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發現:比「上帝粒子」還罕見50倍的事件

2020-06-27 博科園

現代物理學對宇宙的運作有了很多了解,從龐大的星繫到無限小的夸克和膠子,不一而足。儘管如此,一些重大謎團的答案,如暗物質的性質和引力的起源,仍然遙不可及。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家使用位於瑞士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這是現有最大、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以及其緊湊µ子螺線管(CMS)實驗,對非常罕見的事件進行了新觀測,這可能有助於使物理學超越目前對世界的理解。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發現:比「上帝粒子」還罕見50倍的事件

這項新的觀測涉及同時產生三個W玻色子和Z玻色子,這是一種亞原子「介體粒子」,攜帶著弱力(已知的四種基本力之一),這是導致放射性現象的原因,也是太陽熱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玻色子是一類粒子,它還包括組成光的光子;被認為負責賦予物質質量的希格斯玻色子;以及將原子核結合在一起的膠子。W玻色子和Z玻色子的相似之處在於它們都攜帶弱力,但不同之處在於Z玻色子不帶電荷。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發現:比「上帝粒子」還罕見50倍的事件

這些玻色子的存在,以及膠子和中微子等其他亞原子粒子的存在,都是由眾所周知的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來解釋。加州理工大學研究生張志才(MS『18)是由Marvin L.Goldberger物理學教授Harvey Newman和陳尚義物理學教授Maria Spiropuu領導的高能物理研究團隊成員,他與其他團隊成員一起工作,是這次新觀測的主要貢獻者之一。產生三重玻色子的事件,發生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環形路徑上的幾個點上。

比上帝粒子罕見的三重態

當被加速到接近光速的高能量質子束迎頭相撞時,就會產生三重玻色子。當兩個質子碰撞時,質子中的夸克和膠子被強迫分開,當發生這種情況時,W玻色子和Z玻色子就會突然出現;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下,它們會以三重態的形式出現:WWW,WWZ,WZZ和ZZZ。這種W玻色子和Z玻色子的三重態只在10萬億次質子-質子碰撞中產生。這些事件是用CMS記錄的,CMS環繞著大型強子對撞機路徑上的一個碰撞點。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發現:比「上帝粒子」還罕見50倍的事件

這些事件比用來發現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的事件要罕見50倍。由於大型強子對撞機產生了大量的碰撞,可以看到非常罕見的東西,比如這些玻色子的產生。W玻色子和Z玻色子有可能自我相互作用,允許W玻色子和Z玻色子產生更多的W玻色子和Z玻色子;這些可能會表現為具有兩到三個大質量玻色子的事件。儘管如此,這種創造是罕見的,所以產生的玻色子越多,產生頻率就越低。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發現:比「上帝粒子」還罕見50倍的事件

兩個大質量玻色子的產生,之前已經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上進行了高精度的觀測和測量,創造這些玻色子並不是實驗的具體目標。通過收集足夠的數據,包括許多玻色子三重態事件和其他罕見事件,研究人員將能夠以越來越高的精度測試標準模型的預測,並最終可能發現並能夠研究它之外的新相互作用。通過觀察星系的旋轉和分布,我們知道一定有暗物質施加其引力性質的力的影響,但暗物質不符合標準模型。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發現:比「上帝粒子」還罕見50倍的事件

它沒有容納暗粒子的空間,也不包括引力,而且它根本不能在大爆炸後最初時刻典型的早期宇宙能量尺度下運作。或許有一個比標準模型更根本,但還有待發現的理論。大型強子對撞機計劃於2021~2024年進行的下一次為期三年的試驗運行已經在準備中。在那次運行結束時,設備將進行升級,將其數據收集能力提高30倍,目前還有很多未實現的潛力。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發現:比「上帝粒子」還罕見50倍的事件

研究人員已經收集了大量數據,在CMS和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進行重大升級後,預計收集的數據只有幾個百分點,高亮度LHC計劃從2027年開始運行10年,研究團隊也才剛剛開始這個為期30年的物理計劃。

