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中心醫院分子生物實驗室:讓病毒無處遁形

2020-12-03 湘潭在線

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曦梓 李溪

「媽媽,你在和病毒打架嗎?」

「是的,病毒很厲害,等媽媽打贏了就可以陪你了!」

聽著電話裡3歲兒子稚嫩的嗓音,張波覺得鼻頭有點發酸……張波是湘潭市中心醫院分子生物實驗室的檢測人員,上次和兒子在一起還是去年大年二十九,她已經10天沒回家了。和張波一樣堅守在崗位的,還有實驗室另外3名同事,他們與看不見的「敵人」奮力「交戰」;他們讓病毒無處遁形,在這裡露出「真面目」。他們默默地守護著這座城市。

檢測員正在進行核酸提取。

「真希望接下來14天檢測的所有樣本都是陰性,大家都是健康的。」2月1日下午4點,市中心醫院第三批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樣本送到了分子生物實驗室,檢測員張波一邊籤收登記,一邊喃喃自語道。

時間回到去年大年二十九。當天,市中心醫院分子生物實驗室的4名檢測員收到緊急通知,他們的春節假期還未開始就已經結束。大年三十,張波和蔡果準時到崗。晚上10點,做完第三批樣本的檢驗,張波走出實驗室,脫下防護服,冬夜的涼意加上汗溼的衣服,讓她打了個寒顫。此時,手機裡一條微信,讓她眼眶紅了。家人送來了年夜飯放在實驗室門外,她端起已經涼了的飯菜,心裡卻很暖。「堅守是值得的,儘早檢測出一例陽性,就能儘快隔離避免更多人感染,檢測出陰性也可以讓一個家庭安心團圓。」草草扒了幾口飯,護士又送來了一批樣本。張波趕緊穿上防護服,一頭鑽進實驗室,忙完已經是凌晨3點多。

擦擦頭上的汗水,蔡果伸了一個懶腰,脫下了防護服。一米九的個頭讓他只能微微駝背才能穿進防護服,一天下來,腰酸背痛。檢測一批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樣本需要4個小時左右,檢測人員必須採取生物安全三級個人防護,穿戴好連體防護服、護目鏡、N95口罩等,防護服密不透風,幾個小時下來往往是汗流浹背。

為了避免浪費時間和防護裝備,他們都會儘量減少喝水和進食。實驗室檢測工作風險極高,蔡果不曾退縮,只是在脫下雙層手套時,輕輕皺了皺眉,他的手背因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汗水的浸泡變得紅腫。「我不僅是醫務工作者,更是一名黨員,職責所在,這點小傷不算什麼。」

檢測員正在核對標本信息。

連續10天的通宵、熬夜,蔡粵湘的血壓又高了,但是分子生物實驗室只有4名檢測員,每天的檢驗任務很重,蔡粵湘咬咬牙默默增加了降壓藥的藥量。「趕赴醫院,這個嚴酷的冬天,急需春的暖陽。」收到醫院通知時,康懷興立即退掉了回山西的機票,放棄與家人團聚,選擇與病毒「零距離」戰鬥。

疫情不止,戰鬥不息。早在1月17日,分子生物實驗室就制定了詳細的標本採集、送檢流程。隨後對一線臨床工作人員進行了標本採集的現場培訓,並通過視頻培訓在線強化。

從開展檢測工作以來,市中心醫院與省市疾控中心檢測結果達到100%符合。1月31日,市中心醫院獲得確診和網絡直報權。這標誌著湘潭市的病例確診和報告的時間將會更快,為疫情防控工作爭取有利時機。

4間房、4個人、24小時在崗、400餘例新冠病毒樣本,陪伴他們度過了這個春節。「獨自吃團年飯的滋味並不好受,但疫情當前,不能隨便出門。希望大家借著這個機會好好地陪伴家人,連同我們的那份一起……」

