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光伏電站項目,太陽能資源條件應該是投資商最關心的前提條件之一。因為光伏發電是靠天吃飯,太陽能資源條件直接決定了你的項目收益。那應該如何判斷一個地方的太陽能資源呢?
一、太陽能輻射數據的來源
太陽能資源數據的來源有很多,所付出的成本也不盡相同。因此,我一直認為,在不同階段,可以選用不同的資源數據。按項目的進展階段談一下太陽能資源的評價吧。
1、前期選址階段
在決定在某地投資光伏前,業主必定要先粗略地判斷一下當地的資源條件是否能保證項目盈利。大多數業主在這個時候是沒有什麼經費的,沒有購買資源數據的錢。因此,就必須藉助一些免費的數據,比如衛星數據。
目前,比較常用的衛星數據就是NASA和Meteonorm。通過項目的經緯度坐標,可以免費讀取場址或附近的總輻射量數據。利用這個資源數據和當前光伏電站的基本造價,就可以粗略的估計出項目的收益來。雖然是一個比較粗的數,但是否值得繼續投入精力往下做,應該心裡有數了。
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1)現在很多網站提供光伏電站收益速測的軟體,只要你輸入地點,就能得到項目收益,比如比較火的「光伏寶」,就是依靠它背後強大的資料庫。(從電站設計到發電量、收益預測,感覺其功能十分強大!)2)如果你選的場址附近有已經建成的電站,而你人緣又比較好,就可以去打聽一下電站的實測資源數據。
2、可行性研究階段
通過上一步的判斷,基本決定要在這裡做,那就要進行紮實的資源分析了,也就是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按照規範,太陽能資源數據應該收集最近氣象站30年的各月輻射量、日照時數數據和項目場址1年的實測輻射量數據(氣象站和場址要有1年同期數據)。雖說太陽能資源的局地變化少,但我一直認為準確的現場觀測數據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認為,如果兩地的氣候條件基本相同(海拔、周邊條件等),50km以內的數據都是可以用的。
1)氣象站的30年數據
我國有輻射觀測的氣象站比較少,項目場址附近的氣象站,往往沒有輻射觀測數據。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採用「氣候學方法推算」的方法。一般,日照時數或日照百分率是每個氣象站都有的監測數據。因此,就可以利用兩地的日照百分率、天文總輻射量進行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