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傑·彭羅斯提出共形輪迴宇宙學 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存在大爆炸之前的宇宙

2020-11-17 科普百分百

宇宙膨脹的歷史可視化圖像,包括被稱為大爆炸的熱而緻密的狀態,以及隨後的結構生長和形成。全套數據,包括對輕元素和宇宙微波背景的觀測結果,使大爆炸理論成為對目前我們所看到一切的最有效解釋。隨著宇宙膨脹,它也逐漸冷卻,形成離子和中性原子,並最終形成分子、氣體雲、恆星和星系。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浪科技:熱大爆炸(hot Big Bang)理論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之一。這個理論認為,我們今天所觀察到並存在於其中的宇宙,是從更熱、更緻密且更均勻的過去演化而來的。在最初提出時,大爆炸假說是作為一種嚴肅的替代理論,對宇宙膨脹的一些主流解釋加以補充

但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隨著「原始火球」殘餘——如今所知的宇宙微波背景(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簡稱CMB)——的發現,該假說基本被證實了。在大爆炸的極早期,一切宇宙物質都壓縮在一個熱而緻密的「原始火球」中。

50多年來,大爆炸理論在宇宙學中逐漸具有了至高無上的地位,被眾多科學家用來描述宇宙的起源。該理論還包括了一段暴脹時期,發生在大爆炸之後的極短時間內。在暴脹之後,宇宙繼續膨脹,直到今天,但速度低得多。多年來,宇宙暴脹和宇宙大爆炸也一直受到天文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的挑戰,但每一次有新的關鍵觀測結果出現時,那些替代的觀點就都消失了。即使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提出的另一種宇宙觀——共形輪迴宇宙學(Conformal Cyclic Cosmology,簡稱CCC),也無法與大爆炸理論的成功相提並論。與近年來各種新聞標題和彭羅斯的斷言相反的是,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存在某種「大爆炸之前的宇宙」。

大爆炸通常被認為是一切的開始,包括空間、時間,以及物質和能量的起源。從某種古老的觀點來看,這是很合理的。如果我們現在看到的宇宙正在膨脹,密度越來越小,那就意味著它在過去更小,密度更大。如果宇宙中存在某種輻射,比如光子,那麼這種輻射的波長就會隨著宇宙的膨脹而延長,意味著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冷卻。

因此,在某一時刻,如果回溯得足夠久遠,你就會獲得足夠大的密度、溫度和能量,以至於能夠創造出奇點的條件。當距離尺度足夠小,時間尺度足夠短,或者能量尺度足夠高的時候,物理定律就不再有意義了。如果我們能讓時鐘往回撥138億年,接近傳說中的「0」點,這些物理定律會在10^-43秒的時間內失效,這就是普朗克時間,也可以說是時間最早的時刻。宇宙歷史中最早的時間階段便被稱為普朗克時期(0至10^-43秒)。

如果這是對宇宙的準確描述——宇宙由此開始變得炙熱而稠密,然後膨脹並冷卻——那我們就可以預期在過去的宇宙歷史中所發生的大量轉變,如:

·所有可能產生的粒子和反粒子都會大量產生,當溫度太低而無法繼續產生它們時,多餘的粒子就會湮滅成輻射;

·電弱對稱性和希格斯對稱性在宇宙冷卻至低於恢復這些對稱性所需的能量時就會破缺,從而產生四種基本力和靜止質量不為零的粒子;

·夸克和膠子凝聚成複合粒子,如質子和中子;

·中微子不再與倖存的粒子有效地相互作用;

·質子和中子聚變形成輕原子核:氘、氦-3、氦-4和鋰-7;

·引力會導緻密度過高的區域增大,而當密度過高時,輻射壓力會擴展這些區域,創造出一組振蕩的、依賴於規模的印記;

·大爆炸後大約38萬年時,溫度降至足以形成中性、穩定的原子。

當最後一個階段發生時,原先與自由電子不斷相互作用的光子,便開始在宇宙中暢行無阻,沿直線行進。隨著宇宙的膨脹,光子的波長變長,分布也變得稀疏。

大約55年前,這種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首次被探測到,將大爆炸假說從宇宙起源的若干可行解釋之一變成了唯一與數據相符的理論。儘管大多數天文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立即接受了大爆炸理論,但當時主流的穩態理論(Steady-State theory)仍有不少強有力的支持者,如英國天體物理學家弗雷德·霍伊爾(Fred Hoyle)。在壓倒性的數據面前,他們提出了越來越荒謬的論點來捍衛自己的理論。

