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夜生活 前門大街逛夜市後門大街趕熱鬧

2021-01-14 騰訊網

最近一段時間,「點亮紫禁城」的燈光秀和「點亮亮馬河」的工程啟動,相繼成為引人矚目的焦點:近600歲的故宮被五光十色的華麗燈光裝飾出時尚的風貌,總長5575米的夜光跑道給亮馬河鑲上銀邊也指日可期,這些都表明,在不遠的將來,古老的京城將呈現出無論日夜同樣驚豔的顏值,讓住在這裡的人們既能高車駟馬忙白日,又可酒碧燈紅賞夜景。

有人也許會說,電影裡的老北京不也是華燈初上,滿城通明,太液蓮燈碧熠熠,天街夜色望層層麼?其實這是藝術「過高」於生活的明證,真把一個現代人放到上個世紀初的北京城去,一定會有大晚上在暗處用手機拍照,既沒開閃光燈也沒開夜景模式的失落……

一、黑燈瞎火北京市

舊京有順口溜:「黑燈瞎火北京城,終年難見放光明。店鋪家家上門板,住戶燭光弱如螢。常見大官家燈亮,懷摟小媽正調情。」

這是京城「夜景」的真實寫照。京城百姓在明清幾百年的時間裡,照明靠的是蠟燭和油燈,電力照明直到19世紀末才在宮廷、御園和東交民巷使館區出現,1905年,官商聯營的華商電力公司在正陽門內的順城街成立,為官府、街道、商店的8000餘盞電燈供電。而私人家庭使用電燈的數量非常少,據統計,直到1909年,僅有600多戶官員的住宅用上了電燈。

其時北京的路燈分成兩種,一種是用了很多年的燒煤油的紗罩燈,雖然不甚明亮,但聊勝於無;另一種是電燈,主要安裝在有限的幾條幹道上,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電燈竟還不如紗罩燈受市民歡迎,它們別有一個外號叫蒿子燈,蒿子燈是北京的小孩子在七月十五中元節那天,用香火頭黏在蒿子上的一種風俗,畢竟是鬼節的物件,其亮度可想而知,跟螢火蟲的屁股差不多,整個京城入夜後指著這種燈照明,完全不靠譜。《益世報》評論說:「北京的電燈,跟家裡留人吃飯一個樣,添人不添飯,飽不飽就是他」,所以夜遊的人們更喜歡帶著一種名叫「大保險」的手提煤油燈照亮,這種燈帶著燈罩,安全又明亮。

不僅路燈如此,公用電燈都是這麼一副半明不暗的模樣,除了總統府和國務院這兩處單獨有發電機的地方之外,其他各個機關商界都由華商電力公司照明,所以一到晚巴晌全是蒿子燈。就這個水平,居然還經常停電,珠市口西有一個隸屬教育部的公立模範講演所,給市民普及教育,該所每晚六點開講,九點下課,說來也怪,每到六點就停電,一到九點燈就亮,搞得師生們哭笑不得,只好點著蠟燭上課。北京市民對此意見極大,一來「大米飯不吃,也要算錢,那是黑店訛人;得不著光電,每月還伸手跟人要錢,也算黑電訛人」;二來不遠的天津反而在電力照明上超過北京,「但見電燈明亮,有如光明世界」,這不能不讓北京人心頭窩著一把火。

1922年,石景山電廠建成發電,建設33千伏線路和變電站,向城內送電,對京城電力照明的狀況有所改善。但是其後日本侵華後,成立偽「華北電業北京分公司」,雖然在門頭溝建設了很多電廠,但多半用於電力採煤以掠奪我國煤礦資源,反而造成內城的用電緊張。抗戰勝利後,國民黨大員主持的冀北電力公司,起先還能正常供電,後來從三天兩停電,一日三停電逐漸到日夜都停電,1947年的《商業日報》上刊登冀北電力公司公告,宣稱限制市民用電,命令減少燈頭,惹得市民們怨聲載道,而黢黑一片的京城「夜景」毫無繁華可言。

二、坑人矇事夜市攤

電力資源的匱乏,必然導致市民夜生活的匱乏,絕大多數人就是天黑回家,關窗鎖門,在描寫舊京的文字裡,常見的夜景也多是胡同口的喪家之犬,路燈下的幾處人影,但在少數幾條商業街上,依然可以見到燈火通明的勝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後門大街與前門大街。

