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發電效率&降低成本?來看看塔式光熱電站如何做到

2020-11-22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作為主流的光熱發電技術路線之一,塔式光熱發電近年來備受關注。相比成熟的槽式技術,塔式光熱發電有著更高的熱效率和聚光比,地形要求較低等優勢,但也有著風險高、技術成熟度缺乏驗證,控制系統複雜等不足。

目前國際上常見的塔式技術以熔鹽為傳儲熱介質的熔鹽塔式、和以水工質為傳熱介質的水工質塔式技術為主,而其中熔鹽塔式有著能夠大規模儲能的優勢而備受青睞。

無論如何,對於業主來說,穩定的發電量和低風險才是他們所追求的。公開資料顯示,美國的Ivanpah電站和CrescentDunes電站都遇到了發電量不達預期的問題,這也是當前塔式技術的一大困難。

塔式光熱發電系統原理示意圖

那麼,為了降低風險,彌補自身不足,塔式光熱發電未來的發展和優化方向在哪裡呢?

一、光場系統

無論哪種技術的優化,其目的都是為了提高發電量的同時降低發電成本。

目前來看,光場(定日鏡系統+吸熱器)在光熱發電中投資佔比最高,也是未來成本下降空間最大的一環。

南非塔式電站成本構成明細,15h儲熱為例(來源:Fichtner,2010)

1、定日鏡的優化方向可分為尺寸、形狀、結構、數量、反射材料等

定日鏡大小目前沒有統一定論,從亮源公司15m2的小定日鏡到SENER公司178m2的大定日鏡都可見於塔式電站中;

多以矩形為主,但也有其他形狀,如哈密項目所用的Helios五邊形定日鏡就是該型定日鏡的首次商業化運用。

結構方面,定日鏡普遍都呈T型,以鋼結構為支撐玻璃基底的平面鏡,近年也有研究新型軌道式定日鏡,這種反射鏡能夠貼地安裝,降低安裝成本;

而反射材料則可以更輕便的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代替傳統的重型玻璃基底平面鏡,大大降低了驅動單元的成本,若加入更高反射率薄膜則能夠進一步提高反射率。

不同類型的定日鏡採光面積(來源:ThomasTelsnig,2017)

2、定日鏡布局對於光場也至關重要

定日鏡反射太陽輻射的過程中會有損失,包括餘弦損失、陰影和遮擋損失、大氣衰減損失和截斷損失。其中,餘弦損失、大氣衰減損失和吸熱器的截斷損失與定日鏡所在的坐標位置有關,陰影和遮擋損失則多見於相鄰定日鏡之間。

定日鏡反射太陽輻射的損失

通常來說,定日鏡整體布局受到吸熱塔高度、定日鏡位置、和吸熱器類型的影響。常見的定日鏡布局有橢圓形、扇形、圓形等。除此之外,還有螺旋布局,放射性布局等。無論哪種布局,最終的目的都是降低用地成本,減少太陽輻射的損失,增加單位面積產能。

以HFLCAL光場優化布局軟體為例,定日鏡布局優化邏輯為:

3、光場內部無線控制系統優化

另外,為了削減繁雜的定日鏡通訊和電力線纜,光場內部無線控制系統的發展也值得關注。美國亮源在以色列的Ashalim塔式電站就採用了自己的無線通訊控制系統,簡化了大量的線纜布局。而為了節省定日鏡所耗費的電力,也可利用光伏+蓄電池來解決定日鏡自用電。

二、熱力循環

從熱力循環模式的優化角度來考慮,未來塔式的優化方向可能朝向更高溫度、更高效率的新型技術路線發展。

根據美國能源部計劃的第三代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路線,為達到更低的平準化電力成本LCOE(6美分/度電)和更高的熱力循環效率(50%以上),最理想化的是採用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體系,以取代當前傳統的蒸汽朗肯循環體系。

對於這種循環,僅需太陽島提供500~800攝氏度的熱源即可,有三種路線可實現:

1、利用新型熔鹽介質實現720度以上的溫度,但這對管路、吸熱器等設備的材料有極大的挑戰。目前對這方面的熔鹽介質特性研究還不夠全面,需要考慮在如此高溫下對設備管路的腐蝕、耐久度、成本等問題。

2、利用固態顆粒作為傳熱介質以實現高溫,目前陶瓷顆粒具有低成本、高吸收率、耐久度高等特點,被視為良好的材料。固態顆粒能夠提供極高的溫度,以滿足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體系需要的熱源溫度。這種方式的挑戰在於如何高效地加熱固態顆粒,防止管道的腐蝕,以及需要考慮泵閥控制和顆粒輸送等問題。

3、利用來氣體作為熱源來實現。這種模式往往採用間接儲熱,利用氣態傳熱介質加熱相變材料或固態顆粒進行熱能存儲,同時也需要吸熱器能夠承受高溫氣體的壓力。

美國SUNSHOT計劃預期達到的CSP成本目標(來源:美國能源部Sunshot計劃)

