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0日發布天幕預告:在2019年,「超級月亮」將連續三次登上天幕,時間分別是1月21日、2月19日和3月21日,公眾可盡賞「神奇月亮」。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紫金山天文臺專家介紹,其實「超級月亮」一詞是個新興詞彙,被提出不過才幾十年。它指的是發生滿月時,月球位於近地點附近的現象。
據介紹,由於月球繞地球轉動的軌道呈非標準橢圓狀,地球與月球間的平均距離約為38.4萬公裡,近地點距離小於36萬公裡,遠地點距離超過40萬公裡,因此發生在近地點時的滿月要比發生在遠地點時的滿月看上去大14%左右,變亮30%左右。因此,近地點滿月也被稱為「超級月亮」。
專家稱,「超級月亮」其實並不神秘,一年中總會或多或少出現幾次。
在2019年,三次「超級月亮」發生時,月球都非常接近近地點。其中,1月21日,滿月發生的時刻是中國時間13:16,地月距離約為357300公裡;2月19日,滿月發生的時刻是23:54,地月距離約為356900公裡;3月21日,滿月發生的時刻是9:43,地月距離約為360700公裡。
其中,1月21日即明天,「超級月亮」發生時,在地球另一端正上演一出年度天文大戲「超級月全食」。遺憾的是,中國正好是白天,公眾無緣此天文奇觀。
但值得期待的是,在2月19日當天,恰逢元宵佳節,一輪大大的元宵明月升上天空,將為佳節倍增氣氛。
延伸閱讀:
超級月亮真有那麼神嗎?
昨夜,京城處處可見仰望星空的人,傳說中152年一遇的「五星級」、「三合一」「超級藍血月」點燃了人們的熱情,僅北京天文館的廣場上,就聚集了上千特意趕來觀測月全食的大小觀眾。
一架飛機飛過紅月。 甘南攝
月食全程 王海欣攝影製作
「紅月」與穹頂 劉平攝(二次曝光)
通州區,攝影愛好者支起天文望遠鏡,等待月全食。白繼開攝
窗外的夜空高掛「紅月亮」。 白繼開攝
追逐這次「五星級」的月全食首先成了攝影愛好者們的「狂歡」。下午5點多,天還大亮著,盧溝橋畔的攝影愛好者們已經架起了「長槍短炮」,待月而出了。
接近晚8點,月亮左下方漸漸隱入黑影,「天狗」吃掉了一小半月亮。天文館廣場上架起了8架巨大的天文望遠鏡,它們大的倍率高達46倍。透過它,月球表面的環形山、月海清晰可見。每一架望遠鏡前都有二三十位觀眾在翹首等待,等候的紅線外還聚集著數百人。「聽說從『食既』到『生光』階段能看見美麗的大『紅月亮』,我一早兒就訂好了鬧鐘,等著到時候看呢!」一個初中男生告訴記者。
北京天文館的專家寇文告訴大家,其實月全食時,月亮「紅」到什麼程度,每一次都有所不同。有可能月亮沒變那麼暗,看上去是橙紅色;有可能看上去像深紅色、磚紅色;有可能是古銅色、咖啡色;也有可能非常非常暗,變成灰色。「一會兒月亮到底會變成什麼顏色,這是一大懸念!
除了現場的觀測外,本次精彩天象由於肉眼清晰可辨,因此更多公眾選擇了在家當窗賞月。而在網絡上觀看三合一「超級藍血月」的直播也成了網民們的「狂歡」,各大網站和許多新聞媒體的移動端,紛紛推出賞月現場的連線直播,其中不少都請到了權威的天文專家「坐鎮」為觀眾進行科普。「新華視頻」的直播平臺9點時,觀眾數量已經暴漲至超過1800萬人。許多直播平臺的留言區還成了一片「許願牆」:「新的一年,但願平平順順」、「希望老公工作順利,女兒健健康康」……
這次超級天象真的這麼罕見嗎?在天文專家的眼中,卻也不盡然。月亮一年內要繞地球轉12圈。「當月球處於『近地點』時就有可能發生『超級月亮』,所以這一現象其實是比較常有的。」寇文解釋道,「藍月」只是有些民俗中的一種稱法,「一個自然月中出現兩次滿月,第二個滿月就被叫做『藍月』。看上去可不會發藍光!另外,年內,我們將還能看到一次月全食,發生在7月28日後半夜,我國能觀測到帶食月落。下一次我國大部分地區全程可觀測的月全食要等到七年後的2025年9月8日了。」
這三種天象聚集在一起真要等150多年?有天文專家解釋,就全球範圍而言,「超級藍血月」現象並非百年一遇,上一次出現在1982年12月30日。「不過對北美地區的觀眾來說,倒真的是152年一遇,他們上一次親眼所見是1866年3月31日。」
來源:綜合 新華網 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