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月亮是好是壞?成都專家原定2020發射的人造月亮,為何沒動靜

2021-01-19 3D看個球

一個月亮究竟夠不夠用,中國並不是第一個提出這個疑慮的國家,其實對於「人造月亮」的構想,最早來自於法國一位藝術家!

他有這樣一個想法,在地球上空 掛一圈用鏡子做成的項鍊,讓它們一年四季都能將陽光反射到巴黎的大街小巷,這聽起來頗有些浪漫主義的設想,倒也沒那麼難以實現,至少俄羅斯就嘗試了一番。

位於高緯度地區的俄羅斯氣候寒冷,冬季黑夜時間非常漫長,深受極夜困擾的俄羅斯開始設想,如果能夠發射一種巨大的反射鏡面到地球軌道上,就像月球那樣,自己不發光,但是可以通過對反射鏡面角度的調整,將大量太陽光反射到地球表面某一特定區域,從而實現延長該地光照時間的目的。

簡單來說,用一個人造月亮為俄羅斯高緯度地區提供照明。

一定有人會問了,多一個月亮有什麼好處?

俄羅斯科學家們是這樣解釋的,這樣做會產生諸多好處,包括延長農作物光照時間,提高產量,延長農作物收穫期,提高太陽能發電站發電量,甚至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提升救災效率。

比如某個地區在夜間發生嚴重自然災害,由於黑夜阻礙了救援行動的進行,此時就可以通過調整鏡面衛星角度,將受災地區照亮,從而有利於救災活動的進行。

對此深信不疑的俄羅斯開始實施人造月亮計劃,這一項目更多的時候被人們稱作「太空鏡面」(Space Mirror),實際上它屬於俄羅斯實施的「旗幟」(Znamya)項目,該項目原計劃實施三次太空鏡面發射,但最終只實施了兩次。

一次是在1993年2月4日,蘇聯解體後才兩年,俄羅斯開展了第一次太空鏡面反射實驗,即「旗幟2」(Znamya 2)。

在完成對當時俄羅斯空間站,「和平號」(Mir)的物資運輸補給任務之後,一艘「進步M-15」飛船與空間站脫離,並開始快速自轉,利用離心力展開一個直徑20米的薄膜鏡面,其產生一束強度大致與一個滿月相當的直徑4km的光束,掃過從大西洋,橫穿歐洲再到俄羅斯的大片區域。

當它運行到西歐上空時,恰好是後半夜,它大方的向地面射去了第一縷陽光,可以說是初步驗證了,巨型太空人造反射光源的可行性。

1999年2月4日,俄羅斯實施「旗幟2.5」計劃,在1993年計劃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本次任務的主要改進在於,反射薄膜鏡面的直徑從20米增大為25米,並且改進了控制系統。「旗幟2」的光束只能自由漂移,但「旗幟2.5」能夠通過控制系統,將照射點停留在某個點上長達幾分鐘。

並且,通過角度的精準調節,其亮度理論上可以達到滿月的5~7倍,光束直徑最大可望達到7km左右。

按照預先的設想,「進步M-40」貨運飛船攜帶了一面反射鏡進入太空與「和平號」空間站對接,進行代號為「旗幟2·5」的陽光反射試驗發射,在進步號飛船與空間站脫離之後,遵循同樣的程序,鏡瓣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會迅速展開,形成一個直徑為25米的反射鏡面。

在和平號太空站上的兩名太空人,帕達爾卡和阿夫傑耶夫的操控下,宛如一顆朝向太陽的向日葵。這個直徑達25米的「人造月亮」的總重量不到4千克,和平號太空站經過的國家,如俄羅斯 法國 捷克和加拿大,都會陸續出現一束自太空投下的陽光。