然而,這些論點儘管引人注目,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每一種解釋都被數據駁倒:宇宙餘輝(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光譜是一個非常完美的黑體,在各個方向上都相同,與宇宙中的物質太不相關了,以至於無法與這些各不相同的解釋相符。隨著科學繼續發展,大爆炸理論已經成為共識的一部分,意即成為未來科學的合理起點時,霍伊爾和他的意識形態盟友們便通過鼓吹替代理論來阻止科學的進步。但這些理論終究在科學上站不住腳。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他這些理論變得越來越無關緊要,霍伊爾等人的研究計劃最終在他們死後停止。

與此同時,從20世紀60年代到21世紀頭10年,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特別是關注宇宙歷史、發展、演化和命運的子領域宇宙學——取得了驚人地發展:

·我們繪製了宇宙的大尺度結構,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宇宙網絡;

·我們發現了星系是如何成長和進化的,以及星系內部的恆星數量如何隨時間變化;

·我們了解到,宇宙中所有已知的物質和能量形式都不足以解釋目前觀察到的一切,還需要加入某種形式的暗物質和暗能量。

此外,我們也能夠進一步驗證其他與大爆炸有關的預測,比如輕元素的豐度預測;原始中微子群的存在;以及密度缺陷的發現,這種缺陷正是發展出今天宇宙大尺度結構所必需的。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觀察結果是準確無疑的,但大爆炸理論還沒有辦法進行解釋。據該理論,宇宙最初時就達到了足夠的高溫和高能量,但我們今天並沒有觀察到與此有關的奇特遺留:既沒有磁單極子,也沒有大統一理論預測的粒子,抑或是拓撲缺陷,等等。從理論上,一定有某種超出我們所知的東西存在著,可以解釋目前所看到的宇宙;但如果它們曾經存在過,一定也被隱藏了起來。

宇宙要以我們所見的性質存在,就必須以一個非常明確的膨脹率誕生;這個膨脹率需要精確地平衡總能量密度,精確程度達到50位數以上。大爆炸理論並沒有解釋為什麼會這樣。

宇宙空間中不同區域達到相同溫度的唯一方法是使它們處於熱平衡狀態,如果有時間進行相互作用和交換能量的話。然而,宇宙太大了,而且其膨脹的方式導致了許多互不相連的區域。即使在光速下,這些區域的相互作用也不可能發生。

無論是對宇宙學還是一般的科學,這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科學中,當我們看到一些理論無法解釋的現象時,通常有兩種選擇:

(1)我們可以嘗試設計一個理論模型來解釋這些現象,同時保持所有先前理論的成立,並做出新的、不同於先前理論的預測;

(2)或者我們可以簡單地假設沒有任何解釋,宇宙只是生來就具備了各種必需的屬性,使其成為我們所觀察到的樣子。

只有第一種選擇才有科學價值,因此這是一種必須嘗試的方法,即使不能得到結果。在擴展大爆炸理論時,最成功的假說便是宇宙暴脹。該假說在大爆炸後建立了一個階段,宇宙在這個階段中以指數方式膨脹:先被拉伸成平坦狀,使宇宙在任何地方都具有相同的性質,膨脹率與能量密度相匹配,消除了任何先前的高能量殘餘,並對量子漲落做出新的預測,從而導致一種特定的密度和溫度漲落疊加在原本均勻的宇宙之上。

儘管和之前的大爆炸理論一樣,暴脹假說也遭到了許多人的批評,但它在其他所有選項都失敗的地方取得了成功。暴脹解決了「優雅退出」的問題,即一個指數膨脹的宇宙能以一種與觀測相符的膨脹方式,轉變成一個充滿物質和輻射的宇宙。於是,我們可以成功地再現熱大爆炸的過程。暴脹也使能量驟降,消除了任何超高能量的遺蹟。它創造了一個高度均勻的宇宙,使膨脹率和總能量密度完美匹配。

暴脹假說對宇宙結構的類型,以及應該出現的初始溫度和密度漲落做出了新的預測,這些預測後來被觀測證明是正確的。暴脹理論的預測主要在20世紀80年代被梳理出來,而證實這些預測的觀測證據則是在過去30年裡湧現出來的。儘管有很多替代理論,但沒有一個能像暴脹假說那樣成功。

對於羅傑·彭羅斯而言,儘管他在20世紀60到70年代關於廣義相對論、黑洞和奇點的工作絕對配得上諾貝爾獎,但近年來,他進行了大量的努力試圖推翻暴脹假說。他推出的替代理論便是「共形輪迴宇宙學」,一個在科學上存在諸多缺陷的假說。

