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絕熱節能材料行業發展總結及行業分類分析
(一)絕熱節能材料行業現狀
1-9月,絕熱節能材料行業總體運行平穩。行業規模以上企業692家,比去年增加50家,營業收入470億元,同比增加19.2%,利潤總額26.1億元,同比減少0.1%。規模以上企業的整體銷售收入增加,主營業務成本增加,總資產增加,資產負債率增加,虧損企業家數增多,每家虧損企業的平均虧損額度小幅增加;虧損企業的增加導致利潤總額降低,行業整體淨資產降低。規模以上企業的經營狀況反應了行業的生產總體狀況,也是行業總體的一個縮影,企業數量增加,競爭加劇,產量增速下降,企業效益下滑。
(二)行業分類分析
1、巖棉
截止2018年9月,全國巖棉企業約150多家,巖棉生產線近300條,年總產能近650萬噸,產量320萬噸,成為行業內產量最大的產業,2018年新建巖棉礦棉生產線40條以上。
國內巖棉企業主要集中在河北、江蘇、山東、安徽四個省份,佔比超過60%。河北地區產能超多200萬噸,局部產能過剩,企業生產不太正常。
巖棉產品價格同一地區內,由於產品等級不一樣,價格差距較大,高質量等級產品價格在高位保持穩定,低等級產品價格下降較多,市場競爭激烈。
東北地區及內蒙古自治區近兩年巖棉生產線建設數量較大,也存在產能過剩的風險。
由於國家對冶金排放廢渣的環保稅收加大力度,冶金企業為了減少廢渣處理費用支出,加大固體廢棄物的循環利用的力度,尤其是在山西、內蒙古、寧夏等冶金企業較多的地區,建設了多條礦渣棉生產線,由於礦渣棉其原料來源屬性,產品質量水平達不到建築用巖棉製品的要求,如果用於建築外牆外保溫存在著較大的安全質量隱患。
市場競爭加劇。由於人工、環保、原材料尤其是焦炭價格上升,提升了巖棉產品的成本,但是新建生產線的增加,增加了市場產品供應量,加劇了市場競爭,造成了產品價格下降,河北地區價格下降最為明顯,最低價格低於成本價,給企業造成了較大的競爭壓力,不利於行業的發展。
面臨環保的壓力。巖棉生產企業應該加大生產工藝技術改造力度,根據京津冀大氣汙染治理方案要求:巖棉企業在重汙染天氣採用沖天爐生產工藝的生產線必須停止生產,而同時,採用電爐生產工藝可以不用停工,目前國內採用電爐生產工藝的生產線數量很少,希望巖棉企業高度重視這一環保政策,積極跟進國家的技術升級要求,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生產。
注意投資風險。隨著2018年大量生產線的投產造成了巖棉產品的局部地區產能過剩,嚴重影響了企業效益。提醒準備新上生產線企業,注重市場調研,不要盲目上線,謹慎布局,避免投資損失。
注重功能性產品的研發。國內巖棉產品的質量與國外產品相差不大,但在產品應用研發方面的差距較大,希望企業注重產品應用的研發,開拓巖棉產品新的應用領域,結合國家農村振興戰略,開發用於種植、水土保持的巖棉產品。
巖礦棉行業即將進產業整合時期,也是一個產生行業巨頭的時代,請會員企業練好內功,引領行業發展,避免企業在競爭中敗下陣來。
2、玻璃棉
2018年1-9月,玻璃棉產量74萬噸,玻璃棉產能小幅增加,受限於環保壓力以及國家宏觀調控影響,原材料成本的上升,玻璃棉企業的利潤率水平小幅下滑。玻璃棉企業主要分布在河北、山東、四川等地區,其中河北大城及河間擁有超過全國50%以上的產能。行業內的大型生產企業受制於環保壓力開始考慮產業轉移並提前全國布局。
3、矽酸鋁纖維
目前國內陶瓷纖維生產線200多條,產能在80-90萬噸左右,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北、內蒙古、河南等地區。先進產能生產線設計產能為1萬噸;而行業內多數生產線規模只有2-3千噸的,其規模小、單日產能低、能耗高,急需結構升級。
2018年1-9月產量43萬噸,總的產能、產量都有所增長,得益於石化投資的增加,光熱發電、廢氣處理的需求增加,高端陶瓷纖維需求量增幅較大;由於環保壓力低端小產能陶瓷纖維退出明顯,提高了行業的整體發展質量。山東魯陽是行業的龍頭企業,生產線數量佔全國數量的六分之一,產能佔全國總數量的三分之一。
4、硬質類絕熱材料及製品
泡沫玻璃產能60-70萬立方米,與去年相比稍有增加,價格變化不大,產能分布主要在河北、浙江、江蘇,其中,河北廊坊地區佔總產能50%。行業內企業從資源再利用、廢渣處理入手,建設以冶金尾礦為原料的泡沫玻璃生產線,布局大西北地區,服務於域內的石油化工產業。
泡沫玻璃產品質量較國外高質量還有差距,同時面臨高能耗及多粉塵的環保壓力,需要企業聯合科研機構在資金、環保技術投入力量,來改善面臨的問題,才能使行業走的更健康、更遠,成為一個真正的綠色、環保行業。
矽酸鈣絕熱製品今年企業生產產量與去年相似,生產企業生產運行受制於環保壓力,企業在脫硫脫硝投入資金較大。行業有30多家企業,設計產能約40萬m3,行業進步很快,目前能生產密度在160kg/m3的輕質產品。
