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訊 通訊員郭浩、寧思敏報導:近年來,宜黃縣圳口鄉把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圍繞「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清理、農村汙水得到集中有效處理、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治理」的總體目標,在全鄉範圍內掀起一場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攻堅行動,讓美麗圳口從青山綠水中緩緩走來。
垃圾「革命」 革出鄉村新風貌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改變鄉村環境面貌,要從最基礎的垃圾治理做起。以「每年做一點、年年有變化、三年大變化」為指導思想,自2018年以來,圳口鄉整合多方資源,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步入提質增效階段。
在緊抓垃圾分類,培訓教育保潔員隊伍的同時,以屋場為單位,張貼宣傳標語,出動宣傳車和「村村響」廣播不間斷宣傳,正確引導,促使村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與此同時,該鄉制定了十分「嚴苛」的屋場評比細則:房前屋後及公共區域不能亂倒、亂丟生活垃圾,亂堆亂放雜物,隨處保持整整齊齊、乾乾淨淨。各村綜合理事會每月組織一次農戶衛生評比工作,對最清潔戶在全村進行公示,對衛生不達標的給予批評。此外,鄉級層面嚴格開展衛生評比,激勵群眾自主參與整治房前屋後環境衛生,清理各村屋場、溝渠塘壩等陳年垃圾,全體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發動幹部群眾自發清掃村莊衛生
在村莊清潔行動工作上,該鄉保持常規清理和重點整治的工作方式,對鄉、村主幹道等每日安排保潔員進行清理,對部分容易發生汙染的河道、水塘、排水溝等,安排專人定期進行巡查清理。「大家都自覺愛護村裡的衛生,村裡環境越來越好了,風景越來越美了,出門就像走進了自家的後花園。」保潔員婁貴仔樂呵呵地說。
以拆為先 以拆促變
為打造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貫徹上級指示精神,圳口鄉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全鄉範圍內開展拆臨拆違工作。在拆臨拆違工作中,各包村領導、幹部,第一書記,各村幹部按照責任分工,實行包村領導責任制,將具體任務細化分解到崗、明確到人,做好調查摸底、認定、拆除、處置等工作,建立上下聯動,鄉村聯動、部門聯動工作格局,全面壓實責任,確保拆臨拆違工作落位到位。
徐溪村黨支部書記徐黨髮帶頭拆除自家柴房
拆臨拆違工作過程中同樣遇到不少阻力,部分群眾對拆臨拆違工作並不理解,認為自家為了方便臨時搭建的雞舍、柴房拆除後,原先堆放在裡面的雜物無處安放。群眾「心結」在哪,幹部著力化解在哪,圳口鄉秉承幹部職工帶頭拆除的原則,給全鄉群眾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此外,組織全體幹部及村兩委成員到拆臨拆違農戶家中,幫助其收拾隨處堆放的雜物,指導其養成良好的收納習慣。同時,各級幹部通過講政策、明道理的方法,不斷給抗拒拆違的「釘子戶」做思想工作,使得群眾進一步明白拆臨拆違工作對於建設美麗家園的重要意義,在行動上也更加支持拆除工作,原來牴觸拆違的群眾紛紛成為拆臨拆違的簇擁者。截至目前,全鄉共拆臨拆違33000多平方米。
改廁改水 改的是生活品質
小廁所,大民生。廁所問題關係著農村千家萬戶的生活品質,為了讓村民也像城裡人一樣擁有乾淨整潔的衛生間,早在2016年,圳口鄉就啟動了農村改廁改水工作。以圳口鄉固源村為例,該村地處圳口鄉東北方向,距鄉所在地3公裡,村集體經濟薄弱,產業散、小、弱,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據了解,該村自2016年開始農村改廁改水工作,幾年來共完成改廁103戶,惠及五百多位村民,截至目前,全村8個村民組均完成改水改廁項目,「改廁改水項目讓村民生活更有品質,村民活的更有尊嚴,生活也更有滋味了。」固源村黨支部書記周太旺說。
長效管護 鄉村環境整治仍需久久為功
「辛辛苦苦三五天,一風回到清理前」,這是幹部群眾在清理結果遭到大風毀壞時發出的感嘆。除此之外,人為破壞更是主要因素,隨意丟棄生活垃圾、傾倒牲畜糞便讓花費眾多人力、物力整治的環境衛生難以長期保持。為了徹底改變這一現狀,圳口鄉因地制宜,積極探索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實現長效管護的新路子。一是由各村聘請2-3個有責任心的老幹部、老黨員作為長效管護員,二是建立黨政領導月巡查制度,每月確定一名值班領導,聯合各村長效管護員定期不定期開展走村入戶,發現垃圾清理不徹底、亂堆亂放、私搭亂建豬圈雞窩的情況,立即拍照取證,並在全鄉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群中實時公開,倒逼工作責任落實,確保農村環境衛生能常清理、長保潔,全力推進美麗庭院創建、清潔村莊的長效管護。
行走在圳口,看到這裡的鄉村越來越美,一幅鄉村振興藍圖徐徐鋪展。村道、巷道潔淨如新,花圃、步遊道清新雅致,村裡的小溪重現清澈,小溪兩旁花、樹、田相間,充滿田園樂趣,讓人仿佛置身於恬靜的世外桃源。周邊白牆黑瓦的房屋牆上,是醒目的村規村約,「村裡環境靚了,村裡人生活美了,致富的精神頭自然也高了。」周太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