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表明,宇宙起源,大爆炸理論或將被改寫

2020-10-14 科學新世界

時至今日,大多數人依舊相信宇宙的起源來源於138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然後進一步演化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世界,但是,這一理論始終是作為假說,還無法被證實。

今天,一位英國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爵士在接受奧地利記者採訪時卻給出了自己的見解:宇宙早在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存在了,現在仍然可以觀察到。

89歲的羅傑爵士因其開創性的工作贏得了榮耀,他在天空中發現了六個「溫暖」的點,它們被稱作霍金點,大約是月球直徑的8倍,他認為黑洞的「洩露」輻射最終會被完全蒸發掉,但是蒸發的時間尺度是人類難以想像的,可能比我們當前宇宙的年齡還要長,這使得它們無法被探測到。

然而,羅傑爵士認為,早期宇宙的「死氣沉沉」的黑洞或「永恆」的黑洞現在是可以觀測到的,如果這是真的,這將證明霍金的理論是正確的。

羅傑爵士在牛津的家中說:「大爆炸不是開始,在大爆炸之前還有一些東西,這是我們未來會有的東西。我們有一個宇宙在膨脹和膨脹,所有的質量都在衰減,而在這個瘋狂的理論中,遙遠的未來變成了另一個永恆的大爆炸。」

「因此,我們的大爆炸開始於一個遙遠的前世的未來,也會有類似的黑洞蒸發,通過霍金蒸發,它們會在天空中產生這些點,我稱之為霍金奇點。」

羅傑爵士最近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發表了他的「霍金點」理論。

這個想法是有爭議的,儘管許多科學家確實相信宇宙的運作是在一個永恆的循環中展開的,然後在「大收縮」中收縮,然後是一個新的大爆炸。

羅傑爵士說黑洞也曾經是有爭議的。1783年,英國鄉村牧師約翰·米切爾(JohnMitchell)首次提出了這些理論,他推測,如果一個物體變得如此緻密,它的巨大引力甚至會阻止光線逃逸。

但即使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也認為他們是數學上的好奇心,而不是物理上的現實。

直到1964年,也就是愛因斯坦去世九年後,羅傑爵士才提出黑洞是廣義相對論的必然結果。

羅傑爵士證明,當物體變得過於密集時,它們就會遭受引力塌縮到無限質量點,在此,所有已知的自然規律都停止了,稱為奇點。

他的開創性文章仍然被認為是自愛因斯坦以來對相對論最重要的貢獻,並為大爆炸提供了更多的證據。

羅傑爵士三十多歲時,在去伯克貝克學院(Birkbeck College)去倫敦地鐵站的路上,第一次偶然發現了這個主意。56年後的今天,他終於獲得了瑞典皇家科學院的認可。

