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稱,在大爆炸帶來我們所知道的宇宙之前,還存在另一個宇宙,黑洞可以證明它的存在。
羅傑·彭羅斯爵士因一篇論文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該論文利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證明了黑洞的存在,並解釋了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他說,有證據表明,天空中點綴著「無法解釋的電磁輻射點」,這些點有「滿月大小」,他稱之為霍金點。
彭羅斯說,這些溫暖的點是大爆炸之前存在的前一個宇宙的遺蹟,可能是我們未來宇宙的線索。
這些點是以史蒂芬·霍金教授的名字命名的,霍金教授理論上認為黑洞會洩漏輻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們會蒸發殆盡。
彭羅斯說,這些點證明了宇宙的「保形循環宇宙學」理論,該理論認為大爆炸只是標誌著一個宇宙的結束和另一個宇宙的開始,也就是所謂的「永生」。
該理論是有爭議的,但彭羅斯說,「黑洞曾經被認為是有爭議的」,但現在它們是主流科學的一部分。
宇宙中到處都有黑洞,包括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銀河系中心的那個黑洞的發現,使得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烈·蓋茲與彭羅斯分享了貴族獎。
根據彭羅斯的理論,霍金點是黑洞從以前的宇宙中轉移的能量,即所謂的霍金輻射的最後驅逐。
該理論有效地指出,宇宙依次發展、膨脹和死亡,每個宇宙中的黑洞都會在後續宇宙中留下印記。
目前還不知道這些黑洞究竟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全蒸發,在這種理論下,停止從舊宇宙中洩漏輻射,但人們認為這比我們宇宙存在的138億年要長得多。
「我聲稱,有觀測到霍金輻射。宇宙大爆炸不是開始。在大爆炸之前有一些東西,而這個東西就是我們未來的東西。」彭羅斯表示。
「我們有一個不斷膨脹的宇宙,所有的質量都會衰減掉,在我的這個瘋狂的理論中,那個遙遠的未來成為另一個紀元的大爆炸。」
他認為,除了我們已經探測到的活躍黑洞,應該還有我們能探測到的早期宇宙遺留下來的「死黑洞」,找到它們就能證明霍金是對的。
「我們的宇宙大爆炸開始的東西是之前一個紀元的遙遠未來,也會有類似的黑洞蒸發掉。」彭羅斯說。
「這些黑洞的蒸發會在天空中產生這些點,稱為霍金點。」彭羅斯說。
「我們正在看到它們。這些點的直徑大約是月球直徑的八倍,是略微變暖的區域。有相當好的證據表明至少有六個這樣的點。」
他5月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這些「霍金點」的論文,稱在宇宙微波背景天空中發現了它們。
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我們今天所處的宇宙來自於一個更熱、更密、更均勻的過去,這個觀點已經流傳了50多年。
它解釋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宇宙的膨脹性質,它似乎在膨脹,變得不那麼密集,恆星和星系在移動。
這表明,它有一個更小和更密集的過去,回到足夠遠的地方,你創造了一個奇點預期的條件或「大爆炸」。
共形循環宇宙學(CCC)正如彭羅斯所支持的那樣,提出了大爆炸和宇宙膨脹的替代方案,而大爆炸和宇宙膨脹是宇宙學的主流。
「霍金點之前被忽視了,因為人們認為標準宇宙學的極早期膨脹階段應該已經抹去了任何這樣的特徵。」彭羅斯說,他聲稱現在已經找到了霍金點。
天體物理學家Ethan Siegel稱,彭羅斯錯了,沒有證據證明霍金點,數據也不支持他的理論。
他說:「當人們正確分析數據時,絕大多數情況下,通貨膨脹與數據是一致的,而CCC很明顯不一致。」他說。
彭羅斯在1964年證明了黑洞是廣義相對論的必然結果,當物體密度過大時,它們會遭受引力坍塌,達到質量無限大的地步,而已知的自然法則在此停止,這就是奇點。
直到現在,羅傑爵士的開創性工作幾乎沒有得到公眾的讚譽,部分原因是他的著名合作者霍金。
已故的霍金成為了21世紀物理學的代言人,而1994年被授予爵位的羅傑爵士在學術界之外卻一直鮮為人知。
諾貝爾獎是授予基於物理觀測的研究,彭羅斯教授和霍金教授由於研究的理論性而沒有資格獲得。
然而,在發表半個多世紀後,1965年論文的研究結果被反覆觀察並證明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