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五號失敗背後的損失讓人無法想像,天團沉寂兩年這才王者歸來

2020-08-26 不二書史

這是一段既讓人悲傷又讓人感到激動自豪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2019年,離這一年結束已經只剩下三天。也就是在這樣一個日子裡,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再一次站上了發射架。

記住一個詞:再一次!

時間來到這一天的晚八點四十五分,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和一大團赤熱的尾焰,長徵五號踏上了它第三次挑戰天空的徵程。

和前兩次不同,這一次長徵五號直接衝出了天際,消失在了蒼穹之外。控制室裡一片掌聲雷動,有人在大笑,有人眼裡泛著淚花,有人嚎啕大哭!

但無一例外,他們的激動都是屬於高興,打從心底裡的高興!

這一次,它穩定的守住了自己的軌跡。

或許這樣的畫面只有坐著控制室裡的這些英雄航天人才懂,不管是笑容還是淚水,這裡面都承載著太多的委屈和酸楚,那是數百個難眠夜的千思萬想,那是緊咬著牙關的渴望。

而此刻這個艱難的夢終於實現了!

就在2017年,長徵五號第一次發射,十年所磨的利器在這一刻開始出鞘,無數航天人的期待,他們望著發射塔上那枚中國當時最大的火箭有著無限遐想,以前我們做不到的東西,現在我們通過努力做到了,世界會看到我們,看到我們的崛起和超越!

可是發射僅僅300秒後,火箭的推力終止,長徵五號墜入了大氣層!

控制室裡死一般的寂靜,很多老航天人摘下眼鏡抹抹了眼角的淚水,只有他們知道他們為了這枚火箭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

這枚火箭研製時間花了整整十年的時間,建成以後是我國最大的火箭,所以這枚火箭承載的意義非常重大,進而也被賦予了特別大的期待。

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因為這枚火箭發射的失敗,給予我國航天人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並且,圍繞著長徵五號後續的計劃任務還有很多,這也就意味著這些任務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比如說嫦娥五號的月球背面採樣計劃,還有天宮站的發射計劃等等一系列計劃。

當然,還有北鬥衛星的組網計劃,眾所周知,我們很早就發布了北鬥衛星的組網計劃,這個計劃如果建成之後,可以全方位的完成導航、定位以及監查。

當然,在組網中還有預警衛星,這些預警衛星可以對地震、山洪做出災後評判,也就是有了這些衛星之後,我們可以在災後第一時間裡知道災後的影響範圍,進而做出最好的災後救援。

其實從這些年我們衛星的發射情況來看,大家會知道我國的發展進步有多大,在近五年的時間裡,我國所發射的衛星數量已經頻率已經遠遠超過了日本和歐洲,已經和美國並駕齊驅了。

但對於我們而言,這還遠遠不夠,因為我們經常說我們徵途是星辰大海,而在世界的發展中,已經到了一個非常明確的時間點,那就是誰可以更好的接軌宇宙,那麼誰就掌控著未來世界的發展權。

我們知道這點,別的國家也自然知道這一點,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現在世界各大強國對於這方面的投入都非常大。

這也是為什麼說,我們的航天人們其實是有著非常大的壓力的,因為我們需要在時間上完成對其他國家的超越!

所以當長徵五號第一次發射失敗,這無疑給我們的航天事業籠罩上了一層陰影,十年的努力徹底歸零必須重頭再來,此間的時間必然受到巨大的影響。

這也是為什麼兩年後,當長徵五號發射成功之後,控制室的航天人們會那麼的激動,甚至喜極而泣。

因為長徵五號的成功發射,意味著我們終於將「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變成了現實!

當然,只是我們踏出的第一步,在未來我們將會發射更多的長徵五號,因為要完成登月計劃,我們需要登月艙、指令艙、服務艙,此間的噸數會達到約60噸,而長徵五號的地月軌道運行力是8.2噸,所以我們需要發射七八次。

而每一次都有著極高的風險,所以未來我國的目標是發射更大運力的火箭,而我們的希望就是在發射場的控制室裡。

如果有看過十年前的火箭發射直播的親應該都記得這樣一個畫面,十年前的發射場指揮室裡都是白髮蒼蒼的老專家。

而十年以後的指揮室裡,都是年輕的面孔。

這些年輕的面孔,就是我國航天領域的希望。

因為時代永遠都是年輕人的時代。

這一切的改變節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生的呢?