這束光的直徑在地面為5-7千米,夜色中 反射光的亮度是月亮的10倍,足以讓人工作生活。

然而意外發生了,在試圖展開時,薄膜鏡面不小心與和平號的天線纏繞到了一起,並被撕裂,和平號上的太空人儘管進行多次嘗試,試圖挽救「旗幟2.5」鏡面,但均以失敗告終。

由此,俄羅斯航天部門決定中止實驗,1999年2月5日,進步M—40貨運飛船,帶著未打開的太空鏡進入地球大氣層燒毀,未燃盡的殘餘物墜入太平洋南部水域。

這次計劃最終面臨了失敗,加上蘇聯解體後經濟瀕臨崩潰邊緣的現實困境,俄羅斯取消了「旗幟」項目,原計劃發射「旗幟3」的計劃被砍掉,不再實施。

從此,這個大氣磅礴的人造月亮計劃就被擱置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只能在科幻作品裡面看到它的身影。

直到2018年,位於四川成都的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也開始構想「人造月亮」的項目。按照研究會的說法,這顆人造月亮將在2020年發射,完成入軌 展開 照明到調控的整體驗證工作後,一直持續到2022年。

另外3顆人造月亮,將在我國三大衛星發射基地選其一展開發射工作,屆時 被部署在500公裡以內的低地球軌道上,24小時交替運行,而這顆人造月亮的光照強度最大將是現在月光的8倍。

那我們就要問了,俄羅斯需要一顆人造月亮,是受到自身環境影響,那處在中低緯度的中國,又是為了什麼呢?

答案可能比我們相信的要簡單多了,就是單純的節約電費,根據專家計算,人造月亮的誕生每年可節約電費開支約12億元。

聽其實是不是還挺像回事的,畢竟12億對證偽來說可不是個小數目,但這顆人造月亮的爭議可一點都不少。

先不說這個「人造月亮」計劃僅僅只是一個設想,它本身其實並沒有被設計製造出來,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反覆提到的2020年已經接近尾聲,這個人造月亮卻連個影子都沒有,這樣想來,所謂的「202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月亮」更像是一個噱頭。

退一萬步說,這個計劃正式啟動了,我們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問題,同樣也是人造月亮需要面臨的最大難題,那便是面對宇宙輻射,這顆人造月亮如何才能始終保持高反射率。

我們先來聊聊它的製作材料,從歷史上看,最早的「太空反射鏡」其實是德國人提出來的,這項黑科技名為「太陽炮」,是一面巨型凹面鏡,通過聚焦太陽光來達到焚毀的目的。

摸透原理的德國科學家還曾有過一個念頭,組合一面面積達九平方公裡的巨型凹面鏡,利用火箭拖拽到太空完成組合展開,那時候,毀滅一個城市 可能不再需要滅霸彈個響指了。

只是這個黑科技隨著二戰的結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同樣位於太空的「天基動能武器」,不過它更為雞肋,因為這個自由落體金屬鎢棒,在高速運動狀態下,甚至不能做到精準打擊。

人造月亮的反光板要求,「長」「薄」「結實」,在太空中能夠展開的同時,還必須照射到指定的地點,對精準度要求特別高,能不能找到最適合的材料,仍舊存疑。

退了一萬步還不算,我們再退個一萬零一步,這個計劃真的通了,按照研究所的說法,憑這一顆人造月亮,成都地區3600至6400平方公裡的地表面積,可以被24小時照亮。

2023年時,當你從玉林路盡頭的小酒館走出,抬頭眺望,可能會發現天空中有兩顆月亮。

在這個設想成立的基礎上,我們再來看看人造月亮的利弊情況,我們剛才就提到了,俄羅斯之所以研究人造月亮,是因為自身對照明有極大的需求。反觀中國,如果僅僅是為了節約電費,那耗費天價資金在近地軌道上部署幾面鏡子,恐怕遠高於12億的「電費支出」。

以國際空間站為例,由於距離地面過近,需要定期提升軌道,每月衰減2公裡,每年就需7.5噸燃料來提升軌道。此外,衛星發射 設計製造 後期維護等都需要不小支出,粗略計算,成本可能高達120多億美元,甚至更高。

120億美元就為了每年節約12億元人民幣電費,合理嗎?有必要嗎?

