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大陸地中海
在北美大陸中部,有一片浩渺的廣大水域,這就是有「北美大陸的地中海」之稱的北美五大湖,它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由蘇必利爾湖、密西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安大略湖五個相連的大湖組成,五個大湖的總面積達24.57萬平方千米(比大不列顛島還大),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及周邊沿岸地區構成五大湖區,自蘇必利爾湖西岸到安大略湖東岸東西長約1400千米,從北端的蘇必利爾湖北岸到南端的伊利湖南岸南北寬1100千米,跨美國和加拿大兩國(美國佔五大湖總水面的75%、加拿大佔25%),總面積在26萬平方千米以上。五大湖總蓄水量2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所有淡水湖總量的1/5。五個大湖匯集了幾百條河流入湖,通過聖勞倫斯河最終入流入大西洋。
五大湖區是溫帶大陸性溼潤性氣候,冬季寒冷漫長,夏季較涼爽不太熱,多年平均降水量在700~1000毫米;由於大湖效應,伊利湖湖、安大略湖的東岸、南岸一帶冬季降雪量特別大。五個大湖冬季湖岸一帶均冰封。五大湖總體水質優良,魚類資源豐富。
北美五大湖地圖
五大湖航道
北美五大湖雖彼此相通,共用聖勞倫斯河出水道入大西洋,但聯通各湖間的河道水流急,河道窄,一些河道還有瀑布險灘,通航困難。18世紀以來人們開始在五大湖區修建利於通航的人工河道。在蘇必利爾湖與休倫湖之間有長約110千米的聖瑪麗斯河相通,自西北流向東南,是加拿大與美國的天然國界;但兩個大湖之間有6米的落差,在蘇聖瑪麗城附近形成急流,構成航行障礙;18世紀後期加拿大一側開始修建與聖瑪麗斯河大致平行的蘇聖瑪麗運河,1895年加拿大側的長2.2千米的蘇聖瑪麗運河建成;美國一側的聖瑪麗斯運河建了兩條,也先後於1895年和1919年建成(長2.6千米);三條蘇聖瑪麗斯運河均設有船閘,可通過五大湖上航行的最大貨船,以運輸蘇必利爾湖西面的鐵礦石和加拿大草原諸省的小麥為主。密西根湖東北端與休倫湖西北端之間有麥基諾水道相通,該水道長50千米、寬6千米,由於兩湖湖面海拔均是177米,麥基諾水道沒有落差,水流平穩,利於通航。
休倫湖與伊利湖的聯繫是通過聖克萊爾河、聖克萊爾湖與底特律河,聖克萊爾河是休倫湖的出水道,自北向南流入聖克萊爾湖,也是美國與加拿大的天然結合。聖克萊爾湖大致呈圓形,面積1200平方千米,是美國與加拿大的界湖,東半部屬加拿大,西半部屬美國。底特律河北連聖克萊爾湖,南通伊利湖,長51千米,也是美國與加拿大天然界河,底特律河西岸是美國的「汽車城」底特律市,東岸是加拿大的溫莎市。休倫湖與伊利湖之間的天然水道(聖克萊爾河、聖克萊爾湖和底特律河)總長120千米,落差僅2米,通航條件較好,運輸繁忙。
伊利湖與安大略湖相通的天然水道是長56千米的尼亞加拉河,大致自南向北流;由於伊利湖的湖面海拔是174米,而安大略湖面海拔是75米,尼亞加拉河的總落差有99米,在尼亞加拉河中間河段還有尼亞加拉瀑布,無法通航,必須建設人工運河。1829年美國修建的韋蘭運河(從伊利湖的科爾本港到安大略湖的威樂港,全長44千米)的一段建成通航,之後不斷加寬、加深;目前韋蘭運河全線水深8.2米,設8級船閘,可通過載重29000噸鐵礦石的船隻;由於冬季河道結冰,韋蘭運河每年停航3個月。1832年連接渥太華河畔的渥太華到安大略湖金斯頓全長202千米的裡多運河建成,當時起到加強安大略湖與渥太華河流域經濟聯繫的重要作用,如今已沒有航運價值。