是從1999年開始發生的,這一年我國大學開始了擴招,此後人才規模開始擴大,而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我國的科研人員發現,他們申請經費變得更容易了。

截止到2018年,我國在科研經費的投入上已經達到了兩千億,世界排名第二。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投入,人造太陽、中國天眼、散裂中子源、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等等以前中國科研人員不敢想的東西現在出現在中國的大地上。

所以可以預見到一件事,那就是我們會成為了世界第一科研大國,因為不管是上層的科研經費問題,還是科學教育培養人才的問題,我們都將持續性的加大投入。

相關焦點

  • 沒想到長徵五號失敗背後,損失如此巨大,沉寂兩年方才王者歸來
    這淚水裡含著多少委屈,多少酸楚,又有多少喜悅,只有中國的航天人才能真正明白。他們身上承擔的壓力有多重,只有那數百個難眠之夜才能銘記。兩年前,長徵五號發射,在飛行三百多秒後,火箭失去推力,最終發射失敗。它的失敗給中國航天人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 王者歸來,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發射成功,向著星辰大海胖五再次出發
    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2000多秒後,與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分離,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23次發射。
  •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發射成功,對中國航天的意義到底有多大?
    當晚,「胖五」用一場酣暢淋漓、盪氣迴腸的成功發射,一掃兩年多前遙二火箭發射失利的陰霾,展現出「王者歸來」的英雄氣概。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之後便沒有了重新開始的勇氣。好在咱們中國的航天人沒有如此,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站起來。歷數長徵系列火箭,沒有一個型號不是克服了無數困難,最後才破繭而出。
  • 與失敗有關的900多個日夜,我們馬不停蹄只為一個答案
    離2020年只剩最後四天,長徵五號又一次開啟新的徵程。晚上20點45分,它準時升空,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2000多秒後,火箭和衛星說再見。這一次,時間,位置,軌道高度,非常精確。 中國最大的火箭王者歸來。
  • 長徵五號火箭總設計師,咱漢中人!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在發射現場難掩興奮之情。 事實上,在過去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四發四中,一飛沖天。它們的表現,讓李東十分滿意。這一系列成功的發射,是整個長五研製團隊日以繼夜精細化的安排、科學的組織、高效的工作換來的。 作為團隊負責人,李東獲評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 長徵五號重生記:揭秘「胖五」成功背後的一波三折
    長徵五號的「鳳凰涅槃」之旅,就是眼下一個最好的例證。  兩年前,長徵五號第二次發射遭遇失利,這則消息像陰霾一樣籠罩在國人心頭,並一度引發質疑。如今,這枚中國最大火箭歷時900多天「浴火重生」,再次出徵。  12月27日,伴隨著一陣震天撼嶽的轟鳴聲,長徵五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開啟了它的第三次飛行之旅,一團耀眼的火焰簇擁著大火箭「華麗轉身」,飛出天際。
  • 織女星運載火箭發射失敗,2顆衛星失蹤!長徵五號即將發射嫦娥5號
    對於運載火箭來說,顯然是人類探索太空的最能夠指望的工具之一,畢竟不管是發射各種衛星還是各種飛船,都要通過運載火箭來達到這一目的,但是對於每一次發射來說,顯然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成功,一旦發射失敗,那麼帶來的損失無疑是巨大的,畢竟每一次運載火箭的發射,都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發射失敗可能帶來的不僅僅是火箭墜落或者爆炸,
  • 時隔2年多之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即將「王者歸來」
    經歷了發射失利風波之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暫時離開了關注它的國人視野中。但就在近日一則重磅消息傳出,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即將「王者歸來」,展開新一輪發射。據網上透露出的消息顯示,這一次發射將如前兩次一般,媒體電視臺會對其發射過程進行直播,目前相關人員和設備已經開始向文昌發射場集中。
  • 長徵五號已被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即將上演「王者歸來」
    12月20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採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以「一箭九星」的方式發射了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等9顆衛星。緊隨其後,我國海南文昌發射中心又傳來喜訊,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已被垂直轉運至發射區,等待最後的檢查、加注燃料,以及發射升空。
