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獲得者:另一個宇宙,在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存在

2020-10-10 一杯金水

諾貝爾獎得主稱,在大爆炸帶來我們所知道的宇宙之前,還存在另一個宇宙,黑洞可以證明它的存在。



羅傑·彭羅斯爵士因一篇論文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該論文利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證明了黑洞的存在,並解釋了黑洞是如何形成的。


他說,有證據表明,天空中點綴著「無法解釋的電磁輻射點」,這些點有「滿月大小」,他稱之為霍金點。


彭羅斯說,這些溫暖的點是大爆炸之前存在的前一個宇宙的遺蹟,可能是我們未來宇宙的線索。



這些點是以史蒂芬·霍金教授的名字命名的,霍金教授理論上認為黑洞會洩漏輻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們會蒸發殆盡。


彭羅斯說,這些點證明了宇宙的「保形循環宇宙學」理論,該理論認為大爆炸只是標誌著一個宇宙的結束和另一個宇宙的開始,也就是所謂的「永生」。


該理論是有爭議的,但彭羅斯說,「黑洞曾經被認為是有爭議的」,但現在它們是主流科學的一部分。


宇宙中到處都有黑洞,包括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銀河系中心的那個黑洞的發現,使得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烈·蓋茲與彭羅斯分享了貴族獎。



根據彭羅斯的理論,霍金點是黑洞從以前的宇宙中轉移的能量,即所謂的霍金輻射的最後驅逐。


該理論有效地指出,宇宙依次發展、膨脹和死亡,每個宇宙中的黑洞都會在後續宇宙中留下印記。


目前還不知道這些黑洞究竟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全蒸發,在這種理論下,停止從舊宇宙中洩漏輻射,但人們認為這比我們宇宙存在的138億年要長得多。


「我聲稱,有觀測到霍金輻射。宇宙大爆炸不是開始。在大爆炸之前有一些東西,而這個東西就是我們未來的東西。」彭羅斯表示。


「我們有一個不斷膨脹的宇宙,所有的質量都會衰減掉,在我的這個瘋狂的理論中,那個遙遠的未來成為另一個紀元的大爆炸。」



他認為,除了我們已經探測到的活躍黑洞,應該還有我們能探測到的早期宇宙遺留下來的「死黑洞」,找到它們就能證明霍金是對的。


「我們的宇宙大爆炸開始的東西是之前一個紀元的遙遠未來,也會有類似的黑洞蒸發掉。」彭羅斯說。


「這些黑洞的蒸發會在天空中產生這些點,稱為霍金點。」彭羅斯說。


「我們正在看到它們。這些點的直徑大約是月球直徑的八倍,是略微變暖的區域。有相當好的證據表明至少有六個這樣的點。」



他5月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這些「霍金點」的論文,稱在宇宙微波背景天空中發現了它們。


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我們今天所處的宇宙來自於一個更熱、更密、更均勻的過去,這個觀點已經流傳了50多年。


它解釋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宇宙的膨脹性質,它似乎在膨脹,變得不那麼密集,恆星和星系在移動。