博科園|研究/來自:加州理工學院/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比「上帝粒子」少有的事件
    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們在瑞士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LHC)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進行了最新的觀測,該對撞機是目前規模最大、功能最強的粒子加速器,並通過其緊湊的螺旋管(CMS)實驗,可以幫助物理學超越目前對世界的理解。
  • 英特爾助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上帝粒子
    事實上,真正發現上帝粒子、做出具體實驗工作的還有位於瑞士日內瓦近郊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簡稱 CERN)。他們20多年來的努力並最後發現新粒子,為理論學家們獲獎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據支持。
  • 探訪「上帝粒子」發現地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大型強子對撞機的重離子注入器 《參考消息》駐日內瓦記者 王昭 劉洋報導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位於瑞士和法國兩國邊境,從日內瓦市中心駕車不過20分鐘車程。CERN不僅是著名情景美劇《生活大爆炸》中男主角「謝爾頓」、「萊納德」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計劃耗資數百億美元建造「未來圓形對撞機」
    2012年物理學家們正是通過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發現了亞原子希格斯玻色子,從而在理解粒子是如何獲得質量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同時,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也因為這一發現聞名物理學界。雖然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每秒能產生10億次的質子-質子碰撞,但科學家們希望打造一個更大的加速器,把物理學家稱為「光度」的數字提高5到7倍,從而使2026年至2036年間粒子對撞積累的數據增加約10倍。這意味著物理學家將能夠研究更加罕見的現象,在未來幾十年解開更多物質和宇宙的秘密,並做出更準確的測量。
  • 新的粒子被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這意味著什麼?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有許多國家和組織參與,在這裡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基本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也在進行最後的理論潤色。原子內部是亞原子,基本粒子包括電子,兩種類型的夸克和膠子。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量的其他粒子被發現。
  • 盤點改變世界發現:上帝粒子或解釋宇宙形成
    眾多不同國籍的科學家孜孜不倦投入其中,揭示了一系列重要的物理發現,這些發現看似抽象,有些卻能改變我們所知的這個世界。發現疑似「上帝粒子」 或改變人類對宇宙理解追尋將近半個世紀後,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於2012年7月4日宣稱,找到一種新亞原子粒子,這種粒子與構成質量的「上帝粒子」的特徵「一致」。
  • 盤點改變世界物理發現:上帝粒子或解釋宇宙形成
    當地時間2012年7月4日,瑞士Meyrin,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科學家舉行新聞發布會,稱發現了一種新的亞原子粒子,這可能是難以捉摸的希格斯玻色子。  中新網7月17日電(葉士春) 浩瀚的宇宙承載著太多的奧秘,面對無盡的廣博,所知曉的猶如一粒小小塵埃,縱使如此,人類也從未停止探索未知世界的腳步。
  • 「上帝粒子」找到了!
    位於瑞士與法國邊界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4日宣布,根據最新的初步研究成果,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的粒子,但這種粒子的特性還有待進一步確定。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沒有明確證實新發現的粒子就是物理學界長期尋找的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但是這一發現顯然對於粒子物理學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理論粒子研究再次取得進展!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理論粒子研究再次取得進展!NA64實驗(圖片: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一種未知粒子可能攜帶著第五種自然力的新證據,這為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NA64合作項目提供了繼續進行研究的新動力。2015年,一組科學家在核躍遷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故障,或者說「異常」,這個「異常」可以解釋為產生了一個未知的粒子。大約在一年之後,理論家們認為這種新粒子可能是一種新基本自然力的證據。這些發現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吸引了許多研究人員進行相關研究,並促進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NA64合作機構對該粒子進行了直接研究。