後門即地安門,清代這裡是正黃旗和鑲黃旗的駐地,一些年老出宮的太監就居住在鐘樓後邊的娘娘廟裡,這些人有錢,講吃講穿講派頭,所以想賺他們錢的生意人都爭先恐後地在這條街上開商鋪,朱光潛先生在1936年寫的散文《後門大街》上有這樣的回憶文字:「一到了上燈時候,尤其在夏天,後門大街就在它的古老軀幹之上儘量地炫耀近代文明。理髮館和航空獎券經理所的門前懸著一排又一排的百支燭光的電燈,照像館的玻璃窗裡所陳設的時裝少女和京戲名角的照片也越發顯得光彩奪目。家家洋貨鋪門上都張著無線電的大口喇叭,放送京戲鼓書相聲和說不盡的許多其他熱鬧玩藝兒。這時候後門大街就變成人山人海,左也是人,右也是人,各種各樣的人。」

相比之下,前門大街要更加熱鬧,一來戲園子和電影院多,人氣旺,二來商鋪多,街西的大柵欄,街東的鮮魚口,老字號一家挨著一家,一到晚上,霓虹燈閃爍變幻,把整個前門大街照得燈火通明,每家店鋪裡的大喇叭都競相播放著流行歌曲,白天大街兩側的行人便道,現在都支起了長龍似的貨攤,上吊馬燈或者電石燈,下擺貨品,花花綠綠,應有盡有,吃穿住行,一應俱全,長街夜市會一直開到很晚,既繁榮了市民的夜生活,又解決了一部分貧苦人的就業,很受大眾的歡迎。只不過這種夜市所售賣之物,質量實在堪憂:比如一件捯飭得挺漂亮的大衣,外表和裡子看上去頗為不錯,可是買回去細細一瞅,下擺或者腋窩那不顯眼的地方,有個大窟窿,是用一塊相近顏色的布補的,補還不是用針線而是用糨糊貼的;還有香水,紅綠顏色一兌,灑幾滴香精,貼個不認得字的商標就說是法國香水;更可氣的是皮鞋,鋥光油亮的一雙,到家一穿,不是前面開了嘴兒就是鞋幫裂了口兒,純粹的坑人矇事。

所以這種夜市,本地居民知道根底的,很少去逛,吃虧上當的多是外地人,買了假貨了自然要吵鬧,是以夜市上時常有打架鬥毆之事,吵架拌嘴更屬平常,正經的買賣人覺得他們破壞了做生意童叟無欺的行規,政府亦嫌其成了無事生非的馬蜂窩,加之首都南遷之後,北京變成了北平特別市,商業地位下降,市面上本來就日漸冷落,這種夜市也就不知不覺地消失了。

三、晚風吹過步量橋

北京改成北平後,娛樂和商業氣氛下降了,但文化古城的定位,反而使她從另一個角度變得高貴起來,宛如原本憑藉時尚的著裝吸睛無數的美女,忽然卸去脂粉淡掃蛾眉,成了憑窗覽月搖扇品茗的少婦,少卻了幾分光鮮,平添了幾分婀娜——北平的夜景亦是如此,

這一時期,京城最有名的夜遊之地,不再是東四西單鼓樓前,而是什剎海,所謂的夜景也不再是燈火通明、買賣興隆,而是到「荷花市場」逛河沿兒。

什剎海早在清末就有所謂的茶酒之會,光緒年間成書的《天咫偶聞》寫得極美:「柳陰水曲,團扇風清。幾席縱橫,茶瓜狼籍。玻璃十頃,卷浪溶溶。菡萏一枝,飄香冉冉……昔有好事者於北岸開望蘇樓酒肆,餚饌皆仿南烹,點心尤精。小樓兩楹,面對湖水。新荷當戶,高柳搖窗。二三知己,命酒呼茶,一任人便,大有西湖樓外樓風致。」