共形輪迴宇宙學與暴脹理論在預測上最大的差異是,它基本上要求「大爆炸前的宇宙」在宇宙的大尺度結構和宇宙微波背景中顯示某種印跡。相比之下,暴脹理論要求無論暴脹在哪裡結束,或大爆炸在哪裡發生,都不能與任何先前、當前或未來的結構或區域相互作用。我們的宇宙以獨立於其他宇宙的屬性而存在。

與此相關的觀測最初來自宇宙背景探測器(COBE)和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近年來則來自普朗克衛星;這些觀測的結果都明確地對任何這樣的結構進行了極其嚴格的限制(現有數據的極限)。我們的宇宙沒有印跡;沒有重複的模式;沒有不規則波動的同心圓;也沒有所謂的「霍金點」(Hawking points,來自「億萬年前超大質量黑洞霍金蒸發」的遺留)。當我們正確地分析數據時,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暴脹假說與數據是一致的,而共形輪迴宇宙學則完全不一致。

儘管如此,但彭羅斯和霍伊爾很像,一直堅持他的主張。然而,觀測數據壓倒性地反對他的主張,他所做的預測被數據駁倒,而他所宣稱的那些效應只有在以一種科學上不可靠和不合理的方式分析數據時才具有可重複性。數以百計的科學家已經向彭羅斯指出了這一點,並且是在超過10年的時間裡反覆地解釋,但彭羅斯選擇了無視,繼續堅持自己的論點。

和之前的許多人一樣,彭羅斯似乎已經深深愛上了自己的論點,以至於不能再以負責任的態度來進行驗證。然而,這樣的驗證是存在的,關鍵數據是公開的;彭羅斯不僅提出了錯誤的論點,而且已有的證據可以很容易地表明,他聲稱的特徵只能存在於某個並不存在的宇宙。儘管霍伊爾在恆星核聚變方面做出了有價值的貢獻,但他可能因為晚年的非科學立場而被剝奪了諾貝爾獎;彭羅斯剛剛榮獲諾貝爾獎,但他也犯了同樣令人遺憾的錯誤。

當然,我們應該讚美彭羅斯的創造力,慶祝他具有開創性的、值得諾貝爾獎的工作,但我們也必須警惕自己,不能盲目崇拜任何偉大的科學家,或者他們所做的那些沒有數據支持的工作。最後,無論科學家或學說的名氣有多大,都要靠宇宙本身來辨別哪些是有真實依據的,哪些只是未經證實的假說;我們要不斷追尋宇宙的線索,無論它將我們帶到哪裡。

