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當前指標數據的月度波動都在合理範圍內

2020-11-29 網易財經

(原標題:統計局:當前指標數據的月度波動都在合理範圍內)

中國證券網訊 記者14日從中國網獲悉,國新辦就2017年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指出,這個月很多指標的增速與上月比出現了波動。如果觀察時間放得更長一點,把這些指標與上年同期或者在季度之間進行對比,可以看到當前的月度波動都是在合理範圍內,波動的區間也比較小。

上證報記者 史麗 攝

本文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責任編輯:鍾齊鳴_NF5619

相關焦點

  • ...生產、投資三大指標同步提速,國家統計局預判:明年經濟增長速度...
    從11月數據來看,體現經濟運行情況的三大重要指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和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表現均比上月進一步增長。出口回升讓民企訂單恢復更快11月宏觀經濟數據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民間投資累計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
  • 統計局: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出現新變化 不確定性有所增加
    以下為文字實錄:  記者:從您剛才公布的數據來看,11月份部分經濟數據出現了增速回落的現象,社會輿論普遍擔心經濟下行壓力是否有所加大,您如何評價當前的經濟走勢?  毛盛勇:從剛才我介紹的情況來看,部分指標運行還是比較平穩,但是也有一些主要指標出現了增速回落。如何從這些指標的變化來看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我覺得有兩點需要把握:第一,要把中國的經濟運行和整個世界經濟的大環境結合起來看;第二,我們看11月份的經濟運行情況,不能孤立地看11月份,要把時間拉長一點,持續看經濟的表現。
  • 一、數據發布與更新(10)
    就月度和季度數據而言,在官方網站發布主要指標後,更多結構或細項指標通過數據發布庫發布。   3.反映農業普查、經濟普查和人口普查等各類普查結果的統計資料一般在普查時點後的兩年內出版。此外,國家統計局主管的《中國信息報》及時發布數據新聞稿;每月月末國家統計局信息景氣中心出版的《中國經濟景氣月報》提供各領域、千餘項反映中國國情國力的基本統計指標數據。
  • 2018.07:利用混頻大數據預測中國季度GDP增速研究(何強)
    研究發現,大數據月度指標能夠顯著提升季度GDP增速預測精度,但必須建立在相對較長的時間序列樣本和合理的模型設計基礎上;同等參數結構設置下,模型預測誤差並非隨著大數據指標信息增多而一致性減少。這些研究無論是在大數據指標使用,還是在大數據分析模型設計方面都處在初級探索階段。
  • 統計局回應CPI基期輪換:影響在統計誤差範圍內
    中國網財經2月19日訊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國家統計局2月18日發布的CPI數據顯示,1月份全國CPI環比上漲0.5%,同比上漲1.8%。此次發布的CPI數據首次以2015年為新一輪基期,城市司負責人就此接受了《中國信息報》專訪。
  • 數據前沿動態 |國家統計局開放六大類微觀數據
    其中R&D人員合計、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R&D經費內部支出、R&D項目數這四個指標只有納入一套表調查單位的重點服務業企業才包含。抽樣方法是按照單位所在地省級行政區劃代碼和行業大類代碼分層,層內按主營業務收入排序後按照10%的比例等距抽樣,層內企業個數小於5不參加抽樣。
  • 正確認識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
    前三季度全國GDP增速為6.7%,已連續13個季度穩定運行在6.7%至6.9%的區間內。預計全年能夠實現6.5%的增長目標。二是就業穩。過去五年的年均新增就業超過1300萬人,調查失業率基本保持在5%左右。今年前8個月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已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的90%。9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9%,處於該數據公布以來的較低水平。
  • 國家統計局關於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最終核實的公告
    本文轉自【國家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關於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最終核實的公告按照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以下簡稱GDP)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規定,年度GDP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終核實兩個步驟。附表:2019年GDP最終核實數與初步核算數對比附件:中國GDP年度核算說明國家統計局 2020年12月30日附件:中國GDP年度核算說明1.年度GDP核算概況1.1 基本概念GDP是一個國家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 國家統計局出臺反映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統計指標體系