裡多運河是19世紀工程技術的奇蹟之一,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五大湖區的航道建設還考慮到與其它水運航道的聯繫,先後建成了溝通與哈德孫河的伊利運河、五大湖與密西西比河的伊利諾伊——密西根運河。伊利運河於1817年開工建設,1825年建成通航,從伊利湖東端的布法羅到哈得孫河岸的奧爾巴尼,長581千米;20世紀以來不斷擴建、改建,如今新伊利運河長544米,寬45米,水深3.6米,能通行載重2200噸的駁船,是美國東北部一條重要的水運線;伊利運河使五大湖與美國最大港口紐約連通,對美國東部及紐約的發展起到重大的促進作用。伊利運河沿岸的羅徹斯特、錫拉丘茲、奧爾巴尼(現是紐約州州府)也因該運河而繁榮興旺。1959年五大湖——聖勞倫斯水道擴建完工,更是極大促進了五大湖水運的繁榮興旺。
目前五大湖區大型港口有蘇必利爾湖的桑德貝港、德盧斯港;密西根湖的芝加哥港、伯恩斯港、格林貝港、格蘭德港;休倫湖的歐文桑德港、戈德裡奇港、薩尼亞港;伊利湖的託萊多港、斯坦利港、克利夫蘭港、伊利港、科爾本港等;安大略湖的多倫多港、哈密爾頓港、奧沙瓦港、達爾豪西港等。五大湖年貨運量歷史上曾達到1億噸以上,近年來在8000萬噸左右,主要運輸鐵礦石、煤炭、小麥、建築砂石等。芝加哥港是五大湖區最大的港口,碼頭岸線長1萬多米,水深7米多,可泊萬噸級海輪,裝卸貨物有鐵礦石、煤炭、鋼材、糧食、廢鐵、石油化工品、油脂、肉製品、農機、汽車等。多倫多港是加拿大最大湖港,最大吃水深度8.23米,可泊萬噸海輪,港口有14個雜貨泊位、2個貨櫃泊位、6個燃料油泊位等。
世界最大淡水湖——蘇必利爾湖
蘇必利爾湖位於美、加兩國交界處、五大湖區的最西部,面積82400平方千米(與愛爾蘭島面積相當),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僅次於裏海的世界第二大湖;最大水深406米,平均水深147米,蓄水量居世界各大湖第四(僅次於裏海、貝加爾湖和坦噶尼喀湖)。蘇必利爾湖接納周邊皮尼貢河、聖路易河等200多條小河,通過聖瑪麗斯河流出,流域面積超過20萬平方千米(包括湖面積);湖中最大島嶼是羅亞爾島(也譯羅亞爾島,面積206平方千米),風光優美,闢為皇家島美國國家公園(該國家公園成立於1940年,包括羅亞爾島及周圍400多個島,佔地2320平方千米,其中540平方千米是水域,保護這裡的狼、駝鹿等20種哺乳動物)。蘇必利爾湖南岸還有海華沙國家森林(面積3200多平方千米)、渥太華國家森林(佔地4000多平方千米,主要保護北美喬松)。冬季蘇必利爾湖沿岸一帶要冰封半年左右。蘇必利爾湖區人煙稀少,沿湖多為森林,東北岸建有普卡斯克瓦加拿大國家公園,建於1978年,佔地1878平方千米,主要保護蘇必利爾湖景觀和加拿大北方針葉林。蘇必利爾湖沿岸有豐富的鐵、金、銀、鎳、銅等礦產,多已開採。蘇必利爾湖中魚類資源豐富,有美洲紅點鮭、石鱸、湖鱘、白斑狗魚、銀鮭等60多種魚類。沿湖較大城市是德盧斯和桑德貝。桑德貝位於蘇必利爾湖西北岸,是加拿大安大略省重要港口城市,是加拿大中部草原諸省穀物主要轉運港;設市於1970年,有人口12萬。德盧斯是蘇必利爾湖沿岸最大的城市,坐落在蘇必利爾湖最西端,1890年因附近梅薩比大鐵礦的開發而成為著名的鐵礦石輸出港,是五大湖——聖勞倫斯航道的最西點,主要輸出鐵礦石、小麥、木材等;德盧斯現在是美國明尼蘇達州重要港口城市,有鋼鐵、水泥、造船、食品等工業,大市區人口30多萬。
羅亞爾島國家公園風光
世界第五大湖——休倫湖
