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物理學家的心目中,我們生活的宇宙並不是唯一的宇宙,在我們之前就應該存在其他宇宙。它們也像我們的宇宙一樣,充滿了黑洞和龐大的星系。如今我們已經可以探測到宇宙微波背景(CMB)中那些死亡黑洞的痕跡,和我們宇宙誕生時散發出的放射性殘餘物。
雖然這群理論家的觀點非常古怪,裡面甚至還包含史蒂芬·霍金的一位合作者羅傑·彭羅斯。羅傑·彭羅斯甚至還會和他的追隨者爭論宇宙大爆炸的修改版本,看起來真是一位年富力強的科學家。接下來的一句話讓我明白,任何事物不論多大多小都擺脫不了「命運的安排」,在彭羅斯和他的夥伴中,畢竟傾向於物理學的空間、時間和歷史(他們將其稱為共形循環宇宙學),認為宇宙是按照一定的順序誕生、膨脹和死亡。
並且在黑洞中留下隨後宇宙的痕跡,他們8月6日在期刊arXiv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闡述了這一理論,彭羅斯和紐約州立大學海事學院數學家丹尼爾·安和華沙大學理論物理學家Krzysztof Meissner一起認為,這些痕跡在CMB現有數據中可見。並且解釋了這些痕跡是如何形成,如何從一個永恒生存到下一個永恆。他們認為,如果繼續下去,黑洞會吞噬掉所有東西,等到某一時刻,我們的宇宙也會成為一個黑洞。
這與霍金的判斷有些類似,根據霍金一項非常著名的理論認為,黑洞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被稱為引力子和光子的無質量輻射,會慢慢的失去一些質量和能力。如果這種輻射存在,那麼大質量的黑洞將會越變越小,甚至會達到完全瓦解的地步。
他認為,引力子和光子是無質量的光速旅行者,與我們所經歷的時間和空間不同,對於它們來說,我們的宇宙只是一個龐大而且移動緩慢的物體。有的人把它想成一個細胞,其實這種比喻還算是比較形象的。人體同樣有無數的細胞,每個細胞想像成一個宇宙的話,組成細胞的各種粒子可以理解為各個星系,組成粒子再小的部分想像成各個小星體。所以說這樣比喻還算是貼切。
接著回到主題,因此在引力子和管子的世界,宇宙不會有什麼時間或者是空間。其實沒有時間和空間,就是人們所說的「無」,人類是無法想像是什麼樣的一個概念。你能想像一個沒有時間和空間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嗎?不會發生,不會結束。沒有存在也沒有消失。有跑題了,於是包括彭羅斯的一群物理學家認為,巨大的、空洞的,後黑洞宇宙開始像大爆炸前那一刻一樣壓縮宇宙,在哪個位置沒有任何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之後便重新開始。
因此新宇宙一定會包含前一個宇宙的黑洞,否則它們無法在CMB中留下痕跡。彭羅斯解釋說,這些痕跡並不是黑洞本身,而是數十億年來,這些物體通過霍金輻射能量投入到了自己的宇宙中,就如同從黑洞中剝離的鬼魂一樣,映射到新的宇宙黑洞當中。曾經有人這樣描述超立方,我們看到的超立方其實並不是超立方本來的面目,只是4維空間投射在三維空間的一個影子。其實四維空間的超立方本來不是我們所看到的樣子。這個。。。我有點語無倫次,大概就是真麼個意思,因為小編的智商還是遠遠不夠去通過方程式解開超立方。小編也有是想過,如果在外力的情況下實現跨維度,比如,兩個二維平面如何跨越維度,必須依靠三維及三維以上的世界的力量才有可能,比如兩個二位平面貼合在一起,我們把兩張紙叫上誰,一張紙上的字跡就會被水衝到下一張去,儘管,兩個全都模糊了,至少實現了所謂的「穿越」*&……%¥%……&*,今天有點不在狀態,老跑題,就說這麼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