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鵝引進史上數量最大的企鵝群登陸杭城

2021-01-18 中國新聞網

中國企鵝引進史上數量最大的企鵝群登陸杭城

2008年11月30日 13: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跳巖企鵝。 作 者:戎靜靜

登陸杭城的企鵝群。作 者:戎靜靜

  中新網杭州11月29日電(記者 龔讀法 實習生 王磊)浙江省杭州極地海洋公園自2008年國慶開放以來,已向遊客展示了大批極地海洋動物,為了讓遊客能夠觀賞到更多的極地動物,公園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從國外引進極地珍惜物種,讓遊客能在內陸地區唯一的極地海洋公園內領略極地動物的風採。日前,耗資400萬元,中國企鵝引進史上數量最大的企鵝群——麥哲倫企鵝和跳巖企鵝,登陸杭州!

  麥哲倫企鵝是一種體長約70cm的溫帶企鵝,體重約4KG,是溫帶企鵝中最大的一個種類。這種企鵝分布在南美洲南海岸,它的名字來自著名的航海家麥哲倫,麥哲倫1519年第一次環南美洲大陸航行時發現了這種企鵝。麥哲倫企鵝背部有的為黑色,有的是褐色,腹部則全是白色,嘴巴扁長,頭部有一個白環。跳巖企鵝又稱鳳頭黃眉企鵝,體長約60釐米,體重約3公斤,因善於跳躍而得名。它們身體嬌小,體態玲瓏,除了擁有企鵝的所有特徵外,最大的特徵就是眼睛上方和耳朵兩側金黃色的翎毛。

  此次來杭的企鵝家族數量為40隻,平均年齡在8個月左右,身高達50cm,自南美的阿根廷經吉隆坡,到達上海後,才輾轉運到杭州。

  企鵝群體意識較強,他們屬於非常溫順的動物,而獨特的跳巖企鵝卻以暴躁的脾氣及兇悍出名。企鵝以多春魚和蝦為主食,一隻企鵝一天的食量為500克左右,還要搭配一些維生素等礦物質,以利於營養平衡。雖然杭州的氣候與阿根廷有所區別,但海洋公園寬敞的企鵝島上,有冰山有海水,常年保持15度以下的恆溫,讓小企鵝們就像生活在自然界一樣愜意。