不過,那時的什剎海更像是798,往來的多半是喜歡在荷叢柳蔭間尋找詩情畫意的文人墨客,普通市民並不喜歡光顧,嫌其不夠熱鬧,待到古都成故,囂塵漸落,人們反而發現了她的好處,在柳絲垂拂、菡蓞欲綻中可以感受到別樣的幽趣。而什剎海的夜市也不類前門大街,除了賣些服飾巾帕和土質兒童玩具外,最多的就是本湖特產的蓮藕芡實。茶棚一律用蘆席搭蓋在路東側沿堤水次,底座在湖塘泥中用杉木支架,用繩縛牢,上鋪木板,掛上幾盞燈泡,望去宛如水榭一般。茶棚裡多用藤桌藤椅,上面鋪以白布,茶點和飲食都很簡單,亦是俯拾即得之物:蓮子粥、蘇造肉、雪花酪、酸梅糕什麼的,來此原也不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是在「十裡藕花香不斷,晚風吹過步量橋」的境界中,覓得幾分閒逸的快意。有些心靈手巧的手工藝人,就地取材用鮮葦葉、鮮蒲葉編成小青蛙、小蒲扇、小帆船、小魚簍,特別受到孩子們的喜歡,那種天然、質樸而又純真的意趣,大概只有豐子愷的畫風和孫犁的文筆才能夠重現了。

荷花市場後來停辦了,什剎海裡的荷花也漸成殘跡。筆者記憶中的童年,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北京偶爾還是會停電,大晚上寫著寫著作業,「啵兒」一下,屋裡就黑了,孩子們自然一片歡呼,大人們是去窗臺或陽臺看別人家的燈亮不亮,怕只怕是自家的保險絲燒壞了,看完如果說一句「整個樓都黑啦」,口吻裡的放鬆和踏實真的是讓人哭笑不得,然後翻箱倒櫃找到蠟燭,點燃,燭光下,望著攤開的作業,孩子們要揉上半天的眼睛才愁眉苦臉地重坐桌前……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荷花市場恢復了,京城的夜晚也漸漸熱鬧了起來:西單,王府井,鼓樓,前門,三裡屯,世貿天階……就像08奧運會的「大腳印」那樣,逐次點亮北京的夜空。去年年底,杭州傳來一則新聞,一所公辦小學的實驗課上,超過九成的學生不認識老師手中的蠟燭,估計北京也一樣吧,這不是孩子們無知,而是時代進步得太快,古城又煥新容,流光拋了燭影。

