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布天幕預告,在2019年1月21日、2月19日和3月21日,「超級月亮」將登上天幕,公眾可盡賞「神奇月亮」。
由於月球繞地球轉動的軌道呈非標準橢圓狀,地球與月球間的平均距離約為38.4萬公裡,近地點距離小於36萬公裡,遠地點距離超過40萬公裡,因此發生在近地點時的滿月要比發生在遠地點時的滿月看上去大14%左右,變亮30%左右。因此,近地點滿月也被稱為「超級月亮」。其中,1月21日即明天,「超級月亮」發生時,在地球另一端正上演一出年度天文大戲「超級月全食」。遺憾的是,中國正好是白天,公眾無緣此天文奇觀。
自古以來,月亮尤其是圓月已成為中國人寄託情思的一大重要載體,關於詠月的詩篇更是不勝枚舉。因此,每次「超級月亮」出現,都給公眾帶來了一次難得的賞月良機,公眾藉此不僅可以了解相關天文知識,還可以感受一下古人賞月的那份浪漫情懷。它給人們帶來驚喜的同時,也讓網上把「超級月亮」與自然災害聯繫起來的傳言不攻自破。
超級月亮的形成涉及月球繞地球運行的兩種不同周期,一是地球所見的月亮形狀變化( 位相) 的周期,二是月亮離地球距離變化的周期。這兩個周期的長度不同,平均位相變化平均周期為 29. 53 天。月亮繞地球的軌道是個橢圓,因此它繞地球運行過程中與地球的距離是變化的,月球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約 38.4 萬公裡,最近約 35.6 萬公裡,最遠約 40.6 萬公裡。在軌道上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點叫近地點,月亮從近地點繞地球一周再回到近地點的周期,叫近點月周期,其周期平均為 27. 55 天。所以,月亮為滿月時不一定處於近地點,月亮在近地點時又不一定是滿月。所謂的超級月亮,就出現在月亮的近地點和滿月的時間非常接近時。
有人擔心「超級月亮」的潮汐力會引發地震、氣候異常、火山爆發等一系列自然災害,危及人類的生產生活。網友們匯總:1955 年、1974 年、1992 年和 2005 年出現「超級月亮」時,都沒什麼好事,發生過颶風、海嘯等極端氣候現象。2011 年3月8日,河南周口市太康縣、扶溝縣、西華縣交界處發生 4. 3 級地震。3 月 10日,雲南盈江縣發生 5.8 級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海岸附近發生了9.0 級地震並引發海嘯。有網友把這些災難和「超級月亮」扯到了一起。民眾也因此議論紛紛,爭論不休。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地震、火山噴發與月亮沒有任何關係,皆因地球自身原因所致。「超級月亮」大多數年頭都會有,並沒有給人類社會帶來任何災難,對公眾生產和生活也沒有產生絲毫影響。「超級月亮」既不神秘,也不奇怪,系正常天象。不會帶來災難,但不代表「超級月亮」會來得悄無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