這表明,它有一個更小和更密集的過去,回到足夠遠的地方,你創造了一個奇點預期的條件或「大爆炸」。



共形循環宇宙學(CCC)正如彭羅斯所支持的那樣,提出了大爆炸和宇宙膨脹的替代方案,而大爆炸和宇宙膨脹是宇宙學的主流。


「霍金點之前被忽視了,因為人們認為標準宇宙學的極早期膨脹階段應該已經抹去了任何這樣的特徵。」彭羅斯說,他聲稱現在已經找到了霍金點。


天體物理學家Ethan Siegel稱,彭羅斯錯了,沒有證據證明霍金點,數據也不支持他的理論。


他說:「當人們正確分析數據時,絕大多數情況下,通貨膨脹與數據是一致的,而CCC很明顯不一致。」他說。


彭羅斯在1964年證明了黑洞是廣義相對論的必然結果,當物體密度過大時,它們會遭受引力坍塌,達到質量無限大的地步,而已知的自然法則在此停止,這就是奇點。



直到現在,羅傑爵士的開創性工作幾乎沒有得到公眾的讚譽,部分原因是他的著名合作者霍金。


已故的霍金成為了21世紀物理學的代言人,而1994年被授予爵位的羅傑爵士在學術界之外卻一直鮮為人知。


諾貝爾獎是授予基於物理觀測的研究,彭羅斯教授和霍金教授由於研究的理論性而沒有資格獲得。


然而,在發表半個多世紀後,1965年論文的研究結果被反覆觀察並證明是正確的。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獎獲得者:另一個宇宙,在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存在
    諾貝爾獎得主稱,在大爆炸帶來我們所知道的宇宙之前,還存在另一個宇宙,黑洞可以證明它的存在。 彭羅斯說,這些溫暖的點是大爆炸之前存在的前一個宇宙的遺蹟,可能是我們未來宇宙的線索。
  • 諾貝爾獎獲得者語出驚人,在大爆炸之前存在另一個宇宙
    宇宙大爆炸是我們宇宙的開始,但也許之前有一個宇宙 諾貝爾獎獲得者羅傑·彭羅斯聲稱,在大爆炸之前存在另一個宇宙,黑洞可以提供證據。他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來證明黑洞的存在,現在他說黑洞是先驗宇宙證據的關鍵。 羅傑聲稱,天空中散布著「無法解釋的電磁輻射點」。他稱這些為「鷹點」,並說它們是大爆炸之前存在的宇宙的殘餘。
  • 宇宙大爆炸之前有什麼?大爆炸之前,是另一個宇宙
    彭羅斯認為,我們目前所處的這個宇宙可能只是無休無止不斷重複出現消亡的循環宇宙中最新的一個而已。認為現存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7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膨脹形成的。那宇宙之前是什麼呢?彭羅斯認為宇宙的終結就是另一次大爆炸的開始,宇宙就是在大爆炸-膨脹-大爆炸-膨脹中無限循環。也就是他認為:大爆炸之前,是另一個宇宙。
  •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大爆炸之前還有其它宇宙
    牛津大學數學家兼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因在黑洞領域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獎。他認為我們的宇宙並不是第一個存在的宇宙,而且它也不是最後一個。大爆炸並不是宇宙的開始,在大爆炸之前就有一些東西,而這些東西就是我們將來會有的東西。
  • 宇宙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
    ,科學界在50多年前就已經達成共識:138億年前,我們所知的宇宙從一個被稱為大爆炸(英文:The Big Bang)的高溫高密度狀態中誕生。宇宙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宇宙大爆炸之前到底存在什麼?所以討論大爆炸之前的事情沒有任何意義。
  • 「宇宙在大爆炸之前就存在」毫無根據可言
    宇宙膨脹和宇宙大爆炸一直受到天文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的質疑,但每次新的、關鍵的觀測結果出現時,這個理論都變得毋庸置疑。即使是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嘗試用共形循環宇宙理論來替代,也無法與大爆炸理論的成功相提並論。與最近的頭條新聞和彭羅斯的言論相反的是,沒有證據表明 「宇宙在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存在」。
  • 宇宙起源於大爆炸,那麼宇宙大爆炸「之前」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不過時間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果說宇宙起源於137年前的大爆炸(事實上並非我們生活中所說的真正的爆炸),那麼很多人可能有這個疑問,那就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答案是:什麼都沒有!
  • 宇宙在發生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
    在大約137億年前,我們很難想像整個宇宙整個宇宙作為奇點。大爆炸理論是試圖解釋宇宙形成主要理論之一,宇宙中的所有物質——所有空間本身——都以小於亞原子粒子的形式存在。一旦想到了這一點,就會出現一個更加困難的問題:在發生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大爆炸前存在什麼?這個問題本身要比現代宇宙學至少早1600年。四世紀的神學家聖奧古斯丁(St.
  • 宇宙大爆炸之前,是另一個宇宙,這是M理論的終極魅力!
    除了我們的宇宙所在的這張膜外,在M理論計算的第十個空間維度上,同時會存在著許多與這張膜平行的膜。也就是說,我們的宇宙只是膜的多重宇宙中的一員。這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一樣,如何能證明呢?之前有一篇專門介紹了幾種驗證弦理論的方法,其中有一個方法就是是通過驗證額外維度的存在,以證明弦理論,這裡具體就不說了,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找一下之前的文章。
