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地大物博,礦產資源豐富,更是擁有著眾多的奇石和美玉,能撿到寶玉石的地方更是眾多,有時候可能你腳下踢到那塊絆腳石,就可以成為讓你翻身的昂貴寶石。那我們該如何去判斷我們在路邊看到的石頭是不是玉呢?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玉的定義,古人對玉的定義就是「石之美者」,意思就是好看的石頭它就是玉;寶石學中也將玉定義為:美麗、稀缺、耐久、多晶體結合等。
但其實狹義的玉可分為軟玉和硬玉,軟玉就是我們常說的和田玉,硬玉就是翡翠。除此之外就是各類矽質玉,如:黃龍玉、金絲玉、臺山玉、桂林雞血玉等。
其次,要判斷一塊石頭到底是不是玉,就要以下幾點:
1、耐久性。就是指一塊石頭它的硬度要高於6,如此普通的鋼刀都是劃不動。相反,像壽山石、黃蠟石等硬度低於6的石頭,都非常容易有劃痕,故是雕刻最好的原材料。
2、質地細膩。這樣的石頭一般都是呈微透或者半透明狀,表面抹上光滑不硌手,且具有玉石光澤。若我們看到一塊石頭的斷口是參差不齊的,那它是玉的可能性就不大;若是貝殼狀,那它是矽質類的可能性就較大。
3、密度。因為翡翠的密度大概在3.32到3.34之間,而和田玉的密度則在2.9到3.1之間。
若滿足了以上幾種的因素,那麼你在路邊撿到的石頭是玉的可能就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