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助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上帝粒子

2021-01-15 IT168

        【IT168 資訊】2013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和比利時物理學家弗朗索瓦·恩格勒,用於表彰他們對希格斯玻色子(又稱「上帝粒子」)所做的預測。事實上,真正發現上帝粒子、做出具體實驗工作的還有位於瑞士日內瓦近郊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簡稱 CERN)。他們20多年來的努力並最後發現新粒子,為理論學家們獲獎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據支持。

  而這枚諾貝爾物理學獎桂冠的摘得,離不開在背後堅實的科技支持,其中就不得不提到提供inside計算力支持的英特爾技術。「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發現過程中所需要的數據處理和分析已經遠遠超過人類所能看到的極限,除了實驗用大型強子對撞機之外,只能依靠計算機模擬計算來進行運行和分析。面臨持續的科研數據量的迅速增長,例如CERN每年需要運行、篩選和分析的LHC海量數據已經驚人地超過25PB;其次,科學家還需要從ATLAS探測器接收到的千萬億個數據中通過大量計算找到可以使用的僅20~30個數據點。對於如此海量的數據處理,就必定需要藉助高性能計算機之力來捕捉數據中的奧秘。那麼,CERN是如何面對和解決該問題,進而從浩瀚的數據海洋中挖掘真相併一舉發現新粒子的呢?

  計算力提供強大技術和創新支持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不僅僅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科學家團隊,他們還擁有由最新技術支持的基於英特爾至強處理器的高性能的計算機,以及一支具有豐富經驗和知識的英特爾技術支持團隊。英特爾為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提供從技術支持到新處理器技術研發的各方面服務,為科學研究的進行提供全面護航。分布在世界各地的160多個數據中心,有至少9000個伺服器配備了超過12000個高性能的英特爾至強處理器E5產品,他們為研究中心持續提供高性能、穩定的超級計算能力,為CERN成功探尋「上帝粒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英特爾為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提供網格計算的技術支持,為研究中心部署了擁有十條主幹的網格計算功能。作為所使用的設備互連,CERN一部分網格使用英特爾萬兆乙太網網卡82599EB連接不同的伺服器並支持多種專門的實驗。CERN從LHC實驗採集的數據經過專門的算法過濾後,將數據從每秒40萬降低到每秒10萬,然而,仍然有約每秒1.6千兆字節的數據需要被重建和分析,這些數據將由連接到世界各地160多個數據中心的超大容量分布式網格計算資源再進行進一步的細化分析。

  計算力推動未來科學研究發展

  核子研究中心的信息技術能力成了推進科學技術發展的最基礎技術之一。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需要的是一個不僅能解決現在的問題,同時也能著眼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技術和創新支持。英特爾的處理器給上帝粒子的研究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強大的計算能力最終幫助科學家們發現了上帝粒子,並測算出了它的質量和性質。除了對於上帝粒子的研究,英特爾還在不斷發展他們的處理器能力。藉助摩爾定律,英特爾每18個月為研究中心提供翻倍的計算能力。這讓科學家們對未來的計算能力能夠長期而有力支持他們的研究帶來了足夠的信心。全新的英特爾至強融核協處理器將會為未來的研究工作提供更大的支持。科學家們正在熱切期待著這些技術投入科技領域的實踐,去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奧秘。

