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比賽是個很看現場氣氛的比賽,所以出場的先後順序,往往決定了你開場時的效果。在本次半決賽裡,周奇墨主動擔綱開場的重任,對李雪琴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畢竟內投最後一名的雪琴,在比賽順序上是沒有選擇權的。
如果說周奇墨的選擇是出於對後輩的保護,極具俠義精神。那楊蒙恩的出場選擇,則是明確的戰術布局,有著對全局的準確把握。
楊蒙恩:另類視角的生活觀察家
楊蒙恩的風格一直是輕鬆明快的,無論考題如何,他都喜歡從身邊的小事入手,這一點和何廣智十分相似。但何廣智的風格有著很強的個人色彩,他為大家提供就是一個囊中羞澀,長相平凡的外鄉少年視角,所以他的段子基本上都是從自己生活中的小尷尬延伸而來,講述得是自己的周邊生活。
而楊蒙恩的生活小事,則更具普遍性,講述的是「每個人」的生活。只是比起主人公視角,他更像是一個導演,多角度地觀察著名為「生活」的東西。所以在描述生活小事時往往能給到意料之外,卻又能讓人會心一笑的角度。這種快準狠的插入方式,配以恰到好處的形體表演,在身臨其境的同時,真的會帶來十分爆笑的效果。
觀點輸出組:呼蘭、楊笠、顏怡顏悅
但這種生活解讀式的段子,如果碰到強觀點輸出的文本,結局就很難意料了。畢竟觀點輸出本身就帶有更強的攻擊性,附帶犀利加成,更有洗腦效果。
所以像楊笠、呼蘭這種風格大成,文本質量又高的強觀點派,是楊蒙恩首先要避開的出場人選。如果跟在他們後面出場,觀眾很有可能還沉浸在之前的觀點思考之中,而無法集中到自己的表演裡。
雙胞胎顏怡顏悅,同樣走觀點輸出路線,雖然相比楊笠和呼蘭道行還淺,文本犀利程度稍顯不夠但文本風格輕巧討喜,相當有觀眾緣。
強力氛圍組:龐博、王建國
前文說過楊蒙恩的素材基本來自生活瑣事,講述與表演風格也都輕鬆明快,如果碰上情緒輸出很強烈的選手,開場首先要破開之前的氛圍,也會有些吃力。對楊蒙恩來說,龐博和王建國就是這種類型的對手。
半決賽的主題是遺憾,在如今這個後浪強勢,多面開花的舞臺上,特別能引起老演員的共鳴。龐博就以「下坡路」破題,貢獻了本季以來自己最好的文本。
依然是那種娓娓道來的節奏,舒緩的語氣仿佛是個找你聊天的老朋友。兩盞清酒,佐一點自嘲調笑,生活的苦悶便杯酒下肚。只是相比好笑,包裹其中的心酸與疲憊感形成了更強的場間氛圍。
至於王建國,已經是異常狀態下的建國了。經歷了復活與淘汰的刺激,向來悠閒示人的建國,終於也來到了自己的「瘋癲狀態」。
看過《吐槽大會》的人,很容易喜歡建國收放自如的狀態,在有目標素材的情況下,建國的稿子永遠是遊刃有餘的。但脫口秀大會只有一個概念主題,所以素材來源無非是生活觀察或者自身感悟。
淘汰前,建國選擇的是自我講述;淘汰後,建國選擇的是自我解剖。
本期以「多來A夢」為切入點,表達了少年時期自己對世界簡單美好的期待,與成年後複雜現實帶來的衝擊。這種遺憾是內心世界與現實世界的拉扯,深沉的立意配上天馬行空的角度,真的是一種癲狂狀態下的放飛。
鮮明人設組:何廣智、李雪琴
在何廣智和李雪琴的脫口秀中都有著十分鮮明的個人形象,這也是他們本人的現實形象。但顯然兩個人是不同的發展路徑,何廣智是方法派,通過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對喜劇技巧的解構,不斷在線下劇場打磨的文本,鍛鍊的節奏都在幫他走向脫口秀技藝的成熟。
而李雪琴則是天賦派,在參加比賽前對於脫口秀完全是零接觸。但是她有東北老家鐵嶺所賦予的幽默細胞,一開口就是對的節奏。有多年學霸養成的學習能力,能將短視頻的製作經驗嫁接到段子的編輯中來。而且本身的超高學歷也決定了在她在文本立意上的優勢。
所以這兩人都有過亂拳打死老師傅的輝煌戰績,雖然發揮還不穩定,但這種意外派很難預測,不妨能避就避。
所有人都想避開的王勉
這一季的王勉不走尋常路,一把吉他控節奏,輕輕鬆鬆就可以把生活中的尋常小事講出花來。基本上是大家公認的炸場子選手,所以誰都不願意跟在王勉後面出場。
其實如果單比文本,王勉是缺少觀點輸出的。他表達主題的方式就是選取生活中常見,但很有共鳴點的現象,連髮型輸出。
這種小招連發的模式換別人來講,節奏一不對就會散。但是王勉有音樂,音樂的節奏起伏可以幫他完成氣氛推進。在這種快節奏的音樂渲染下,埋得較深的觀點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共鳴點必須清晰明了,才能完成觀眾笑點的快速打擊。
可以說王勉找到了最適合自己表達的方式,而他的文本也和音樂輸出這種模式相得益彰,是所有選手都想避開的前場。而王勉也十分貼心地選擇了最後出場。
因此綜合下來,同樣走生活觀察路線的周奇墨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兩人在風格上同樣走輕鬆路線,擅長講演結合,而且發揮穩定。周奇墨的開場哪怕不炸,也不會冷場。對於後上場的選手來說是很舒服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