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你了,歡迎你來閱讀我的文章,作者旨在推動野生動物保護的觀念,致力於野生鸚鵡保護事業多年。
我是西布耶的助手,西布耶是一名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的動物學家,兼任野生動物救援(Wildaid)的組長。
巨嘴鸚鵡又名麒麟鸚鵡,你看它翅膀上的花紋多麼像鱗片。
這種鸚鵡身長40釐米左右,體重280克左右。
一身的翠綠色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它那鮮紅的大嘴巴,除了用來吃東西,還會用來學人說話,說話能力不亞於非洲灰鸚鵡。
這麼大的嘴巴是不是挺嚇人的,你大不可不比擔心,這種鸚鵡雖然嘴巴巨大,但是性格溫順,不會咬人,那它的大嘴巴還有什麼別的用處呢?
巨嘴鸚鵡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的摩鹿加群島的山林中,西布耶教授每隔幾年都會去那裡觀察一下這種鸚鵡。
教授說這種鸚鵡屬於比較古老的物種,身上有很多秘密他還沒有揭開。
算得上是教授比較喜歡的鸚鵡了。
山林中尋找這種鸚鵡,還是很費勁的,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在爬山,使用不上交通工具,再加上這種鸚鵡比較稀少,難度就可想而知了。
好在這種鸚鵡不怎麼怕人,不容易受驚飛走,這樣一來可以在一個地方方便觀察。
即使這樣美中還是有不足之處,那就是這種鸚鵡很少成對活動,多數時候都是形單影隻。
這也為研究雄鸚鵡和雌鸚鵡之間的生活關係,繁殖行為帶來不便。
通過教授我了解到這種鸚鵡的大紅色嘴巴還有一個用處,那就是用來吸引雌鳥的,這種鸚鵡都是大嘴巴,和犀鳥的嘴巴作用是一樣的。
那麼為什麼它們的嘴巴會長成這樣呢?教授說:「這要從它們那人見人愛的一個優點說起。」
巨嘴鸚鵡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單獨生活的,特別能耐得住寂寞。
它們的優點就是特別安靜,對新環境適應能力很強,從不吵鬧,性格十分沉穩,它們的這種特殊的生活方式,用動物學的角度來講,叫做「動物的適應價值。」
這種適應行為是這個物種存活的價值,一定是給它們帶來很大的好處和價值,這樣才可以在長期的進化中保留下來。
它們的生活習性有點化整為零的意思,只有在繁殖季節會較長時間聚在一起競爭配偶,平時是小聚會,在一起交流和認識新夥伴。
即使是已經配對成功的親鳥,繁育結束以後,也是要分開,各自過上獨居的生活,等到下一個繁殖期到來的時候,才會重新團聚。
它們這種的行為適應特性的價值是——可以有效地避開猛禽和其它天敵的注意,達到降低被捕食的風險。
這也是它們進化出來的結果,它們獨立能力很強,習慣了寂寞。
摩鹿加群島上的老人就很喜歡飼養這種鸚鵡,喜歡它們的脾氣沉穩,特別安靜的性格。
這種鸚鵡目前野外數量十分稀少,已經受到保護,希望它們能儘快的繁育起來。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和網絡,文中人物名字為化名。
你喜歡巨嘴鸚鵡嗎?喜歡你就給它們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