休倫湖在蘇必利爾湖的東面,面積59600平方千米,是五大湖中第二大湖,也是世界第五大湖(僅次於裏海、蘇必利爾湖、維多利亞湖和鹹海),分屬加拿大和美國。休倫湖通過聖瑪麗河接納蘇必利爾湖水,通過麥基諾水道接納密西根湖水,經聖克萊爾河—聖克萊爾湖—底特律河流入伊利湖。休倫湖平均水深60米,最大深度229米,蓄水量達3549立方千米。休倫湖湖岸較曲折,湖東部有一大湖灣——喬治亞灣;休倫湖島嶼較多,尤其是馬尼圖林島,面積2766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湖中島;休倫湖西部麥基諾水道東面有一小島——麥基諾島,面積不過9.8平方千米,是美國著名的避暑遊覽勝地,全島禁止汽車通行,馬車、自行車是交通工具,森林茂密,保留著18、19世紀的風貌。休倫湖沿岸人煙稀少,主要是森林,環境優美,喬治亞灣一帶有喬治亞灣群島國家公園(加拿大國家公園之一,1929年建立,由喬治亞灣上的63個島嶼組成,佔地25.6平方千米)、布魯斯半島國家公園(加拿大國家公園之一,成立於1987年,佔地154平方千米)。休倫湖水質好,魚類豐富。休倫湖的港口集中在喬治亞灣東岸,有帕裡桑德、歐文桑德等港,主要裝卸小麥、木材、建材等。
休倫湖沿岸大城市不多,坐落在休倫湖最南端、聖克萊爾河沿岸的薩尼亞市是休倫湖畔最大城市,屬加拿大安大略省蘭布頓縣,人口12萬;薩尼亞是加拿大最大的石油化學工業城市,有多家大型煉油廠、石油化工廠;薩尼亞附近有一小油田——沃特福德油田。
加拿大黑雁 休倫湖上
美國大湖——密西根湖
五大湖中位置偏西的是密西根湖,它納入周邊的馬斯基根河、芝加哥河等100多條河流,經麥基諾水道與休倫湖相通,面積58000平方千米,是五大湖中第三大湖,也是全球第六大湖。密西根湖大致呈南北狹長狀,全在美國境內,湖西是威斯康星州、湖南是伊利諾州、印地安納州、湖東是密西根州。密西根湖島嶼不多,較大的島是比弗島。密西根湖湖岸較平直,大的湖灣是西部的格林灣(也稱綠灣)。密西根湖岸地勢起伏和緩,西岸有一些陡崖,東南岸有大片的湖濱沙丘,已闢為印地安納沙丘國家公園(該國家公園於2019年由國家湖岸升格而成,沿密西根湖岸延伸40千米,以沙丘、溼地、草原、河流、森林生態系統為保護對象,面積60多平方千米)。密西根湖東岸(屬密西根州)地形平坦,土壤疏鬆肥沃,有馬斯基根河、 格蘭德河流過,受大湖水體的影響,秋季凍害少,盛產蘋果、桃、梨、櫻桃、蔬菜等;坐落在密西根湖東岸的特拉弗斯城(大特拉弗斯縣縣府)號稱「美國櫻桃之都」;密西根州還是美國生產蘋果第二多的州。密西根湖西岸湖濱地帶氣候較溫和,牧草肥美,主要是一些集約經營的農牧場,養殖奶牛、肉牛。密西根湖東北岸阿丁頓市附近建有利用密西根湖水發電的阿丁頓抽能蓄水電站,裝機容量198萬千瓦,年發電25億度。密西根湖水運繁忙,沿湖大港有芝加哥港、拉辛港、本頓港、格林貝港等,主要運輸鐵礦石、煤炭、小麥、木材、建材、農機等。沿湖城市主要是芝加哥、密爾沃基、格林貝、馬斯基根。
芝加哥
格林貝坐落在密西根湖西北岸格林灣頭、福克斯河河口,是威斯康星州重要的工業港口城市,有肉類加工、造紙、機械、汽車零件等工業;格林貝也稱綠灣,是威斯康星州布朗縣縣府,1857年設市,人口4萬(2000年)。馬斯基根坐落在密西根湖東岸馬根斯基河河口,建市於1869年,現在是密西根州馬根斯基縣縣府、重要的工業港口城市,有飛機零件製造、汽車配件、石油機械等工業,人口17萬(2018年)。密爾沃基坐落在密西根湖西岸,是威斯康星州最大城市和湖港,有採礦機械、礦山機械、汽車配件、啤酒、造紙等工業,世界500強企業AO 史密斯公司、哈雷-戴維斯公司(以生產哈雷摩託車著名)、通用醫療的總部都在該市,還因是美國產啤酒最多的城市而有「美國啤酒城」之稱;1846年設市,市區人口62萬(2013年);密爾沃基入選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列榜單第303名。
