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Memory),即人腦對經歷過事物的識記、保持、回憶或再認,它是進行思維、想像等高級心理活動的基礎,也是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本機能。其中「記」字代表「識記、保持」;而「憶」字代表「回憶、再認」,這四個環節缺一不可。
也正是因為記憶的存在,人類才能持續發展、創造,若是沒有長時間記憶的能力,那麼我們根本無法進行複雜的工作,也就沒有如今燦爛輝煌的人類文明。
然而近些年來,越來越多人卻覺得,自己的記憶遭到「篡改」,好像一些事明明發生過,卻又沒發生;好像一些事沒發生,但現實中又確確實實發生了,科學家將這種現象,稱之為「曼德拉效應(The Mandela Effect)」,即大眾對歷史的集體記憶與史實不符。
之所以得名「曼德拉效應」,是因為它和一個人密切相關,他便是南非國父,曼德拉。2013年12月5日,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在住所內安然離世,享年95歲。就在人們紛紛懷念他對人類和平作出的貢獻時,卻出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人們,清晰地記得,曼德拉早就去世了。並且持有這一觀點的人,成百上千,他們甚至沒有任何關係和聯繫,其中甚至有些人表示,自己早就看到過關於曼德拉去世的報導、葬禮片段。
超自然研究者菲安娜·布梅(Fiona Broome)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並非大家的集體記憶出錯了,而是某些人與平行時空產生了交匯,使得記憶重疊,因為在那個世界裡,曼德拉已經去世了。
其實除了著名的曼德拉事件,全球各地還曾發生過許多類似事件,比如羅丹的著名雕塑《思想者》,它創作於1880年,是一個強有力的男子沉浸在極度痛苦中的姿態,此人彎著腰,屈著膝,右手託著下頜,默視下面發生的悲劇。相信不少朋友都曾見過這一著名雕塑。
但奇怪的是,無數人在看到《思想者》後,都表示:「記憶中的它,不是用手背抵著額頭嗎?」甚至有些人站在《思想者》面前,都不願相信這一事實,始終認為原作就是抵著額頭,而不是託著下頜。
在我國,最著名的「曼德拉效應」莫過於《愛我中華》的歌詞,揭曉答案前,各位讀者朋友不妨回憶一下這首歌,開頭到底是怎麼唱的?答案揭曉: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說實話,有沒有朋友把它唱成「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但事實上,從始至終,這首歌唱的都是「五十六個星座」。
除了《思想者》和《愛我中華》,還有埃及法老圖坦卡蒙的面具,很多人的記憶力,圖坦卡蒙的頭頂是「一條眼鏡蛇或兩條眼鏡蛇」,但事實上,面具上是「一條眼鏡蛇加一隻禿鷹的頭」!但很多人都表示,自己從未見過那隻禿鷹。另外還有香蕉樹果實的成長方向,它們從來都是向上的,而不是大家記憶裡向下的。
隨著發現「曼德拉效應」的人越來越多,自然引起了不小的恐慌,甚至有人表示,人類的記憶被篡改了。不過對此,大部分專家學者還是持否定態度的。
心理學專家王衛東認為,所謂「曼德拉效應」,不過是因為人們對不太了解的事物產生的記憶偏差,就拿「曼德拉」本人來說,許多人之所以覺得他早就去世了,是因為曼德拉曾在牢中服刑27年,當他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裡時,又常常是頭髮花白的形象,這會讓人們下意識聯想到「衰老和死亡」,所以一旦一段時間沒有看到曼德拉,就會默認他已經「去世」。
心理學家約翰·保羅·加裡森更是直言:一些「曼德拉效應」,是某些別有用心之人捏造出來,用來誤導他人的。
當然了,對於專家學者們的回應,許多人還是持否定態度,他們認為「曼德拉效應」是真實存在的,畢竟全球那麼多互不相識的人,卻記住了同一件事,這種情況,絕對不是一句簡單的「捏造、記憶偏差」能解釋的。對此,你怎麼看?你是否遇到過「曼德拉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