遺憾的是,這個獎項太遲了,霍金無法與彭羅斯分享這一榮譽。


相關焦點

  • 宇宙起源或將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有證據表明宇宙在循環
    導語:宇宙起源或將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有證據表明宇宙在循環黑洞可能只是一個小黑點,但是卻擁有著無限大的吸力,它是宇宙中的一種天體也是科學家們爭先研究的焦點,就在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黑洞再次成為熱點話題,而我們今天所講述的頂級科學家阿彭羅斯對黑洞的講述更為驚奇,他也是今年諾貝爾獎的獲得者。
  • 宇宙起源被改寫,諾獎得主新觀點:宇宙不斷在循環
    地球是一個極大的球體,不過若是與宇宙相比,地球就是極小的了。宇宙極為廣茂,有著許許多多的天體並瀰漫著各種物質,地球的存在,只能說是宇宙中微小的一粒塵埃。可惜對於宇宙的起源,人類至今依然未能找到答案。經過現代天文的不斷觀測,也只能證明它處於不斷的運動和發展中。
  • 宇宙起源究竟是怎樣的?科學家推翻宇宙大爆炸理論,各執己見
    地殼由宇宙中的氣體和塵埃組成。那宇宙是怎麼形成的呢?那是最根本的問題所在。關於宇宙的起源問題,經過無數次的研究和猜測,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最具說服力的理論,即大爆炸理論。宇宙大爆炸無疑是成功的,它可以解釋許多我們現在所遇到的宇宙問題。但它並不能被稱為一個結論,因為它還沒有得到證實。而且,最近,一些科學家聯合起來對大爆炸理論提出了質疑,他們的矛頭指向了這個很難自圓其說的領域。假如宇宙是從大爆炸中產生的,那麼一定存在一種大爆炸前的狀態,即大爆炸理論所稱的「奇點」。
  • 宇宙起源或被改寫,諾貝爾獎得主:宇宙在循環,證據已被發現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大家是否還記得2020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羅傑·彭羅斯不,他可是研究黑洞的頂尖科學家,最近他又發表了一篇重磅級論文,是說微波輻射中存在霍金點的明顯證據,而且他還得出驚人的結論,是宇宙經歷膨脹,但最終又會坍縮成奇點,再次通過大爆炸誕生新的宇宙,為什麼會得出如此驚人的觀點
  • 科學解釋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論
    儘管大爆炸理論是最被廣泛接受的宇宙起源科學理論,但是這個理論也還是存在很多問題。探求宇宙本質的理論真的是異常艱辛。因為它是一門純理論的科學,不能通過實驗獲得實驗數據,不可能在受控的條件下對整個宇宙展開反覆實驗。
  • 諾獎得主羅傑錯了?「宇宙在大爆炸之前就存在」毫無根據可言
    ,該宇宙將在今天的宇宙中留下印記。最初,它被認為是對宇宙膨脹等某些主流解釋的正式說法,但令人震驚的是,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隨著「原始火球」的發現,這一理論得到了證實。「原始火球」保留了部分早期熱而緻密狀態,也就是今天所知的宇宙微波背景。雖然在此之前暴漲理論也存在過一段時間,但50多年來,作為描述宇宙起源的理論,大爆炸理論佔據了至高無上的地位。
  • 羅傑·彭羅斯提出共形輪迴宇宙學 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存在大爆炸之前的宇宙
    在大爆炸的極早期,一切宇宙物質都壓縮在一個熱而緻密的「原始火球」中。50多年來,大爆炸理論在宇宙學中逐漸具有了至高無上的地位,被眾多科學家用來描述宇宙的起源。該理論還包括了一段暴脹時期,發生在大爆炸之後的極短時間內。在暴脹之後,宇宙繼續膨脹,直到今天,但速度低得多。
  • 諾貝爾獎獲得者:另一個宇宙,在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存在
    諾貝爾獎得主稱,在大爆炸帶來我們所知道的宇宙之前,還存在另一個宇宙,黑洞可以證明它的存在。彭羅斯說,這些點證明了宇宙的「保形循環宇宙學」理論,該理論認為大爆炸只是標誌著一個宇宙的結束和另一個宇宙的開始,也就是所謂的「永生」。該理論是有爭議的,但彭羅斯說,「黑洞曾經被認為是有爭議的」,但現在它們是主流科學的一部分。
  • 諾貝爾獎獲得者:另一個宇宙,在大爆炸之前就已經存在
    諾貝爾獎得主稱,在大爆炸帶來我們所知道的宇宙之前,還存在另一個宇宙,黑洞可以證明它的存在。 他說,有證據表明,天空中點綴著「無法解釋的電磁輻射點」,這些點有「滿月大小」,他稱之為霍金點。 彭羅斯說,這些溫暖的點是大爆炸之前存在的前一個宇宙的遺蹟,可能是我們未來宇宙的線索。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認為宇宙經歷著死亡和重生的循環輪迴
    關於宇宙的起源,目前業內比較認同的一個假說就是大爆炸(Big Bang)理論。在過去很多年裡,科學家都想要知道宇宙的末日會是什麼樣子。 202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羅傑·彭羅斯爵士(Sir Roger Penrose)認為,宇宙經歷著死亡和重生的循環輪迴。
  • 宇宙起源於大爆炸可能要改寫了?大反彈理論,已有新證據
