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羅傑·彭羅斯因發現黑洞的形成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提出的共形循環宇宙學再一次受到關注。

彭羅斯認為,我們目前所處的這個宇宙可能只是無休無止不斷重複出現消亡的循環宇宙中最新的一個而已。
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現存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7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膨脹形成的。
那宇宙之前是什麼呢?
彭羅斯認為宇宙的終結就是另一次大爆炸的開始,宇宙就是在大爆炸-膨脹-大爆炸-膨脹中無限循環。
也就是他認為:大爆炸之前,是另一個宇宙。
那麼彭羅斯的理論有證據嗎?
彭羅斯及團隊經過多年研究,在與8000多個不同的模擬宇宙對比後,認為他們在宇宙微波背景上找到了大約20個明顯不同的斑點,可能就是我們上一個宇宙留下的霍金點,可能是上個宇宙的黑洞最後爆炸死亡時留下的印記。
當然也有很多科學家反對這個觀點,有人認為這是隨機散布的東西;也有人說如果共形循環宇宙是真的,那麼我們的天空中就應該有成千上萬的霍金點。
其實彭羅斯共形循環宇宙理論與其說是科學還不如說是哲學。
宇宙永恆輪迴、無始無終!這牽扯到「無限」概念。
數學中的「無限不是指邊界外就沒有東西,而是指邊界外永遠有另一個邊界存在。」
我們眼中的無限在上帝眼中都為有限,我們無法理解上帝的無限,因為我們不被允許跨越過上帝的知識範圍。
直白點說:人類的大腦目前不能理解無限。
人類僅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旅行最遠的距離不過登上月球,而人類要探索直徑達1600億光年的宇宙,時間長達138億年的宇宙。
是不是有點像螞蟻撼大樹——不自量力。
一句現代物理學越來越玄,朝著普通人越來越不理解的道路一路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