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行業與區域分布
摘要
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行業分布及特徵:汽車及零配件製造在收入與利潤貢獻方面最為突出,石化及煉焦納稅居於首位;水泥及玻璃製造行業併購重組活躍,通信設備製造行業研發投入最積極;家用電器行業專利排名領先,兵器製造在標準制定領域居首;酒類在營收利潤率與人均利潤方面領先,家用電器淨資產利潤率最優。
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的行業分布
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淨利潤的行業分布
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納稅總額的行業分布
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行業併購重組分布情況
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行業分布及特徵:汽車及零配件製造在收入與利潤貢獻方面最為突出,石化及煉焦納稅居於首位;水泥及玻璃製造行業併購重組活躍,通信設備製造行業研發投入最積極;家用電器行業專利排名領先,兵器製造在標準制定領域居首;酒類在營收利潤率與人均利潤方面領先,家用電器淨資產利潤率最優。
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區域分布及特徵:東部地區入圍企業數量佔絕大多數,東北地區企業數量持續減少;東部地區企業人均利潤指標領先,東北地區稅負壓力最大;東部地區企業併購重組與創新更為活躍,標準制定方面各有優劣;中部地區企業資產質量最好。
1、 汽車及零配件製造在收入與利潤貢獻方面最為突出,石化及煉焦納稅居於首位
行業重化工特徵依然突出,利潤貢獻中呈現出一些積極亮點,汽車及零配件製造行業是收入與利潤的最大貢獻者。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排名前五的行業,仍然是典型的重化工行業。其中,31家汽車及零配件製造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3.75萬億元,佔全部製造業500強營業收入的13.27%;第二位為黑色冶金行業,72家黑色冶金企業佔全部營業收入的13.10%;前五大行業佔全部製造業500強營業收入的49.16%,前十大行業佔全部製造業500強營業收入的66.83%。
利潤貢獻中呈現出一些先進位造的亮點,電力電氣設備製造與通信設備製造進入行業淨利潤排名前五。31家汽車及零配件製造企業實現淨利潤1881.30億元,佔全部製造業500強淨利潤總額的19.34%;排名淨利潤第二位的行業是石化及煉焦,27家石化及煉焦企業貢獻了全部500家製造企業淨利潤總額的9.93%;前五大行業佔全部製造業500強淨利潤的47.55%,前十大行業佔全部製造業500強淨利潤的65.10%。
石化及煉焦在納稅貢獻中作用突出。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中,27家石化及煉焦企業共納稅3784.40億元,佔全部製造業500強納稅總額的25.87%,石化及煉焦企業對全部製造業500強的納稅貢獻超過了四分之一;石化及煉焦行業的綜合稅負為13.59%,僅次於酒類的18.48%,遠高於其他行業。納稅貢獻前五大行業共貢獻了製造業500強納稅總額的64.66%,前十大行業共貢獻了製造業500強納稅總額的78.06%。
2、水泥及玻璃製造行業併購重組活躍,通信設備製造行業研發投入最積極
水泥及玻璃製造行業併購重組活動十分活躍。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共發生878次併購重組,其中12家水泥及玻璃製造行業共發生併購重組491次,佔全部製造業500強併購重組總量的55.92%,行業併購重組的活躍度遠高於其他行業;石化及煉焦行業共發生併購重組85次,佔比為9.68%;前五大行業的併購重組共佔全部製造業500強併購重組總量的77.22%,前十大行業的併購重組共佔全部製造業500強併購重組總量的87.02%。
通信設備製造行業最為重視研發投入。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中9家通信設備製造企業共完成研發投入954.12億元,企均研發費用投入為106.01億元,是全部製造業500強企業平均研發投入的9.66倍;通信及設備製造行業研發投入佔全部製造業500強研發投入的17.22%,居於第一位;汽車及零配件製造行業研發投入佔全部製造業500強的14.73%,居於第二位。排名前五的行業研發投入合計佔全部製造業500強研發投入的52.85%,排名前十的行業合計佔全部製造業500強研發投入的73.74%。從研發強度看,通信及設備製造行業的平均研發投入強度為11.87%,遠高於排名第二位的航空航天行業的5.83%,也遠高於製造業500強的2.07%。
3、家用電器行業專利排名領先,兵器製造在標準制定領域居首
家用電器製造行業在擁有專利數和發明專利數均排在行業第一。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中有15家家用電器製造企業,共擁有專利104293件,其中發明專利26995件,分別佔製造業500強專利與發明專利的18.59%、15.01%,在專利行業排名和發明專利行業排名中均居於第一位。汽車及零配件製造行業擁有專利數佔全部製造業500強專利數的15.05%,居於行業專利排名第二位;石化及煉焦擁有發明專利數佔全部製造業500強發明專利數的10.68%,居於行業發明專利排名第二位。專利數排名前五行業共佔全部製造業500強專利的54.02%,專利數排名前十行業共佔全部製造業500強專利的74.94%;發明專利數排名前五行業共佔全部製造業500強發明專利的51.07%,發明專利數排名前十行業共佔全部製造業500強發明專利的73.84%。