    該理論的創始人之一是伽莫夫。1946年美國物理學家伽莫夫正式提出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由大約140億年前,宇宙從一個近乎有無限能量和密度的奇點開始而形成的。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讓我們了解了宇宙的一般形狀以及物質是如何分布的,這是一種用來追溯宇宙起源的理論,從而產生了大爆炸理論。並且,支撐大爆炸理論的還有微波背景輻射現象和哈勃定律。因此才廣為人們接受。
  • 對宇宙起源的探索:大爆炸理論、神造說
    1.3 宇宙大爆炸理論除了認為宇宙恆定理論之外,也有宇宙在變化的理論假說。其中宇宙大爆炸理論是最為人所知的,而且幾乎成為人類的常識。「大爆炸宇宙論」(The Big Bang Theory)認為:宇宙是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37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膨脹形成的。
  • 評「宇宙的起源方式要改寫?宇宙在循環並找到了證據」
    評「宇宙的起源方式要改寫?諾獎得主彭羅斯:宇宙在循環並找到了證據」2020年10月24日彭羅斯和霍金的理論,遠不如一個中國人的理論更符合邏輯和宇宙的客觀存在。這個中國人的理論如果能像彭羅斯和霍金的理論那樣容易地成為世界公知的話,一定會讓更多的人信服的,一定會改變天體物理學的。。
  • [圖]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認為宇宙經歷著死亡和重生的循環輪迴
    關於宇宙的起源,目前業內比較認同的一個假說就是大爆炸(Big Bang)理論。在過去很多年裡,科學家都想要知道宇宙的末日會是什麼樣子。
  • 中加科學家提出宇宙起源新理論:不是"大爆炸"而是"大彈簧"?
    今日視點   在關於宇宙起源的研究中,大爆炸理論一直都佔據著權威的主導地位。然而,據英國《每日郵報》在線版日前報導,中國和加拿大的一批科學家最近卻提出了不同看法——他們認為,宇宙並不源自一個爆炸的奇點,而是從自身上一個舊形態中「反彈」出來。   這一研究結果,業已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宇宙演化相關。宇宙大爆炸理論
    1、我們的宇宙到底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在這個問題上,今年的諾貝爾獎給出了自己的態度。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再次頒給了宇宙學和天體物理學領域,其中宇宙學領域的獲獎者是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James Peebles。
  • 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糊弄人的嗎?來看看諾貝爾獎都頒給誰了
    引言:人類在宇宙面前渺小得不能再渺小,導致人類在探索宇宙方面的能力十分有限。但一部分領軍人類科學的人物又想對宇宙進行深入研究,於是各種關於宇宙演化、現象的理論被提了出來。你還認為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糊弄人的嗎?來看看諾爾爾獎都頒給誰了。
  • 科學無關信仰,大爆炸理論更接近宇宙起源
    這個問題在於,我們創造的理論不是某個信仰體系,而是它們解釋了我們在數據中發現的數學「定律」的類型。這些理論也並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建立在已經經過實驗驗證的知識金字塔上的。所以對於科學家來說,接受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並不是一個「信仰」問題,而是我們預測從30樓的窗戶走出將會發生什麼的問題。其次,聖經故事不是科學,但是大爆炸理論是科學「故事」。
  • 宇宙起源可能不止大爆炸,還有另外的起源理論,你認可哪個?
    例如,「大爆炸理論」就是最好的證明。然而,儘管科學家已經捕捉到宇宙中的紅移現象,並證明宇宙一直在膨脹,但這一理論告訴我們的事實有些不可接受。畢竟,沒有人能想像浩瀚的星海是從無窮小的點誕生的,在那之前沒有時間概念。更不可理解的是,根據「大爆炸」(Big Bang)理論,我們現在生活的宇宙甚至會再次變成奇點,或者所有的物質都會被湮滅,變成一個充滿虛無的空間。
  • 宇宙起源並非只有大爆炸,還有兩種起源理論,你認同哪個?
    然而,雖然說不斷探索的道路上,必然會出現和人類直覺相悖的事情,但是僅憑一些證據就能證明「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準確性嗎?    到今天,我們通過科學的觀察研究,已經知道了古人的判斷是錯誤的,但是要知道古人親身經歷的事情都會判斷錯誤,那麼也就意味著「大爆炸理論」或許也並沒有那麼的正確。    普通人都能夠想明白的問題,科學家們當然也能夠明白。所以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觀測和研究宇宙手段的不斷進步,有許多科學家對宇宙起源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