    反映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統計指標體系出臺今明兩年可測算並擬發布的指標同時印發   記者從國家統計局獲悉,在廣泛深入研究基礎上,歷時一年多這是國家統計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有關要求的重要舉措,是新形勢下我國統計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政府統計從長期偏重反映經濟總量及增速,轉向更加注重反映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邁出的具有質的變化的一步。《指標體系》的正式出臺,對健全統計指標體系、引導科學發展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 讀懂美國勞動力市場數據的七個步驟
    一、數據來源與調查方法 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五,美國勞工部勞工統計局(BLS)會發布就業概況報告,公布前一個月的就業前景、經濟趨勢、失業與月薪數據等一系列調查數據。這些數據主要來自住戶調查與機構調查兩大獨立的月度調查內容。
  • 巴彥淖爾市統計局多措並舉全力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
    為全力推動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巴彥淖爾市統計局多措並舉,著力抓好全市工業經濟監測統計和分析調研工作。一、以提高數據質量為重點,強化基礎建設。一是按照自治區統計局有關要求,在不斷完善全市規上工業企業電子臺帳的同時,初步建立規下抽樣調查企業電子臺帳,保證統計數據數出有源;二是繼續強化工業統計工作檢查督查力度。
  • 統計局:11月官方製造業PMI為52.1% 連續9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
    附註  1、主要指標解釋  採購經理指數(PMI),是通過對企業採購經理的月度調查結果統計匯總綜合PMI產出指數是PMI指標體系中反映當期全行業(製造業和非製造業)產出變化情況的綜合指數。PMI高於50%時,反映經濟總體較上月擴張;低於50%,則反映經濟總體較上月收縮。  2、調查範圍  涉及《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中製造業的31個行業大類,3000家調查樣本;非製造業的37個行業大類,4000家調查樣本。
  • 國家統計局:11月份製造業PMI為52.1% 製造業恢復性增長有所加快
    附註   1.主要指標解釋   採購經理指數(PMI),是通過對企業採購經理的月度調查結果統計匯總、編制而成的指數,它涵蓋了企業採購、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包括製造業和非製造業領域,是國際上通用的監測宏觀經濟走勢的先行性指數之一,
  • 2017.04:大數據在價格調查中的應用研究(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
    ,並將大數據計算的價格指數和數據挖掘價格指數結果與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進行比較分析。間接權數法是把所有產品按所屬行業的大類、中類、小類、基本分類劃分,分層計算權數後,再計算代表產品權數,把行業權數合理分配到全部代表產品上。
  • 通脹、通縮之爭兩極分化,業內呼籲調整通脹度量指標
    多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結論不同主要是因為選用了不同的度量指標。明年中國的通縮和通脹都是相對溫和可控的,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脹平穩,而央行貨幣政策要更多盯住核心通脹。從當前數據看,疫情衝擊後的有效需求仍然較為平穩。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向好,供需逐漸改善,PPI修復趨勢日漸明朗,有助於改善企業利潤,提振市場信心,從而進一步提升有效需求。食品價格的回落以及去年同期基數的抬升將令CPI繼續承壓,短期內CPI同比可能繼續處於負區間。業內預計,CPI同比仍將維持一個季度左右的負數區間,而PPI同比將在明年一季度基數效應下快速回正。
  • 國家統計局關於2012年GDP(國內生產總值)最終核實的公告
    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GDP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生產法是從生產的角度衡量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新創造價值的一種方法,即從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在核算期內生產的總產品價值中,扣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價值,得到增加值。
  • 國家統計局關於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初步核實的公告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度核算說明   1.年度GDP核算概況   1.1 基本概念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 統計局:2019年GDP最終核實為986515億元 比上年增長6%
    近日,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年報、財政部財政決算和有關部門年度財務資料等,國家統計局對2019年GDP數據進行了最終核實,主要結果如下:經最終核實,2019年,GDP現價總量為986515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了435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比初步核算數下降0.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和各行業數據見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