密西根湖西南岸坐落著美國第三大城市芝加哥。芝加哥一帶地形平坦,平均海拔176米,有長251千米的芝加哥河、長23千米的卡拉麥特河在此注入密西根湖,湖岸線平直,水深在7米以上,建港條件好。1803年美國陸軍在此設立迪爾伯恩要塞,1833年芝加哥鎮建立,1837年正式設市(當時人口是4100多人),屬伊利諾州,1848年溝通密西根湖與密西西比河的伊利諾伊—密西根運河建成通航,芝加哥迅速成為美國中西部地區主要的農產品集散地,之後聯繫美國東西海岸的鐵路通過芝加哥,成為美國最大的水陸交通樞紐,20世紀以來鋼鐵、造船、肉類加工、印刷、紡織服裝、電子電器等工業發展起來,芝加哥是《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波音公司、聯合航空公司、ADM公司、美國聯合大陸控股有限公司的總部所在地。如今芝加哥是美國第三大城市,美國最大的鐵路交通中心、國際金融中心之一,經濟支柱是金融、運輸、旅遊、文化教育和製造業。芝加哥的交通運輸尤為發達,有「美國的動脈」之稱,是美國最大的空運中心和鐵路樞紐,奧黑爾國際機場是世界最繁忙的機場之一(按旅客吞吐量排名居世界各大機場第六位,2016年),芝加哥聯合車站是美國中北部30多條鐵路線集結點,是美國最大的火車站。芝加哥市屬伊利諾州,面積606平方千米,人口270萬(2018年),是美國人口第三多城市。2018年芝加哥的GDP達5150億美元,居美國第三位、世界第五位。芝加哥是世界一線城市(2018年)、全球可持續競爭力20強城市之一(2019年),入選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列第17名。
伊利湖與尼亞加拉大瀑布
尼亞加拉大瀑布
休倫湖南面的伊利湖是五大湖中第四大湖,面積25700平方千米,大致東西狹長狀,湖北部屬加拿大安大略省,湖南部屬美國俄亥俄州、賓夕法尼亞州和紐約州。伊利湖平均水深18米, 是五大湖中蓄水量最小的湖。伊利湖西北岸有一著名的加拿大國家公園——皮利角國家公園,建立於1918年,佔地15平方千米,也是加拿大最小的國家公園;該公園有兩大奇觀:一是每年春秋兩季都會有300多種鳥類飛臨這裡,二是秋季鋪天蓋地的帝王蝶來此。伊利湖沿岸地形平坦,土地利用較充分,沿岸地區有許多的工廠、牧場、農場、蔬菜田,工業汙水、生活汙水、農業汙水大量入湖,上世紀60~80年代出現嚴重的水汙染問題,水華現象頻發,南部部分水域魚類絕跡;21世紀以來美國、加拿大政府加大水汙染防治力度,水質有所改善。
伊利湖藍藻爆發
伊利湖沿湖城市主要有克利夫蘭、布法羅、託萊多、伊利等。布法羅位於伊利湖東端、尼亞加拉河南口,是伊利湖區與伊利運河水道的交接點,是美國主要的水陸交通樞紐,美國、加拿大小麥的主要轉運港,是從大西洋沿岸到西部內陸的門戶,有6條鐵路幹線交匯,有鋼鐵、汽車、機械等工業,現在經濟支柱是金融、教育、生物製藥和旅遊業;布法羅又稱水牛城,設市於1803年,是紐約州伊利縣縣府,如今市區人口近26萬,是紐約州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紐約);布法羅入選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列榜單第192名。克利夫蘭坐落在伊利湖南岸、凱霍加河河口,是俄亥俄州凱霍加縣縣府,1836年正式設市,是五大湖與大西洋沿岸間的貨物轉運中心,19世紀以來迅速發展起鋼鐵、運輸機械、煉油、石油化學、紡織服裝、食品等工業,人口在20世紀50年代達到90餘萬的頂峰,目前市區人口降至39萬(2010年),是俄亥俄州第二大城市;現在的經濟支柱主要是運輸、金融、醫療、教育等;克利夫蘭入選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列榜單第115名。託萊多位於伊利湖西岸,伊利湖重要港口,有發達的汽車、玻璃工業,有美國「玻璃城」的暱稱,著名汽車品牌「吉普」就創始於託萊多;託萊多現在是俄亥俄州盧卡斯縣縣府,建市於1833年 ,市區人口近29萬(2010年),是俄亥俄州第四大城市。