相關焦點

  • 探訪「上帝粒子」發現地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重離子注入器 《參考消息》駐日內瓦記者 王昭 劉洋報導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位於瑞士和法國兩國邊境,從日內瓦市中心駕車不過20分鐘車程。CERN不僅是著名情景美劇《生活大爆炸》中男主角「謝爾頓」、「萊納德」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比「上帝粒子」少有的事件
    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們在瑞士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LHC)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進行了最新的觀測,該對撞機是目前規模最大、功能最強的粒子加速器,並通過其緊湊的螺旋管(CMS)實驗,可以幫助物理學超越目前對世界的理解。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發現:比「上帝粒子」還罕見50倍的事件
    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家使用位於瑞士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這是現有最大、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以及其緊湊µ子螺線管(CMS)實驗,對非常罕見的事件進行了新觀測,這可能有助於使物理學超越目前對世界的理解。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理論粒子研究再次取得進展!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理論粒子研究再次取得進展!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NA64實驗(圖片: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一種未知粒子可能攜帶著第五種自然力的新證據,這為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NA64合作項目提供了繼續進行研究的新動力。
  • 新的粒子被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這意味著什麼?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有許多國家和組織參與,在這裡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基本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也在進行最後的理論潤色。原子內部是亞原子,基本粒子包括電子,兩種類型的夸克和膠子。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量的其他粒子被發現。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新粒子 找到希格斯玻色子有望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2日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日前發現全新粒子,該粒子數年來一直被物理學家們懷疑存在,但此前卻從未得見。超面環儀器(ATLAS)是LHC的兩大粒子探測器之一,它在LHC內數萬億的碰撞中捕捉到了這個名叫「Chi_b (3P)」的粒子。
  • 上帝粒子的發現 上帝粒子對人類意味著什麼?
    &nbsp&nbsp&nbsp&nbsp2016年5月1日,上帝粒子的發現,上帝粒子對人類意味著什麼?上帝粒子是在宇宙誕生的時候發現的,有研究所正在對上帝粒子進行研究,那上帝粒子對於人類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呢?下面科技訊小編帶你看下上帝粒子的發現。
  • 歐洲證明「上帝粒子」存在 或解釋宇宙初創之謎
    歐洲核子中心(CERN)昨日公布來自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重要數據,顯示有「上帝粒子」之稱的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強有力證據。  中國社科院專家上午接受法晚記者採訪時稱,這一數據就好似我們用收音機收到了「上帝粒子」的信號,未來一年之內,將很有可能發現這一粒子,解釋宇宙初創之謎。
  • 「上帝粒子」找到了!
    位於瑞士與法國邊界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4日宣布,根據最新的初步研究成果,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的粒子,但這種粒子的特性還有待進一步確定。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沒有明確證實新發現的粒子就是物理學界長期尋找的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但是這一發現顯然對於粒子物理學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如果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了一種新的粒子,這意味著什麼呢?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有許多國家和組織參與,在這裡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標準模型的高潮是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本世紀初,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中被發現了玻色子。但在那個時候,還有很多其他的謎團,這些謎團——就其本質而言——需要新粒子的存在來解釋我們所觀察到的物理現象。它們包括:I.N.D.基金幫助馬拉威學生實現了暗物質的夢想,也幫助他們認識到一個事實,即宇宙質量中80-85% 的東西都無法用標準模型中的粒子解釋。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正式啟動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於當地時間10日9時30分(北京時間10日15時30分)左右正式啟動,將第一束質子束流注入對撞機。這些問題即使只解答一個,也將是具有變革意義的突破,所以著名物理學家霍金稱這次實驗將帶來「物理學發現的新黃金時代」。
  • 「上帝粒子」 可能找到了