相關焦點

  • 羅傑·彭羅斯的「大爆炸前宇宙」:仍沒有任何證據
    彭羅斯的共形輪迴宇宙學假設我們目前的宇宙起源於一個已經存在的宇宙,而這個宇宙會給我們今天的宇宙留下印記。這是一種迷人而富有想像力的假說,試圖取代暴脹理論,但並沒有得到數據支持。50多年來,大爆炸理論在宇宙學中逐漸具有了至高無上的地位,被眾多科學家用來描述宇宙的起源。該理論還包括了一段暴脹時期,發生在大爆炸之後的極短時間內。
  • 羅傑·彭羅斯的「大爆炸前宇宙」:仍沒有任何證據
    即使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提出的另一種宇宙觀——共形輪迴宇宙學(Conformal Cyclic Cosmology,簡稱CCC),也無法與大爆炸理論的成功相提並論。
  • 羅傑·彭羅斯的「大爆炸前宇宙」:仍沒有任何證據 - 科學探索...
    彭羅斯的共形輪迴宇宙學假設我們目前的宇宙起源於一個已經存在的宇宙,而這個宇宙會給我們今天的宇宙留下印記。多年來,宇宙暴脹和宇宙大爆炸也一直受到天文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的挑戰,但每一次有新的關鍵觀測結果出現時,那些替代的觀點就都消失了。即使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提出的另一種宇宙觀——共形輪迴宇宙學(Conformal Cyclic Cosmology,簡稱CCC),也無法與大爆炸理論的成功相提並論。
  • 「大爆炸之前」的宇宙什麼樣?
    彭羅斯的共形輪迴宇宙學假設我們目前的宇宙起源於一個已經存在的宇宙,而這個宇宙會給我們今天的宇宙留下印記。多年來,宇宙暴脹和宇宙大爆炸也一直受到天文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的挑戰,但每一次有新的關鍵觀測結果出現時,那些替代的觀點就都消失了。即使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羅傑·彭羅斯提出的另一種宇宙觀——共形輪迴宇宙學,也無法與大爆炸理論的成功相提並論。與近年來各種新聞標題和彭羅斯的斷言相反的是,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存在某種「大爆炸之前的宇宙」。
  • 羅傑· 彭羅斯的「大爆炸前宇宙」:仍沒有任何證據
    ▲ 彭羅斯的共形輪迴宇宙學假設我們目前的宇宙起源於一個已經存在的宇宙,而這個宇宙會給我們今天的宇宙留下印記。多年來,宇宙暴脹和宇宙大爆炸也一直受到天文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的挑戰,但每一次有新的關鍵觀測結果出現時,那些替代的觀點就都消失了。即使是 202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羅傑 · 彭羅斯(Roger Penrose)提出的另一種宇宙觀——共形輪迴宇宙學(Conformal Cyclic Cosmology,簡稱 CCC),也無法與大爆炸理論的成功相提並論。
  • 諾貝爾獎獲得者:另一個宇宙,在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存在
    諾貝爾獎得主稱,在大爆炸帶來我們所知道的宇宙之前,還存在另一個宇宙,黑洞可以證明它的存在。他說,有證據表明,天空中點綴著「無法解釋的電磁輻射點」,這些點有「滿月大小」,他稱之為霍金點。彭羅斯說,這些溫暖的點是大爆炸之前存在的前一個宇宙的遺蹟,可能是我們未來宇宙的線索。
  • 諾貝爾獎獲得者:另一個宇宙,在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存在
    諾貝爾獎得主稱,在大爆炸帶來我們所知道的宇宙之前,還存在另一個宇宙,黑洞可以證明它的存在。 他說,有證據表明,天空中點綴著「無法解釋的電磁輻射點」,這些點有「滿月大小」,他稱之為霍金點。 彭羅斯說,這些溫暖的點是大爆炸之前存在的前一個宇宙的遺蹟,可能是我們未來宇宙的線索。
  • 宇宙在發生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
    在大約137億年前,我們很難想像整個宇宙整個宇宙作為奇點。大爆炸理論是試圖解釋宇宙形成主要理論之一,宇宙中的所有物質——所有空間本身——都以小於亞原子粒子的形式存在。一旦想到了這一點,就會出現一個更加困難的問題:在發生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大爆炸前存在什麼?這個問題本身要比現代宇宙學至少早1600年。四世紀的神學家聖奧古斯丁(St.
  • 宇宙大爆炸之前有什麼?大爆炸之前,是另一個宇宙
    隨著羅傑·彭羅斯因發現黑洞的形成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提出的共形循環宇宙學再一次受到關注。彭羅斯認為,我們目前所處的這個宇宙可能只是無休無止不斷重複出現消亡的循環宇宙中最新的一個而已。那宇宙之前是什麼呢?彭羅斯認為宇宙的終結就是另一次大爆炸的開始,宇宙就是在大爆炸-膨脹-大爆炸-膨脹中無限循環。也就是他認為:大爆炸之前,是另一個宇宙。
  • 宇宙大爆炸之前有什麼?宇宙永恆輪迴、無始無終
    隨著羅傑·彭羅斯因發現黑洞的形成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提出的共形循環宇宙學再一次受到關注。彭羅斯認為,我們目前所處的這個宇宙可能只是無休無止不斷重複出現消亡的循環宇宙中最新的一個而已。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現存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7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膨脹形成的。那宇宙之前是什麼呢?