相關焦點

  • 前門走起!42處熱門打卡地等你來逛
    15同升和老北京布鞋(前門大街店)簡介:創建於1902年(清朝光緒二十八年),以生產鞋類產品和帽子而聞名。最早在天津估衣街開業,以經營帽子和千層底布鞋為主,現懸掛在店堂裡的玻璃牌是由當時的名人杜寶楨題寫的,為祝賀同升和開業,親筆題寫了「同心偕力功成和,升功冠戴財源多」巧妙的把同升和三字融於對聯之中。
  • 晚上10點如同白晝,大街上美女如雲!
    今天,我們要介紹一個特別適合熬夜黨遊玩的地方,這個地方是中國天黑最晚的地方,晚上10點太陽仍沒下山,大街上更是美女如雲。那麼,這個地方具體在哪裡呢? 因此在大街上更是美女如雲,到處都能看到長得漂亮的女生。 更有趣的是,當地很多做生意的小商販都是在太陽落山後才會開始擺攤做生意,這也是新疆獨特的風景。如果你有機會來到此地,一定會非常享受這種生活狀態。
  • 3隻傲嬌斑馬逛大街 布魯塞爾車輛忙閃避
    看《馬達加斯加》都市版,請掃二維碼。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經濟水平的提高,古人的夜生活有什麼變化?
    二、勳貴之家的夜生活既然沒有什麼娛樂設備的平民百姓之家的夜生活尚且都能過得非常有滋有味,那勳貴之家的夜生活只有更精彩地說。勳貴之家住在城裡,與農村地區自然是有所區別的。古代很多時候政府雖然都實行夜禁的制度,但是這並不是說,有了夜禁制度,住在城裡的人就沒有精彩的夜生活了。要知道,夜禁的意思是,禁止除特殊職業的人,如打更者這類的人之外,其餘人等皆不得在進入宵禁的時候還在大街上到處晃蕩,違反這條規則的人,會面臨政府的相關懲罰。
  • 嬉戲谷淘寶大街 眾多經典動漫周邊購不停
    這裡是嬉戲谷淘寶大街,匯聚了眾多全球知名的動漫形象品牌衍生商品銷售旗艦店,是全球品牌動漫遊戲衍生產品的一站式消費目的地。從嬉戲谷英雄門進入嬉戲谷,首先到達的地方便是淘寶大街,淘寶大街是動漫周邊的匯聚地,也是嬉戲谷極富動漫主題特色的地點之一。
  • 老北京的年味,八十年前的京城生活
    北新橋在北京東直門內大街與雍和宮大街的交匯處。南河沿大街北起北河沿大街南端,南到東長安街。南河沿的河指御河,又名玉河,是元朝郭守敬開闢的通惠河故道。1949年後,改為涵洞,其上建瀝青路,但河沿之名一直未變。
  • 東吳世新"前門跌倒就摸到後門"
    據臺灣東森新聞網3月30日報導,最多網友推東吳,「城中校區……直接隱身在博愛特區」、「在前門跌倒,手就摸到後門了」、「城中,前後門用衝的大概30秒」、「說最小誰可以跟東吳比,兩個校區都小」、「東吳城區啊,不要說5分鐘繞完了,小到你連找到都是問題」、「城中校區,五棟公寓圍著一座籃球場,結束」。
  • 舊時購物,居民首選南大街
    舊時購物,居民首選南大街說起南關商圈,不得不提南大街。南大街全長不足1000米,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是許昌最繁華的街道,是許昌的商業中心。他說,南大街曾是許昌老城的商業中心,每一名「老許昌」心中都有一段關於南大街的美好記憶。街道兩側滿是商鋪,不少還是百年「老字號」。在這裡你可以買到生活所需的各種商品。後來,南大街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的角色轉變,大量工藝美術店鋪紛紛落戶這裡。這裡變成了市區工藝美術店鋪最集中的街道。許昌史料記載,舊時許昌人購物首選南大街。
  • 福州夜市️到熊貓世界逛吃一整晚
    沒想到熊貓世界也有夜市了從頭逛到尾大約100-200米相對其他夜市來說會長一些攤位分布在馬路兩邊 零食、小吃、飾品、書籍、盆栽啥都有 適合純逛.走累了買杯手工製作的酸奶隔壁攤位十塊錢三雙的襪子不同於文藝主題類的市集感覺這裡的產品相對來說都比較接地氣人均 大概在10-30之間可現場砍價真是親民又能淘到實用商品還好逛的寶藏地️️營業時間:18:00-21:30️地址:鼓樓區夢山路27號 大夢書屋️tip
  • 玻璃廠南路為何改名為嘉豫門大街?專家講「內幕」
    然而,玻璃廠南路仿佛突然「消失」了——手機導航提示,這裡現在是嘉豫門大街。附近的居民告訴他,玻璃廠南路前不久更名為嘉豫門大街了。路口半封閉,正在施工。小朱的眼前,是一座即將竣工的高架橋。這座橋縱跨嘉豫門大街,貫通南北。這些年,洛陽不斷擴增交通新幹線。作為洛陽人,小朱為家鄉的發展感到自豪。只是,玻璃廠南路為何改名為嘉豫門大街呢?
  • 1號大街、2號大街...錢塘新區來了,這些奇葩的數字路名能改嗎?