  • 如果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了一種新的粒子,這意味著什麼呢?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有許多國家和組織參與,在這裡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從這個模型開始建立到完全建成,經過了50年的時間。標準模型的高潮是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本世紀初,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中被發現了玻色子。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首次觀測到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兩個渺子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在第40屆國際高能物理大會上宣布,「ATLAS超環面儀器」和「CMS緊湊型繆子螺線管探測器」已經觀測到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兩個μ子(渺子)的過程。渺子是電子的一個更重的複製品,是構成宇宙物質內容的基本粒子之一。電子被歸為第一代粒子,而渺子屬於第二代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渺子的物理過程是一個罕見的現象,因為大約每5000個希格斯玻色子中只有一個衰變為渺子。這一新發現對基礎物理學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因為它首次證明希格斯玻色子與第二代基本粒子相互作用。
  • 歐洲證明「上帝粒子」存在 或解釋宇宙初創之謎
    歐洲核子中心(CERN)昨日公布來自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重要數據,顯示有「上帝粒子」之稱的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強有力證據。  中國社科院專家上午接受法晚記者採訪時稱,這一數據就好似我們用收音機收到了「上帝粒子」的信號,未來一年之內,將很有可能發現這一粒子,解釋宇宙初創之謎。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新直線加速器完成首次測試
    據外媒報導,經過近兩年的維修和升級,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開始重新啟動準備進行下一階段的物理奧秘探索之旅。最新粒子加速器Linac 4在過去幾周內完成了首次測試運行,其將有望提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得多的高能光束。
  • 重磅發現:上帝粒子衰變成兩個µ子,並能與第二代粒子相互作用
    在第40屆國際高能物理會議上(ICHEP),ATLAS和CMS實驗公布最新的結果表明: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衰變成兩個µ子。µ子是電子的較重版本,具有相同的電荷,只是質量不同,電子也是構成宇宙物質的基本粒子之一。電子被歸類為第一代粒子,而µ子則屬於第二代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µ子的物理過程是一種罕見現象,因為5000個希格斯玻色子中只有一個衰減成µ子。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現新粒子 找到希格斯玻色子有望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2日報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日前發現全新粒子,該粒子數年來一直被物理學家們懷疑存在,但此前卻從未得見。超面環儀器(ATLAS)是LHC的兩大粒子探測器之一,它在LHC內數萬億的碰撞中捕捉到了這個名叫「Chi_b (3P)」的粒子。
  • 上帝粒子的發現 上帝粒子對人類意味著什麼?
    &nbsp&nbsp&nbsp&nbsp2016年5月1日,上帝粒子的發現,上帝粒子對人類意味著什麼?上帝粒子是在宇宙誕生的時候發現的,有研究所正在對上帝粒子進行研究,那上帝粒子對於人類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呢?下面科技訊小編帶你看下上帝粒子的發現。
  • 歐核中心實驗首次發現玻色子「三胞胎」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7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藉助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和其緊湊繆子線圈實驗(CMS),首次觀察到極罕見的玻色子「三胞胎」生成事件,這一成果或有助科學家發現超越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新物理學。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測量到反物質中的量子效應
    來源:中國證券網新華社日內瓦2月19電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19日發布公報稱,首次成功對反氫原子能量結構中的某些量子效應展開測量,測量結果與「正常」氫效應的理論預測相符,為今後更精確地測量這類量子效應和其他基本量鋪平了道路。
  • 重磅發現:上帝粒子衰變成兩個 子,並能與第二代粒子相互作用!
    電子被歸類為第一代粒子,而 子則屬於第二代粒子。希格斯玻色子衰變為 子的物理過程是一種罕見現象,因為5000個希格斯玻色子中只有一個衰減成 子。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物理學家自2012年發現希格斯玻色子以來,一直在研究它,以探索這種非常特殊的粒子的性質。由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質子碰撞產生希格斯玻色子,幾乎瞬間瓦解(也就是所謂的衰變)變成其他粒子。研究希格斯玻色子性質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分析它如何衰變成各種基本粒子和解體速率。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正開發一種可運輸的反質子阱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重子反重子對稱實驗項目」(BASE)正在開發一種可運輸的反質子阱,以對反物質的特性進行更高精度的測量。BASE在反物質研究方面取得了多個世界第一。例如,它首次對反物質進行了比物質更精確的測量;它將反物質保存了一年多的時間,並首次在實驗室中尋找反物質與暗物質的候選粒子--軸子之間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