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路上,發現並分享精彩)
重遊開平碉樓,和馬降龍古村落有直接的關係。若干年前過來的時候,相對於自力村和立園來說,本來路途就比較遠,沒想到被村口那條潭江堵住。當時可能正在修橋,又不知從哪裡能繞過去,只好失望而歸。這次來的時候依然有些擔心,會不會遭遇到同樣的事情呢?不過還好,橋應該早就修好了,雖然不寬,只有雙向兩車道,但車也不多,非常順暢。
過了橋,就仿佛到了世外桃源,翠竹扶疏、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景色迷人。但路邊似乎缺少了路牌,好擔心誤入別人家的院子。只能硬著頭皮往前開,終於在綠林深處,看到了景區的大門。
開平碉樓旅遊風景區的三個景點各有特色,立園是私家園林,自力村的田園風光,而馬降龍則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馬降龍建村於20世紀初,因村東面有一處形像駿馬的馬山,村後又有一條形像蜈蚣的百足山,當地人以「百足為龍」,龍多興風雨,村民希望以馬來降住龍,保一方興旺發達,故取村名「馬降龍」。注意這裡降的發音是jiang,而不是xiang,不知是否和粵語發音相關?村內共有7座碉樓、8座居廬,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古林修竹間。
培英書室是澳大利亞華僑黃樹禎出資興建,建於1926年,為碉樓書室,供家族子弟讀書之用,取名培英是希望自己的後代努力讀書,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馬降龍主要由黃氏、關氏兩大姓氏家族居住,所以這裡有黃氏公祠。黃氏公祠後面是一棟非常高大雄偉的碉樓,叫天祿樓,為村民集資興建的眾樓,當發生危急情況的時候,可以在此避難並反擊。
駿廬和昌廬,這兩個碉樓一前一後。通常叫「廬」的,就是居住用的碉樓,也就是別墅了,當然肯定得兼顧防禦。樓主都會給自己的別墅取個漂亮的名字,並且刻在樓上最顯眼的位置。
保障樓,這個名字取得非常直接,就是為村民提供安全保障的。這個碉樓建於民國十四年,屋頂一角突出來的圓柱體叫燕子窩,底部開有射擊孔,可以向下射擊。
林廬的前面有個水泥墩,是當年建房時剩下的水泥放在這裡凝固而成。水泥是從英國進口的,因為很多外國人的頭髮是紅色的,所以被稱作紅毛泥。進入林廬,可以看到房間內依然擺放著原來的陳設,一樓大廳的牆上掛著當年主人的照片。林廬內還專門設計了天井,有利於對流通風。
登上林廬的樓頂,可環視馬降龍村。整個村子都被茂密的竹林所覆蓋,只有幾棟高大的碉樓露出屋頂,村子後面的百足山也歷歷在目。
在林廬旁邊,是一片古老的楊桃樹林,依然生長得鬱鬱蔥蔥。
慶臨裡是村口的門樓,相當於一個小型碉樓,也具備防禦功能,南北各有一個,長得完全一樣,過去需要從這裡進入村子,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景觀。馬降龍由永安、南安、慶臨、河東、龍江5條自然村組成,慶臨是其中之一。
無論是有名的居廬,還是無名的民居,所有的房屋都規劃得整整齊齊。開始還以為是為開發而統一建的,後來才知道建村時就是如此,也難怪能夠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村民的家禽都採用圈養的方式,當然靠近時難免會有些味道,但絕不會出現踩到屎的情況。世界最美古村落,也是當之無愧的。
(極客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