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門當戶對」這個詞,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因為中國的傳統婚姻觀念中,特別講究男女雙方家庭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的對等,這就是即便在今天,也經常被人們說到的「門當戶對」。
可是您知道嗎?其實門當和戶對,是古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兩樣東西,是古代建築大門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
先說門當:指的是大門前,左右兩側擺放的一對石墩或者石鼓。門當的形狀有圓形和方形兩種,圓形是戰鼓的象徵,也就是含蓄地告訴人們,這個家的男主人是一名武將;方形的寓意是硯臺,表明這個大門裡的一家之主是個讀書人,是一名文官。
再說戶對:指的是大門的門楣上方或者兩側,特意突出的木雕、磚雕或石雕。戶對的數量有嚴格的規定,必須是二、四、六這樣的雙數,據說這寓意著家中夫妻和順,男丁興旺。
戶對通常都是圓柱形或者方形,每根的長度大約在三十釐米左右,並且必須要與地面平行。與門當所要表達的主人身份有所不同的是:圓形戶對代表文官之家,方形則預示一家之主為武官。
再聊聊戶對在數量上的講究,首先戶對必須是成雙成對的雙數,這個咱們前文中已經提到過了,再有戶對數量也是一家之主,為官級別的體現:通常來說,一到五品的官員,家宅戶對為六個;六到七品的官員,家宅戶對為四個;而七品以下的,家宅戶對就只能用兩個了。當然如果是普通的大戶人家,門楣上的戶對,最多也只能是兩個,這也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種等級制度的體現。
中國古代建築學,極為推崇對稱美,所以凡是有門當的宅院,必定會配套上戶對,並且門當的大小和戶對的多少,甚至上面雕刻的裝飾圖案,都是宅邸主人社會地位、身份、以及家境的重要標誌。
正是因為「門當」和「戶對」,所涵蓋的家庭背景的信息量非常之大,所以古人在決定子女的婚姻大事之前,總是會派人暗中考查對方宅邸大門上的門當和戶對,只有從「門當」與「戶對」上,品讀出來的對方家世信息,與自己的家庭條件互相匹配的時候,才會把兒女的婚姻大事確定下來,這個確定過程是相當謹慎和詳細的,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古人對家族家庭觀念的注重,以及對待婚姻的嚴肅態度。
久而久之,考察「門當」和「戶對」便成了中國古代婚姻文化的一部分,慢慢地「門當戶對」也就成為青年男女進行婚配時的常用語了。
不過,滄海桑田,時過境遷,隨著文化習俗和社會觀念的轉變,很多古老的傳統都隨著現代化的進程而改變了,在現代人的社交範圍不斷擴大,以及婚姻自主,戀愛自由的觀念下,現代人的婚姻,是否一定要門當戶對,恐怕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