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試過誠誠懇懇地工作,卻不受領導重視的感覺嗎?你是否試過在苦苦追求愛情中,被對方無情忽視的滋味嗎?要是你幸運的話,可能沒經歷過。如果你想知道那種滋味,不妨來聽聽陳奕迅演唱的歌曲《浮誇》吧!陳奕迅用他那多變邪式的唱腔淋漓盡致地演繹出了一個小人物在不受重視後的大力嘶喊。
《浮誇》的曲名原來叫《Depression》,是香港作曲人江志仁(C.Y.Kong) 2003年4月1日在倫敦聽到好友哥哥張國榮的死訊之後寫下來的,表達他失去好友的悲痛,聽到消息時的震撼以及對哥哥選擇離開表示不解。後來陳奕迅出碟選中此曲,曾經打算自己填詞,表達對哥哥的思念,這也是陳奕迅唯一一次想親自填詞。但最後他還是沒法寫出令自己滿意的歌詞,最終將這個任務交給了黃偉文。而黃偉文則把詞裡的故事從悼念哥哥,變成了一個鬱郁不得志的小人物由沉默到浮誇的過程。具體歌詞如下:
有人問我我就會講
但是無人來
我期待到無奈
有話要講得不到裝載
我的心情猶像樽蓋等被揭開
嘴巴卻在養青苔
人潮內愈文靜
愈變得不受理睬
自己要搞出意外
像突然地高歌
任何地方也像開四面臺
著最閃的衫扮十分感慨
有人來拍照要記住插袋
你當我是浮誇吧
誇張只因我很怕
似木頭似石頭的話
得到注意嗎
其實怕被忘記
至放大來演吧
很不安怎去優雅
世上還讚頌沉默嗎
不夠爆炸
怎麼有話題讓我誇
做大娛樂家
那年十八母校舞會
站著如嘍羅
那時候我含淚
發誓各位必須看到我
在世間平凡又普通的路太多
屋村你住哪一座
情愛中工作中
受過的忽視太多
自尊已飽經跌墮
重視能治肚餓
未曾獲得過便知我為何
大動作很多犯下這些錯
搏人們看看我算病態麼
你當我是浮誇吧
誇張只因我很怕
似木頭似石頭的話
得到注意嗎
其實怕被忘記
至放大來演吧
很不安怎去優雅
世上還讚頌沉默嗎
不夠爆炸
怎麼有話題讓我誇
做大娛樂家
幸運兒並不多
若然未當過就知我為何
用十倍苦心做突出一個
正常人夠我富議論性麼
你叫我做浮誇吧
加幾聲噓聲也不怕
我在場有悶場的話
表演你看不夠歇斯底裡嗎
以眼淚淋花吧
一心只想你驚訝
我舊時似未存在嗎
加重注碼青筋也現形
話我知現在存在嗎
凝視我別再只看天花
我非你杯茶也可盡情地喝吧
別遺忘有人在為你聲沙
黃偉文在歌詞中寫了好幾個不受理睬、不受重視的場景,例如「有人問我/我就會講/但是無人來」、「我期待到無奈/有話要講/得不到裝載/我的心情猶像樽蓋等被揭開/嘴巴卻在養青苔」、「那年十八母校舞會/站著如嘍羅」、「在世間平凡又普通的路太多/屋村你住哪一座」和「情愛中工作中/受過的忽視太多/自尊已飽經跌墮」等等,每每我們在期待得到對方的重視時,往往期待到無奈,只有受忽視的份。這個時候的我們該有多麼的壓抑和鬱悶啊!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有一個很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他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種需求。其中第四層次需求便是尊重的需求。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尊重的需要又可分為內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內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在各種不同情境中有實力、能勝任、充滿信心、能獨立自主。總之,內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價值。而在該歌曲中的「我」,其內心是多麼地渴望被重視,被尊重啊!
後來,歌曲中的「我」總結出人潮內愈文靜,愈變得不受理睬,如果自己似木頭似石頭的話,是得不到注意的。為了不被忘記,不被忽視,「我」採取了浮誇的方式,例如自己搞點意外,突然地高歌,好像任何的地方都是舞臺,穿最閃亮的衣服,假扮非常感慨的樣子,有人來拍照,還要將手插入褲袋,裝作很酷的樣子;做很多大動作,犯下這些錯,也只是為了搏人們看看「我」;用十倍的苦心,讓自己成為一個富有議論性的人,就是為了讓人們知道我的存在。一個鬱郁不得志的小人物,只是希望被人家記住,卻不得不聲嘶力竭的吶喊。對比之下,我們這些有家人疼愛,朋友尊重,同事關愛的幸運兒,那是多麼地幸福啊!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要是沒人發現這巷子裡有酒香或者酒香飄不出巷子,再好的酒終究還是會埋沒在巷子裡。真才實學地浮誇,不失是一種能夠得到他人尊重和重視的策略。既然我們在工作中、愛情中、生活中得不到重視和尊重,那麼我們就努力學習,提升自身能力,然後適當地展示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真才實學讓人家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