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
01
太陽能輻射量情況
光伏電池組件轉換效率一定的情況下,光伏系統的發電量由太陽輻射強度決定。通常情況下光伏系統對太陽輻射的利用效率只有10%左右。所以要考慮到太陽能輻射強度、光譜特性,以及氣候情況。
02
光伏電池組件的傾斜角度
光伏組件的方位角一般選擇正南方向,以使光伏電站單位容量的發電量最大。只要在正南±20°之內,都不會對發電量有太大的影響,條件允許的話,應儘可能偏西南20°。
03
光伏組件效率和品質
計算公式:理論發電量=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電池總面積*光電轉化效率,這裡面有兩個因素電池面積和光電轉化效率,轉化效率對電站的發電量影響是直接的。
04
組件匹配損失
凡是串聯就會由於組件電流差異造成電流損失,凡是並聯就會由於組件的電壓差異造成電壓損失。損失可能達到8%以上。要想降低匹配損失耗損,以提高電站發電量,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減少匹配損失,儘量採用電流一致的組件串聯;2、組件的衰減儘可能保持一致;3、隔離二極體。
05
溫度(通風)
有數據表明,溫度上升1℃,晶體矽光伏組件組大輸出功率下降0.04%。所以要避免溫度對發電量的影響,保持組建良好通風條件。
06
灰塵的損失不容小視
晶矽組件的面板為鋼化玻璃,長期裸露空中,自然會有有機物和大量灰塵堆積。表面落灰遮擋光線,會降低組件輸出效率,直接影響發電量。同時還可能造成組件的「熱斑」效應,導致組件損壞。
07
陰影、積雪遮擋
在電站選址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對光線的遮蔽物。避開可能產生光線遮蔽的區域。根據電路原理,組件串聯時,電流是由最少的一塊決定的,因此如果有一塊有陰影,就會影響這一路組件的發電功率。同樣,冬天的積雪要及時清除。
08
最大輸出功率跟蹤(MPPT)
MPPT效率是決定光伏逆變器發電量的關鍵因素,其重要性遠超過光伏逆變器本身的效率。MPPT效率等於硬體效率乘以軟體效率。硬體效率主要由電流傳感器的精度,採樣電路的精度來決定;軟體效率由採樣頻率決定。MPPT實現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不管用哪種方法,首先要測量組件功率變化,再對變化做出反應。這其中的關鍵元器件就是電流傳感器,它的精度和線性誤差將直接決定硬性效率,而軟體的採樣頻率也是由硬體的精度來決定。
09
減少線路損失
在光伏系統中,線纜佔很少一部分,但是線纜對發電量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的,建議系統直流、交流迴路的線損控制在5%以內。系統中的線纜要做好,電纜的絕緣性能、電纜的耐熱阻燃性能、電纜的防潮防光性能、電纜芯的類型、電纜的大小規格。
10
逆變器的效率
光伏逆變器是光伏系統的主要部件和重要組成成份,為了保證電站的正常運行,對逆變器的正確配置選型顯得尤為重要。逆變器的配置除了要根據整個光伏發電系統的各項技術指標並參考生產廠家提供的產品樣本手冊外,一般要考慮下列幾項技術指標:1、額定輸出功率2、輸出電壓的調整性能3、整機效率4、啟動性能。
*部分內容整理至網絡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