    1號大街、2號大街......錢塘新區來了,這些奇葩的數字路名能改嗎?最近,有不少網友在問小編錢塘新區已經正式掛牌了下沙1號、2號、3號...大街這些奇葩的數字路名能改了不?我不是剛過了那個幾號大街嗎?怎麼又有一個幾號大街?
  • 一點兒北京|「大雪」節氣,你還記得老北京的冬天是怎樣的嗎?
    老北京 · 冬天儲什麼老北京把過冬叫「貓冬兒」,也叫「貓一冬」。意思是天寒地凍,不宜大動,要像貓睡覺那樣,蜷著忍一冬。貓冬要先備冬。備冬就是準備好過冬的用品,不外乎「吃」和「暖」,備好這兩樣,接著就準備好迎接冬天啦。老北京的冬春與夏秋相比,一是青菜少,二是用煤多,故而備冬之首要在於儲菜和買煤。
  • 去臺北旅遊,必須逛的四大夜市,每個都藏著寶藏,敞開肚子去飽餐
    文/不二姑娘說到夜市,在每個繁華的城市,都有一條熱鬧的夜市街,夜市街的小攤上售賣著各種各樣的商品以及全國各地的特色小吃,最重要的是價格還非常的實惠,很多人都喜歡逛夜市攤,在夜幕降臨的時候,走在喧鬧的人群當中,體驗一下生活的樂趣
  • 滿大街的銀杏樹,到底瀕危在哪裡?
    小時候課本上說銀杏樹是活化石,說銀杏樹是比大熊貓還要瀕危重要的物種,但現在出門一看大街上、弄堂裡、學校周圍遍布著銀杏樹,那麼滿大街的銀杏樹到底瀕危在哪裡了?到底誰在說謊?當然這裡主要說的是銀杏的野外聚集地,但如果說人工「育種」的銀杏樹的確是滿大街都是,從南到北、從古至今。
  • 國內最晚日落的城市:晚上11點才天黑,滿大街都是身材婀娜的美女
    國內最晚日落的城市:晚上11點才天黑,滿大街都是身材婀娜的美女夏季裡太陽落山會比冬季晚一些,不過一般7點左右也天黑了,但是在我國的一座古城,晚上11點才天黑,是我國最晚日落的城市,當人們已經要休息的時候,古城人才剛開始吃晚飯。
  • 西湖路-全國最早的燈光夜市(圖)
    點擊進入>>>   北貨源頭人稱中國時裝櫥窗  被譽為「南國明珠」的西湖路燈光夜市始建於1984年5月,是全國最早開辦的夜市。夜市吸引了夜生活並不豐富的大批市民,又因其經營模式靈活多樣,信息靈通、交通方便,夜市招徠了全國各地的廠商。「檔龍」迅速延伸,從「一」字形擴大到「7」字形,繼而再擴大到「十」字形,高峰期達1000多檔,直把西湖路和教育路擠得滿滿當當。搭建攤檔的材料,從竹竿換成了不鏽鋼,燈泡換成了光管,並由專業隊統一按時安裝、拆卸,市面還進行了統一設計和裝飾,夜市經營的範圍擴展到婚紗、旗袍等高檔服裝。
  • 一百多年前,老北京人比現代人可宅多了!
    人們居家辦公、帶娃的同時,開始在家裡各種花式找樂子,練廚藝、刷手機、做手工……一百多年前,老北京人比現代人可宅多了。明清時期,閨中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官員、百姓夜晚基本要宅在家裡。清代北京因城市管理和治安需要,施行嚴格的宵禁。據《北京史》,清代城內街道胡同處處豎立柵欄,每處柵欄都有出入之門,起更後即行關閉,除「有奉旨差遣及緊要軍務」外,「自王以下官民人等,概禁行走」。
  • 大街上經常看到的那些地攤,都是在哪裡進貨的?內行人透露實情
    大街上經常看到的那些地攤,都是在哪裡進貨的?內行人透露實情現在的人們生活壓力都很大,房子太貴了,孩子想要上個好點兒的學校也特別貴,不少人都想盡了辦法給自己增加收入,擺地攤成為了不少人的選擇,很多白領都選擇在下班以後到夜市上去擺地攤,據說有的人靠擺地攤一個月也能夠賺上萬元,那麼這些大街上經常看到的那些地攤,都是在哪裡進貨的?內行人透露實情。
  • 好消息,雙港大街鐵路橋提升改造項目開工啦
    近日,南昌經開區雙港大街上跨昌北站立交橋改造工程開工建設,建成後不僅可以縮短貨運運輸的時間,也能讓居民的出行變的越來越方便。鐵路橋介紹雙港大街作為橫貫整個經開區的交通要道現雙港大街鐵路橋是雙港大街跨越京九線的橋梁,始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承載能力較弱,伴隨著雙港大街的提升改造,周邊環境不斷的提高,現有跨鐵路橋已無法滿足周邊居民、高校、企業等出行的需求。為滿足城市發展,並維持既有鐵路的正常運營,南昌經開區對雙港大街上跨昌北站立交橋進行提升改造。
  • 聊聊老北京的傳統娛樂「熬大鷹」,看您有沒有耐心,馴服一隻鷹
    比如在舊時的北京城裡,老北京人的消遣方式也是很多的,養鳥兒、下棋、唱戲、聽大鼓、彈琴……各種文化層次和不同經濟能力的人,都會有著屬於自己的不同愛好,這也成了老北京文化的一部分,咱們今天要說的這個,早年間在八旗子弟中流行的養鷹,就是其中一個,並且這種愛好,在老北京人當中,還是相當比較知名的,不過現在是很難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