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PT(無創產前篩查) ,近年來產前檢測領域出現的新型胎兒染色體疾病檢測技術,相對傳統的絨毛取樣或羊膜腔穿刺等具有「侵入性」的產前檢測方法而言,其通過高通量測序技術對母親外周血中的胎兒游離DNA(cell free fetal DNA,cffDNA)進行「非侵入性」產前檢測,開闢了產前檢測的新篇章,有效補充了現有的產前篩查、產前診斷體系。
NIPT檢測母血漿胎兒游離DNA
1997年,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教授在懷有男性胎兒的孕婦外周血中擴增到了Y染色體的片段,正常女性體內是不含有Y染色體的,從而證明了孕婦外周血中存在胎兒游離DNA,其主要來源於胎盤滋養層細胞,開啟了探索產前檢測新技術的思路。
NIPT臨床優勢
目前,臨床上的產前檢測技術主要有影像學診斷、血清學篩查、侵入性產前診斷和NIPT三種方式,可謂各有千秋、相互結合、有效補充。NIPT與血清學篩查和侵入性產前診斷相比,優勢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
1)與唐氏篩查相比,分子水平檢測,準確性高,可達99%以上
2)與有創產前診斷相比,安全,僅需抽取孕婦外周血即可檢測,避免流產和感染風險;且出報告時間快,減輕孕婦及家人心理負擔
3)篩查孕周範圍廣
NIPT臨床指導意見
臨床應用的發展離不開行業專家指導意見的支持,目前已有包括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ACOG)、美國國家遺傳諮詢師協會(NSGC)、國際產前診斷協會(ISPD)、國際婦產科超聲協會(ISUOG)在內的眾多專業機構針對NIPT的臨床應用發表臨床指南。這些指南的出臺,一方面反映了國際醫學領域專家對該檢測的重視,另一方面也肯定NIPT在產前檢測中的臨床效果。行業指南有利於醫務工作者更深層次的理解NIPT如何在產前檢測領域善加應用,從而使NIPT向更健康、更規範的方向發展。
無創產前檢測(NIPT)技術目前已經比較成熟,可應用於胎兒常見非整倍體的產前篩查,是精確度接近於產前診斷的篩查新技術。加入了NIPT技術後的產前篩查與產前診斷服務流程更顯得完善,在預防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疾病的臨床應用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此外,隨著NIPT技術的深入研究和不斷完善,還有可能建立地中海貧血、苯丙酮尿症等多種單基因遺傳病的無創產前檢測,使二級預防成為高效降低新生兒出生缺陷率的最佳幹預關口,減輕社會經濟負擔,提高出生人口的健康素質。
來源 :中國婦產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