除此之外,電站整體系統設計、管道的優化設計、傳熱儲熱島的優化、汽輪機的高效利用、運行維護方式等措施都能夠進一步提高塔式技術的效率。

相信通過這些舉措,未來塔式光熱電站的可靠性和發電量將進一步提升,達到更高的熱電轉化效率,同時大幅降低成本,加強光熱發電在未來能源電力系統中的普遍適用性。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塔式熔鹽光熱電站,利用太陽能,即使在晚上,也可以發電
    在需要的時候,高溫罐熔鹽可以泵出,與水換熱,產生蒸汽,推動汽輪機發電,這一部分原理與常規火電類似,被稱為常規島,這就是塔式熔鹽光熱電站的基本流程。在液位8m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團雲朵,遮住了太陽,此時進入高溫罐的熔鹽流量變少了,但是因為儲罐中還有8m高的熔鹽,完全不影響後端抽出熔鹽來發電,所以發電是平穩的。通常到傍晚太陽下降到一定高度後,高溫罐中熔鹽的液位到達14m,此時開始高溫罐中不再有熔鹽進入,後端不斷抽取高溫罐中熔鹽,完全可以使整個光熱電站在晚上持續不斷的發電。這要歸功於儲熱系統將集熱鏡場與常規島解耦了。
  • 光熱電站的「眼睛」?傳感器為何如此重要
    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原理圖在光熱電站運行時,主要負責測量項目過程參數(例如熔鹽或導熱油的壓力與溫度等)的傳感器需要準確、實時地將所測參數反饋給DCS系統或者過程控制儀表,為光熱電站各項操作提供決策依據。
  • 塔式光熱發電創新技術之選擇
    一、推廣無縫隙定日鏡,提高光熱輻射率 塔式光熱發電面臨同槽式熱發電站一樣的初始投資高的問題,如何降低初始投資, 關鍵是減少鏡場投資規模。目前定日鏡跟蹤技術相對成熟,但單組定日鏡在面積的選擇 上不盡相同,有選擇 100 多平米的,也有選擇 20 多平米的,那麼究竟多大最好呢?建 議以 20 至 50 平米為宜。
  • 熔鹽槽式光熱電站的特點和優勢詳解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德國光熱發電工程諮詢公司CCO Services應記者之邀,撰寫了一篇題為《熔鹽槽式光熱電站的特點和優勢》的文章,將熔鹽槽式光熱發電技術與傳統的以導熱油為傳熱工質的槽式光熱發電技術進行了詳細比較。文章指出,熔鹽槽式光熱發電技術將大大提升光熱發電效率,降低光熱發電的度電成本。
  • 成本是光伏發電3-4倍 光熱發電靠譜嗎?
    下面我們來一探究竟。1、塔式光熱發電系統塔式系統的聚光鏡一般是定日鏡群(編者註:定日鏡即將太陽或其他天體的光線反射到固定方向的光學裝置),將陽光聚集到一個固定在接收塔頂部的接收器上,接收器上的吸熱器吸收由定日鏡系統反射來的高熱流密度輻射能。目前,國內外採用的定日鏡大多是鏡表面具有微小弧度的平凹面鏡。
  • 白城市100MW塔式光熱發電項目
    採用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避免了昂貴的矽晶光電轉換工藝,可以大大降低太陽能發電的成本。光熱發電需要的材料普遍並且廉價,比如導熱材料可以循環使用。從二氧化碳排放的角度來看,光熱電站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僅為12g/kWh,遠遠低於其他發電方式。
  • 細數幾種「光熱發電+」電站開發模式
    雖然裝機50MW的光熱發電系統相對於總裝機700MW的魯能項目只能作為配角,但這種「光熱發電+」的電站開發模式也提供了一種光熱發電項目開發的新思路。目前,鑑於光熱發電依然面臨著投資成本較大、度電成本較高的現狀,採用「光熱發電+」的電站開發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有助於削減光熱發電項目的投資成本,降低投資風險。
  • 「中國製造」大幅降低光熱發電成本 曬太陽就能掙錢
    「出於對24小時穩定發電並提高收益的渴望,我們選定高溫熔鹽槽式發電技術作為突破方向。」官景棟解釋說,根據聚光方式的不同,光熱發電可分為四種技術路線:槽式、塔式、碟式、菲涅爾式。其中,槽式和塔式是目前兩種主流的光熱利用技術。  目前全世界的光熱發電體系裡面83%以上都用槽式,雖然造價高,但系統比較穩定。
  • 下一代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顆粒吸熱器和直接儲熱裝置
    如熔融鹽已被用作HTF和熱能存儲工質時,運行溫度不會高於565°C,熱電轉化效率不會高於42%。歐盟資助的 NEXT-CSP 項目正在使用流化的耐火顆粒(耐熱分解)作為HTF和存儲工質,可將工作溫度提高到750°C,並能顯著提高太陽能熱發電的效率。
  • 中廣核與中控德令哈兩座光熱電站上半年合計發電1億度
    (來源:微信公眾號「CSPFocus光熱發電資訊」ID:cspfocus)西班牙的Termollano槽式光熱電站賣方周五表示,雙方同意以...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目前主要有槽式、塔式、碟式、反射菲涅爾四種,其中槽式光熱發電佔據裝機總量的70%以上,技術成熟度得到公認。槽...
  • 【深度分析】太陽能光伏發電與光熱發電的發展現狀及優劣勢對比
