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出現反彈,軍工再次領先。整個7月份,軍工指數的漲幅逼近30%,遠遠超過滬深300.今年上半年,軍工漲幅位居中信一級行業第十名;而單看7月份,軍工卻高居榜首。雖然,軍工已經積累了一定漲幅,但它的估值水平剛剛處於2014年牛市起點的水平。跟隨大盤做調整換手,更有利於軍工趨勢的持續性。軍工行情開啟第二波,低位低價的優質公司將成為二波行情的主角。
軍工有很多分支,景氣度與未來前景各有不同。如果軍工真的如某些機構所說,開啟了為期十年的景氣周期,那站在起點的位置,選對跑道至關重要。
首先,航天航空領域突破潛力大,戰略地位較高。尤其是被譽為飛機心臟的航空發動機,是我國技術突破的重點。航空發動機決定了飛機的性能、可靠性和經濟性,技術難度不亞於晶片。如今,只有少數歐美國家掌握成熟的航空發動機技術。
國產航空發動機是我國要重點突破的技術領域。一方面,軍用飛機方面我們需要有自己的技術,以保障我們競爭優勢。另外一方面,航空技術民用有很大市場空間。空客、波音等國際巨頭都認為,我國民航市場將成為未來20年全球最大的市場,國航航空發動機的需求有望達到數千億美金。
其次,無人機產業規模將迎來重大突破。近期某國外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未來10年無人機產值將突破4000億美金。5G應用將進一步刺激無人機需求的增長。中國產業信息網披露的數據顯示,到2024年我國軍用無人機市場將達到118億的規模。
無人機同樣是軍用技術市場化前景最為廣泛的領域之一,5G背景下,民用場景越來越豐富。比如電網巡航、基站巡檢、輸油管道巡檢、農藥噴灑等諸多方面,無人機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個領域,就是核電工程。該領域具備極強的特殊性,戰略重要性不必多言。領域內的公司具備一定的壟斷優勢,軍用、民用場景都非常廣泛。
未來五年,核能在我國清潔能源低碳系統中的定位更加明確,核電建設有望按照每年6-8臺持續穩步推進。核能可大規模替代傳統能源,可與風能、光伏等互為補充、協同發展。預計到今年底,我國大陸地區在運核電機組達到51臺、在建核電機組17臺以上。
民用需求增長,軍用戰略地位突出,是核電領域的核心邏輯。因為核電領域公司的稀缺性,很多公司往往能夠獨享行業的增長紅利。就像我最近視頻中分享的嚴重超跌的軍工案例一樣,公司單季營收規模超過120億,核電工程領域龍頭。上一波軍工行情中公司沒怎麼動,仍然處於低位,靜態市盈率才16倍,有望成為第二波資金重點挖掘的品種。
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中公司僅為舉例,不做推薦。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