不僅如此,對於地球而言,這可不是只是多了顆月亮而言,幾十億年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依賴於日夜交替的規律變化,這一特性存在於所有動植物的基因序列中。然而 ,人類為照明使得夜晚被照亮,日益嚴重的光汙染,嚴重幹擾了夜間環境和生態系統,夜間遷徙或捕食的鳥類,通過月光或者星光來導航,人工光源會導致它們偏離航線,向著危險的城市夜空飛行,每年有幾百萬的鳥類死於碰撞高樓或高塔,而這些建築都有非必要的照明。

人工光源不只是對動物有影響,對人類健康同樣也並不那麼友好,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已經習慣了白天和黑夜的更替,而人造光的增加意味著我們不再經歷完全黑暗的環境。

研究表明,人造光會對人類的健康造成許多負面影響,增加肥胖症 抑鬱 睡眠紊亂 糖尿病等疾病的機率。

我們需要光明,不代表黑暗不重要,相反,黑暗對於這顆星球上的生態系統的重要性,更是難以詳盡,人造月亮如果真的按照計劃升空工作,到時候夜晚的光亮程度可能是恆定狀態,即夜晚不再是夜晚,造成的後果恐怕是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類無法承受的。

說到這裡,你們可能都看清楚了這個人造月亮的荒謬性,但類似的瘋狂計劃並不少,曾經就有科學家提出,把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缺口,讓印度洋的暖溼氣流吹入中國內地,讓中國西北變成降雨區。

又或者把核彈扔進颱風眼 ,藉此徹底摧毀颱風,再或者,有人提出 1500萬人舞動除霾扇,可將輕度霧霾「趕出北京」,這些瘋狂的念頭到底是人定勝天還是異想天開,也許需要時間和實踐來證明。

我們不能否認,任何一項科技在被發明創造前,都可以用天馬行空來形容,恰恰是那些看起來的不可能,在經過無數人努力後,變成了可能。

但是,我們也需要警惕,當談到一項技術,特別是航空領域的技術,可不是一個兩個科學家「拍拍腦袋」就能決定的,那是整個科研團隊經過嚴謹的分析,精密的計算和反覆的論證才能成形。

在「口出狂言」之前,做好科學調研和公眾聽證也許並不是什麼壞建議!

