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美國第一位女性物理學家折桂諾貝爾獎

2020-10-06 知識分子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從左至右: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萊因哈特·根策爾(Reinhard Genzel)、安德烈亞·季姿(Andrea Ghez)


導 讀

今天,美國、英國和德國三位科學家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是美國女物理學家Andrea Ghez(季姿)。

1965年出生的季姿教授,幼年曾因觀看美國登月而希望做太空人。在麻省理工學院讀大學期間先修數學後轉物理。1992年獲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她在今天得知自己成為第四位女性物理諾獎得主感到非常高興,希望能夠激勵年輕人加入自然科學研究。

自然科學著名科學家中,女性還是偏少。在物理學,第一位女性諾獎得主為1903年的居裡夫人,她與居裡先生獲獎。1935年,第二位女性獲得物理諾獎—— 居裡夫人的長女Irene與女婿共享。

居裡一家之外,到1963年才有第一位女性物理諾獎得主(美籍德國科學家Maria Goppert)。2020年,終於有居裡一家之外第二位女性諾獎得主,今年55歲的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教授Andrea Ghez。她也是美國第一位女性物理諾獎得主。她今天接到電話時覺得難以相信。


- 引 言 -

北京時間2020年10月6日下午6點多,在10多分鐘的推遲後,諾獎委員會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以表彰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言」。另一半則聯合授予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烈亞·季姿(Andrea Ghez),「以表彰他發現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物體。」

羅傑·彭羅斯將享有一半獎金,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烈亞·季姿將分享另一半獎金。

今年,每項諾貝爾獎獎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

宣布獲獎者的秘書長Goran K. Hansson表示,因為聯繫獲獎者花了一些時間,所以獎項宣布有所推遲。「這次的諾貝爾獎頒發給宇宙最暗處的秘密。」 他說。


撰文|蔣海宇 馬超 楊梟 瞿立建


愛因斯坦本人並不相信黑洞真的存在:這些超重量級的怪物能捕捉進入其中的一切,甚至光也無法逃脫。羅傑·彭羅斯使用了巧妙的數學方法,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


1965年1月,在愛因斯坦去世十年後,羅傑·彭羅斯證明了黑洞真的可以形成,並對其進行了詳細的描述:黑洞的核心是隱藏著一個奇點,在這個奇點中,所有已知的自然法則都停止了。他的這篇開創性的文章至今仍被認為是自愛因斯坦以來對廣義相對論最重要的貢獻。


根澤爾和季姿利用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開發出了透過星際氣體和塵埃的巨大雲層,觀察銀河系中心的方法。他們挑戰技術極限,改進新技術以補償地球大氣層造成的幹擾,建立獨特的儀器,並致力於長期研究。他們的開創性工作為我們提供了迄今為止最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銀河系中心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今年獲獎者的發現為研究緻密和超大質量天體開闢了新的領域。但這些奇異的天體仍然提出了許多問題,等待我們去解答,激勵我們在未來的研究。這些問題和這些天體的內部結構相關,還涉及到如何在黑洞附近的極端條件下檢驗我們的引力理論」,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主席大衛·哈維蘭對根澤爾和季姿的工作如此評論。


對此次的獲獎者,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施鬱教授評價:「(這次的獲獎)說明諾獎對理論性強的工作態度更友好了。彭羅斯是傑出的理論家,但是這個與諾獎傳統風格不一致,更適合突破獎,彭羅斯是證明了一個定理,不是一個具體的問題,按照諾獎傳統,很難得諾獎。「而對於獲獎研究,他說:「這次獎勵的實際上就是宇宙監督假設,奇點必須要由黑洞藏起來。「


Roger Penrose


羅傑·彭羅斯 出生於1931年在英國科爾切斯特出生。1957年獲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現任英國牛津大學教授。


羅傑·彭羅斯利用巧妙的數學方法證實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的直接結果。實際上連愛因斯坦本人都不相信黑洞是真實存在的,因為這些引力超強的天體能夠吸引一切,連光都無法逃脫,在當時的愛因斯坦看來是不可能存在的。


1965年1月,也就是愛因斯坦死後的第十年,羅傑.彭羅斯證實黑洞在宇宙中是真實存在的,並對這種天體做了詳盡的描述。黑洞的正中心稱為奇點,在這一特殊區域,任何物理規律都不起作用。曾經羅傑.彭羅斯所寫的突破性文章至今仍被認為是自愛因斯坦之後,對於廣義相對論最重要的突破。

