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曼德拉,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他是南非的前總統,一生都致力於廢除種族隔離的問題,而曼德拉本人也在2013年去世,但是當這個消息出來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非常詫異,因為在大家的記憶當中,曼德拉似乎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已經在監獄去世了,而且不僅僅是一個人的記憶出現了錯誤,而是集體性的出現了錯誤。
而這樣的現象,我們也稱之為"曼德拉效應",這個效應首先是由一個超自然的顧問提出的,這種效應顯示我們的記憶似乎出現了一定的偏差,比如《愛我中華》歌曲當中的歌詞,到底是"五十六個民族"還是"五十六個星座",在我們的記憶當中,似乎就是前者,但是這首歌從寫出來到現在,一直都是後者。
除此之外,著名的藝術雕塑《沉思者》,相信在很多人的記憶當中,《沉思者》的手臂應該是放在額頭的,但是事實上,《沉思者》的手一直都放在下巴處,而這本不是一個人出現了記憶的偏差,而是集體性的。
首先,關於記憶的存在,就得研究一下我們複雜的大腦了,它會不斷的儲存各種不同的數據,而記憶往往是以這些數據為主,然後在主管情感和經驗等等各種因素的作用之下,才形成的一個畫面,所以很多人認為"曼德拉效應"只是一種自我虛構型的記憶,因為內心對於真實記憶的排斥,從而使得我們記憶在大腦當中因為主觀因素的影響,而出現了很大的偏差。
除此之外,還有人用解釋平行宇宙的"薛丁格的貓"來解釋"曼德拉效應",其實"薛定鄂的貓"一開始是用來反駁哥本哈根派的量子力學不確定性原理的,因為哥本哈根派認為微觀量子的核心就是"不確定",當然時至今日,早已證明了哥本哈根派的"不確定"理論是正確的。
"薛丁格的貓"是一個典型的理論實驗,薛丁格將一直貓放在一個緊閉不開的盒子當中,如果我們不去打開盒子,就永遠都不會知道這隻貓是死是活,所以這個時候這隻貓在人們的心中就處於一個既死又活的疊加態,也就是說,用多元平行宇宙的理論來說,這隻貓在一個宇宙當中是活著的,但是在另外一個宇宙當中又是死的,至於進入哪一個宇宙,只有打開盒子的那一刻,才能夠決定。
所以很多的人認為,人類就如同在這樣的一個盒子當中,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著盒子被打開的情況,而人類也時時刻刻存在這進入各個平行宇宙的選擇,也正是因為這樣的選擇,人類的記憶才會出現集體性的偏差,這是因為在多元宇宙當中,不同的宇宙會有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