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原標題:切入新老電池市場 駱駝股份擬再造倆「駱駝」
證券時報記者 邢雲
「公司的市場拓展目標是再造兩個駱駝,一個是通過打造購銷一體化的模式在鉛酸電池售後市場造,另一個是通過和海外車企的長期合作形成全球化的供應。」 日前,在上交所組織的「誠實守信 做受尊敬的上市公司——價值引領投資2020滬市公司質量行」活動中,駱駝股份董事長劉長來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說。
「雙閉環」穩步推進主業
目前,駱駝股份已經形成了鉛酸電池生產+廢舊電池回收、鋰電池生產+回收「雙閉環」戰略,在循環經濟的內生驅動力下,公司主業得以穩步推進。
「公司投資鉛回收企業,有自己的優勢,可以和電池銷售共用渠道,可以自用,也可以外銷,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物流成本。同時公司生產鉛蓄電池,鉛材料佔到鉛蓄電池的70%左右,再生鉛可以保證鉛材料的穩定供應,降低鉛價大幅波動對公司業績的不利影響,再生鉛外銷還能為公司提供一定的利潤貢獻。」 駱駝股份總裁夏詩忠介紹道。
據了解,目前駱駝股份已在全國成立了30家省級分公司、230家地市級分公司,終端網點數量超3.5萬家,成為行業內覆蓋面最廣、渠道布局最為完善的企業。公司通過電商平臺實現線上線下融合,消費者線上下單,公司線下提供上門安裝服務並回收舊電池,打造「服務型」的銷售及回收體系。
基於多年來的網點以及體系搭建,在今年疫情來襲時,駱駝股份的購銷一體化模式優勢得以完全展現。半年報顯示,公司二季度實現了強勁復甦,二季度單季營收達到23.66億元,同比增加14.50%,實現歸母淨利潤1.79億元,同比增加21.70%,扣非後歸母淨利潤1.69億元,同比增加37.67%。「今年疫情將公司這一模式的優勢體現出來了,給了公司信心,說明公司的這個模式是對的。」 夏詩忠表示,公司未來將堅持「銷一收一」,將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
在鉛酸電池生產+廢舊電池回收傳統優勢板塊外,公司還開展了鋰電回收業務,在新能源電池領域形成了產業閉環。據介紹,目前駱駝股份的中試生產線已建成並投入運行。夏詩忠表示:「在新能源方面,目前我們仍以技術跟進為主,公司有汽車血統,我們走的是比較穩妥的技術路線,從低壓往高壓去做,一旦純電動市場成熟,我們進入很快,技術對於我們來說不是門檻。」
國內外市場
再造兩個「駱駝」
對於在國內鉛酸電池行業已穩居頭把交椅的駱駝股份來說,現在談「天花板」還為時尚早,僅就傳統優勢板塊而言,鉛酸電池國內外市場就足以再造兩個「駱駝」。
「現在新車市場發展逐步朝電子化、智能化轉型,同時對標發達國家人均汽車保有量,國內新車的銷量以及單車載電量都會重回上升軌道。即便國內新車市場增速在達到一定的峰值後趨緩,但不斷增長的汽車保有量在後市場為我們電池銷售提供了巨大的增量空間。」劉長來解讀道。
僅就電池迭代替換市場來看,駱駝股份在維護替換市場的佔有率約為25%。我國汽車保有量約2.7億輛,啟動電池一般3至5年需更換1次,如果按照每3年換1次電池來計算,每年的電池需求量為9000萬隻;新車每年電池的需求量為3000萬隻左右。「目前,我們電池供給量佔整個市場也就30%左右,我們的佔有率如果提高到50%呢?」劉長來信心滿滿地表示,「未來後市場一定會是我們的主戰場,我們有信心通過渠道的下沉、服務體系的完善和配套市場較高的市佔率的推動來提升後市場的份額。」
另一方面,海外市場也將為駱駝股份的再造提供廣闊空間。受益於疫情的有效防控以及快速的復工復產,公司在海外供應商普遍斷貨的情況下力保供應,得到高端客戶的一致信賴,市場進一步向公司傾斜。「疫情期間,我們沒有斷一家公司的貨,但是很多競爭對手做不到這一點,所以海外的車企,福特、通用、三菱等都很認同我們,希望我們做一個全球性的供應商。」劉長來說。
駱駝股份的海外市場正在有序推進。2019年下半年,駱駝股份投資1.5億美元建設的馬來西亞工廠投產,成為當地最大的汽車電池生產商,項目一期年產能達到250萬隻。「如果不是疫情影響,馬來西亞工廠將會是滿產。雖然目前公司無法在海外建廠,但隨著海外疫情的緩解,我們將繼續推進海外擴張。」按照劉長來的規劃,駱駝股份將以市場先行,在滲透市場後再投資建廠,未來公司也將主要專注於北美市場和東南亞市場。
除了國內外市場的同步推進,駱駝股份在新業務孵化上也埋下了伏筆。據了解,公司在武漢建立了創新中心,由兩名院士作為專家領銜,擁有總計300多人的技術團隊。劉長來表示:「我們正嘗試把項目股權化,通過股權來吸引優秀的人才共同創業,圍繞汽車產業以及能源產業有發展前景的項目進行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