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魯吉·夏爾馬 譯/觀察者網 由冠群】
長期以來,「金甲蟲」(對黃金執迷不悟的投資者)一直被視為是金融界的偏執狂,手裡緊攥著這閃閃發光的資產來對賭他們自認為即將到來的災難。但是最近,他們似乎賭對了。今年,黃金是世界上表現最好的傳統資產,它的價格首次突破了每盎司2,000美元。從專業投資人到一日遊菜鳥,人人都在興高採烈的大談黃金具有怎樣的優點。
最近一項千人調查發現,在過去的三個月中,每6個美國人中就有1人購買了黃金或其他貴金屬,大約每4人中就有1人正在認真考慮是否要購買黃金。在流行的在線交易平臺Robinhood上,該平臺規模最大的兩隻黃金基金一直在擴容,自一月份以來這兩大基金的持有人已增加了兩倍。
《紐約時報》刊文評論黃金熱 圖片來源:網站截圖
看來,我們現在都成了金甲蟲。
人們很容易將跟風炒金熱歸因於大家都渴望在新冠疫情期間找到一個避風港,而這種本能的金融恐慌則會隨著危機的漸漸消退而得到釋放。但是,造成這種黃金狂潮的原因還包括人們普遍預測世界各國央行和政府的經濟刺激計劃將會釋放出海量資金,這將引發通貨膨脹,預示著更加令人擔憂的經濟前景。
過去,專業的投資者不認為黃金是一種資產,因為黃金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保持價格不動,產生不了任何收益。從很多方面看,黃金就像是石油或鐵礦石或其他任何人們從地下挖出來的大宗商品。大多數大宗商品的價格是周期性波動的,長期來看不產生任何收益。
和其他波動劇烈的投資品相比,黃金被認為是一種穩定的價值儲藏手段,比其它大宗商品更經得住考驗,但黃金投資一直不是很活躍。在過去的一個世紀,根據通貨膨脹調整後的黃金價格平均每年僅上漲1.1%,而美國股市則是上漲6.5%。甚至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投資品的10年期美國國債,其每年收益都比黃金高。
黃金主要在亂世才會閃閃發光。1970年代經濟滯脹時,其價格飆漲,十年間上漲了6倍多,在1980年代初達到了850美元的巔峰。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其價格再次飆升,於2011年達到了1900美元的峰值,但在隨後的十年間其價格卻一直在回落。
黃金2000-2020年價格走勢 圖片來源:goldprice.org網站截圖
2019年,在美聯儲暗示將暫停提高利率後,黃金價格再次上漲。從歷史上看,當利率低於通貨膨脹率時,黃金表現最佳。根據通貨膨脹調整後的債券收益率在轉負後,即使投資黃金沒有收益,投資者也很容易出於保值的目的來購買黃金。
這就是過去幾個月來發生的事情。由於美國債券的收益率接近於零,而歐洲和日本的債券收益率都為負,因此投資者在去年黃金上漲近20%的基礎上又將金價推高了30%多。最近幾周,人們更加堅信各國政府注入本國經濟的錢會引發通貨膨脹,於是黃金價格再次突飛猛進的暴漲。
此外,由於很多股票的估值已遠高於其長期平均水平,因此黃金顯得相對便宜。而且,隨著中央銀行大量印鈔,有些人認為黃金是美元和其他主要貨幣的穩定替代品。(黃金也拉高了相對失色的白銀價格,白銀價格正從不同尋常的極低價格猛漲上來,因為人們認為便宜的白銀也會緊跟黃金的走勢。)
只有人們不斷相信會出現通貨膨脹才能推動黃金價格持續上漲。在過去四十年的大部分時間中,下注通貨膨脹率上升的人從沒贏過,但他們現在似乎勝率變大了些。在像全球化這樣能抑制通貨膨脹率上升的勢力式微後,大多數國家都出臺了創紀錄水平的刺激措施。通常,如果通脹迫在眉睫,央行可以通過提高利率來壓低通脹率,但美聯儲的官員已暗示,他們沒有「加息的打算」,也不希望在2022年前採取行動。
這不是一個健康的轉向。當利率如此之低時,金錢實際上是免費分發的,這鼓勵了資產投機,除了能使資產賣家獲益,對社會則毫無益處。黃金投資就是眼前的主要例子。這種純金融資產投機所引發的風險是,本應投向工業生產從而產生更大收益的資本被吸引到了投機領域,進而傷害到了實體經濟。
作為一項投資品,黃金沒有任何我欣賞的優點,比如創新和活力;但卻有很多我鄙視的缺點,比如採礦業特別典型的「尋租」心態。但當下已非比尋常。除非新冠疫苗迅速出現,各國央行停止瘋狂印鈔,實際利率止跌回升,否則人人都要變成金甲蟲。
(觀察者網由冠群譯自《紐約時報》)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