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術期刊《科學》12月4日公布了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的重大突破。
「九章」的問世,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對於這一令人矚目的成就,國際媒體和機構紛紛給予關注。
△12月4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發表了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的最新成果,審稿人評價這是「一個最先進的實驗」和「一個重大成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學者,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來自日本的「富嶽」則要用6億年。
實驗結果顯示,「九章」處理特定問題的速度比「富嶽」快100萬億倍;等效來看,「九章」比去年穀歌發布的53個超導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還要快一百億倍。
《新科學家》周刊
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詳細介紹了「九章」的計算方法和工作原理,並援引專業人士的觀點說,中國「九章」的成功,表明應用光子玻色取樣獲得「量子優越性」是可行的,而「九章」代表了一種與谷歌完全不同的硬體路徑。
《自然》雜誌
《自然》雜誌發表題為《中國物理學家挑戰谷歌「量子優越性」》的報導說,中國科學家使用雷射束進行了一項數學上被證明在普通計算機上幾乎不可能完成的計算。「該團隊在幾分鐘內就完成了現有最好的超級計算機需要地球一半年齡才能完成的任務」,且與谷歌去年發布的53個超導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的硬體路徑不同。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物理學家伊恩·沃姆斯利說:「這無疑是一個了不起的實驗,也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彭博社
彭博社網站技術頻道12月4日發表題為《中國科學家宣布在量子計算競賽中取得突破》的報導說,這是中國發展量子技術的第一個裡程碑。
報導認為,雖然量子計算仍處於起步階段,但它被認為是從根本上提高計算機處理速度和能力的關鍵,使計算機能夠模擬大型系統,推動物理、化學和其他領域的進步。中國研究人員正與谷歌、亞馬遜和微軟等美國大公司競爭這項技術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