【編輯:聞育旻】

相關焦點

  • 這裡生活著已知規模最大的企鵝群,就在阿德雷角,和企鵝一起搖擺
    每年的2月上旬至2月中旬, 是去南極看企鵝的最佳時間。面對捕食者的考驗,小企鵝必須獨自衝向大海,就在麥克默多站以北的阿德雷角。阿德利企鵝是企鵝家族中屬中、小型種類,體長大約在72到76cm,和許多種類企鵝一樣,雌鳥和雄鳥同行同色,從外觀上很難辨認出。
  • 南極偏遠群島現阿德利企鵝超級帝國,數量超南極其他地區總和
    超過150萬隻阿德利企鵝生活在這個叫做危險群島(Danger Islands)的巖石群島上——這比南極半島其他地區的總和還要多,使得人們對企鵝受氣候變化影響而數量銳減的擔憂得以緩解。阿德利企鵝為南極海岸及其附近島嶼一種常見企鵝,身披的黑白色羽毛儼如天然燕尾服。圖為危險群島的阿德利企鵝在海冰邊緣處準備入海覓食。
  • 中國首次引進南極王企鵝情侶落戶杭城(圖)
    這對被譽為南極企鵝家族中華貴嬌寵王后的王企鵝首次落戶杭州,也是中國首次引進王企鵝情侶。中新社發王磊 攝  中新網杭州3月26日電 (見習記者 王磊通訊員馬寶記)25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極地動物安家儀式在杭州極地海洋公園企鵝廣場舉行,對來自南極的王企鵝小情侶:迪克和格瑞司正式落戶杭州,安家公園內的「南極企鵝島」。
  • 探索南極企鵝的棲息之所,看似美好的家園實則危機四伏
    歡迎來到小田說旅遊,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田,我們今天依舊來講企鵝的故事,不是所有企鵝都過著露天生活,有些企鵝把巢建在地下,它們就是麥哲倫企鵝。麥哲倫企鵝挖洞為窩最多可以挖到兩米深,然而挖洞並不是它們最有名的特點,麥哲倫企鵝還有一個別稱,就是驢子企鵝。
  • 小海豹被企鵝群欺負得很狼狽,母海豹霸氣護犢,勇猛對峙王企鵝!
    在食物鏈中,海豹是企鵝的天敵,很多海豹專門捕食企鵝,所以企鵝遇到海豹都會躲避的。但這次,有攝影師在海邊拍攝到一隻落單的小海豹,被企鵝群欺負得很狼狽,這隻小海豹毫沒有反擊之力,任由企鵝欺負。這隻小海豹已經垂頭喪氣了,被企鵝啄得一身傷,小海豹眼神已露出一絲絕望。
  • 如果把企鵝引進北極、北極熊引進南極,會發生什麼?
    北極有北極熊沒有企鵝,而南極有企鵝沒有北極熊,這是為什麼呢?如果我們把北極熊引進南極,把企鵝引進北極,它們能不能生存,會發生什麼呢? 北極的企鵝:大海雀 事實上,北極地區原本是有「企鵝」的。
  • 海冰消融,南極帝企鵝的數量卻增長了20%,科學家表示:喜憂參半
    但企鵝們卻不知道,它們投上的監控衛星其實一直在盯著它們,但通過衛星來觀察它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衛星是繞地球運轉的,企鵝群也是會動態變化的,於是有科學家打起了企鵝的糞便的主意……最新的衛星圖像顯示,南極大陸這張廣袤而純白的毯子上,有企鵝糞便的汙漬。而這些暗斑表明,南極洲的帝企鵝棲息地比以前想像的多了近20%。
  • 還記得轟動杭城的人體奧秘展嗎? 「姊妹篇」脊椎動物展登陸中國溼地博物館了
    3月10日起,「生命奧秘·脊椎王國——動物標本展」在中國溼地博物館三樓專題展廳拉開帷幕。
  • 企鵝何時登陸東南極?中國科學家在59釐米企鵝糞土中找答案
    帝企鵝雖然是動畫電影《快樂的大腳》的絕對主角,一群瘋狂收集石頭的阿德利企鵝也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廣泛棲息在南極洲岸邊區域、築石為巢的嬌小企鵝,究竟是在末次冰消期後多久登陸南極的呢?答案就寫在企鵝糞土沉積層裡。
  • 全球最大王企鵝棲息地企鵝數量銳減90%
    中新網7月31日電據外媒報導,30日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過去30年來,世界上最大的王企鵝棲息地、位於非洲南端與南極洲之間的法屬科雄島(Ile auxCochons)上的王企鵝數量大幅減少近90%。  據報導,科學家上一次對科雄島進行調查時,島上約有200萬隻王企鵝。
  • 中國國內首次引進雪鴞 與巴布亞企鵝一同抵達成都
    2018年3月7日5時50分,14隻巴布亞企鵝和4隻雪鴞由香港抵達成都。經過消毒放行、現場查驗並辦理通關手續後,已到達成都蛟龍港海洋公園指定隔離場,開始為期30天的入境隔離檢疫。據介紹,巴布亞企鵝、雪鴞屬低溫動物,運輸溫度需要保持在8-10攝氏度,對溫度、溼度和空氣環境要求較高。
