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朋友對參宿四前段時間的騷操作都還印象深刻。
這顆位於獵戶座肩部的著名恆星從2019年9月開始發生快速變暗,亮度一度降至只有正常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這種變化肉眼可見。
參宿四者,紅超巨星也,一顆演化至生命末期的大質量恆星,其質量約為太陽11倍,但直徑卻已膨脹到太陽900倍,倘若將它放在太陽的位置,表面幾乎能觸及木星軌道。行將木就的參宿四隨時都可能發生劇烈的超新星爆發。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亞毫米波陣列曾在2017年6月拍攝一張圖像,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揭示了參宿四的驚人面目——這顆垂死恆星已經出現明顯變形。
正因如此,參宿四的離奇變暗迅速吸引廣泛關注。眾多好事者紛紛推測,參宿四進入至暗時刻或許是它爆炸的前奏。於是,吃瓜群眾們搬好小板凳,坐等有生之年系列的天文奇觀。
然而,事實證明,參宿四隻是跟我們開了個生死玩笑。在吊足地球人胃口後,參宿四的亮度從今年二月左右開始回升,到四月份基本恢復正常水平。
那麼,離奇變暗的參宿四究竟經歷了什麼?天文學家之前曾給出兩種可能性——其一,參宿四向地球方向拋射了塵埃氣體雲,遮擋了參宿四的光線;其二,參宿四經歷了異常的恆星活動。現在,天文學家終於取得新發現,原因指向了後者。
2020年6月29日發布在《天體物理雜誌快報》的一項新研究指出,參宿四離奇變暗是因為出現了巨型黑子,這些黑子至少覆蓋了恆星可見表面一半的面積。
據介紹,2020年1月-3月,研究人員利用位於夏威夷的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望遠鏡(JCMT)在亞毫米波段對參宿四展開詳細觀測,並將最新觀測結果與過去13年的觀測數據進行對比。他們發現,即便在亞毫米波段,參宿四的亮度也出現了20%的下降。這意味著參宿四變暗不是塵埃氣體遮擋的結果,而是自己本身的變化。
觀測數據還表明,參宿四變暗與其表面平均溫度下降約200攝氏度有關。鑑於2019年12月拍攝的高解析度圖像顯示參宿四亮度存在明顯不均勻,可以推斷參宿四的溫度下降不可能發生在整個恆星上。
「綜合我們的研究結果,清楚地表明,巨型黑子覆蓋了參宿四可見表面50%到70%的面積,每個黑子的溫度比恆星其他區域低。」該研究第一作者、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的塔維莎·達爾馬瓦德娜(Thavisha Dharmawardena)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黑子是出現在恆星表面的短暫性暗斑,溫度相對較低,與恆星磁場有關。我們的太陽也有太陽黑子,是衡量太陽活動的重要指標之一。
在接下來的一年裡,研究人員還將繼續利用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望遠鏡對參宿四展開研究,以進一步了解這顆隨時可能爆炸的恆星。
值得一提的是,參宿四距離我們六百多光年,處在安全距離之外,它的爆炸不會對地球造成致命危害,但卻也足以上演一場震撼的天文奇觀。
至於我們能否吃到這個大瓜,就看誰先熬死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