  • 宇宙大爆炸之前,是另一個宇宙,這是M理論的終極魅力
    之前我們說過,通過M理論,科學家們發現,弦理論中除了1維的弦,還有2維的膜。但隨著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除了2維的膜外,還有更高維度的膜,比如3維的膜,4維的膜,一直到9維的膜。我們所在的宇宙,就是在這樣一張巨大的9維膜上。當然,我們能夠感知的只有三維膜這個程度。然後因為構成萬物的開弦,它的兩端被限定在膜上。
  • 「大爆炸之前」的宇宙什麼樣?
    彭羅斯的共形輪迴宇宙學假設我們目前的宇宙起源於一個已經存在的宇宙,而這個宇宙會給我們今天的宇宙留下印記。即使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羅傑·彭羅斯提出的另一種宇宙觀——共形輪迴宇宙學,也無法與大爆炸理論的成功相提並論。與近年來各種新聞標題和彭羅斯的斷言相反的是,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存在某種「大爆炸之前的宇宙」。
  • 宇宙大爆炸之前,密度是否存在?
    關於宇宙起源,我們已經接受了宇宙大爆炸的理論,這是最好的解釋,那麼問題來了,在宇宙沒有誕生之前,是否存在密度?在大爆炸之前,沒有任何內容包含在內。直到大爆炸發生,能量密度變得低到足以使物質形成最基本的物質組成部分之前,將物質限制到光速的物理定律是不存在的。然後奇點中的幾乎所有能量都轉化成了宇宙中所有的能量,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
  • 宇宙大爆炸之前,空虛(無真空的空虛)是如何存在的?
    圖源:zcool讓我們從第一個假設開始:真空是虛無的存在這是真空的有趣定義。我不知道這怎麼應用於物理。一般來說,當一個物理學家,超出了空間本身的熱能前提下,提出一個沒有可測量物質存在的空間體積。圖源:tech而在大爆炸發生之前這裡的假設是「大爆炸之前」實際上有某種意義。讓我們以「詢問「以前」是沒有意義的」的日常情況為例。我問你午飯前吃早餐了嗎?假設你吃了午飯,那就意味著什麼。如果你沒有吃過午飯,那就沒什麼意義了。在目前情況下,我並不否認大爆炸的可能性。
  • 羅傑·彭羅斯提出共形輪迴宇宙學 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存在大爆炸之前的宇宙
    與近年來各種新聞標題和彭羅斯的斷言相反的是,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存在某種「大爆炸之前的宇宙」。大爆炸通常被認為是一切的開始,包括空間、時間,以及物質和能量的起源。從某種古老的觀點來看,這是很合理的。如果我們現在看到的宇宙正在膨脹,密度越來越小,那就意味著它在過去更小,密度更大。如果宇宙中存在某種輻射,比如光子,那麼這種輻射的波長就會隨著宇宙的膨脹而延長,意味著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冷卻。
  • 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一個黑洞嗎?
    科學家們通過宇宙不斷膨脹的事實,通過時間的反推認為存在一個時間和空間的起點,現有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來源於這個點,這個點被稱為「奇點」。而黑洞的中心也有一個類似奇點的存在,與宇宙起源「奇點」相比較,它們看上去都具有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引力無限強、溫度異常高的特點,那麼能否從此推斷出宇宙大爆炸前也是一個黑洞?或者說現在的黑洞也可能會像宇宙起源那樣發生爆炸呢?我們先來看一下宇宙起源的那場大爆炸。
  • 大爆炸之前就存在引力嗎?
    今天,我們全心全意、無條件地接受引力的存在。是引力讓我們所有人都站在地面上。這種力量確保我們堅定地停留在地球上,而不是漂向太空。從跳傘到蹦極再到過山車,所有這些令人興奮的運動都是引力的功勞。甚至行星圍繞太陽的運動,月球圍繞地球的旋轉,以及天體的形成都是由於引力的持續作用而發生的。但是,引力真的一直存在嗎?時間之前是怎樣的呢?在時空出現之前呢?在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出現了嗎?
  • 另一個宇宙現身?宇宙起源不是因一次大爆炸,或許是註定的輪迴
    眾所周知,我們生活的地方是一個神奇的宇宙,不少人都致力於探索宇宙的奧秘。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都只知道宇宙的起源是來自於一次大爆炸。經過科學家的研究和探索,他們發現宇宙大爆炸並不是萬物的開始,而是一次重生。也就是說,在宇宙感到疲勞的時候,會通過一次大爆炸來建立一個新世界。
  • 科學家發現比宇宙更古老的恆星,宇宙形成之前有另一個宇宙存在?
    根據宇宙大爆炸的理論,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7億年前一次爆炸後膨脹形成的。
  • 諾貝爾獎得主表明,宇宙起源,大爆炸理論或將被改寫
    時至今日,大多數人依舊相信宇宙的起源來源於138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然後進一步演化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世界,但是,這一理論始終是作為假說,還無法被證實。 今天,一位英國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爵士在接受奧地利記者採訪時卻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宇宙早在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存在了,現在仍然可以觀察到。
  • 諾貝爾獎獲得者彭羅斯的循環宇宙理論及三種穿越時空的假說
    彭羅斯相信:宇宙是一個沒有終點的循環。在彭羅斯看來,古老的過去和遙遠的未來實際上是宇宙循環的同一個階段。當一個宇宙逐步收縮、走向終結、時空會重新回到原點(奇點),然後再「砰」的一聲,大爆炸重啟,重新開始膨脹與收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