總結全文:結尾中必須重現總論點或總結分論點,做到前後呼應。
3.升華主題:結尾的最後一句要將文章上升思想境界,可以與國家的一些戰略目標進行聯立,體現其重要性。
二、寫作方法
1、引言式:引出名言警句、國家領導人講話+重複總論點+談意義/對策+升華
以2018省考題目為例。
「給定資料6」中提到:「當一件件文物、一幅幅佳作走出高牆深閨,來到尋常百姓中間,雖然它的容顏依舊,它的價值卻早已跨越了市場定位,帶給百姓的不僅僅是自豪,還有自信,讓他們更加堅定地沿著自己民族的道路走向未來。」請你從對這句話引發的思考說開去,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40分)
要求:自選角度,立意明確;思路清晰,語言流暢;聯繫實際,不拘泥於給定資料;字數1000~1200字。
總論點:實現文化共享,堅定民族自信道路
分論點1:文化共享要提升文化親和力,滋潤百姓生活。
分論點2:文化共享要提升文化影響力,助力文化產業發展。
分論點3:文化共享要提升文化競爭力,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寫法展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是文化自信。」這意味著作為一種基礎、廣泛、而又深厚的文化自信,我們需要讓其走出封閉狀態,接受公眾的觀賞,讓公眾共享。而實現這種共享文化需要符合網際網路產品的生態,集多方主體之力創新文化的發展,最終增強百姓的自豪自信,讓他們更加堅定地沿著自己民族的道路走向未來。
2、案例式:羅列案例+重複總論點+談意義/對策+升華。
寫法展示:
從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王謝堂前燕」,到海昏侯墓的考古挖掘,公眾在線共享,再到故宮博物院的268件文物接受公眾的檢閱,無不說明文化共享已成趨勢。通過文化共享不僅能提升文化親和力,滋潤百姓生活;也能提升文化影響力,優化產業轉型升級;更能提升文化競爭力,讓民族發展之路走的更遠更好。
3、比喻式:主題詞進行比喻+重複總論點+談意義/對策+升華。
寫法展示:
文化是提升百姓自豪自信的源泉;文化是提升產業轉型升級的的關鍵;文化是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保障。在文化傳承過程中,需以共享為策,為文化發展保駕護航。即要做到順應網際網路產品的生態,又要集多方主體之力,堅持共享文化,唯有如此方能實現真正的實現文化自信。
中公教育相信各位考生通過不斷的學習與試寫一定能在考場上寫出滿意的作品。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