  • 宇宙大爆炸理論有哪些證據,在大爆炸之前宇宙又是什麼?
    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目前解釋宇宙起源和演化的最佳理論,雖然該理論具有爭議,但還是有很多實驗數據能夠支持該理論;關於宇宙大爆炸之前的事,是該理論禁止談論的,因為那時候時間和空間都不存在。宇宙大爆炸理論在一百多年前,科學家都認為宇宙是穩態的,甚至愛因斯坦在建立廣義相對論時發現宇宙的不穩定性,還錯誤地引入「宇宙學常數」來抵消這個不穩定,從而得到了穩態的宇宙模型。
  • 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宇宙起源於大爆炸,大爆炸之前又是什麼?
    這個去中心化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宇宙是各向同性的,向哪裡看大體上都是一樣的,不存在明顯的差異,同時這一宇宙學原理也是大爆炸宇宙論的基本假設。二、宇宙在過去一直處在膨脹的過程中。從現有的觀測來看,無論是哈勃發現的星系退行,還是觀測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這些都是大爆炸宇宙論的證據,距離地球越遠的星系遠離地球的速度越快,這反應宇宙處在膨脹的階段,微波背景輻射表明早期的宇宙沐浴在高熱的狀態下。現在宇宙整體溫度為何變低了,就是因為宇宙整體膨脹的原因。
  • 「宇宙在大爆炸之前就存在」毫無根據可言
    宇宙膨脹和宇宙大爆炸一直受到天文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的質疑,但每次新的、關鍵的觀測結果出現時,這個理論都變得毋庸置疑。即使是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嘗試用共形循環宇宙理論來替代,也無法與大爆炸理論的成功相提並論。與最近的頭條新聞和彭羅斯的言論相反的是,沒有證據表明 「宇宙在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存在」。
  • 宇宙大爆炸才出現的空間,那宇宙大爆炸之前有沒有空間?
    廣闊的草原,蔚藍的天空,深邃的宇宙,我們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空間的存在。如果現在有人說,在宇宙誕生之前不存在時間與空間,你會相信嗎?如果宇宙誕生之前不存在時間與空間,那麼這一切又從哪裡來?最為關鍵的是,宇宙誕生之前的狀態是什麼?誰來盛放這海量的物質? 如果說之前是模糊宇宙學,那麼現在就一定是精確宇宙學了,不僅需要理論,也更需要實際觀測的支持。
  • 我們現在的宇宙是唯一的宇宙嗎?是否有「平行宇宙」的存在?
    上世紀70年代,一些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假設,即我們的宇宙只是眾多宇宙中的一個。它們都有自己的物理定律和複雜的結構。生命出現在宇宙中,所有的條件都是適宜的。20世紀80年代,現代宇宙學的一些理論證明了這樣一個「平行宇宙」確實存在。
  • 宇宙起源將被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在循環,已找到證據
    過去關於宇宙命運的討論中,大撕裂或者熱寂都是主流,循環膨脹不過是作為可能而提出,羅傑·彭羅斯的觀點則是宇宙經歷膨脹,但最終又會坍縮成奇點,再次通過大爆炸誕生新的宇宙,為什麼會得出如此驚人的觀點?,而速度卻和距離大致呈正比,越遠的宇宙離去越快,結合這個現象,提出宇宙大爆炸的說法,一大波科學家為這個大爆炸模型提出了各種理論來驗證它是否符合觀測,比如太初合成物質比例和大爆炸產生的餘暉,而這些則隨著射電觀測技術的提升,一一得到了驗證,因此宇宙大爆炸說逐漸成為科學界的主流!
  • 宇宙誕生於大爆炸,大爆炸之前的宇宙又是怎樣呢?
    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沒有意義的表達。 現在你可能會認為這是不公平的,因為你的直覺告訴你,「大爆炸之前」應該有意義……畢竟,每一時刻都有一個「之前」,二期每種影響都有其原因。但在這一點上,我必須請求你們放棄所謂的直覺,轉而採用數學的嚴謹。 這種情況下,數學告訴我們因果並不是普遍規律。
  • 諾獎得主彭羅斯提出宇宙循環理論:這些奇怪的星系就是證據
    對於宇宙的年齡最被公認的範圍是138億歲左右,宇宙空間也在誕生的時候開始膨脹,目前可觀測的宇宙範圍已經達到了930億光年,這也是科學界認為的宇宙直徑,科學家提出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從大爆炸以後開始的,不過近些年在極遙遠的星系中發現了一些讓人不解的神秘黑洞
  • 宇宙大爆炸是起點,起點之前是什麼狀態?
    你這個問題剛好問到了大爆炸宇宙理論的「死穴」,大爆炸宇宙理論有一個缺點,那就是無法解釋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大爆炸起始時刻即作為絕對的「零時」,這個狀態也是很詭異的,像壓力、能量密度、溫度這些物理量都是無窮大的,時空曲率也是無窮大的,正因為這種無窮大,物理理論在此時都站不住腳,沒有物理理論可以解釋它,所以它就是令物理學很頭疼的
  • 宇宙大爆炸是起點,起點之前是什麼狀態?
    你這個問題剛好問到了大爆炸宇宙理論的「死穴」,大爆炸宇宙理論有一個缺點,那就是無法解釋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大爆炸起始時刻即作為絕對的「零時」,這個狀態也是很詭異的,像壓力、能量密度、溫度這些物理量都是無窮大的,時空曲率也是無窮大的,正因為這種無窮大,物理理論在此時都站不住腳,沒有物理理論可以解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