    上百個國家都在不同程度地使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發展呈現全面開花態勢。  在光熱電站方面,截至2014年底,全球光熱電站總裝機約為4.1GW,主要集中於西班牙和美國,分別佔據全球總裝機量的51%和40%。
  • 塔式光熱發電設計規範包含五大重點技術問題
    我國2013年7月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一期10MW工程順利併入青海電網發電,標誌著我國自主研發的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向商業化運行邁出了堅實步伐。   吸收到的太陽光集中聚焦到塔頂,對傳熱工作介質加熱進而發電的一種聚光太陽能發電技術,不需要管道傳輸系統,熱損減小,系統效率高,同時便於儲存熱量。塔式的工作介質可用空氣、水或水蒸氣以及熔鹽等。
  • 百兆瓦級熔鹽塔式光熱電站建成 一文帶你了解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
    百兆瓦級電站建成,實現歷上最大的裝機增長率2018年12月27日,中國首個百兆瓦級熔鹽塔式光熱電站在甘肅敦煌光電產業園區建成,這是我國首批光熱發電示範電站之一,也是全球聚光規模最大、吸熱塔最高、儲熱罐最大、可連續24小時發電的百兆瓦級熔鹽塔式光熱電站。
  • 光熱電站建設應注意的環境問題和應對措施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位於美國莫哈維沙漠裝機392MW的Ivanpah塔式光熱電站已成功投運3周年之久,但自其建設和投運以來,圍繞其對當地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的影響的爭議從未停止,其引起的燒鳥問題更是受到了多方關注,而項目方也採用了一些先進的技術來最大限度地降低對鳥類的影響,包括使用技術先進的攝像機、雷達和音頻系統幫助檢測、監控和制止鳥類在太陽能設施內部及附近的活動,同時還在不斷改進現有措施以及採取其他額外措施來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進行保護
  • 多能互補:光熱發電行業新的發力點
    而通過將光熱發電與風電、光伏、儲能、儲熱等合理搭配,不僅能夠在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納利用的同時,為電力系統提供一定的容量支撐和調節能力,還能夠為電站尋得更多降本空間。對於光熱發電技術來說,也能夠在無法立刻進入平價時代的現階段找到一個大展身手的平臺,在發揮技術優勢的同時,通過多種能源優化配置的運營手段降低度電成本。
  • 帶儲能的小型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系統(CSP)初探
    40平方米密密麻麻排列著600面平鏡,陽光通過所有的鏡子反射聚焦到一個4米高的塔頂,這個類似微縮版的塔式太陽能光熱電站就是常州旭王新能源有限公司開發的名稱為「小男孩-C型」的帶儲能的小型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系統。
  • 美國可逆轉氫積累技術,槽式光熱電站兩個月收回50萬美元投資
    據外媒報導,集成的氫傳感器/分離模塊可長期提高太陽能光熱電站的效率和收益。NREL(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和Acciona Solar Power開發一種新技術,可逆轉太陽能光熱電站吸熱器領域中氫積累的高成本效應。
  • 杭汽輪打造國內功率最大塔式太陽能熱發電汽輪機
    青海省德令哈市,青海中控太陽能德令哈50MW塔式熔鹽儲能光熱電站項目裡,在太陽光的聚光效應下,鍋裡裡的水沸騰翻滾,汽輪機在水蒸氣的帶動下高速運轉,將熱能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電能,併入電網。作為我國首批光熱示範項目之一,自2019年9月底進入性能考核期以來,該電站已累計發電達7486.96萬kWh,上網電量6708.71萬kWh,平均發電量達成率達97.06%,其中今年前三月發電量達成率更是連續超過100%,創下全球同類型電站投運後同期最高紀錄。「如此之高的發電效率,這臺汽輪機功不可沒。」
  • 光熱發電:中國下一張「國家名片」?
    中國在光熱發電領的多年深耕,終於有了回報。提起太陽能發電,人們就會想起光伏。其實,除了光伏,還有一種太陽能的利用方式,這就是光熱。顧名思義,光熱是利用太陽光照的熱效應,將陽光的熱能轉化為電能,這是它與光伏的最大區別。用比較通俗的話說,就是利用太陽光的熱量來發電。
  • 能建技術帖|一文讀懂光熱發電
    光熱發電又叫做太陽能聚熱發電利用大規模陣列式的◆ 平面反光鏡◆ 拋物面反射鏡◆ 碟形太陽光反射鏡將太陽熱能反射到既定的小區域從而收集太陽熱能再通過熱交換裝置提供蒸汽結合傳統汽輪發電機的工藝從而達到發電的目的簡單來說光熱發電就是利用太陽光的熱量來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