克立夫蘭
在伊利湖水流入安大略湖的尼亞加拉河中段,尼亞加拉河突然河道變窄,在一個90度急轉彎處,河道上橫亙了一道石巖斷崖,洶湧的尼亞加拉河水驟然跌落50餘米,形成了世界著名三大瀑布之一的尼亞加拉大瀑布(另兩個瀑布是伊瓜蘇瀑布和維多利亞瀑布);瀑布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與美國紐約州交界處,瀑布分為三部分:規模最大、最寬的位於加拿大境內的馬蹄形瀑布(主瀑布)、位於美國境內的美利堅瀑布、也位於美國境內的新娘面紗瀑布。尼亞加拉在當地印第安語是「雷神之水」的意思。為方便觀賞該瀑布,美國、加拿大分別建有公園和尼亞加拉瀑布城。美國的尼亞加拉瀑布城與加拿大的尼亞加拉瀑布城一河之隔,有公路橋「彩虹橋」連接,橋中央飄揚著美國、加拿大和聯合國的旗幟。
「閃光之湖」安大略湖
五大湖最東的安大略湖面積19500平方千米,是五大湖中最小的湖,接納尼亞加拉河、傑納西河、特倫特河等河的注入,由聖勞倫斯河流出;安大略在當地印第安語是「閃光的湖」之意。安大略湖雖面積不如伊利湖大,但平均水深大,最大水深有236米,蓄水量超過了伊利湖。安大略湖大致東西向橢圓形,北部屬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屬美國紐約州;湖岸線較平直,僅東北端較曲折;湖區沿岸多為平原,有大片農牧場、農田。安大略湖濱主要城市有多倫多、哈密爾頓、羅徹斯特。
多倫多
哈密爾頓坐落在安大略湖最西端,建有大型碼頭,利用五大湖水運,運進蘇必利爾湖區鐵礦石和伊利湖區煤炭,1895年建起加拿大第一家鋼鐵廠,如今是加拿大最大的鋼鐵中心,鋼鐵產量佔加拿大一半多,有加拿大「鋼鐵城」之稱;哈密爾頓是加拿大重要工商業港口城市,有鋼鐵、化學、汽車、造紙、紡織等工業,都會區人口70多萬,居加拿大各大城市第九位;哈密爾頓入選2019年全球城市城市500強列榜單第321名。安大略湖南岸的羅徹斯特位於入湖河流珍尼西河河口,是紐約州門羅縣縣府,19世紀早期發展了麵粉加工、紐扣製造,20世紀光學工業帶動該市經濟繁榮,世界著名企業博士倫公司的總部就在該市;現有人口20多萬,是紐約州第三大城市;羅徹斯特入選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列榜單第311名。
坐落在安大略湖西北沿岸的多倫多是加拿大經濟文化中心,加拿大安大略省省會,國際大都市之一。多倫多以前是印第安人的一個漁村,1793年英國人將此地命名為「約克村」,作為上加拿大的首都,19世紀20年代改為多倫多(印第安語意為會聚的地方),1867年加拿大聯邦成立後成為安大略省首府。20世紀初期多倫多利用五大湖水運發展起鋼鐵、造船、機械、化工、造紙、汽車配件、電子等工業,如今多倫多的金融、旅遊、信息服務、教育、傳媒、運輸業是其經濟支柱。多倫多市面積有7125平方千米,下設約克區、東多倫多、密西沙加等5個區,人口592萬(2016年),是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倫多2018年進入世界一線城市行列,入選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列榜單第10名,排在紐約、倫敦、東京、巴黎、洛杉磯、雪梨、柏林、新加坡和香港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