他獲得的獎項和榮譽包括劍橋大學亞當斯獎(1966),Dannie Heineman數學物理獎(1971),皇家天文學會愛丁頓獎章(1975),沃夫(wolf)物理獎(1988),愛因斯坦獎章(1990),倫敦數學學會的內勒獎(1991)和德摩根獎章(2004),皇家學會的科普利獎章(2006),克雷獎(2018)


Reinhard Genzel

Reinhard Genzel(1952年3月24日生於德國巴德洪堡),德國天體物理學家。1978年在波恩大學獲得物理學和天文學博士學位,論文是在波恩馬克斯-普朗克射電天文學研究所撰寫的射電天文學。1978-80年期間,他在麻薩諸塞州劍橋市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主要從事射電甚長基線幹涉測量和銀河系恆星形成區的中紅外研究。1980年以米勒研究員的身份來到伯克利,從事遠紅外光譜學研究。1981年加入物理系,從事紅外和亞毫米天體物理學研究以及星際介質研究。1986年離開伯克利,到慕尼黑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任所長。1986年,他離開伯克利,成為慕尼黑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的所長,同時也是慕尼黑大學的名譽教授,在那裡,他和他的團隊利用研究所開發的最先進的紅外儀器開展了一項研究銀河中心、活躍的星系核和高紅移星系中恆星形成的計劃。1999年,他回到伯克利擔任兼職教授。


他獲得的獎項和榮譽包括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Otto Hahn獎章(1980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Miller獎學金(1980年)、總統青年研究員獎(1984年)、美國物理學會院士(1985年)、美國天文學會的Newton Lacy Pierce獎(1986年)、德國研究協會的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獎(1990年)、德克薩斯大學的de Vaucouleurs獎章(2000年)、法國天文學協會Janssen獎(2000年),德國物理學會Stern-Gerlach獎(2003年),瑞士Balzan "紅外天文學 "獎(2003年),加拿大天文學會Petrie獎(2005年)、瑞士伯爾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協會愛因斯坦獎章(2007)、香港邵逸夫獎基金會邵逸夫獎(2008)、義大利Fondazione Premio Galileo 2000獎(2009)、荷蘭萊頓大學名譽博士(Dr. h.c.)(2010)、Tycho Brahe獎(2012)、Karl Schwarzschild獎章(2011)、Crafoord天文學獎(2012)、英國皇家天文學會Herschel獎章(2014)、德國大十字勳章(含星)(2014)、巴黎天文臺OPSPM名譽博士(Dr.h.c.)(2014)、以色列理工學院哈維科技獎(2014)


他是歐洲科學院、德國自然科學院利奧波迪納院士、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他還是法國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西班牙皇家科學院和倫敦皇家學會的外籍院士/外籍通訊院士/會員。他還是德意志共和國科學和藝術榮譽勳章的成員。


Andrea Ghez


安德烈亞·米亞·季姿,1965年6月16日出生,1992年獲得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92-1993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做博士後,此後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任教授。美國天文學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與天文學系教授。2004年,《發現》雜誌將季姿列為美國20位在各自領域表現出高度理解力的科學家之一。

她目前的研究涉及使用高空間解析度成像技術,如Keck望遠鏡的自適應光學系統,研究恆星形成區域和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也就是「人馬座A*」。她以銀河系中心附近恆星的運動學為探針,研究這一區域。Keck望遠鏡的高解析度使Reinhard Genzel小組對銀河系中心運動學的第一次重大研究有了很大的改進。

2004年,季姿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她在許多紀錄片中都有出現,為大眾科普關於宇宙的知識。2019年,季姿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APS)院士。季姿獲得多項重大獎項,如:安妮·坎農天文學獎 (1994年),美國天文學會牛頓·萊西·皮爾斯天文學獎 (1998年),賽克勒獎 (2004年),金盾學院學術卓越獎 (2004年),馬克·阿倫森紀念講座 (2007年)等。


參考資料

http://www.astro.ucla.edu/~ghez/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2020/press-release/