  • 長徵五號失敗調查結果要到年底,長徵五號發射失敗原因分析
    長徵五號發射失敗原因分析   以前發射成功率高是因為長徵火箭不夠「壯」   從1970年長徵一號運載火箭發射至今   受我國鐵路運輸的限制,「胖五」之前的火箭最大直徑僅為3.35米,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最大僅能達到5噸級,與12噸級的國際主流水平運載能力相比差距大,制約了我國空間技術發展。   「當時的載人航天工程尚處在論證階段,按我國當時火箭的運載能力,無法滿足未來空間站建設的需求。」
  • 山東「農村娃」:婉拒留俄,回國攻克世界難題,擔任長徵五號火箭總指揮!
    他叫李明華,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總指揮,也是山東大學數學系1980級校友。,這樣第二天聽課時就不覺得像聽&34;那麼吃力了。李明華總結說:&34;誠然,這一轉變為他日後的工作打下了必要的基礎。2017年,長徵五號遙二火箭飛行實驗失敗,不得不進行&34;,重頭再來。2019年4月4日,長徵五號第三發火箭的總裝工作進入到最後階段,李明華臨危受命,擔任長徵五號火箭&34;。在中國航天史上,只有當任務面臨巨大挑戰時,才會增設這一崗位。
  • 「託舉火箭的人」——「長徵五號」火箭成功背後
    來源:廣州日報「託舉火箭的人」他們戰鬥在火箭「心臟」 在「雞蛋殼」上精雕細琢隨著「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長徵五號」火箭再度大放異彩;長五火箭總指揮王珏在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它的出現,大幅提升了我國進入太空的能力,是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重要支撐和顯著標誌
  • 嫦娥五號王者歸來,就為取兩公斤月球樣本?雄心壯志毫不掩飾
    嫦娥五號預定發射日期一變再變,從最早計劃的2017年年底,再到2019年,直至2020年才最終一錘定音,在這一拖再拖的任務時間變更中我們深刻領會到什麼叫做「運載火箭運力有多大,航天舞臺就有多大。」。
  • 「胖五」歸來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
    「胖五」歸來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 2019-12-27 21:26:40這是長徵五號火箭的第三次發射,也是時隔兩年多後再次執行發射任務。  長徵五號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是中國首型大推力無毒無汙染液體火箭,運載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由於體型龐大,長徵五號火箭也被民眾親切地稱呼為「胖五」。
  • 王者歸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預計將於12月27日晚復飛
    東方網12月25日消息:時隔兩年,中國最大的火箭長徵五號在經歷「挫折」後,再次復飛受到關注。    記者從相關渠道了解到,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發射時間預計將在12月27日20時30分—28日00時41分期間,屆時將發射我國最新一代靜止軌道通信衛星「東方紅五號」平臺技術驗證衛星
  • 長徵五號發射成功有多重要?用「一發定全局」毫不為過
    自2017年7月2日發射失利後,經歷了908天的等待,長徵五號再戰蒼穹,終於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翻身仗」。 昨夜文昌,多少人歡呼雀躍,多少人熱淚盈眶。長徵五號與國外現役運載火箭對比因此,如果長徵五號出現問題,就意味著大容量通信衛星不能上天,嫦娥五號和火星探測器無法發射,我國的近地軌道空間站更是無法建設,所有基於長徵五號的任務都要推遲。牽一髮,而動全身。一發定成敗 航天是一項以成敗論英雄的事業。
  • 長徵五號火箭已抵海南,或將用於嫦娥五號發射
    但這並不是終點,因為還有更廣闊的宇宙等著我們去探索。前不久,中國公布了自己的空間站建設計劃,將在未來兩年內進行11次發射,於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在軌建設任務。這時候有人要問了,各航天項目已陸續展開,探月工程什麼時候有新動作呢?有關這個問題,現在終於可以說,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 「胖五」歸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
    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2000多秒後,與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分離,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23次發射。,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23次發射。
  • 「天問一號」升空背後,有群「最美託舉者」
    「長徵五號」火箭的出現,讓我國火箭運載能力躋身世界第一梯隊,也讓我們對浩瀚宇宙的探索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在這背後,有一群人,十年曆經艱辛,讓中國一步邁進大火箭國家俱樂部;有一群人,908天含淚奔跑,讓中國最強火箭浴火重生;有一群人,和時間比速度,搭建中國人追求月球、火星和空間站的夢想天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長五人」。
  • 「胖五」歸來 ,2020年計劃完成長徵五號B首次發射
    原標題:「胖五」歸來 ,2020年計劃完成長徵五號B首次發射   2019年12月27日,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