兵器製造在總標準制定與國內標準制定方面排名居前,軌道交通設備及零部件製造在國際標準制定方面積極參與。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中有2家兵器製造企業,共參與2029項標準制定,均為國內標準,分別佔製造業500強標準制定總數、國內標準制定數的8.77%和9.15%。其次為船舶製造行業,共4家企業,參與了1974項標準制定,其中國內標準為1956項,分別佔製造業500強標準制定總數、國內標準制定數的8.54%和8.82%。標準制定數排名前五行業參與標準制定數佔全部製造業500強的41.62%,標準制定數排名前十行業參與標準制定數佔全部製造業500強的67.87%。參與國內標準制定數排名前五行業參與標準制定數佔全部製造業500強的42.08%,標準制定數排名前十行業參與標準制定數佔全部製造業500強的68.05%。
在國際標準制定參與方面,軌道交通設備及零配件製造行業的作用最為突出,行業雖然只有1家企業,但卻參與了98項國際標準的制定,佔全部製造業500強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數量的17.69%。其次是家用電器行業,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數佔全部製造業500強的15.34%。排名前五行業共參與了53.61%的國際標準制定,排名前十的行業共參與了77.08%的國際標準制定。
4、酒類在營收利潤率與人均利潤方面領先,家用電器淨資產利潤率最優
酒類營收利潤率最高,家用電器淨資產利潤率最優。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的39個行業中,除工具機製造行業整體虧損外,其他38個行業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正利潤。其中酒類等24個行業營收利潤率高於製造業500強總體平均營收利潤率3.44%,酒類、飲料、醫療設備製造、家用電器製造、其他建材製造位居行業營收利潤率前五。飲料等24個行業的資產利潤率高於製造業500強總體平均資產利潤率3.11%,飲料、醫療設備製造、家用電器製造、酒類、農副食品位居資產利潤率前五。家用電器製造等23個行業淨資產利潤率高於製造業500強總體平均淨資產利潤率8.51%,家用電器製造、飲料、通信設備製造、物料搬運設備製造、醫療設備製造位居淨資產利潤率前五。
酒類在人均淨利潤方面明顯領先,兵器製造行業企業均淨利潤佔明顯優勢。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的人均利潤為7.49萬元,共有酒類等18個行業人均利潤高於製造業500強人均利潤水平。酒類企業的人均利潤為20.29萬元,高居行業人均利潤第一位,相當於製造業500強人均利潤的2.71倍。醫療設備製造、飲料、汽車及零配件製造、家用電器製造分居第二至第五位,人均淨利潤分別為17.27萬元、14.59萬元、13.51萬元和13.50萬元。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的企均淨利潤19.46億元,只有兵器製造等13個行業的企均淨利潤高於製造業500強企均淨利潤。兵器製造行業的企均淨利潤為171.66億元,在行業企均淨利潤排名中遙遙領先,高居第一位,企均淨利潤相當於製造業500強平均水平的8.82倍。軌道交通設備及零部件製造、航空航天、汽車及零配件製造、家用電器製造分居企均淨利潤排名第二至第五位,企均淨利潤分別為139.10億元、131.77億元、60.69億元和54.89億元。
1、東部地區入圍企業數量佔絕大多數,東北地區企業數量持續減少
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總部所在地涉及了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只有西藏沒有企業入圍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這500家企業在各個地區的分布同以往一樣,呈現出不均衡性。其中,東部地區有348家企業,佔69.60%;中部地區有72家企業,佔14.40%;西部地區有63家企業,佔12.6%;東北地區有17家企業,佔3.40%。總體上看,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企業數量均有增加,中部地區企業數量沒有變化,東北地區企業數量持續減少。
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入圍企業具體區域分布如下。
東部地區:東部地區10省市共有348家企業入圍,與去年入圍企業數量相比增加2家,海南省今年再次有企業入圍。廣東省成為今年入圍企業數量增加最多的省份,共增加了9家入圍企業。河北則成為企業數量減少最多的省份,入圍企業數量共減少了7家。具體為:浙江89家,減少3家;山東77家,增加1家;江蘇47家,增加4家;廣東34家,增加9家;河北32家,減少7家;北京32家,減少2家;天津18家,增加2家;上海14家,持平;福建4家,減少3家;海南1家。
中部地區:中部地區6省區共有72家企業入圍,比上年增加3家。其中,安徽16家,增加1家;湖北15家,減少2家;河南13家,增加1家;湖南13家,增加4家;江西12家,減少1家;山西3家,與上年持平。
西部地區:西部地區11個省份共有63家企業進入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與上年持平。其中,四川15家,增加1家;重慶14家,增加1家;廣西9家,與上年持平;雲南5家,減少3家;陝西4家,與上年持平;新疆4家,與上年持平;甘肅4家,增加1家;青海3家,增加1家;內蒙古2家,與上年持平;寧夏2家,與上年持平;貴州1家,減少1家。
東北地區:東北地區3省共有17家企業進入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在上年減少3家的基礎上持續減少,入圍企業再次減少5家。東北地區大企業的這一表現,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了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困境。其中,遼寧13家,減少了4家;黑龍江2家,減少了1家;吉林2家,與上年持平。