  • 四川引進雪鴞和巴布亞企鵝
    新華社成都3月7日電(記者陳地)記者7日從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獲悉,當日5時50分,14隻巴布亞企鵝和4隻雪鴞由香港抵達成都。經過消毒放行、現場查驗並辦理通關手續後,已到達成都蛟龍港海洋公園指定隔離場,開始為期30天的入境隔離檢疫。
  • 中國客湧入南極:拍婚紗照嚇跑企鵝 什麼都摸一摸
    中國遊客在雪地上拍攝結婚照,附近有不少企鵝受驚躲避。  中國遊客罔顧規定,走進企鵝群中拍照。  到南極旅遊動輒要用上十多萬元的團費,據國際南極旅遊組織協會(IAATO)數據顯示,中國往南極的遊客已成為繼美國和澳洲後第三大旅遊國,但中國遊客就算到達受嚴格保護的南極,依然貫徹我行我素的風格,有中國攝影師在當地採訪時遇到一批中國旅客,他們追著企鵝拍照、衝入企鵝群中留影,又在雪地上拍婚紗照嚇跑企鵝,有網民就怒批:「丟人丟到南極了,下一站要在火星丟人了!」
  • 為什麼北極沒有企鵝?把企鵝運到北極,企鵝能生存嗎?
    其實北極是有過企鵝的。為什麼北極沒企鵝?因為你不知道。其實在歐洲大航海時代的時候,就有很多歐洲的航海家在北極發現企鵝了。不過北極的企鵝和南極的企鵝其實根本不一樣,北極的企鵝是一種大海鳥,而南極的企鵝則是一種大海雀,它們雖然名字是一樣的,但本質上完全不同。
  • 惡狗沙灘襲擊企鵝群致42隻企鵝喪生 另有8隻受傷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的多科特斯沙灘之前發生了惡狗襲擊企鵝群事件,部分受傷企鵝在10月23日被放歸大海。事件發生在8月份,惡狗襲擊企鵝群導致42隻企鵝不幸喪生,8隻小企鵝僥倖倖存,但也受到重傷。受傷企鵝得到了當地動保組織救治,在幾個月的「康復治療」後,其中七隻在10月23日被志願者放歸大海。「我們能聽到小企鵝呼喚它們的父母,但爸爸媽媽已經不再了,這太令人心碎了。」其中一名志願者說道。另外一隻企鵝傷勢較重還無法遊泳,還需要接受進一步治療。在它徹底康復後也將被放生。
  • 我才知道,南非居然有企鵝
    在來到非洲以前,我還真的是不知道這裡居然還有企鵝,因為像是動物世界這樣子的紀錄片中企鵝應該是屬於南極的地方,冰天雪地當中生存的以前看到的都是講企鵝在南極的惡劣環境當中出去覓食,還可以看到全球的天氣變化,導致暴風雨的來襲,有很多企鵝餓死或是凍死,但是在南非的西蒙村這裡陽光普照,還有很多的食物,並且有專門的人管理他們,在這裡生活的企鵝,都是成群結隊的在巨石之間,這裡的企鵝給我感覺是非常悠閒的
  • 南極海冰融化斷裂 南極半島企鵝接近滅絕
    然而,依賴冰層生活的企鵝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物種之一,氣溫上升隨之而來即是結冰季節的縮短,它們的棲息地已經在慢慢消融。雖然海冰融化可為企鵝提供覓食場所,短期內給企鵝帶來「福利」,但消融的冰層最終還是會將企鵝推入絕境。
  • 企鵝抱團取暖的科學原因
    南極小冰山上的企鵝群 劉詩平 攝 圖源:新華網 那它們抱團取暖背後的科學原因是什麼呢? 大批企鵝抱團抵禦風雪(BBC紀錄片《企鵝群裡有特務》截圖) 其實,企鵝抱團取暖就是這樣。
  • 企鵝大便的衛星圖像能反映氣候變化? 是真的
    一群研究阿德利企鵝以及氣候變化的科學家發現,企鵝糞便的顏色表明它們是否吃了磷蝦(紅橙色)和銀魚(藍色)。這種區別很有意思,因為企鵝的飲食可以作為海洋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反應的指標。另一項獨立的研究顯示,被迫依賴磷蝦作為其主要食物來源的幼年企鵝的成長發育不如那些以魚為食的企鵝。巖石是企鵝的聚集地,隨著時間的推移,企鵝的糞便堆積在這些巖石裸露的表面上,形成了色彩斑斕的地標。
  • 海貝思是史上登陸最強颱風?中國氣象局颱風專家:並不是
    海貝思是史上登陸最強颱風?A- 新京報快訊(記者鄧琦)此前有消息稱,今年第19號颱風「海貝思」是史上登陸最強颱風。新京報記者專訪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工王海平,其表示,「海貝思」並非登陸或擦過陸地強度最大的颱風。今年第19號颱風「海貝思」已於今日(11日)下午由超強颱風級減弱為強颱風級,11日17時,颱風「海貝思」仍保持在15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