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紫金傳媒智庫主辦、新華網長三角中心策劃的「2018中國A股上市公司創新指數發布會」在南京江北國家級新區舉行。會議發布了《2018年度中國A股上市公司創新指數500強總榜單》及各行業創新指數分榜單,並舉辦了長三角上市公司創新發展論壇。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企業則是創新的主體。上市公司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其創新能力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創新型國家建設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016年,紫金傳媒智庫首次發布了中國A股上市公司創新能力500強,這是國內首個針對中國A股上市公司創新能力進行評估的指數。時隔兩年,紫金傳媒智庫再度發布中國A股上市公司創新指數。
紫金傳媒智庫此次以2013-2017年中國上市公司的報表數據為研究樣本,刪除了部分連續虧損、具有重大不良影響的上市公司,清洗了數據缺失嚴重的樣本,最終全國共有3198家上司公司進入了此次創新指數評估範圍。此次從創新投入指數、創新產出指數和全要素生產率指數3個一級指標,科研技術人員佔比、高管團隊異質性、專利申請數量、行業標準持有數量、勞動投入效益、資本投入效益等其他23個二級指標,對2013年至2017年這5年的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創新數據進行了大數據挖掘和分析,最終統計出了創新指數前500家公司。該500強公司覆蓋製造業、房地產業、金融業、採礦業、建築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綜合服務業等15個行業,作為最具創新能力的上市公司,它們約佔每個行業20%。
紫金傳媒智庫研究員、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裴雷教授在會上發布了《中國A股上市公司創新指數報告(2018)》。據介紹,此次的數據量相比2016年更加龐大。從內容上看,今年對每個具體的二級指標都從行業分布和地域分布進行了具體的評估,更能反映每個指標在各個行業和地區間的差異性。此外,今年還新增了長三角地區上市公司創新指數的內容。
從500強榜單看,2018中國A股上市公司創新指數500強總體上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特徵:
一、從行業分布來看 在500強榜單中,屬於製造業的公司數量最多,共有251家,佔總數的50.2%,位居第一;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排名第二,共有61家,佔12.2%;房地產業公司有28家,佔500強的5.6%,位居第三。排名後三位的分別是綜合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以及農林牧漁業,分別佔500強的1.2%、1.2%和1.0%。
從各行業躋身500強的公司數量與行業公司總數量的比例來看,各行業躋身500強的比例範圍在10%-30%之間。金融業公司躋身500強的比例最高,78家金融業公司中有22家躋身500強,比例高達達28.21%。金融業公司在大部分指標上的表現都很優異,如平均薪酬、高管團隊異質性、碩博士員工佔比等。排名第二的為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比例為27.55%。排名第三的為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躋身500強的公司數量佔行業公司總數量的25.63%。雖然製造業公司數量在500強榜單中位居第一,但是製造業公司進入500強的公司數量僅佔行業總公司數量的12.48%,在所有行業中排名倒數第一。
與2016年的創新指數500強榜單相比,前兩名的排名無變化,仍為製造業以及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從躋身500強的數量上來看,製造業公司數量有所下滑,從2016年的278家下降到251家;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公司數量大幅增長,從2016年的36家上升到61家;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公司數量也有大幅增長,從2016年的18家增長至27家;農、林、牧、漁業的公司則從2016年的14家降至5家,下降了64.29%。在上榜500強榜單的公司與行業公司總數量的佔比方面,金融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與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表現突出,這三個行業進入500強的公司所佔比例較2016年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二、從地域分布來看 一方面由於廣東省、北京市、浙江省、上海市、江蘇省以及山東省是我國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的幾個省市,另一方面由於這幾個省市多位於我國的沿海地帶,或者是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具有地理、經濟和人才等多方面的優勢,且地方政府也都大力支持創新,因此這幾個省市進入500強榜單的上市公司數量相對較多。如廣東省有77家,北京市有75家,僅這兩個省市的500強公司就佔據了總數的30.4%。浙江省、上海市、江蘇省以及山東省的500強上市公司數量緊隨其後,分別為59家、49家、36家和34家。
新疆是西北地區500強公司最多的省份,共有10家上市公司進入500強榜單,且主要屬於製造業,這與國家的「援疆計劃」有關。寧夏是全國各省份中唯一沒有上市公司進入數500強的省份,寧夏處於經濟欠發達的西北地區,且僅有7家上市公司,是全國各地上市公司數量最少的省份,因此造成了寧夏沒有創新指數500強公司的局面。
從各省進入創新指數500強公司的數量佔該省上市公司數量的佔比來看,內蒙古、北京市、重慶市、甘肅省、江西省和新疆省的創新指數500強公司佔比排名前列,均在20%以上。這幾個省市中,只有北京的上市公司數量較大,其他省份的上市公司數量均少於50家。浙江省和廣東省的上市公司總數量在全國各省份中排名前列,但這兩個省份的創新指數500強公司佔比僅位列第十三位和第十五位,處於全國中等水平。
與2016年相比,各省創新指數500強上市公司的數量變化不大,創新指數500強公司的佔比稍有波動,主要是因為一些省份上市公司數量較少,進入創新指數500強公司的數量稍有變化就會導致該省份創新指數500強公司的佔比有較明顯變化。
三、從長三角地區上市公司創新指數500強分布情況看 長三角地區包括上海市和江蘇、浙江、安徽三個省的25個市,是中國第一大經濟區,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和全方位開放戰略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進入上市公司創新指數計算範圍內的3198家上市公司中,有1095家上市公司來自長三角地區,佔34.27%。
從長三角地區各行業創新指數500強公司數量佔全國的比值來看,長三角地區的優勢行業為創新性較高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以及新興的第三產業,如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和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幾乎過半的公司都在長三角地區,佔比分別為47.66%和42.04%,綜合服務業緊隨其後,佔全國綜合服務業上市公司創新指數500強的39.65%。而傳統行業和重工業則比較薄弱,如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農、林、牧、漁業和採礦業公司的佔比僅為12.53%、7.41%和5.83%,遠低於其他行業,排在後三位。其他行業佔比大都在30%-40%之間。這表明長三角地區總體創新能力較強,呈現出以創新型行業為優勢行業,重工業及傳統行業薄弱,企業行業共同發展的局面。
從行業分布上來看,長三角地區與非長三角地區的行業結構大致相同,都是製造業佔據較大的比重,其他行業的佔比也相差不大。長三角地區與非長三角地區的不同點在於:長三角地區製造業佔比高於非長三角地區,佔比差距為7.73%,其次,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採礦業和農、林、牧、漁業的比例與非長三角地區相比有一定差距,分別比非長三角地區低2.99%、2.25%、1.20%。
從長三角地區與非長三角地區500強公司的分布情況來看,長三角地區擁有159家創新指數500強的上市公司,平均每萬平方千米擁有4.54家500強公司,而非長三角地區平均每萬平方千米擁僅有0.37家,因此長三角地區與非長三角地區相比擁有極大的優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