    7月4日,在瑞士梅蘭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歐洲核子中心科學家當日宣布他們在尋找「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新粒子,與希格斯-玻色子特徵有吻合之處。「上帝粒子」可能找到了。經過長期研究和探索,科學家們建立起被稱為「標準模型」的粒子物理學理論,它把基本粒子分成3大類:夸克、輕子與玻色子。「標準模型」預言了62種基本粒子的存在,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後一種未被證明存在的基本粒子,由於它難以尋覓又極為重要,因此也被稱為「上帝粒子」。英國科學家彼得·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場的存在,並進而預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 疑似"上帝粒子"被發現 霍金要輸了
    4年前,他押下100美元的賭注,打賭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發現希格斯粒子——這種有著「上帝粒子」之稱的神秘粒子,被認為是宇宙起源。  而昨天,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表示,他們在尋找「上帝粒子」的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一種新型亞原子粒子,該粒子符合上帝粒子的屬性——它可能真的就是科學家多年來翹首以盼的「上帝粒子」!
  • 盤點改變世界發現:上帝粒子或解釋宇宙形成
    當地時間2012年7月4日,瑞士Meyrin,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科學家舉行新聞發布會眾多不同國籍的科學家孜孜不倦投入其中,揭示了一系列重要的物理發現,這些發現看似抽象,有些卻能改變我們所知的這個世界。發現疑似「上帝粒子」 或改變人類對宇宙理解追尋將近半個世紀後,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於2012年7月4日宣稱,找到一種新亞原子粒子,這種粒子與構成質量的「上帝粒子」的特徵「一致」。
  • 盤點改變世界物理發現:上帝粒子或解釋宇宙形成
    當地時間2012年7月4日,瑞士Meyrin,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科學家舉行新聞發布會,稱發現了一種新的亞原子粒子,這可能是難以捉摸的希格斯玻色子。  中新網7月17日電(葉士春) 浩瀚的宇宙承載著太多的奧秘,面對無盡的廣博,所知曉的猶如一粒小小塵埃,縱使如此,人類也從未停止探索未知世界的腳步。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計劃耗資數百億美元建造「未來圓形對撞機」
    2012年物理學家們正是通過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發現了亞原子希格斯玻色子,從而在理解粒子是如何獲得質量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同時,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也因為這一發現聞名物理學界。基於這一目的,最近,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官員介紹了他們的「未來圓形對撞機」的研究計劃,該研究將在一條周長100公裡的環形隧道內建造新的對撞機,該隧道有望於2040年開始運行。屆時,它將坐落在日內瓦附近目前周長27公裡的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旁邊。官員們希望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22個成員國能在未來幾年內就該項目做出決定。
  • 上帝粒子發現者獲諾物理學獎 公布時間幾度推遲
    當地時間2013年10月8日,瑞士梅蘭,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中心的僱員得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名單後鼓掌慶祝。比利時理論物理學家弗朗索瓦-恩格勒、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因成功預測希格斯玻色子(又稱「上帝粒子」)而獲得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恩格勒今年81歲,希格斯84歲,兩人1964年各自提出了希格斯玻色子理論。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正開發一種可運輸的反質子阱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正開發一種可運輸的反質子阱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重子反重子對稱實驗項目」(BASE)正在開發一種可運輸的反質子阱,以對反物質的特性進行更高精度的測量。:這是一種可運輸的反質子阱,將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反物質減速器(AD)產生的反物質運送到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另一個設施或其他地方,進行更高精度的反物質測量。
  • 英科學家發現「上帝粒子」跡象 系萬物質量之源
    該粒子的重要性及其發現難度,使諾貝爾獎獲得者利昂·萊德曼打算用「該死的粒子」來稱呼希格斯粒子,並以此作為一本著作的名稱。然而出版商認為,如果書名改為「上帝粒子」,則可能有助於圖書的銷量。經過協商,該書最終以「上帝粒子」命名。希格斯粒子無處不在,但又找不到它,這很容易讓人想到上帝的存在,所以很多科學家對於「上帝粒子」這個名稱,也跟著「牽強附會」了一把。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稱,希格斯玻色子衰變時,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
    意外的分解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剛剛看到希格斯玻色子做了一些奇怪的事情:當它衰變時,它似乎分解成了一種意想不到的粒子組合。根據本周在高能物理學會議上分享的研究,這是他們第一次看到希格斯玻色子。這種被認為能賦予其他基本粒子質量的粒子,分解成一對μ子。這一發現進一步強化了物理學的標準模型,而標準模型長期以來一直受到新粒子發現的挑戰。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μ子物理學家研究希格斯玻色子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觀察它是如何死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