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這樣的現象,自從人類的生活水平提高以來,我們的記憶力似乎出現了集體性偏差,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位南非的總統,叫做曼德拉。他的一生都在為消除種族歧視而奮鬥,他本人也在2013年去世,沒想到他去世的消息剛剛曝出來,很多人都感到大吃一驚,因為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曼德拉早就在80年代的監獄中去世,出現這種記憶偏差的人並不在少數。
《愛我中華》歌詞
其實這種集體性的記憶偏差,我們也叫做曼德拉效應。之前網絡上也流傳出了這樣的一個話題,那就是愛我中華的歌詞,在許多人的認知中,《愛我中華》的前一句歌詞是56個民族,但是當我們翻閱了網絡上流傳的各個版本來看,第一句歌詞都是56個星座。這則消息日出更是刷新了人類的認知,畢竟從我們小時候56個民族就已經印在了我們的腦海中,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雕塑沉思者
除了《愛我中華》的歌詞外,相信在很多人的小學課本中,都出現過著名雕塑沉思者的畫像,在我們的印象中稱死者的手臂是放在額頭上的,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沉思者的手其實一直都放在下巴上,這讓很多人刷新了認知。在面對同一事物時,如果只有一兩個人出現了記憶偏差,那還是能夠用科學解釋的,但是這種集體性的記憶錯亂究竟是如何導致的呢?在這個過程中大腦究竟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呢?
曼德拉效應如何產生的?
有人認為,雖然人類的大腦是人體一切活動的CPU,它可以儲存不同時間段的數據,但是記憶的留存也是與許多方面有關的,只有在情感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個完整的畫面才會形成,因此很多人認為曼德拉效應其實只是虛構性的記憶,這其實源於內心對真實情況的排斥,所以在我們的大腦中才會出現認知性偏差。
也有人認為曼德拉效應其實有些定諤的貓有著密切的聯繫。把一隻貓放在一個密閉的盒子中,如果我們不去打開這個盒子,貓是生是死,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這個時候人類的心中就會對貓的生死有一個疊加概念,或許在我們的宇宙中這隻貓是活著的,但是在另一個時空中這隻貓已經去世了。
人類所發生的記憶性偏差,其實也與這種情況有關,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選擇,也面臨著是否要打開盒子的境地,正是由於這樣的情況,我們的記憶才會出現集體偏差,在不同的宇宙中自然會有不同的定論,直到現在曼德拉效應仍然沒有準確的實質依據,不知道大家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