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大多數人依舊相信宇宙的起源來源於138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然後進一步演化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世界,但是,這一理論始終是作為假說,還無法被證實。
今天,一位英國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爵士在接受奧地利記者採訪時卻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宇宙早在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存在了,現在仍然可以觀察到。
89歲的羅傑爵士因其開創性的工作贏得了榮耀,他在天空中發現了六個「溫暖」的點,它們被稱作霍金點,大約是月球直徑的8倍,他認為黑洞的「洩露」輻射最終會被完全蒸發掉,但是蒸發的時間尺度是人類難以想像的,可能比我們當前宇宙的年齡還要長,這使得它們無法被探測到。
然而,羅傑爵士認為,早期宇宙的「死氣沉沉」的黑洞或「永恆」的黑洞現在是可以觀測到的,如果這是真的,這將證明霍金的理論是正確的。
羅傑爵士在牛津的家中說:「大爆炸不是開始,在大爆炸之前還有一些東西,這是我們未來會有的東西。我們有一個宇宙在膨脹和膨脹,所有的質量都在衰減,而在這個瘋狂的理論中,遙遠的未來變成了另一個永恆的大爆炸。」
「因此,我們的大爆炸開始於一個遙遠的前世的未來,也會有類似的黑洞蒸發,通過霍金蒸發,它們會在天空中產生這些點,我稱之為霍金奇點。」
羅傑爵士最近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發表了他的「霍金點」理論。
這個想法是有爭議的,儘管許多科學家確實相信宇宙的運作是在一個永恆的循環中展開的,然後在「大收縮」中收縮,然後是一個新的大爆炸。
羅傑爵士說黑洞也曾經是有爭議的。1783年,英國鄉村牧師約翰·米切爾(JohnMitchell)首次提出了這些理論,他推測,如果一個物體變得如此緻密,它的巨大引力甚至會阻止光線逃逸。
但即使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也認為他們是數學上的好奇心,而不是物理上的現實。
直到1964年,也就是愛因斯坦去世九年後,羅傑爵士才提出黑洞是廣義相對論的必然結果。
羅傑爵士證明,當物體變得過於密集時,它們就會遭受引力塌縮到無限質量點,在此,所有已知的自然規律都停止了,稱為奇點。
他的開創性文章仍然被認為是自愛因斯坦以來對相對論最重要的貢獻,並為大爆炸提供了更多的證據。
羅傑爵士三十多歲時,在去伯克貝克學院(Birkbeck College)去倫敦地鐵站的路上,第一次偶然發現了這個主意。56年後的今天,他終於獲得了瑞典皇家科學院的認可。
遺憾的是,這個獎項太遲了,霍金無法與彭羅斯分享這一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