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石,又稱「月長石」、「月亮石」,在古代,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們認為佩戴月光石能給人帶來好運,並能喚醒心上人的溫柔感情,給人以力量,憧憬美好的未來,月光石象徵富貴、健康和長壽。
月光石是正長石和鈉長石兩種成分層狀交互的寶石礦物,通常呈無色至白色,還有綠色、紅棕色,透明至半透明,常見藍色、黃色、無色等暈彩,具有特徵的月光效應。月光效應指:隨著樣品的轉動,在某一角度,可以見到白至藍色的發光效應,看似朦朧月光。這是由於正長石中出溶有鈉長石,鈉長石在正長石晶體內定向分布,兩種長石的層狀隱晶平行相互交生,折射率稍有差異對可見光發生散射,當有解理面存在時,可伴有幹涉,長石對光的綜合作用使長石表面產生藍色的浮光,如果層較厚,產生灰白色,浮光效果要差一些。
月光石的內部包體特徵一般有比較明顯的平行裂理,即「蜈蚣狀」包體,尤其是在斯裡蘭卡月光石樣品中,具有平行於晶軸的平直裂理,大多數裂理沿Y軸方向發育,以成對或多個一組短距離的排列,在垂直方向扭曲,形成「蜈蚣狀」包體。另一種裂理是以空洞或負晶形式出現的裂理。緬甸月光石裡有些含有針狀包體,這些針狀包體有可能形成貓眼效應。月光石可具有星光效應或貓眼效應,但不多見。
月光石與玉髓容易想混,區別方法為月光石為單晶非均質體寶石,在正交偏光下轉動具四明四暗的消光現象,而玉髓為隱晶質集合體,在正交偏光下全亮。
月光石與玻璃塑料的鑑別
仿月光石的玻璃或塑料有時與月光石很像,折射率很近或相同,內部也可以早出月光石那樣的朦朧效果,甚至密度也可以相近或相同,但是玻璃或塑料為晶質體,在偏光鏡下全黑或微亮,具異常消光的玻璃常呈一條陰影左右移動。月光石為非均質體,在偏光鏡下呈明暗變化。玻璃和塑料在紫外光下常具中至強、白堊狀螢光,且短波強於長波,而月光石的螢光無或弱。玻璃和塑料的內部可發現有氣泡、氣泡群或攪動構造,這是月光石中所沒有的。另外,塑料用熱針檢測,會發出刺鼻的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