相關焦點

  • 探訪武漢病原檢測實驗室 24小時值守讓病毒無處遁形 (1/8)
    探訪武漢病原檢測實驗室 24小時值守讓病毒無處遁形 (1/8) "← →"翻頁
  • 防「疫」戰線的「病毒獵手」——記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檢驗醫學科...
    本報記者 袁 勇 通訊員 杜巍巍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加速蔓延,大批疑似患者湧入醫院,卻遲遲等不到一個答案:自己到底是不是新冠肺炎患者?受制於檢測能力,彼時的湖北特別是武漢,只有省市疾控中心能每天完成少量檢測。
  • 北京市普仁醫院PCR實驗室投用,敏感快速檢測病毒
    6月15日,北京市普仁醫院PCR實驗室正式啟用。當日晚18時提交出首批90人份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這個具有高度敏感性、特異性、快速性等特點的實驗室,為東城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檢測增添利器。據普仁醫院檢驗科醫生曹麗娜介紹,普仁醫院PCR實驗室是自4月初開始籌劃建設的。在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的情況下,充分依託東城區醫學檢驗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建設成果,全面推進場地改造、人員培訓考核、制訂SOP等工作,在人員、設備、技術、規程等方面做好了充分準備,5月底實驗室建成並順利通過了專家評審。據了解,「PCR實驗室」又叫基因擴增實驗室。
  • 讓微生物無處遁形「下一代測序技術」發力食品檢測
    本報訊 (記者羅晨)近日,在北京京協和醫院學術會堂舉辦的第22期「刊媒惠」科技論文成果推介沙龍之「科技讓醫學更神奇」專場上,北京協和醫院博士黃晶晶在「下一代測序技術——讓微生物無處遁形」主題推介中,介紹了「下一代測序技術」在食源性疾病暴發中食品汙染源檢測的應用。
  • 湘潭市醫學會影像技術專業委員會成立,掛靠市中心醫院
    近日,由湘潭市中心醫院承辦的湖南省醫學會影像技術專業委員會磁共振學組2020學術年會、湖南省放射學會繼續教育專業委員會2020學術年會、湘潭市放射診斷質控中心年會暨株洲&湘潭放射質控學術交流會、湘潭市醫學會影像技術專業委員會2020學術年會圓滿閉幕。近200名省內的相關領域人員參會。
  • 讓「隱身螃蟹」無處遁形
    讓「隱身螃蟹」無處遁形,必須強化監督。有關部門應創新監管方式,深挖細查,在發現問題上下功夫。比如,多部門開展聯合檢查,在節前明察暗訪,依託稅控平臺核查發票,利用大數據分析,發動群眾通過手機照片、視頻、電話舉報。同時,藉助媒體的監督力量,形成整治這一問題的高壓態勢。
  • 區中心醫院PCR實驗室改建後正式啟用
    區中心醫院PCR實驗室改建後正式啟用 2020-07-10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專利蟑螂」無處遁形
    原標題:讓「專利蟑螂」無處遁形 前不久,美國羅斯柴爾德專利圖像有限責任公司(Rothschild Patent Imaging LLC,下稱羅斯柴爾德公司)對美國GNOME基金會提起訴訟,指控GNOME基金會的Shotwell相片處理器侵犯了其「無線圖像分發系統和方法專利」,並迫使GNOME基金會交付上百萬美元的專利許可使用費
  • 北京東城又添一個PCR實驗室 助力核酸檢測
    6月15日,北京市普仁醫院PCR實驗室正式啟用。當日晚18時提交出首批90人份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東城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檢測增添利器。對於傳染病來說,病原體診斷是關鍵技術,如何讓這方面做得更好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內容。
  • ...病毒體內的結構及分子組裝機制,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
    全球首個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及核糖核蛋白複合物的分子組裝;9月14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緊密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細胞》在線發表題為「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SARS-CoV-2 virus」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個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