http://www.astro.ucla.edu/~ghez/Ghez_cv_long.07aug.pdf

https://mp.weixin.qq.com/s/HDZdCebO_gK1wJMxeKzxTA

https://mp.weixin.qq.com/s/s0AhyZs2HqgoameMtqpgZQ

相關焦點

  • 時隔55年,史上第三位女性物理學家獲得諾貝爾獎
    剛剛宣布的諾貝爾物理學獎,55年來首次頒發給一位女性,使得本屆諾貝爾獎更具有歷史性意義。來自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唐娜·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博士是歷史上第三位獲得該獎項的女性,此前獲獎的還有瑪麗·居裡(1903年獲獎)和瑪麗亞·戈培爾-梅耶(1963年獲獎)。
  • 登陸火星的第一位太空人將是女性?美國宇航局局長認為如此
    不過,在美國宇航局(NASA)局長看來,婦女能頂整個天。這位曾經開過預警機的飛行員局長表示,第一個登上火星的人類,將是一名女性。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萊登斯汀(Jim Bridenstine)上任以來,多次表示對月球和火星的興趣,他表示,時隔半個世紀之後,人類再次登陸月球時,第一位踏上月球土地的將是一位女性。
  • 女性物理學家莎拉琪克:我永遠不會放棄物理
    編者按:2020年初,物理學家米裡亞姆·莎拉琪克因「對固體和分子磁學中電子傳輸物理學的基本貢獻」而被選為2020年美國物理學會研究卓越成就獎章獲得者。在她的職業生涯中,雖然遭遇過性別歧視、家庭變故,但仍在專業領域的研究中建樹頗豐。她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女性科學家的「堅韌品質」。
  • 為什么女性物理學家那麼少?看看女物理學家帕特裡夏·蘭金怎麼說
    帕特裡夏·蘭金(Patricia Rankin)是美國科羅拉多博爾德大學的一名物理學教授,她在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讀本科和研究生,曾因物理專業成績排名年級第一而被授予「州長獎」。早在20世紀80年代,她還是一名年輕的科學家時,同事和朋友經常提醒她,「你看起來不像物理學家。」當時,蘭金以為他們是在讚美她的時尚感。
  • 美媒:紐約市十大傑出女性講評選 華裔物理學家吳健雄上榜
    【來源:中國僑網】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在3月8日國際婦女節這一天,美國紐約《每日新聞》評選了全市十大傑出女性,表彰她們在科學、政治、文化史上的突出貢獻。其中,華裔物理學家吳健雄成功上榜。吳健雄是美國物理學會(APS)第一位女性會長,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曾用實驗方法驗證了宇稱不守恆(parity),多次驗證了李政道和楊振寧和李政道的設想,並在1978年獲頒沃爾夫物理學獎(Wolf Prize)。1912年,吳健雄出生於中國江蘇,1936年乘坐郵輪啟程到達美國。
  • 美國航天局:將在2024年前讓第一位女性航天員登陸火星。
    美國航天局將在2024年前讓第一位女性和下一位男性登上月球,並利用創新技術探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的月球表面。我們將與我們的商業和國際合作夥伴合作,在本十年結束前建立可持續的勘探。
  • 世界著名女性物理學家
    1911年在布魯塞爾召開的第一屆索爾維會議,當時國際物理學界的大咖基本都到場,只有一位女性即居裡夫人前者居裡夫人就不用多說了,發現並分離出來兩种放射性元素釙和鐳,兩次獲得諾貝爾獎,是二十世紀最為傑出的女性科學家。
  • 英國航天局希望登月任務中第一位女性將成為《衛報》關鍵角色
    守衛月球之門將圍繞月球運行,並作為太空人的中轉站,有一個實驗室宿舍和一個太空車庫,用於漫遊和其他攝影:當第一位女太空人在月球上行走時,Nasa/PawA。尼爾·阿姆斯特朗邁出歷史性的第一步超過半個世紀後,這可能會被視為女性邁出的一小步,但卻是女性邁出的一大步。但是在英國航天局的走廊上,這也將被標記為英國在太空探索的下一個前沿領域——火星任務中發揮關鍵作用的時刻。
  • 菲爾茲數學獎:史上第一位女性獲獎者誕生(圖)
    第一位菲爾茲數學獎的女性得主——伊朗裔美國人,瑪利亞姆·米爾扎哈尼中國網8月14日訊 據法國《費加羅報》網站8月13日報導,本周二(8月12日),在韓國首爾舉行的國際數學家大會(ICM)上宣布了四4位菲爾茲數學獎得主:阿圖爾·阿維拉(Artur Avila)、瑪利亞姆·米爾扎哈尼(Maryam Mirzakhani)、曼紐爾·巴爾加瓦(Manjul Bhargava)和馬丁·海爾(Martin Hairer
  • 江蘇文化日曆 | 周培源:清華第一位理論物理學家
    他還是傑出的教育家,許多著名學者都曾受教於他,如彭桓武是他培養的第一位研究生,王竹溪、林家翹都曾跟隨他做研究,楊振寧、錢三強、何澤慧都曾聽過他的課。由於貢獻傑出,1980年周培源獲得美國普林斯頓法學博士的稱號,198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80年和1985年兩次獲得了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具有卓越貢獻的校友」獎。
  • 她是祖國培養的第一位女性航天員,如今事業有成,家庭幸福