相關焦點

  • 還記得原定2020年發射的首顆「人造月亮」,為何突然沒了蹤跡?
    自古以來,人們對月亮擁有著崇高的敬意,不僅僅是因為月亮能夠在黑夜裡賦予人類光芒,更是寄託著無盡的思念之情。月亮伴隨著每一個人成長與衰老,見證著世間萬物的復甦,可月亮的作用性遠不止於此。按照正常術語,月亮是行星,也被稱之為月球,一年四季圍繞著地球轉動,給了地球白天晝夜的變化,更創造了萬物的生生相惜,足見月球對人類而言必不可少。漸漸的人們開始對月球進行深一步的探索與研究。
  • 原定在2020年發射人造月亮,為何沒下文了?看看這些代價就知道了!
    在1993年的時候,歐洲南部上空出現了一道亮眼的光束,這道光束直接穿過了歐洲,最後消失在了天空中,其實這並不是UFO,而是俄羅斯發射的人造月亮。如果人類能夠打造出人造月亮,那麼釋放的光芒甚至可以是滿月的8倍。
  • 我國原定在2020年發射人造月亮,2022年發射兩顆,咋沒下文了?
    在1993年的時候,歐洲南部上空出現了一道亮眼的光束,這道光束直接穿過了歐洲,最後消失在了天空中,其實這並不是UFO,而是俄羅斯發射的人造月亮。如果人類能夠打造出人造月亮,那麼釋放的光芒甚至可以是滿月的8倍。
  • 原定2020年發射的人造月亮,怎麼沒下文了?今天算明白了
    原定2020年發射的人造月亮,怎麼沒下文了?今天算明白了月亮對於大家來說是一個並不陌生的物體,只要天氣晴朗,在夜晚我們抬頭幾乎都是能夠看得見的,相信在大家在小的時候,都會認為月亮是個自己會發光的物體,就和太陽一樣。
  • 原定2020年發射的中國人造月亮,為何沒下文了?
    於是,中國的成都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提出了「人造月亮」的設想。但問題是,人造月亮要放在哪裡? 倘若要實現人造月亮對地球上的某個地方持續照射,需要讓它相對於那個地方保持靜止。由於地球自轉,只有把人造月亮送入地球同步軌道,才能讓它保持相對靜止。
  • 原定在2020年發射的人造月亮,怎麼沒下文了?
    揪心的太空人卻無能為力,更可惜的是自第二次「人造月亮」計劃後俄羅斯由於資金問題,再沒有執行更龐大的第三次人造月亮計劃,原計劃俄羅斯將製造一個直徑60-70米直徑反射面的「人造月亮」,地面上將會有數十秒的時間看到一個比滿月亮數十倍的光斑從太空緩緩飛過!BBC報導,中國人造月亮將於2020年發射2018年10月20日,BBC中文刊發「幻想成真?
  • 原定2020年發射的人造月亮,怎麼沒下文了?
    「人造月亮」項目,並且打算在202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月亮,2022年再發射三顆人造月亮,它們將被部署在500公裡以內的低地球軌道上,24小時交替運行。,就是為了節省電費,根據專家的計算,若干顆8倍於月球亮度的「人造月亮」們每年將節省數十億電費。
  • 人造月亮真的可行嗎?本該在2020發射「月亮」,為何沒下文了?
    不出意外的話,我們每天晚上都能看到月亮身影,2018年的時候提出了「人造月球」計劃,預計在2020年向太空發射第1顆人造月亮,人造月亮能夠為人類提出源源不斷亮光,原本在2020年發射的人造月亮,為什麼在今年沒有任何消息呢?
  • 原定於2020年升空的人造月亮,為何沒信息了?
    之前有傳聞表示,2020年將會發射第一顆人造月亮衛星,可迄今為止已經2020年,似乎傳聞突然中斷了原定於2020年升空的人造月亮,為何沒信息了?人造月亮的計劃確實在2018年,是由成都的一個實驗基地提出來的,當時也僅僅只是一個初步計劃而已,畢竟距離真正的人造月亮升空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那時我國並沒有完善獨立製造人造月亮的能力。
  • 成都的大事件,即將要發射「人造月亮」並且比月亮還要亮
    在我國也有很多出名的旅遊城市,成都就是一個非常受人們喜愛的旅遊城市。但是最近成都傳出來一個消息,這個消息說的是成都馬上就要幹一件大事件了,成都將要發射一座「人造月亮」, 顧名思義,這個月亮就是用來照亮用的。但其實這座「人造月亮」是我們的衛星,這個衛星可以通過特殊處理吧,陽光反射到地面上,這樣這個城市在晚上的時候就會變得更加的明亮。
  • 原定2020年發射的人造月亮,怎麼沒消息了?
    這是蘇軾《水調歌頭》裡著名的詞句,按照此前網絡上很火爆的「人造月亮」發射計劃,也許以後夜晚仰望星空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月亮了。 四川成都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2018年成立,之後就推出了一個「人造月球」項目,計劃在202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月球」,2022年再發射兩顆「人造月球」,人造月球的光照強度可以達到月光的8倍,最終實現對成都地區24小時不間斷的照明。