  • 德拜探測器或將使潛艇無處遁形
    恐怕為時尚早,因為一種新型探潛裝備——德拜探測器即將推出,它或將使潛艇無處遁形。 目前對潛艇最具威脅的探測裝備一是聲吶,二是磁異探測儀。聲吶是針對潛艇的聲學特性,利用潛艇發出或反射的聲波,來實現對其探測的一種聲探測裝備。而磁異探測儀是針對潛艇的磁場特性,通過潛艇帶來的周圍磁場變化,來實現對其探測的一種非聲探測裝備。
  • 北京口腔醫院核酸檢測實驗室(PCR實驗室)順利通過驗收
    9月17日,受北京市衛健委和市臨床臨檢質控中心委託,由北京朝陽醫院檢驗科主任範新萍、廣安門醫院南區檢驗科主任袁玉亮、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華文浩組成的專家組來北京口腔醫院對新建的核酸檢測實驗室(PCR實驗室)進行增設「臨床細胞分子遺傳學」診療科目、核酸實驗室備案及生物安全三項資質驗收。
  • 湘潭優秀醫務工作者 劉志賢:微觀世界裡的「病毒獵手」
    新冠疫情期間,在市第一人民醫院分子實驗室,有一支四名檢驗人員組成的「特戰隊」,他們每天全副武裝,在微觀世界裡與病毒
  • 捷克分子生物學家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就是源自美軍實驗室!
    本文原創,歡迎擴散拒絕轉載請關注警魂小號「俠客棧」防止失聯哦
  • 兩種最受歡迎的家庭消毒法 讓毒菌無處遁形
    原標題:兩種最受歡迎的家庭消毒法 讓毒菌無處遁形   房間的牆壁、地面等表面,可能沾有多種病菌或病毒。怎樣對家庭進行消毒是很多人們關心的問題。人手經常接觸的部分最為需要消毒,這類家居用品包括:門柄、窗戶把手、電燈按鈕、電器開關、地毯、家具表面、電話話筒及按鍵、對講機、電腦鍵盤及滑鼠、玩具等等。另外消毒的重頭就是餐廳和衛生間。
  • 上海醫學真菌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病原真菌醫學檢驗中心」揭牌
    關注我們 10月12日上午,上海醫學真菌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病原真菌醫學檢驗中心」在我院揭牌,中國真菌研究方面兩位領軍人物——中國工程院院士廖萬清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洪鐸悉數到場,這意味著浦東新區具備了病原真菌檢驗能力。
  • 我國將同步發展靜止軌道微波探測衛星 讓風雨「無處遁形」
    在研製發射靜止軌道光學系列衛星的同時,我國將同步發展靜止軌道微波探測衛星,實現「連續性+立體觀測」,讓風雨「無處遁形」。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在軌運行的風雲四號衛星,是我國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首發星,也是我國第一顆高軌三軸穩定的定量遙感衛星,屬於靜止軌道光學衛星,即依靠可見光和紅外手段進行觀測。
  • 家用紅外報警器讓「不速之客」無處遁形
    家用紅外防盜器讓「不速之客」無處遁形  Q1:這款防盜報警器的原理是什麼?  它主要採用紅外熱感應技術對指定區域進行布控。當有不速之客入侵時,區域內的熱量就會立即發生變化,探測器檢測到這一變化就會發出報警聲並自動向主人撥號報警。
  •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中心實驗室精準...
    希望惠州三醫院中心實驗室能全力打造成為一流的集分子診斷、健康管理、創新醫療及科研服務平臺於一體的精準醫學中心與臨,床轉化創新中心,助力惠州三院邁向精準醫學,邁向大健康時代,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為廣大民眾健康保駕護航。
  • 心中有擔當,守土盡責任——成大附院檢驗醫學科分子生物實驗室全力投入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
    在醫院,全院全員動員,醫務人員為了生命的尊嚴和心中的初心,無聲地向隱藏在暗處的病毒發起衝鋒。在這場戰役中,對「新冠」這個隱藏敵人的驗明正身的重任就落在了檢驗科分子生物實驗室工作人員的身上。檢驗科負責人袁飛教授不斷地給分子生物診斷實驗室的同事做培訓,要他們做好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的思想準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幾乎是與病毒零距離接觸,但這個工作是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最快速有效的手段,對控制疫情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抗擊疫情的一線戰場不可或缺的「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