硬質類絕熱材料及製品產量46萬噸。
5、有機類絕熱節能材料
受到建築防火規範GB50016—2014的影響,EPS、XPS、聚氨酯、酚醛板等有機類絕熱材料在外牆保溫的應用出現較大的下降,產量及應用量呈下降趨勢。
(1)EPS材料
2017年底國內苯乙烯總產能將超900萬噸。上半年苯乙烯的暴漲暴跌行情,令EPS企業難以把握採購成本,盈利狀況不佳;近幾年EPS部分落後產能逐步淘汰,部分裝置處於長期停車狀態;2017年環保檢查力度升級,對本就疲弱的需求面來說可謂是雪上加霜,EPS產能出現下滑。總體上受建築用量的減少,EPS消費量連續五年下滑。
中國EPS年產能600多萬噸,產能利用率近幾年一直維持在40%多,並且產品還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領域,國內的需求量在200多萬噸,再加出口外貿的幾十萬噸,EPS行業是產能嚴重過剩的產業。
2018年EPS市場起伏跌宕,五月份達到年內高點1.4萬元左右,六月份快速下跌到1.2萬元左右,進入10月份以來價格出現跳水,目前價格約在1萬元,行業利潤隨價格下降而快速下跌,EPS未來幾個月趨勢易跌難漲,隨著苯乙烯價格波動整理。
隨著建築防火規範的要求,EPS作為B2級材料其建築應用得到極大限制,改性EPS產品作為B1級或A級材料成為EPS或XPS的替代品,建築外保溫應用較為廣泛。
(2)聚氨酯
2014年-2016年,我國年均外牆保溫可拉動聚氨酯硬泡需求31.46萬噸、37.66萬噸和38萬噸。特別是2012年底,公安部消防局對B1級保溫材料禁令取消執行,聚氨酯保溫材料工業復甦步伐明顯加快,全國開工的聚氨酯保溫複合板材生產線已超過250條,達到歷史最好水平。但隨著新版建築防火規範的實施,聚氨酯保溫複合板的建築應用量降幅很大。
(3)酚醛保溫板
2018年1-9月,節能保溫領域酚醛泡沫約佔酚醛樹脂總量的20%,消費量超過20萬噸。隨著政府的行業去產能及供給側改革政策的影響,高品質的酚醛保溫板發展態勢良好,低質量的產品產量受到擬制。
我國酚醛樹脂產量約300萬噸,共有生產企業近200家,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尤其是產量較大的廠家集中在江蘇、浙江、福建、上海四省市,主要有濟南聖泉、廣東太爾、上海歐亞合成材料、上海雙樹塑料廠、山東宇世巨、聖萊克特等等。
(4)橡塑保溫製品
橡塑保溫製品全國產能500餘萬立方米。河北大城的橡塑產能佔全國總產量的近80%,產能主要集中在華美集團、神州保溫集團、華能中天等公司。
6、氣凝膠
氣凝膠行業目前產能規模較小,企業數量30家,產能產量變化不大,年生產能力1.5萬噸,折合氣凝膠氈10萬m3。受到國外專利技術訴訟影響產品出口,行業為此在國內積極應對並提出具體措施。
目前的產品應用主要以航天軍工、管道保溫、新能源汽車為主,建築應用較少。行業產品作為一種新型材料的發展前景很好,希望廣大會員企業勇於創新,大力進行技術研發,降低產品成本,開拓擴大市場應用規模。
7、矽酸鹽複合絕熱材料
矽酸鹽複合製品年產量維持在10萬噸左右,產量較前幾年下降較多,主要是矽酸鹽複合製品多用於工業管道保溫,替代品較多,產能發揮率較低;另外受到國家環保督查的影響,造成生產線停產較多,也限制了產能發揮。該產品的發展前景一般。
8、礦棉吸音板行業
2018年礦棉吸音板行業整體運營形式較好,產能產量小幅增加,企業利潤增幅較大,全年產量1.1億平米。山西地區建設多條礦棉吸聲板生產線,其中,有粒狀棉企業自建礦棉板生產線,也有受環保壓力影響河北晉州小的礦棉吸聲板企業產能外遷到地,粒狀棉市場供應緊張。
2018年春季環保允許開工後,礦棉板一些小企業開工生產,造成粒狀棉生產需求旺盛,行業整體的效益較好。
9、複合金屬板材夾芯製品
複合金屬面夾芯板製品總量較2017年小幅增加,行業內創新產品也不斷湧現,現場安裝產品的便捷化程度不斷提高,產品性能也不斷優化。但是由於行業進入門檻較低,小企業較多,市場競爭激烈,企業生存環境急需改善。
由於防火安全等級的不斷提高,從而擬制了有機芯材板材的需求,但也促進了以無機絕熱材料為芯材的板材的需求,所以有機類夾芯金屬板材佔比下降,而以巖棉、玻璃棉為芯材的金屬板材比例逐步增長。
10、一體板行業基本情況
全國約有200餘家一體板企業,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北、江蘇、四川、新疆等省市,其中山東約40餘家,河北約30餘家,江蘇約20餘家,四川約20餘家,新疆約20餘家;受綠色建築(節能)政策驅動及產品技術優勢(相對薄抹灰體系),2018年行業穩步增速,產量及應用量約5000萬平方米以上,預計今後幾年一體板行業屬於高速發展階段。行業內企業要注意產品質量的提升,儘快提升產品品質及應用標準,行業適當設置進入門檻,避免少數企業的以次充好,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