    她是祖國培養的第一位女性航天員,如今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中國是在蘇聯、俄羅斯、美國之後第四個實現載人航天的國家,而為國家實現了這個光榮任務的太空人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他就是楊利偉。也因為這樣,世界各國的太空人主要由男性組成,女性比例較低,但這並不意味不存在,今天就要跟大家介紹下中國第一位女太空人,她的名字叫做劉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她的故事:她是祖國培養的第一位女性航天員,如今事業有成,家庭幸福。
  • 那些頭戴諾貝爾獎「王冠」的女性
    1903年,瑪麗·居裡(大名鼎鼎的居裡夫人)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隨後是1905年獲得和平獎的貝爾塔·馮·蘇特納男爵夫人。>>>>美國政治經濟學家埃莉諾·奧斯特羅姆2009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和奧利弗·伊頓·威廉森,以表彰他們在經濟管理分析方面所作的貢獻。奧斯特羅姆是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
  • 醫學核物理學家,第二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美國女性。
    她收到這份聘書的部分原因在於當時美國剛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很多男性受戰爭影響而去從軍,許多大學為了避免倒閉轉而願意提供教育及工作給女性。在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時期,耶洛是該部門400名中唯一一名女性僱員,也是該部門自1917年以來第一位女性僱員。1945年時,耶洛取得博士學位。第二年夏天,她參加了政府在紐約大學主辦的兩門免費物理課程。
  • 歐冠賽場第一位女性主裁誕生,將執法尤文vs基輔
    此前她曾執法2019年利物浦與切爾西的歐洲超級盃,同時在2019年4月28日亞眠與斯特拉斯堡的比賽中還成為成為法甲賽場第一位女性主裁。而這也是歐冠賽場歷史上第一次有女性擔任主裁判。此前另一位女性裁判,瑞士人Nicole Petignat已在2003年8月14日的歐聯杯資格賽第一輪AIK Solna和Fylkir的比賽中創造歷史,成為第一位在歐戰賽場擔任主裁判的女性。(編輯:姚凡)
  • 【女神節新聞】第一位入選「皮尤海洋保護學者」的中國女性
    2018年2月,美國皮尤慈善信託基金(the Pew Charitable Trusts)公布了2018年度「皮尤海洋保護學者」(Pew Marine Fellows)名單,美境自然的科學總監林吳穎成功入選。她成為了本年度唯一一名來自中國的獲獎者,也是自1990年第一屆「皮尤海洋保護學者」評選以來的第四位中國人,第一位中國女性,第一位中國NGO從業者。
  • 百事第一位女性CEO盧英德離任 將由總裁拉瓜爾塔接任
    百事第一位女性CEO盧英德離任 將由總裁拉瓜爾塔接任  Emma Chou • 2018-08-07 09:26:37
  • 我國第一位女皇帝不是武則天,她才是真正的第一女性統治者
    今天跟大家聊聊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統治者。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武曌[zhào] 武則天。然而她卻不是第一位手握政權的女性。第一位女性統治者是漢高祖劉邦原配妻子呂雉,也就是歷史上統稱的呂后。
  • 近代航天史上一些著名的女性
    曾經,詹森和她同事們的事跡鮮為人知,但2016年,《隱藏人物:美國夢和幫助贏得太空競賽的黑人女性的未被描述的故事》一書出版後,她們迅速成為公眾焦點,相關電影《隱藏人物》獲得2016年奧斯卡提名。可以說,詹森和她的同事們成為了近代航天史上最著名的女性當中的一批。
  • 川普提名華裔女性趙小蘭為交通部長 美國華人:她是我們的楷模!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胡慧敏)當地時間周二晚,各大美國媒體報導稱,美國當選總統川普已經確定提名前勞工部長、華裔女性趙小蘭為新任美國交通部長,預計正式聲明將於11月30日下午宣布。如若趙小蘭接受提名,這將意味著她二次入閣。曾經作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進入內閣的華裔女性,趙小蘭又一次創造了歷史。美國華人對於這一消息感到十分振奮。
  • 美國郵政將發行華裔物理學家吳健雄紀念郵票
    【僑報特約記者嚴添11月17日華盛頓報導】美國郵政(USPS)周二公布了即將在2021年發行的新版郵票,其中為紀念著名華裔核物理學家吳健雄(Chien-Shiung Wu)所發行的郵票最為引人注目。吳健雄1912年出生於中國江蘇省太倉縣,1997年2月在美國紐約逝世。她先後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曾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住歐內斯特·勞倫斯(Ernest Orlando Lawrence),並以外籍女科學家的身份參加了美國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