2、東部地區企均人均利潤指標領先,東北地區稅負壓力最大
東部地區企業的企均淨利潤、人均淨利潤指標均遙遙領先於其他地區,但資產指標與收入指標各有優劣。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中,東部地區企業的企均淨利潤為23.47億元,中部地區、西部地區與東北地區企均淨利潤分別為11.15億元、7.72億元、16.10億元,中部地區、西部地區與東北地區企均淨利潤分別只相當於東部地區企均淨利潤的47.54%、32.89%和68.60%。東部地區企業的人均淨利潤為8.31萬元,中部地區、西部地區與東北地區人均淨利潤分別為6.18萬元、3.69萬元、4.92萬元,中部地區、西部地區與東北地區人均淨利潤分別只相當於東部地區人均淨利潤的74.31%、44.40%和59.17%。從企均營業收入與企均資產、企均淨資產指標看,東部地區企業明顯高於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但卻低於東北地區企業企均水平。從人均營業收入指標看,東部地區企業也明顯高於其他地區企業水平。
東北地區企業的稅負壓力明顯高於其他地區企業。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中17家東北地區企業共繳納了稅收1045.54億元,佔全部製造業500強納稅總額的7.15%。東北地區企業平均納稅額為61.50億元,相當於製造業500強企均納稅額的2.10倍。以東部地區企業為基準,中部地區、西部地區企業企均納稅額只相當於東部地區企業的48.96%和50.32%,而東北地區企均納稅額則相當於東部地區企業的187.85%。中部地區、西部地區企業人均納稅額只相當於東部地區企業的76.53%和67.94%,而東北地區企業人均納稅額則相當於東部地區企業的162.02%。
3、東部地區企業併購重組與創新更為活躍,標準制定方面各有優劣
東部地區企業在併購重組、研發投入與專利方面都呈現出更為活躍的態勢。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中東部地區348家企業共完成了772次併購重組,佔全部製造業500強併購重組總數的87.93%。與東部地區相比,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企業的企均併購重組數分別只相當於東部地區的47.58%、17.17%和15.91%,東北地區企業併購重組最不活躍。在研發投入上,348家東部地區企業共投入研發費用4431.05億元,佔全部製造業500強研發投入的80.76%。與東部地區相比,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企業的企均研發投入分別只相當於東部地區的57.70%、42.25%和86.87%,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企業的人均研發投入分別只相當於東部地區的88.27%、55.83%和73.32%,西部地區企業的研發投入力度最弱。
從專利與發明專利看,東部地區企業專利、發明專利分別為425379件和147511件,分別佔全部製造業500強的78.65%和84.78%。與東部地區相比,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企業的企均專利分別只相當於東部地區的57.24%、62.60%和81.16%,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企業的人均專利分別只相當於東部地區的87.56%、82.72%和68.51%。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企業的企均發明專利分別只相當於東部地區的40.77%、35.11%和64.65%,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企業的人均發明專利分別只相當於東部地區的62.37%、46.39%和54.57%。
在標準制定的參與方面,東中西部與東北地區企業各有優劣,東部地區企業並不佔有絕對優勢。2017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中東部地區企業共參與了17345項標準制定,其中參與國內標準制定16644項,參與國際標準制定453項,分別佔全部製造業500強的75.00%、75.06%和81.33%。在企均標準制定參與方面,東部地區企業多於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企業,但少於東北地區企業。在人均標準制定參與方面,東部地區企業高於東北地區企業,但低於中部地區企業和西部地區企業。總體上看,東北地區企業雖然在當前研發投入與創新成果方面不如東部地區企業,但基於其長期以來的工業基礎地位,在國內行業標準制定方面積累了一定的話語權。
4、中部地區企業資產質量最好
中部地區企業的資產質量相對最好,資產經營效率最高。中部地區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1.87%,低於全部製造業500強平均資產負債率,也分別低於東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與之相對應,西部地區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6.04%,為四大區域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的最高值,企業去槓桿的壓力顯然要大於東部地區企業,更加大於中部地區企業。從資產周轉率的角度看,中部地區企業同樣明顯佔據優勢,中部地區企業的平均資產周轉率為1.04次/年,明顯高於其他幾個地區企業平均資產周轉率。西部地區企業平均資產周轉率最低,只有0.74次/年,只相當於中部地區企業平均資產周轉率的71.13%。
(責任編輯:DF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