  • 原定2020年發射的人造月亮,怎麼沒消息了?
    這是蘇軾《水調歌頭》裡著名的詞句,按照此前網絡上很火爆的「人造月亮」發射計劃,也許以後夜晚仰望星空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月亮了。四川成都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2018年成立,之後就推出了一個「人造月球」項目,計劃在202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月球」,2022年再發射兩顆「人造月球」,人造月球的光照強度可以達到月光的8倍,最終實現對成都地區24小時不間斷的照明。
  • 2020年成都將發射人造月亮,它對生物有影響嗎?
    這種充滿藝術性的想法,即將成為現實,它就是人造月亮。 人造月亮的原理和詩人的想法一致。通過人造月亮來增加太陽輻射的反射度,從而解決電力短缺的問題。 說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可沒有這麼簡單。俄羅斯曾發射衛星向近地軌道投放反射鏡,可是這枚攜帶反射鏡的衛星效果非常不理想,甚至可以說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笑話,反射的陽光根本沒有反射到地面的太陽能接收板上,這不僅沒能使俄羅斯節約電力成本反倒虧損了數億美元,於是經濟欠佳的俄羅斯開始放棄這一項目。
  • 原定2020年發射的人造月亮,怎麼沒下文了?今天算明白了
    基於這個原理,在距今27年前,也就是1993年的時候,俄羅斯就進行了第一次人造月亮的實驗,該實驗就是在太空反射太陽光,實驗的結果成功了,在地面形成了長達4千米長的光斑,這也證明了人造反射光源是可行的,那麼為什麼想要製造人造的月亮呢?
  • 成都人造月亮預計2020年升空!城市路燈或被取代?外媒:不可思議
    成都人造月亮預計2020年升空!城市路燈或將被取代?外媒:不可思議大家都知道人類對月亮的探索就沒有結束過,在中國也早就有這嫦娥奔月、天狗食日這樣的傳說,雖然只存在於中國的古老記載當中,但這也說明月亮對於中國,對於人們是既神秘又危險的。
  • 比月亮還亮8倍!原定於2020年發射的人造月亮,怎麼沒聲了?
    自從世界各國在航天領域發展開始,就有人提出了「人造月亮」的一個構想,人造月亮顧名思義就是由人工製造出來的「月亮」,其實是利用向地球高空發射一些反射裝置(包括衛星),從太空反射陽光到地面。
  • 比月亮還亮8倍!原定於2020年發射的人造月亮,怎麼沒聲了?
    自從世界各國在航天領域發展開始,就有人提出了「人造月亮」的一個構想,人造月亮顧名思義就是由人工製造出來的「月亮」,其實是利用向地球高空發射一些反射裝置(包括衛星),從太空反射陽光到地面。在2018年的時候,成都的一個實驗基地就提出了製造人造月亮的計劃,並計劃於2020年發射「人造月亮」,亮度是月亮8倍,但如今2020年已經過去四分之三,為什麼卻一點消息都沒有呢?這是怎麼回事?
  • 英媒:成都計劃2020年發射「人造月亮」 取代城市路燈
    中國日報網10月18日電(高琳琳)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報導,中國四川成都計劃2020年發射一顆國產「人造月亮」,以增強真正月光的亮度,從而替代城市裡的路燈。所謂的「人造月亮」,其實上是一顆衛星,能夠為直徑10-80公裡的區域提供照明。
  • 原定於2020年升空成都的人造月亮,怎麼沒消息了?
    人造月亮難度比人造太陽高出了數倍不止。中國此前也有傳聞稱,2020年將會發射第一顆的人造月亮衛星。但如今已經2020年了,似乎傳聞突然中斷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但也僅僅只是一個初步的計劃而已,距離真正將人造月亮升空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畢竟在此之前,已經有另一個航天大國實施過,可結果並不樂觀。這個國家就是晝短夜長的俄羅斯了。俄羅斯為了節省電力資源,自然希望有人造月亮代替電力系統發光,但卻沒有想到1999年俄羅斯發射的近地軌道人造月亮,卻引來了不少人的笑話。因為這枚攜帶了反射鏡的衛星並沒有達到理想中的效果。沒讓俄羅斯節約成本反而損耗了數億美金。
  • 原定於2020年升空成都的人造月亮,怎麼沒消息了?
    人造月亮難度比人造太陽高出了數倍不止。中國此前也有傳聞稱,2020年將會發射第一顆的人造月亮衛星。但如今已經2020年了,似乎傳聞突然中斷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人造月亮的計劃確實是在2018年,由成都的一個實驗基地提出來的。但也僅僅只是一個初步的計劃而已,距離真正將人造月亮升空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